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武大郎被砒霜毒死,而砒霜作為一種劇毒卻在藥鋪公開賣,官府為什麼不禁止生產、銷售砒霜呢?關於砒霜,我們還有多少偏見?
話說武大郎捉姦,被西門慶踢中了心口,回家後臥床不起,病情越來越重,一連五天,既沒吃藥,又沒吃飯,大郎要潘金蓮救他,他病好了不追究這件事,也不對武松說。潘金蓮告訴王婆和西門慶,不知如何是好,王婆出了一個壞主意要害死武大郎,西門慶從藥鋪裡拿來砒霜,讓潘金蓮放入心疼藥中,潘金蓮依計行事,果然給武大郎喝下帶砒霜的心疼藥後,大郎說肚子反倒更難受了,潘金蓮用被子蒙上大郎,還騎在大郎身上,很快大郎就沒了命。後來看到大郎七竅流血,在火化時,何九叔偷了兩塊發黑的骨頭,以此向武松作證,大郎是死於中毒。
有醫學知識的人看後發現這段描述有許多疑點:一是砒霜中毒,發作不會那麼快,砒霜是無臭無味,吃入肚子,不會馬上感覺難受;二是砒霜中毒應該有嘔吐和腹瀉症狀,大郎都沒有出現;三是砒霜中毒不會導致骨頭變黑。
水滸傳是文學作品,裡面的描述為了追求場面的慘烈,故意把砒霜毒性寫得非常猛烈,專家稱,誤服砒霜後,會出現嘔吐、腹瀉、大小便失禁,會在二十四小時後死亡。為了使故事前後串聯得更緊密,硬是寫了骨頭髮黑這一現象,否則武松就沒有足夠的證據。其實真正讓大郎慘死的並不是砒霜的毒,而是之前西門慶踢他留下的內傷發作,大郎說喝藥後非常難受,是好藥的作用,不是中毒;潘金蓮騎在他身上,蒙上被子,大郎用力掙扎,加劇內傷傷口的撕裂,再加上呼吸不暢,最終綜合了內傷、傷口撕裂大出血、窒息三方面因素而死。換言之,還沒等砒霜的毒性發作,大郎已經死了。再換言之,大郎就是喝了沒有砒霜的好藥,潘金蓮給他蒙上被子,騎在他身上,也會很快把他弄死。
即便如此,砒霜的毒性是不容忽視的,砒霜在古代幾乎是謀殺的重要藥物,其中重要因素就是砒霜本是一種白色粉末,既沒有能聞到的異味,也沒有能品嘗出來的苦味,混在其他藥粉中根本看不出,服後,也很難查出中毒跡象,所以在西方,砒霜被稱為「繼承的粉末」,就是用砒霜害自己親人,然後繼承親人的遺產。有專家說一代梟雄拿破崙也可能死於砒霜。
正因為如此,砒霜更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劇毒的代表,而忽視了他還有另外一面,就是藥物。是藥三分毒,砒霜首先是一種能治病救人的基本藥物,然後再是有劇毒的藥物。砒霜按醫生處方,合理配製,有治病救人的功效。其實砒霜早在我國古代,已有人用它來治病或美容。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述的太乙神精丹(砒霜)能治療瘧疾。
水滸還有一人也中毒了,就是盧俊義中了水銀毒,所以人們常談砒霜色變,談水銀色變,但水銀和砒霜按一定比例搭配製成水銀膏,能治療梅毒。正應了那句古話:以毒攻毒。所以自古以來,砒霜是可以在藥鋪公開賣的。
今日一悟:好藥在於適量與對症,毒藥在於過量和不對症,同樣是砒霜水銀,用過了量就是毒藥,用適量對症就是良藥。這就是醫學中的辯證法。推而廣之,這個道理也用於其他領域,好東西不能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