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致癌!最容易出現在這些食物中

2021-01-11 哈密市政府網站

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最讓人無奈的是,這種劇毒致癌物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小心!這些食物裡都藏著黃麴黴素!

發黴的花生玉米

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裡,花生、玉米等,澱粉在高溫和潮溼的環境下會滋生導致肝癌的黃麴黴菌。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尤其是在高溫溼潤的環境下,一旦黴變也會陷入它的魔爪。

建議:(1)每次少買點,不要「存」,以免黴變;(2)因為黃麴黴菌以孢子形式傳播,食物容易牽連黴變,而且黃麴黴素在水中的溶解度較低,處理起來也比較麻煩。如果您發現有一顆花生壞了,那一碗花生米,或者是存放的一袋子的花生米都得扔掉;(3)家裡有食物殘渣的邊邊角角也要清洗乾淨。

變質的米飯

別以為做熟了就能放鬆警惕,變質的米飯是最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國家二級營養師、高級食品檢驗員孟立娜:我身邊就有常年吃剩飯菜的長輩40多歲就患癌症的事例,為了不浪費,他經常吃已經有些異味的米飯,要知道,變質的米飯是最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可能他的患病跟這個習慣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至少這個習慣並不健康,會危害我們的身體。

建議:做飯菜,吃多少、做多少,最好當天吃完,不留剩飯菜。

發苦的堅果

瓜子中最大的安全風險來自黴菌,比如致癌的黃麴黴毒素。如果吃到變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時吐掉並且漱口,因為瓜子等堅果的苦味正是來自黴變過程中產生的黃麴黴毒素,經常攝入會增加肝癌風險。

建議:吃到黴變的、發苦的堅果千萬別犯懶,一定要馬上吐出來。

沒洗乾淨的筷子

很多家庭也都有這個習慣,筷子用到細縫發黑都不捨得扔掉,洗碗布也完全沒有形狀了,還在努力服役。而年輕人的早期肝癌可能跟我們使用的筷子有關。筷子本身並不會長黃麴黴菌,但我們平時使用來吃花生、玉米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的筷子裡最容易藏澱粉,一來二去黴變了,黃麴黴素就藏在裡面了。裸筷子、漆筷子都容易開裂藏食物殘渣而產生黃麴黴素。

建議:(1)最佳選擇是鐵筷子,很難出裂痕,也就不會有食物殘渣;(2)平時洗筷子的時候要記得先泡一泡,軟化上面的食物殘渣,以便容易清洗掉。

劣質芝麻醬

你愛吃的芝麻醬、花生醬,有些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癟花生甚至變質的芝麻、花生做原料,其中變質的花生中含有黃麴黴毒素。而且這種加工後的產品,可比發黴花生難識別多了。

小作坊自榨油

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儲存過程中如果發黴,榨得的油中還可能帶入黃麴黴毒素。去殼的花生直接堆在店裡,裸露在空氣中有的花生外表正常,但內部已出現黃麴黴素,而小作坊的壓榨機或家用榨油機工藝簡單,缺乏除去有害物質工藝,不能對原材料進行精煉,即使自己選料,也可能會出現農藥殘留、重金屬汙染問題,以及存在高致癌物黃麴黴毒素問題。

久泡的木耳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這條一度很火的新聞,浙江瑞安的一位消費者因為食用泡發了三天的黑木耳,導致食物中毒,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一度生命垂危。接診醫生給出的診斷是,很可能是微生物毒素造成的後續嚴重後果。但木耳在泡發過程產生何種細菌或毒素,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測和判斷。可能有哪些微生物毒素呢?譬如黃麴黴毒素、青黴毒素等。

一般烹調加工溫度不能將黃麴黴素破壞,因為黃麴黴素裂解溫度為280℃。只有達到280℃的時候,才能滅活,一般的烹飪方法都不能消毒。連消毒碗櫃都不行,黃麴黴素對紫外線有抵抗力。怎麼辦?

1、油熱了先加鹽

做菜之前的一個小動作就能幫消除一定量的黃麴黴素。如果我們在花生油等食用油倒入鍋裡加熱後,並放入少量食鹽,攪拌10-20秒,這樣基本上就能消除大部分的食用油裡的黃麴黴素。食鹽對黃麴黴素的中和和降解,大概能消除95%的黃麴黴素。

2、多吃點綠葉蔬菜

多吃綠葉蔬菜可以讓我們平時不小心吃下去的黃麴黴素失效一部分,因為葉綠素能夠阻止黃麴黴素吸收,預防肝癌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https://mp.weixin.qq.com/s/bzFL_c-4RTHIkiK5v2t9SQ

相關焦點

  • 它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致癌!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有毒!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最讓人無奈的是,這種劇毒致癌物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裡,花生、玉米等,澱粉在高溫和潮溼的環境下會滋生導致肝癌的黃麴黴菌。
  • 它比砒霜毒性高68倍,1毫克足以致癌,出現在許多家庭中,別再吃
    得知結果後,老劉懊悔痛哭,其實在之前就有出現過右腹部疼痛的情況,但忍忍就過了,為了省錢也沒去醫院看過。  根據工友闡述,老劉平時從不抽菸喝酒,生活上很是節儉,很多食物發黴後,他也捨不得扔,將發黴的部分去掉,剩下的還繼續食用。
  • 毒性是砒霜68倍,1毫克足以致癌,潛伏身邊的黃麴黴素有多毒?
    今天我們來聊聊黃麴黴素,這個毒性是砒霜68倍的致癌物。很多人對黃麴黴素並不陌生,但沒幾個人敢說自己了解它。1、你真的了解黃麴黴素嗎?1993年,黃麴黴素被世衛組織劃定為一類致癌物,在自然界所有致癌物中名列第一。黃麴黴素擁有約20種衍生物,其中以B1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強,僅1mg足以致癌。
  •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家裡這些可能要扔掉
    比氰化鉀毒10倍!比砒霜毒68倍!這個東西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黃麴黴毒素,曾造成數以十萬計的牲畜突然死亡,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
  • 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這一致癌風險不能不防!
    黃麴黴毒素根據在紫外線照射下發出螢光顏色的不同分為多種亞型,其中黃麴黴毒素B1型(AFB1)的毒性最強,其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 首先,黃麴黴菌適宜於高溫、高溼的環境中生長繁殖,因此這種汙染在溫暖和熱帶國家更為常見; 在生活習慣上,很多人有勤儉節約的習慣,食品發黴了也捨不得扔掉,這種黴變食物中黃麴黴素的含量往往很高; 此外,飲食習慣方面,大部分中國傳統食品都是經發酵或醃製製成的,這些加工方式使食品更容易被黃麴黴素汙染。
  • 黃麴黴素最愛出現在這種食物中,這樣做趕走細菌
    黃麴黴素最愛出現在這種食物中,夏天廚房最易出現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下毒的情節,一點點的砒霜或者丹頂紅就能把人毒死,而且無藥可救。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現實生活中,比砒霜還要厲害68倍的黃麴黴毒素。夏天是黃麴黴毒素離人們最近的時候,高溫、潮溼的環境中,食物變質後會滋生黃麴黴菌,黃麴黴菌會分泌一種毒性極高的毒素,黃麴黴毒素。這種毒素是砒霜的68倍,更可怕的是它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很難被消滅,和普通的黴菌不一樣的是,高溫殺不死黃麴黴毒素。
  • 廣州產花生油用黃麴黴毒素B1 毒性比砒霜大68倍
    抽檢發現不合格食品主要為脂肪酸組成不合格,個別食品黃麴黴毒素B1超標和酸值不合格,並發現有1批次食品出現缺斤短兩的現象,淨含量不合格。兩款花生油被發現黃麴黴毒素B1超標,分別是新興縣城關糧油管理所天堂油廠生產的「天堂」牌花生油,以及羅定市青雲糧油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仙景湖」花生油。
  • 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它最愛「藏」在這5種食物中,別捨不得扔
    現在正是一年中最悶熱潮溼的時候,而在這種環境下黃麴黴素的「生命力」表現得最旺盛,簡直是無處不在,可能寄生於你家的廚房、抽屜、廁所……總之,人類見了都要瑟瑟發抖,畢竟它的毒性實在是太強了!黃麴黴素致癌性有多強?
  • 白雲花生油用黃麴黴毒素B1 毒性比砒霜大68倍
    記者從公告中看到,由白雲區一家花生油廠生產的花生油竟然檢測出了黃麴黴毒素B1。該種毒素被劃定為最毒的1類致癌物,毒性比砒霜大68倍!食用後最嚴重的可引起肝癌、急性中毒或死亡。除澱粉製品和雞精雞粉、食用植物油等檢查出不合格產品外,其餘產品合格率均達100%。
  • 黃麴黴素這種一類致癌物,毒性不一般!日常這幾類物品要小心
    其實所謂的鶴頂紅,就是現代醫學界所說的「砒霜」。很多反派角色在下毒時,都是使用了鶴頂紅。殊不知,到了如今有一種毒素的毒性遠遠超過了砒霜,甚至是其的68倍之多,它就是著名的「黃麴黴素」!根據臨床的研究來看,1毫克的黃麴黴素就達到了致癌量,其中和黃麴黴素最為相關的癌症種類就是「肝癌」!而20毫克的黃麴黴素一次性攝入,就能直接導致成年人死亡。其毒性遠超過了氰化鉀和砒霜。
  • 黃麴黴素是最強的生物致癌劑,這幾種食物中就有,別捨不得扔
    一類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 >黃麴黴素雖然平時只有在腐敗的食物表層才能看見其整體的模樣,但得益於這些年媒體不斷的科普,因此大眾對其還不是太陌生,而且也知道其「威力」有多大。
  • 發黴食物:黃麴黴素致癌溫床(組圖)
    它比砒霜還要毒68倍,毒性為劇毒物氰化鉀的10倍;它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化學物質,致癌能力比「六六六」都要大1萬倍;它容易在花生、玉米、堅果上滋生;它不易溶於水,卻極為耐熱,一般的水洗、烹調難以去除;更讓人感覺詭異的是,它在紫外線照射下,能發出藍紫色、綠色的螢光……  這不是科幻片裡新研製出的生化武器
  • 堅果裡隱藏的致癌物質
    導讀:堅果,是很多女人愛吃的零食,尤其是在這幾年,營養健康大行其道,堅果以健康食品出現,其富含蛋白質,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其中還含有對大腦有益的omega-3脂肪酸(ALA、EPA和DHA),更是受眾多人的追捧和喜愛。
  • 緊急提醒:這種東西毒性極強,可能你家也有……
    誰知飯後突然出現食物中毒現象,截至目前,共有7名患者經救治無效死亡,2人仍在搶救中。10倍, 砒霜的68倍 280℃以上的高溫才能殺滅 卻極易隱藏在砧板、筷子、發黴食物中 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
  • 哪些東西發黴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
    有些人覺得食物發黴了,只要切掉發黴的部分就行了,沒必要全扔了。殊不知,病從口入!你吃進嘴裡的,可能還有致癌物——黃麴黴毒素。  上饒市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繆麗華告訴記者,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
  • 黃麴黴素是最強的生物致癌劑,這些食物中含量有點多,你家也有
    黃麴黴毒素是一級致癌物質,也許您不知道一級致癌物的毒性有多強,黃麴黴毒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黃麴黴毒素也因此被大眾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大眾所提起。很多食物其實也是黃麴黴毒素的隱身之地,飲食中更要重視。花生花生是高蛋白的食物,適量食用不僅可以預防幹心臟病還有減肥的作用。花生脂肪含量高,因而也被加工成花生油成為主要的食用油之一。花生在儲存中容易出現黴變,黴變的花生就是黃麴黴毒素的隱身之地。有些人喜歡購買小作坊生產的花生油,難以保障花生是否經過挑選,可能會存在黃麴黴毒素感染的情況。
  • 黃麴黴毒素致癌,但真的沒有「解毒」方法嗎?醫生:有1物可幫忙
    首先我們要知道,黃麴黴毒素以及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1類致癌物。它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致癌物,是氰化鉀的10倍,更是傳統毒藥砒霜的68倍,對我們的身體危害非常大。而且黃麴黴毒素還極其容易致癌,只需要一毫克就可以達到致癌的劑量。所有說世衛組織把它列入名單也不是沒有道理。大家可能要說,既然黃麴黴毒素這麼可怕。
  • 正常人攝入20毫克就會死亡
    它比砒霜還要毒68倍,毒性為劇毒物氰化鉀的10倍;它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化學物質,致癌能力比「六六六」都要大1萬倍;它容易在花生、玉米、堅果上滋生;它不易溶於水,卻極為耐熱,一般的水洗、烹調難以去除;更讓人感覺詭異的是,它在紫外線照射下,能發出藍紫色、綠色的螢光……  這不是科幻片裡新研製出的生化武器,而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尤其是發黴變質食物中的劇毒物質
  • 這些食物暗藏致命毒物黃麴黴素
    我們生活中有一種隱藏的致命毒藥,那就是黃麴黴素。黃麴黴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黃麴黴毒素是由一系列黴菌代謝產生的致癌物,主要汙染糧油食品、動植物食品等,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在天然汙染的食品中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B1是最危險的致癌物,經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種子,一些乾果中常能檢測到。它們在紫外線照射下能產生螢光,根據螢光顏色不同,將其分為B族和G族兩大類及其衍生物。
  • 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黃麴黴素?
    原標題: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黃麴黴素?   有一種物質在廚房裡非常常見,而且它的毒性可以說是砒霜的68倍,它就是黃麴黴素。究竟黃麴黴素存在哪些食物裡?又該如何去除黃麴黴素?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