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致癌毒素」的油,千萬別再讓爸媽吃了

2021-01-21 騰訊網

文 | 阮光鋒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丁香醫生」

土榨花生油,簡單地說是「純手工榨的油」。

可能年輕人乍一聽覺得陌生,但如果逢年過節回老家,或者有親戚在農村小城鎮,你肯定有機會看到。

現在,土榨花生油不僅是某些父母或長輩爭相購買的食物,還搖身一變成了月銷數萬的網紅產品:

圖片來源:電商網站截圖

問題在於,土榨花生油很可能含有「致癌的毒物」,變成我們長輩吃進肚子裡的巨大威脅。

土榨花生油,有多危險?

土榨花生油,有什麼潛在危害?

土榨花生油,還能不能吃?我們應該吃什麼油?

「黃麴黴毒素」超標

土榨花生油的實錘危害

土榨花生油,往往含有超量的強致癌物「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有多厲害?它可怕就可怕在長期吃、短期吃都有害。

如果是長期少量吃,現在明確知道的風險是,更容易讓人不知不覺中得肝癌。

圖片來源:IARC 致癌物名單

如果短期吃進去太多,會引起急性中毒,出現發燒、嘔吐、厭食、黃疸、腹水、下肢浮腫等肝毒性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肝功能衰竭而致死。

圖片來源:央視《焦點訪談》

其實土榨花生油,一直以來都是強致癌物「黃麴黴毒素」超標的重災區。

2015 年我國對 8 省 738 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 4 種黃麴黴毒素汙染狀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散裝植物油(土榨油)中黃麴黴毒素汙染明顯高於定型包裝樣品。

2016 年,福建省花生油黃麴黴毒素汙染監測也顯示,黃麴黴毒素總量超標的均為散裝樣品(土榨油)。

2017 年,廣東省曾經對小作坊花生油黃麴黴毒素 B1 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小作坊花生油中黃麴黴毒素 B1 超標率 11.8%,檢出率高達 56.9%。

2019 年,佛山市順德區公安局通報,一家雜貨店的店主夫婦,因長期銷售黃麴黴毒素嚴重超標的土榨花生油而被刑拘。

據悉佛山順德公安 2018 年以來共查處類似花生油黃麴黴毒素 B1 超標案件 35 起,抓獲犯罪嫌疑人 48 人,刑事拘留 47 人。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土榨花生油的黃麴黴毒素容易超標?

土榨花生油

原料很容易出問題

作為花生油的原料,花生到底有多容易長黃麴黴毒素?

不熟悉花生的人根本想不到,一切都是花生「天生」的。

研究發現,土壤是花生黃麴黴菌的主要來源,而花生是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花生果實跟土壤中的黃麴黴,可以說是親密接觸了。

而潮溼的環境有助於黃麴黴毒素生長,花生恰好躲在厚實的外殼下,水分含量較高,先天就適合「藏毒」。

如果花生採收後沒有充分乾燥,放著放著就會產生大量毒素。

而自榨花生油是小作坊生產,選原料往往依賴個人經驗。你想想,沒有標準規範的流程去除毒素,只靠一雙眼睛,就算再誠信再用心,也免不了有毒素隱患。

一處被執法人員查封的土榨油作坊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土榨花生油沒有精煉

雜質非常多

土榨花生油,最大的特點是「土」,其實是指傳統土法手工煉油。

採用傳統方法,人工確實可以做到很仔細,但最大的問題是,設備和工藝落後。

現代化的食品設備和工藝,目的是什麼?簡單說就為了四個字:去除雜質。

雜質沒有去除的油,在現代食品技術中被稱為「原油」,也叫「毛油」或「粗油」。

原油中的雜質特別多,有水、機械雜質(粉塵)、膠質(磷脂、蛋白質、糖類)、游離脂肪酸、色素、烴類、金屬化合物,還可能含有砷、汞等有毒重金屬和殘留農藥。

很顯然,這些雜質成分,許多都對人有明顯危害。

正規生產的食用油會經過脫水、脫澀、脫臭、脫蠟等處理,去除雜質,保證安全。

而土榨油由於是小作坊純人工生產,普遍投入不高,通常不可能有配套的原油精煉設備。

一處土榨油生產設備實拍截圖

圖片來源:西瓜視頻

正因沒有精煉過的原油存在如此多的健康風險,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規定:

未經精煉的植物原油不能直接食用,只能作為成品油原料。

致癌物 + 毒素 + 易腐敗

土榨油的風險遠比想像的多

除了黃麴黴毒素,土榨花生油中的危險成分還有很多。

1.致癌物:苯並芘

苯並芘也是一種致癌物,油脂高溫加熱過程中可大量產生。

很多土榨油為提高出油率,在炒籽時會把溫度升得特別高,容易產生較多苯並芘。

2.有毒物質:丙烯醛

做過飯的人都知道,油燒熱會冒油煙。

而大家不知道的是,油煙中含有一種劇毒物質丙烯醛,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強刺激,土榨油恰恰含有比較多的丙烯醛。

正因如此,正規品牌的食用油廠家,會千方百計提高讓油冒煙的溫度。(這個冒煙的溫度簡稱為「煙點」)精煉的大豆和花生油,煙點能達到 230 度以上,一般鍋燒開了也不容易冒煙。

土榨油沒有精煉,煙點低,通常只有 150~160 度,炒菜時油煙大,也就意味著劇毒物質丙烯醛比較多,危害大。

3.易腐敗:脂肪氧化

前面說過,土榨油雜質多,容易受溫度影響,那麼還有一個後果是:難以儲存,容易變質。

尤其在夏天,很多土榨油總有一股子哈喇味,這就是油脂發生酸敗的結果。

酸敗後的油脂,不僅有變質的氣味,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 A 、D 、E 、K 等也會被氧化破壞,吃下去對人也有害。

「純天然、新鮮實在」的土榨油

存在巨大健康風險且違法

年輕人一般都不買這種油,甚至可能都沒有見過,但不少居住在小城鎮的中老年人,很可能是這類油的受害者。

土榨油可能是在農貿市場裡現榨現賣,看起來很新鮮實在;也可能是來自鄉村親友,一片好心當土特產帶來的。

說到這兒可能很多長輩會非常疑惑:

實實在在的原料,天然 + 純手工 + 無添加 + 還很香,哪一點不比工廠產的油強?

其實這些表面上的好處背後,往往是巨大的風險。

前面說過,土榨油中有很多雜質和毒素,而土榨油小作坊多數生產工藝不完善,沒有原油精煉處理設備,更不用說最後要檢測一下是否能吃了。

根據央視報導,一些花生油作坊老闆在採訪中就說,「自己的產品不用檢」:

圖片來源:央視《焦點訪談》

而前面提到的,月銷數萬網紅土榨花生油,有保障嗎?

如果你去諮詢店主,往往得到的是拍胸脯的保證:我們也在吃!

但如果追問一句,很容易就得到「這是三無產品」的答案:

圖片來源:與商家對話截圖

從媒體的曝光中,我們還能看到的更多土榨油的不靠譜:

圖片來源:央視《焦點訪談》

持續爆出的土榨油問題不禁讓人懷疑,那些所謂的「農家自製」是什麼樣的產品,到底含有多少毒素和雜質?

是不是拍幾張看似淳樸的照片,就扮演起了「良心、實在」,開始收我們爹媽的智商稅?

圖片來源:電商網站截圖

追求天然無公害的食品,這種願望是沒錯的。

但盲目追求「自製」「土法」「原生態」,很容易適得其反。

當家鄉的老一輩人為吃一口「香油」去買土榨花生油,冒的風險很大——有毒,有害,不安全。

為了家人的安全和健康,我們有義務轉發本文,並提醒他們,一定去買正規品牌的食用油。

_________

上期文章

相關焦點

  • 吃哪些蔬菜會致癌?吃得越多,致癌能力越強,千萬別大意
    事實上,造成這個情況發生,與飲食有很大關係,這也是人們普遍談及的病從口入,吃了致癌物,想不得癌估計都很難,那麼哪些食物有這樣的性質呢?希望你別大意。可見,在飲食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有些食物一定別亂吃,很容易引起癌的出現,最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防癌事宜,科學合理進行防癌,才能維持健康,那麼需要怎麼做呢?
  • 黃麴黴毒素是什麼?這些食物出現黴變,就別再吃了!
    因為有些食物發黴之後,其發黴的地方存在有黃麴黴毒素,而這種物質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一級致癌物當中。而下面這些食物一旦出現黴變,就很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別再吃了,趕緊扔掉吧!■黃麴黴素是什麼?這些食物出現黴變,就別再吃了!
  • 吃方便麵到底會致癌嗎?別再聽信謠言了……
    吃方便麵致癌......」 這個時候,熱愛泡麵的小編,必須站出來解釋一下了。方便麵真的有很多添加劑,會致癌?看完這篇文章,誰也別問第二遍! 01 含有太多防腐劑?
  • FDA重磅警告,這8種魚高汞、致癌,別給娃吃
    魚的脂肪中富含DHA,能促進寶寶大腦、視力的發育。更因為「吃魚會讓娃變聰明」這一民間說法,魚也常年穩居餐桌C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曾發表一項研究,也證實了這一說法:所以要說想補腦,還不如吃富含DHA的魚肉。謠言2:吃魚皮會重金屬中毒魚皮口感滑膩,有些寶寶很喜歡吃。但傳言說:魚皮容易被重金屬汙染,給娃做魚時要去除。其實,目前並沒有數據說明所有的魚皮都有重金屬汙染的現象,爸媽們可以放心給寶寶吃魚皮。
  • 純天然「土榨」花生油,竟然富含致癌毒素?
    土榨花生油最大的問題,就是黃麴黴毒素超標。黃麴黴毒素,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劃定為天然存在的I類致癌物,有20多種衍生物,分別命名為B1、B2、G1、G2、M1、M2等等。在土榨花生油中檢測超標的黃麴黴毒素B1,屬於比「劇毒」還猛的「特劇毒」,致癌性也最強。
  • 生命面前無小事,5大食物是公認的一類致癌物,別再吃了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公認的一類致癌物,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上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一類致癌物清單令人意外的是,很多常吃的食物都有致癌可能,真是萬萬想不到啊~
  • 黃麴黴毒素真的會致癌嗎?隱藏在這5種常見物品中
    黃麴黴毒素已經被列為一級致癌物質,主要存在于堅果、動植物以及土壤中。尤其是易汙染的糧油產品中如大豆小麥、玉米以及花生等,毒性非常強,嚴重威脅人們健康。黃麴黴毒素真的會致癌嗎?肯定能說黃麴黴毒素確實會致癌,到目前為止黃麴黴毒素是致癌性最強的。1毫克黃麴黴毒素會致癌,20毫克會致命,即使經過高溫也不能殺死。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的代謝產物,往往損害人們的肝臟,引起肝炎、肝硬化以及肝壞死,其主要症狀是胃部有明顯的不適感,腹脹,食慾明顯減退以及噁心嘔吐、肝區有出痛感,甚至會發生水腫昏迷,嚴重時會因為抽搐而死亡。
  • 蛋黃上的黑膜能「致癌」?這種謠言就別再信了
    雞蛋是一種富含營養的食物。除了對雞蛋過敏的人,大部分人都吃幾十年雞蛋了吧,你有注意過蛋黃上的一層「黑膜」嗎?而蛋黃中富含的鐵元素,因為鐵非常活躍,所以很多成分都能與鐵反應,當硫化氫遇到鐵元素就形成了硫化亞鐵,也就是蛋黃上覆蓋的那層「黑膜」。「黑膜」有害嗎?先揭曉答案:無毒,不致癌。
  • 這些食物有特黃麴黴毒素 以後還是少吃!
    黃麴黴毒素是一種細菌的代謝產物,有劇毒,是一種最強的致癌物質。如果黃麴黴毒素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誘發各個方面的癌症。黃麴黴毒素具體有什麼特性呢?1、急性中毒。黃麴黴毒素是一種劇毒物質,如果大量攝入,無論是對動物還是人類,都會造成一定程度肝臟出血壞死,或者對其他脾臟都有輕微的病變。
  • 可能導致胃癌、肝癌,這些油別再吃了!
    二、黃麴黴毒素B1造成花生油產品中黃麴黴毒素B1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花生原料在種植、採收、運輸及儲存過程中受到黃麴黴等黴菌汙染,生產者在生產時沒有嚴格挑揀花生原料和進行相關檢測,或因沒有採用精煉工藝或工藝控制不當。小油坊土法壓榨花生油的工藝相對比較簡單,因傳統工藝沒有經過吸附、皂化、脫色等精煉工藝除毒,會導致黃麴黴毒素直接從原料帶入到成品中。
  • 9種食物中含強致癌物 儘量別吃
    9種食物中含強致癌物儘量別吃 醫學研究發現,有10多種化學物質有致癌作用,其中亞硝胺類、苯並芘和黃麴黴素是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它們都與飲食有密切關係。 九類致癌食品要遠離 廣西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馬力平教授表示,對於「食物致癌」的傳言,老百姓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力,千萬不可以聽風就是雨,聽說某種食物會致癌,馬上就再也不碰了。遇到「食物致癌」的傳言時,大家可以先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比如「這種食物的有毒物質含量有多高」、「這種食物我是每頓都會吃嗎?吃的量非常大嗎?」
  • 蝦、螃蟹、生蠔這些部位,再饞也別吃!都是毒素和寄生蟲
    蟹 蟹腮、蟹胃、蟹心、蟹腸都別吃 沒有大閘蟹的秋天是不完整的 但吃蟹也禁忌多多 這些部位最好別吃 蟹腮是螃蟹的呼吸器官 位於前部兩側, 因與外界直接接觸 加上面積較大,易累積汙染物和細菌
  • 發芽的洋蔥、花生...能吃嗎?這幾種千萬別碰!
    發芽後,仍然可以成為我們盤中餐的食物有很多:有些能吃,但口感和營養直線下降;有些不僅可以吃,還能在發芽後,提高營養價值,吃了就賺到了!1、胡蘿發芽後的胡蘿蔔是無害的,也不會產生毒素,能夠放心食用。胡蘿蔔在發芽後,會將自身的一部分營養物質給發芽的部位。
  •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家裡這些可能要扔掉
    ▲它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黃麴黴毒素,曾造成數以十萬計的牲畜突然死亡,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
  • 黃麴黴毒素致癌,但真的沒有「解毒」方法嗎?醫生:有1物可幫忙
    首先我們要知道,黃麴黴毒素以及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1類致癌物。它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致癌物,是氰化鉀的10倍,更是傳統毒藥砒霜的68倍,對我們的身體危害非常大。而且黃麴黴毒素還極其容易致癌,只需要一毫克就可以達到致癌的劑量。所有說世衛組織把它列入名單也不是沒有道理。大家可能要說,既然黃麴黴毒素這麼可怕。
  • 局部腐爛的蘋果會致癌?這幾種水果籽千萬別咽
    &nbsp&nbsp&nbsp&nbsp局部腐爛的蘋果真的會致癌嗎?&nbsp&nbsp&nbsp&nbsp都說一天一個蘋果,醫生遠離我。但是若是不小心買到了受損的蘋果,或是蘋果因存放時間太長出現了局部腐爛,那局部腐爛的蘋果到底能不能吃?會不會致癌?專家建議還是不要吃。
  • 它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致癌!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有毒!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別以為做熟了就能放鬆警惕,變質的米飯是最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國家二級營養師、高級食品檢驗員孟立娜:我身邊就有常年吃剩飯菜的長輩40多歲就患癌症的事例,為了不浪費,他經常吃已經有些異味的米飯,要知道,變質的米飯是最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
  • 染髮劑竟可能有致癌風險?安全清除體內毒素的方法來了!
    我們的身體有代謝毒素的能力,但是若毒素沒能及時排出體外,在體內慢慢堆積就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甚至增加患癌風險!1正確使用染髮劑避免毒素侵害芳香胺是一種染髮著色劑,也是一種致癌物質。芳香胺經過人體的活化作用,會改變自身的DNA結構,引起人體病變和誘發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