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肝癌,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種慢性肝臟疾病、喝酒傷害。沒錯,慢性肝病和飲酒都是促發肝癌的原因之一,長期患有慢性肝病的人群,在肝臟反覆損傷和修復的過程中,肝細胞就有可能會發生癌變,特別是長期患有慢性B肝的患者,後期癌變率也會更高。
不過,除了這兩種常見的原因之外,還有一種「毒素」也是誘發肝癌的原因,早在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已經將其列入了一級致癌物中,它的名字就是「黃麴黴素」!該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而且,1毫克的黃麴黴素就已經達到了致癌劑量!
1毫克是什麼概念?之前使用的鋁合金材質的蘭花1角硬幣,其重量約在1克作用,而1毫克僅僅是硬幣的千分之一,由此可見黃麴黴素的毒性有多強!
而且,最為可怕的是,黃麴黴素就在我們身邊,特別是以下幾種廚房內的東西,更容易滋生黃麴黴素:
1、木質案板:有很多老一輩人都喜歡用木頭製成的案板,認為其經久耐用不容易壞。但是,如果案板沒有清洗乾淨,就容易殘留大量食物殘渣和水分,特別是保存在潮溼環境中的案板,更是成了微生物的培養基地,極容易發生黴變。在黴變之後,就會產生大量黃麴黴素。
2、木質筷子:筷子本身並不容易出現黴變,但是如果筷子沒有清洗乾淨,同樣也處於潮溼環境下,就可能會發生黴變。雖然清水可將表面的黴菌洗乾淨,但是黃麴黴素已經滲透到了筷子內部,並隨著使用進入人體,對健康十分不利。
3、黴變的糧食:黃麴黴素容易在食物中滋生,越是澱粉含量較高的食物,就越容易產生黃麴黴素,這包括了常見的玉米、花生、大米等。即便是經過蒸熟後的大米,長時間放置不動,也會產生黃麴黴素。即便是將黴變部位去除,毒素也存在其中。
4、發苦的堅果:如果堅果保存不當,不僅表面會出現黴斑,同時內部還會產生異常的苦澀味道,這恰恰就是黃麴黴素滲透的結果。如果吃到了發苦的堅果,應在第一時間吐掉並及時漱口,以免黃麴黴素進入身體,造成傷害。
5、劣質的花生醬:花生醬的原材料就是花生、芝麻一類,如果購買到了劣質花生醬,那其生產源頭就沒有任何保障,可能混有黴變後的花生,即便是已經製作成了花生醬,這其中仍然存有黃麴黴素,並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既然如此,那高溫加熱是否能殺死黃麴黴素呢?能!
高溫的確是可以殺死黃麴黴素,但是只有溫度超過280℃以上後,黃麴黴素才會發生裂解。而在平時大家燒開水的溫度其實是100℃,所以即便是反覆經過開水燙洗之後,都不能將黃麴黴素殺死。即便是放置到消毒碗櫃中,由於毒素對紫外線有抵抗能力,也不能將其徹底殺滅!
所以,在面對已經發黴後的食物或物品時,最佳的做法就是將其妥善的處理掉。在生活中接觸到了黃麴黴素,又或者是突然吃到了變質的食物,要立刻漱口並洗手,然後將食物扔掉,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