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毒砒霜竟然是抗癌神藥,砒霜究竟有多少秘密

2020-11-22 騰訊網

在我國常見的古裝電視劇和武俠小說中,常提到下毒害人的橋段。

其中毒藥的C位擔當莫過於——砒霜

《水滸傳》中潘金蓮就和西門慶串通,用砒霜毒殺了親夫武大郎。

(圖片來源:電視劇《水滸傳》)

《竇娥冤》中竇娥的冤情也來源於被張老兒誤喝下的砒霜。

為什麼他們老用砒霜呢?

砒霜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礦物藥,是砒石經過高溫加工處理以後升華而成的結晶或粉末,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

1. 砒霜就是鶴頂紅

傳說,丹頂鶴頭上的「丹頂」是劇毒之物,沾染一點,便立刻斃命。但事實上,這種傳說只是「美麗」的傳說,並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現代研究證實丹頂鶴的頭頂沒有毒素,「鶴頂紅」只是砒霜的另一種稱法

(圖片來源: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

鶴頂紅作為砒霜的代稱,可能與古代砒霜提取不純有關。因古代提取礦物質的工藝水平有限,提取出的三氧化二砷成分不純,常含有三硫化二砷,和硫、鐵等雜質,所以呈現為紅色或紅黃色。

將砒霜命名為鶴頂紅,可能是古人的一種隱晦說法。

2. 用銀針檢測砒霜靠譜嗎?

古代提煉的砒霜往往不純,含有硫及硫化物,其所含的硫與銀接觸,就會發生化學反應,使銀針的表面生成一層黑色的「硫化銀」

所以,在古代以及古裝電視劇和小說中,用銀針試菜,當銀針變黑就代表飯菜有毒。

(圖片來源:電影《九品芝麻官》)

現代砒霜提煉技術進步,已經可以得到完全純淨不含雜質的砒霜了。現在用銀針檢測砒霜,正常條件下不會變黑。所以,銀針試毒只能成為古裝電視劇和小說中的橋段了。

3. 吃了砒霜真的會七竅流血嗎?

砒霜是一種劇烈毒藥,純淨的砒霜口服5-50mg就能中毒,致死量為60-200mg。這就意味著極少的砒霜就能要人性命。

(圖片來源:電視劇《甄嬛傳》)

急性中毒者會出現消化系統、肝腎功能、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受損的各種症狀,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混有血絲、四肢痙攣、昏迷、抽搐,多在24小時之內因肝腎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痺而死亡,死時眼結膜、鼻、口腔黏膜充血或糜爛出血[1]。

古人和古裝電視劇、小說中常用「七竅流血」來形容人在砒霜中毒後的慘狀,其實這只是一種形容手法,實際不會那麼誇張。

除了砒霜之外,其實還有很多致命的毒藥,例如見血封喉、牽機藥等。

為什麼這些毒藥鮮少在古裝電視劇和武俠小說中聽聞?換個毒藥不香嗎?

(圖片來源:電視劇《勇者義彥與魔王城》)

這還是要從古代毒藥生產和使用說起。

見血封喉,是有名的毒植物之一,其乳白色樹汁含劇毒,一旦進入人體血液,能快速麻痺心臟,導致生命危險。

因此古代人打仗或者狩獵會把這種毒汁塗在箭頭上,射殺敵人和獵物。

見血封喉聽起來很厲害,但是它的產地有限,主要集中在廣東、廣西、雲南等南方溼熱地區。古時候這些地方往往是蠻夷之地,而歷朝歷代都城大多都在北方,因此要把見血封喉收集、運送到北方是一項不小的工程。

古裝電視劇和小說用見血封喉下毒,得讓劇中人物天南地北的跑,實在太費事了。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李煜)

還有一種大名鼎鼎曾毒死了皇帝的毒藥,就是牽機藥,而這位倒黴的皇帝就是南唐後主李煜。

傳說李煜降宋後,因惹宋太宗趙匡義不悅而被賜死,被賜的是含有馬錢子的飯菜。李煜服用後中毒,全身抽搐痙攣,角弓反張呈弓狀,最後頭與腳相接,如牽機狀而死。故馬錢子被稱為牽機藥

馬錢子味道很苦,下毒後很容易被發現。馬錢子的苦味,和中毒後的慘狀,讓牽機藥受到皇室青睞,常被皇帝賞給想賜死的臣子和嬪妃(不得不說,最冷不過帝王心啊)。

因此牽機藥可能會出現在宮鬥劇中,其他古裝電視劇和武俠小說中下這種毒並不常見。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五花八門的毒藥,例如蛇毒、蟲毒、汞毒等,都因原材料不易得或下毒後容易被發現,在影視作品的毒藥市場上所佔份額較小。

(圖片來源:電影《唐伯虎點秋香》)

相比之下,砒霜是礦物藥,產地廣,製取工藝相對簡單,價格低廉,更容易獲得。

而且,砒霜性狀也更穩定,是粉末狀,易於攜帶,用量少,被放進各種食物中可以充分混合不被發現,毒人於無形。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滅口之「必備良藥」啊。

綜合對比,砒霜簡直是性價比之王,所以也就成了古裝電視劇和小說中用得最順手的毒藥了。

雖然在古裝電視劇、小說中,砒霜都是讓人聞風喪膽的存在,但現實中砒霜卻能救人性命。

上個世紀,砒霜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被發現是有效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藥物。砒霜治療白血病的研究引起醫學界轟動。

世界著名學術刊物《血液學》(Blood)發表了相關論文,稱這是一篇創造性論著,是繼維甲酸之後,中國學者在血液學研究領域內的又一次重大突破[2]。

多看醫典:萬萬想不到,砒霜居然成了抗癌明星!?

之後,越來越多研究發現,三氧化二砷在治療原發性肝癌、肺癌等疾病上也有很大突破[1]。

但因為砒霜本身具有毒性,作為藥物使用時必須通過控制劑量、劑型儘量減低毒性。所以,怎麼防治它的不良反應仍然是目前臨床應用的研究重點。

有毒的是藥物,但怎麼使用在於人,過去毒人不眨眼的砒霜已經留在了歷史舞臺,現代的它已經在治病救人的舞臺中找到了位置。

以後大家可以不用再「談霜色變」。

小提示

雖然砒霜可以治療白血病和癌症,但它依然是毒藥有劇毒,大家萬萬不可私自服用。看病吃藥必須遵從醫囑。

審稿專家:趙志敏| 中山大學藥學院生藥與天然藥物化學副教授

參考文獻

[1]楊子東,孫響波,於妮娜,唐迎雪.砒霜的臨床應用述要[J].山東中醫雜誌,2014,33(08):707-709.

[2]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4e4a563e9eb

相關焦點

  • 武大郎喝的砒霜是劇毒,為什麼藥鋪能公開賣?武大郎並非死於砒霜
    眾所周知,武大郎被砒霜毒死,而砒霜作為一種劇毒卻在藥鋪公開賣,官府為什麼不禁止生產、銷售砒霜呢?關於砒霜,我們還有多少偏見?何九叔向武松說武大之死有醫學知識的人看後發現這段描述有許多疑點:一是砒霜中毒,發作不會那麼快,砒霜是無臭無味,吃入肚子,不會馬上感覺難受;二是砒霜中毒應該有嘔吐和腹瀉症狀,大郎都沒有出現;三是砒霜中毒不會導致骨頭變黑。
  • 砒霜、硃砂 這些劇毒中藥其實是重症高手
    據相關資料記載,「斷腸草」至少是10種以上中藥材或植物的名稱,而非專指某一種藥,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馬錢科鉤吻屬的鉤吻。鉤吻主要毒性物質是葫蔓藤鹼,離開泥土時略帶香味,但多聞會令人產生暈眩感。它廣布於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具有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殺蟲止癢之功,外用治皮膚溼疹、體癬、跌打損傷等。其莖葉均可入藥,一般以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 中國科學家用砒霜「修復」抑癌蛋白 你知道在古代砒霜本是用來治病的麼?
    上述新發現為砒霜這種古老的化學合成物找到了新的藥用價值,可你是否知道,在我國古代,砒霜的真正作用究竟是什麼?它可早就不是被當做一種毒藥來使用的!事實上,砒霜作為我國治病的藥物歷史悠久。其主攻以毒攻毒,藥性駿猛,有蝕瘡祛腐、殺蟲、截痰、截瘧等作用。我國關於砒霜最早的學術研究出現在距今1500年前,在南北朝時期的《雷公炮炙論》中就有過記載。
  • 致命毒藥砒霜裡的「砷」到底是什麼?
    古裝影視劇、小說中大名鼎鼎的砒霜裡就含有「砷」!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又稱「信石」,有劇毒。它微溶於水,較難溶於酸中,但又會溶於鹽酸中,生成三氯化砷或其他砷化合物,易溶於鹼。殺手們選擇砒霜作為殺人的工具,除了它的毒性之外,還因為砒霜無臭無味,難以在屍體上被檢驗出來。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死於砒霜的案例。
  • ...砒霜竟可以復活結構性突變的最強抑癌蛋白p53,恢復其抑癌活性丨...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盧敏和牛津大學Xin Lu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砒霜(三氧化二砷,ATO)中的砷原子竟然能插入發生結構性突變、不能正常摺疊的p53蛋白的DNA結合域,幫助突變p53蛋白摺疊出有抑癌功能的三級結構[1]。
  • 砒霜、斷腸草......古代奇毒都有什麼您知道嗎?
    他的羽毛帶有劇毒,而這個濁酒就是用將羽毛在酒中浸泡得來的,毒性很大,幾乎不可解救。烏頭:毛莨科植物;砒石:砒石為天然產含砷礦物砷華、毒砂或雄黃等礦石的加工製成品。又名信石。砒石升華之精製品為白色粉末,即砒霜,毒性更劇。
  • 知否 | 鶴頂紅和砒霜,為什麼能被銀針試出來
    比如三屍腦神丹、七星海棠,再比如鶴頂紅、斷腸草、砒霜之類。不過,在小說中,類似鶴頂紅、砒霜這類毒藥,似乎都可以通過銀針試圖檢查出來。 古代的銀針試毒,又為何能試出鶴頂紅和砒霜?  兒時看到《飛燕驚龍》,便開始好奇:鶴頂紅這種毒藥,就是長在那仙鶴的腦門上嗎?它為什麼那麼毒?
  • 人們熟知的毒藥砒霜,是怎麼成為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的
    大家都知道,砒霜是劇毒的物品。我們所知更多的恐怕是在電視劇、或者小說看到的,壞人如何用砒霜毒死人的,因此,印象中就是劇毒藥品。砒霜最早用於煉丹及醫藥,它是治療瘧疾最早且最有效的方劑,但它對人體危害較大,後來主要用於殺蟲、防蛀和防腐。
  • 【特約專欄】石膏砒霜如何能治病?
    《本草品匯精要》煉丹圖(郗效提供)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帝王、貴族熱衷於服食丹藥,這種服用丹藥之風,一直流行到明代,因迷信並服用丹藥,導致明代有六個皇帝夭亡。我到過葛洪煉丹的廣東羅浮山,羅浮山有葛洪的洗藥池,相傳當年葛洪就是在這裡,從硃砂中燒煉出水銀的。
  • 中國科學家的砒霜和p53研究意味著什麼
    近一周,有關中國科學家盧敏教授的砒霜抗癌研究突破受到了很多關注。那麼這個研究意味著什麼? 盧敏教授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p53靶向治療課題組組長,上海市教委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
  • 砒霜鼠藥原料現身古玩市場 毒礦石竟成藏石(組圖)
    雄黃的主要成分為「二硫化二砷」,遇熱易生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人服用砷化合物會引起多種疾病,甚至死亡。  天然礦物晶體作為商品出現在古玩市場,然而誰會相信,其中一些礦物竟是製造砒霜、滅鼠藥的劇毒礦物原料,毒性甚至能夠致人死亡。
  • 中藥工錯把砒霜當石膏 老中醫服後中毒身亡
    如果說中藥工責任大,可能有些人就不理解了,看看下面這些事例,也許大家會對中藥工的責任有深入的認識。資料圖筆者曾經治療一例胃寒嘔吐患者,經辨證後處以附子粳米湯。意想不到的是,藥店以違反十八反為由拒絕抓藥。這是一名有經驗的中藥工,因為單從方中藥物來看這個方並沒有違反十八反。十八反規定烏頭與半夏相反,本方所用的是附子。
  • 毒物砒霜用於化療救下6齡童!擊敗「兒科癌王」神經母細胞瘤
    我之砒霜 彼之蜜糖 劇毒砷化物 帶來治療曙光 6歲的小寧寧,已有將近4年的抗癌歷史。普通人無法耐受的劇毒物質砒霜,成了寧寧治療方面的「蜜糖」。 黎陽教授運用俗稱「砒霜」的砷劑聯合化療藥物不但能多靶點殺滅神經母細胞瘤細胞,並能神奇地逆轉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的耐藥。
  • 【科普】劇毒!它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致癌!
    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最讓人無奈的是,這種劇毒致癌物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 大閘蟹同水果一起吃,等於吃砒霜?大閘蟹是高熱量不能多吃?蟹黃重金屬含量很高?
    「大閘蟹是高熱量不能多吃」 「蟹黃重金屬含量很高」「大閘蟹同水果一起吃,等於吃砒霜」……這些坊間傳言,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能不能信?針對這些問題,象山縣市場監管部門日前用實驗數據為市民一一作出科學解答。市場監管人員從象山縣菜場隨機購買3個不同規格的公、母大閘蟹。以鮮活狀態送至象山縣食品檢驗檢測中心實驗室,洗淨外殼,蒸熟冷卻。
  • 吃砒霜、抹水銀,人類為了變美幹過哪些蠢事?
    鉛路易十六的皇后 《絕代艷后》劇照鉛粉讓皮膚更加光滑白皙,但同時含有劇毒砒霜砷(砒霜的主要成分)成了美白品古代的法國貴婦會定期食用微量砒霜,保持皮膚白皙無皺。但砒霜是一種劇毒物質,服用稍一過量就會中毒,輕則上吐下瀉,重則失去小命。這也是古人壽命不長的原因之一吧。
  • 鴆鳥曾是「毒」王,可是後來為何被砒霜取代,只因這三個原因
    所以「鴆」在歷史上自古就是劇毒的代名詞,而且鴆毒還是人們談之色變的一種毒藥,被譽為是「殺人之王」,但可惜它最後卻絕跡了,取而代之的則是我們都很熟悉的砒霜,那麼為什麼鴆毒突然就消失了呢?其實有三個原因,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 中國科學家的砒霜和p53研究意味著什麼|三氧化二砷|靶向治療|p53|...
    近一周,有關中國科學家盧敏教授的砒霜抗癌研究突破受到了很多關注。那麼這個研究意味著什麼?盧敏教授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p53靶向治療課題組組長,上海市教委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
  • 同仁堂回應:含砷≠含砒霜 但不宜久服和過量服用
    對此,同仁堂做出回應稱,牛黃解毒片中的砷是以穩定的化學物質形態存在,與大家以為的「砷=砒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消費者按照說明書服用,對身體是沒有害處的。  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稱,「我們已經關注到這條消息,但是覺得此消息比較片面,我們的牛黃解毒片是經過國家規定生產的,經過國家安全的標準;還有就是兩國的用藥標準不一樣。」
  • 水銀、水蛭、砒霜……女人為了變白,什麼都幹得出來
    但由於它的快速亮白效果依然是「魅力無法阻擋」還有人內服外敷追求效果當時的女性在為參加宴會時要求她們的內科醫生在自己的兩隻耳朵後各放上一條水蛭吸走臉部部分血液獲得最時尚的蒼白面容到了19世紀,奧地利州的斯塔利亞人表示更是無所畏懼他們的生活日常就是吃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