癌症已成為21世紀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國2018年新發癌症380萬例,佔全球新發癌症的20%。很多人以為不抽菸、少喝酒就能杜絕癌症,可我們往往忽略了,一種超級致癌物時刻潛伏在我們身邊,它就是黃麴黴素。
今天我們來聊聊黃麴黴素,這個毒性是砒霜68倍的致癌物。很多人對黃麴黴素並不陌生,但沒幾個人敢說自己了解它。
1、你真的了解黃麴黴素嗎?
1993年,黃麴黴素被世衛組織劃定為一類致癌物,在自然界所有致癌物中名列第一。黃麴黴素擁有約20種衍生物,其中以B1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強,僅1mg足以致癌。
大家熟知的氰化鉀,只要接觸到皮膚傷口或吸入微量粉末,就會導致中毒死亡,而黃麴黴素的毒性是氰化鉀的十倍,它對肝臟的破壞性極強,是我國肝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黃麴黴素在進入人體後,會引起細胞錯誤修復DNA,導致嚴重的DNA誘變,還會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從而抑制蛋白質合成。
2、黃麴黴素一般出現在哪裡?
只要是放置過久黴變的食物,都可能出現黃麴黴素。
很多人喜歡去小作坊買壓榨油,如果小作坊設備沒清洗乾淨,或者設備簡陋不能挑揀原料,這樣榨出來的油,很可能會被黃麴黴素汙染。
中國有很多家庭使用木製筷子,在我們享用各種美食的過程中,食物殘渣很容易浸漬到縫隙中,久而久之就會發生黴變,導致黃麴黴素出現。即便我們每天都清洗,清洗完再用開水高溫消毒,也不能避免黃麴黴素。
因為黃麴黴素非常耐熱,一般的烹調溫度根本無法殺滅。所以大家在使用木製筷子時,一定要在清洗之後晾乾,並儘量保證每3~6個月更換一次,這樣才能有效預防黃麴黴素。
研究表明,30%~60%的黃麴黴菌能產生黃麴毒素,黃麴黴菌的生長溫度為25~40℃,黃麴毒素的產生溫度為20~30℃。所以,黃麴黴素在南方城市有著天然的生長優勢。
3、黃麴黴素的有效預防方式?
第一,只要食物出現發黴跡象,不要猶豫,直接扔掉。有些人看到食物發黴不捨得扔,認為只要把發黴部分切掉就好了,但實際上,很多黃麴黴素已經擴散到了肉眼看不見的地方。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全部扔掉,以絕後患。
第二,最好不要用木製筷子,防止黃麴黴素肆意生長,木製廚具最好半年~一年換一次,平時用完仔細擦乾並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且儘量做到1~2個月消毒一次,這樣也能減少黃麴黴素的產生。
第三,日常生活中多吃綠色蔬菜,葉綠素能有效抑制人體對黃麴黴素的吸收。
第四,平時不要購買太多食物,從根源上杜絕黃麴黴素產生。食物吃不完要好好保存,存糧要放在乾燥通風處。黃麴黴素在低溫下繁殖速度會降低,多餘的食物可以放進冰箱,但冰箱只能減弱黃麴黴素的生成速度。
4、黃麴黴素到底有多可怕?
1974年,印度200個村莊爆發黃麴黴素中毒性肝炎。由於當年雨水過多,造成玉米嚴重黴變,村民在食用黴變玉米後的2個月內,有397人發病,106人死亡,是目前為止黃麴黴素造成的最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
黃麴黴素分短期大量攝入和微量持續攝入兩種情況,前者會導致急性中毒,出現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膽管增生等惡性病,後者則會造成慢性中毒生長障礙,引起纖維性病變,誘發肝癌、胃癌、腎癌、直腸癌等癌症,甚至導致畸胎。
但大家不用過於擔心,拋開劑量談毒性顯然是不嚴謹的。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黃麴黴素的預防措施,就不會受到黃麴黴素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