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麴黴素是最強的生物致癌劑,這幾種食物中就有,別捨不得扔

2020-11-23 騰訊網

你吃過發黴食物嗎?

A:吃過,很苦,入口馬上吐掉了。

B:有些花生外表正常,裡面發黴了,吃到口裡發苦。應該算是吃過吧。

C:沒吃過。我爸媽在食物保存上相當有嚴謹,只要稍微有些壞了,立馬扔掉。聽說吃發黴的食物會致癌……

雖然平時在飲食上很注意,但或多或少會有「失誤」的時候。比如像小B說的,有些堅果看似正常,但內部已經黴菌叢生,一不小心就會吃進嘴裡。其實發黴食物確實是不能吃的,它其中含有黃麴黴素,它是一種致癌物。

一類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

黃麴黴素雖然平時只有在腐敗的食物表層才能看見其整體的模樣,但得益於這些年媒體不斷的科普,因此大眾對其還不是太陌生,而且也知道其「威力」有多大。

黃麴黴素最早是在1960年被發現的,它是黃麴黴以及寄生麴黴的次級代謝產物,最常見的黃麴黴毒素有B1、B2、G1、G2、M1、M2、B2a、G2a、BM2a和GM2a等。

1993年,黃麴黴毒素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它的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厲害。

有多厲害呢?它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而且這玩意兒耐高溫,280攝氏度的溫度都不能殺死它,所以日常烹飪的溫度根本奈何不了它,不要幻想著開水煮或者炒菜時能將其殺死。一旦誤食中毒,輕則會發熱、嘔吐、食欲不振、腹痛,嚴重的患者會出現肝區疼痛、下肢浮腫以及肝功能衰竭等中毒性肝病症狀,直至死亡。

1984年印度就曾發生過一起黃麴黴毒素中毒事件,那次導致十幾個兒童死亡。而這次在我國的雞東縣,7名成年人都被直接毒死了。可見其威力有多可怕。

種子類食物中最易藏黃麴黴素

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看見過黴變的玉米,有的長綠毛,有點變成了綠黑色,這其實就是黃麴黴菌。在溫度達到26到28度之間,溼度在90%左右,黃麴黴菌能夠很快分泌毒素。所以說白了,高溫高溼的環境非常適宜生成黃麴黴毒素。除了玉米之外,大米、花生、大麥、小麥等穀物也容易受到黃麴黴毒素的汙染。所以糧食儲存時,一旦水分沒有去除,就有可能發生黃麴黴素汙染。

日常生活中,如果使用黴變的花生榨油,黃麴黴毒素並不會被殺死,而且會進入食用油中,所以自榨油購買也有風險。

此外,黴變的糧食如果成了動物飼料,牲畜在吃了黴變的糧食後,黃麴黴毒素B1便會轉化成黃麴黴毒素M1,並且以乳汁、尿液的形式儲存在動物體內。所以,奶牛一旦吃了汙染飼料,那麼乳製品也會間接受到汙染,並最終可能出現在牛奶中。

遠離黃麴黴素,你可以這麼做

日常生活中,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黴變的糧食絕對要丟掉,不能再吃。尤其是一些喜歡吃花生的大眾,如果花生有黴變就得扔掉,如果吃到嘴裡感到是苦味的,也要趕緊吐掉不能再吃;

家中儘量不要儲存太多的食物,而且要避免溫度過高,要儘量把食物放在通風、低溫和乾燥的地方;

買來的食物最好是儘快吃完,不要存放太久,這樣就能在源頭避免黃麴黴毒素的生成。

此外,家中的菜板以及木製和竹製的筷子,平時存放的時候要瀝乾水分,而且也要定期的消毒殺菌。尤其是菜板,生食和熟食所用的菜板要分開,使用過後要衝洗乾淨不要存留食物殘渣,可以定期的使用鹽和白醋對其消毒。廚房裡也要保持清潔乾淨,不要有食物殘渣和垃圾保留,要及時的清理出去。

只有有效去除了黃麴黴毒素滋生的環境因素,才能避免它的危害。

參考資料:

[1]《當心致癌的黃麴黴素藏在家裡的案板裡!教你4招清洗方法,今晚就照做!》 保健時報 2019.1.25

[2]《太可怕了!這種致癌物質可能你家廚房就有》 新華網 2018.11.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它最愛「藏」在這5種食物中,別捨不得扔
    現在正是一年中最悶熱潮溼的時候,而在這種環境下黃麴黴素的「生命力」表現得最旺盛,簡直是無處不在,可能寄生於你家的廚房、抽屜、廁所……總之,人類見了都要瑟瑟發抖,畢竟它的毒性實在是太強了!黃麴黴素致癌性有多強?
  • 黃麴黴素在哪些食物 這種致癌物家裡處處有
    我們生活中有一種毒性非常強的物質,它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它就是黃麴黴素。那麼黃麴黴素都藏在哪些食物中呢?我們可以怎樣去除食物中的黃麴黴素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黃麴黴素在哪些食物1、發黴的一部分穀物黃麴黴素通常都藏在發黴的食物中,尤其是澱粉含量多的食物,例如花生、玉米、大米、小米、豆類等。因為澱粉會在高溫和潮溼的作用下發生黴變滋生出黃麴黴菌,所以一旦發現這些食物有味道,就不要吃了,因為裡面很可能已經含有黃麴黴菌了,吃了會對人體有很大的傷害。
  •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家裡這些可能要扔掉
    ▲它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黃麴黴毒素,曾造成數以十萬計的牲畜突然死亡,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
  • 提醒:隱藏在冰箱裡的4種「黃麴黴素」,最易致癌,你別捨不得扔
    夏天一來,很多人習慣買很多飲料和食物放在冰箱儲存,吃不下的食物也會放在冰箱,過幾天再吃,其實這樣吃不僅沒了營養,而且也容易致癌,容易發生感染病毒等疾病。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你就懂了。如果長期大量食用含亞硝酸鹽多的食物,比如醃製食品,鹹菜,臘肉,變質的果蔬等。多餘的亞硝酸鹽就會與蛋白質結合生成亞硝胺,這就是致癌物質了,會導致患上胃癌等消化疾病。大家都知道公認的黃麴黴素,它就是發黴的毒素,我們能看到你層黑黑的顏色,長毛的那種食物,就是黃麴黴素。
  • 哪些東西發黴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
    有些人覺得食物發黴了,只要切掉發黴的部分就行了,沒必要全扔了。殊不知,病從口入!你吃進嘴裡的,可能還有致癌物——黃麴黴毒素。  上饒市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繆麗華告訴記者,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
  • 發黴食物:黃麴黴素致癌溫床(組圖)
    ,而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尤其是發黴變質食物中的劇毒物質黃麴黴素。  日前,蒙牛一批純牛奶被檢出黃麴黴素M1超標140%,緊接著,廣東3種花生油也被抽檢出黃麴黴素超標,這個略顯陌生的化學名稱由此闖入國人視野。
  • 黃麴黴素是最強的生物致癌劑,這些食物中含量有點多,你家也有
    黃麴黴毒素是一級致癌物質,也許您不知道一級致癌物的毒性有多強,黃麴黴毒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黃麴黴毒素也因此被大眾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大眾所提起。很多食物其實也是黃麴黴毒素的隱身之地,飲食中更要重視。花生花生是高蛋白的食物,適量食用不僅可以預防幹心臟病還有減肥的作用。花生脂肪含量高,因而也被加工成花生油成為主要的食用油之一。花生在儲存中容易出現黴變,黴變的花生就是黃麴黴毒素的隱身之地。有些人喜歡購買小作坊生產的花生油,難以保障花生是否經過挑選,可能會存在黃麴黴毒素感染的情況。
  • 黃麴黴素是致癌的一大「禍首」,它善於隱藏在4種食物裡,別大意
    提起黃麴黴素,很多的人可能都會感到非常的恐慌,因為這是一種很強的致癌物質,是致癌的一大禍首。其實這種毒素非常善於隱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裡,可能就有很多的黃麴黴素,希望你一定要擦亮眼睛。黃麴黴素是致癌的一大「禍首」,它善於隱藏在4種食物裡,別大意發黴的糧食我們的食物在放置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容易出現發黴的情況,而發黴的糧食正是黃麴黴毒素的「活躍地」。
  • 黃麴黴素「一級致癌物」!提醒:「5處」,易是黃麴黴素的藏身處
    家中黃麴黴素5大藏身之處1.長期不清理的冰箱中冰箱可以說是現在家庭的必備品。而長期儲存食物不清理,冰箱便會成為黃麴黴素的藏身處。因為研究發現黃麴黴素不耐鹼,並可殺死黃麴黴素。另外建議每周都應用刀將板面的殘渣刮淨,撒上食鹽進行一次殺菌,菜板應放置在陰涼、通風處。3.變質的花生、玉米、穀米等食物中變質的花生、玉米及一些穀米也是黃麴黴素的藏身處。
  • 黃麴黴毒素不是「好東西」?它主要藏在4種食物中,別亂吃
    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致癌物包括黃麴黴素、亞硝酸、尼古丁等等。而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產生的代謝物,能夠抑制蛋白質的合成,進而導致全身性傷害。如果機體長期攝入含有黃麴黴毒素的物質,可增加人體患癌症的機率,比如說:肝癌、腎癌、骨癌、直腸癌、卵巢癌等。其中,黃麴黴毒素B1是目前所致的致癌性最強的化學物質。
  • 食物發黴,切掉壞的部分就能吃了嗎?大錯特錯;特別注意黃麴黴素
    民以食為天,在飲食上可千萬馬虎不得;飲食不當,可能會直接讓你送命;生活中有很多的案例,當家裡的食物有發黴的或是變質的,捨不得扔掉,而選擇將其壞掉的部分消除掉再繼續食用,我相信,你肯定有過。食物來之不易,棄之不舍,這也是人之常情的。但為了安全起見,最好還是儘量避免;食用之後輕者會腹瀉、身體不適,重者可能還會中毒;而這其中究竟是什麼在作怪呢?
  • 黃麴黴素易誘發肝癌,它會藏在哪些食物裡?稍不留神就引起中毒
    黃麴黴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尤其會增加肝癌風險,而我國又是肝病大國,全世界的肝癌患者,基本有一半都在我國!所以,如何預防肝癌,我們要早點了解,並落實到行動中。想要預防肝癌,就要嚴防黃麴黴素,那麼,黃麴黴素會藏在哪些食物、哪些地方呢?怎麼做或能預防黃麴黴素,遠離肝癌?下面我們一起來具體了解下。黃麴黴素容易藏在黴變食物中,比如花生、瓜子等堅果,玉米面、大豆等糧食,以及花生油等食用油中。
  • 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黃麴黴素?
    原標題: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 如何去除黃麴黴素?   有一種物質在廚房裡非常常見,而且它的毒性可以說是砒霜的68倍,它就是黃麴黴素。究竟黃麴黴素存在哪些食物裡?又該如何去除黃麴黴素?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
  • 這些食物暗藏致命毒物黃麴黴素
    黃麴黴毒素是由一系列黴菌代謝產生的致癌物,主要汙染糧油食品、動植物食品等,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在天然汙染的食品中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B1是最危險的致癌物,經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種子,一些乾果中常能檢測到。它們在紫外線照射下能產生螢光,根據螢光顏色不同,將其分為B族和G族兩大類及其衍生物。
  • 【科普知識】如何遠離黃麴黴毒素?
    尤其是黃麴黴毒素B1,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長期接觸濃度高的黃麴黴毒素是肝癌的主要誘發因素,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其列為1類致癌物。攝入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攝入20毫克就能致命!
  • 致命毒物黃麴黴素,就隱藏在這些食物裡~
    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在天然汙染的食品中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B1是最危險的致癌物,在玉米,花生,棉花種子,一些乾果中常能檢測到。它們在紫外線照射下能產生螢光,根據螢光顏色不同,將其分為B族和G族兩大類及其衍生物。AFT已發現20餘種。AFT主要汙染糧油食品、動植物食品。
  • 發黴的食物,挖去壞的地方還能吃嗎?幾種食物發黴,別捨不得扔
    這就會帶來的食物的存放問題。買多了的食物在吃不完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會放在冰箱裡,有些堅果類的食物,也就無所謂存放的條件了,隨便往哪一方就行了。然而時間一長,或許連我們自己都忘了有這個食物的存在,等到有一天再發現的時候,原來它已經發黴了。此時的你是選擇扔掉,還是去掉壞的部分繼續吃呢?這個問題,在國外基本上毫無疑問的選擇扔掉。
  • 致癌物黃麴黴素,主要存在於哪些東西中?如何防止黃麴黴素中毒?
    我國每年約增70萬肝病患者,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人因肝病離世,而人數還在不斷增加。肝病重在預防,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避開接觸一些傷肝的物質。有幾種常見的傷肝物質,不僅傷肝,還會致癌,並且這幾種東西,家家戶戶的廚房中可能都有,要儘早處理。
  • 食物發黴去掉不好的繼續吃?致命的黃麴黴素扔不掉
    黃麴黴素廣泛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由於黃麴黴素喜歡高溫潮溼的環境,因此發黴的的花生、玉米、芝麻、堅果等食物最容易滋生黃麴黴素。與此同時,劣質芝麻醬、自榨油也是黃麴黴素藏匿的好場所,不良商家為了降低成本,有可能選用黴變的芝麻、花生作為原材料,再加上小作坊的榨油機工藝簡單,無法對原材料進行精煉,難除去有害物質,可能導致芝麻醬及油品中含有黃麴黴素。此外,廚房中的菜板、筷子也是容易滋生黃麴黴素的重要場所。
  • 藏在廚房中的致癌物:黃麴黴素!
    經過大量的分析實驗,發現該女士家日常用的砧板、筷子上都有黃麴黴素的存在!那麼,你對致癌因子——黃麴黴毒素了解多少?黃麴黴毒素B1對人體多個組織和器官尤其是肝臟組織有極強的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具有致癌性、致畸性、致突變性,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化學物質,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Ⅰ類致癌物。黃麴黴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1毫克黃麴黴素就能誘發癌症,20毫克則會導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