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通報我國出口花生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不當

2020-12-03 食品夥伴網

 

  具體通報信息如下:

通報時間

通報國

通報產品

編號

通報原因

銷售狀態/採取措施

 通報類型

2019-5-28

法國

脫皮花生

2019.1950

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不當

產品未在市場銷售/退回至發貨人

拒絕入境通報

 

  本文由食品夥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有任何疑問,請聯繫news@foodmate.net。

相關焦點

  • 檢測三份花生米樣品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實驗原理:黃麴黴毒素B1快速檢測卡應用競爭抑制免疫層的原理,樣本中的黃麴黴毒素B1在側向移動的過程中與膠體金標記的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結合,抑制了抗體和NC膜檢測線上黃麴黴毒素B1-BSA偶聯物的結合。
  • 花生油黃麴黴毒素常用去除手段
    這是因為花生油是油作坊主要生產加工的食用油,造成花生油中含有黃麴黴毒素的主要原因都是原料在進行壓榨前,因存儲不當使得花生中產生了黴變粒,100顆花生中有一粒黴變粒,加工出的花生油就會黃麴黴毒素超標,而油作坊通常沒有相應的解決手段,這也是榨油坊花生油成為黃麴黴毒素高發地的原因。
  • 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摘要:黃麴黴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種致癌性較強的劇毒物質,主要由麴黴屬真菌產生,廣泛存在於食品及其動物飼料中,嚴重危害著人體健康。黃麴黴毒素具有穩定的結構,一般的處理很難將其去除。因此如何將黃麴黴毒素有效檢測確保食品安全一直是研究的重點。
  • 如何實現對黃麴黴毒素的快速準確定量檢測?
    黃麴黴毒素最易汙染的有花生、玉米、棉籽、禽蛋、肉、奶及奶製品,其次是小麥、高粱和甘薯,大豆粕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程度輕些。 在我國,糧食和飼料被黃麴毒素汙染的概率很高, 給飼料企業以及養殖業主帶來了很大的損失,人們食用含有黃麴黴毒素的食物危害到人體健康。
  • 腐黴利、黃麴黴毒素B1超標 食用農產品不合格
    2月5日,山西省食藥監局公布第7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共抽檢101批次食用農產品,4批次韭菜和1批次花生檢出不合格。據通報顯示,4批次韭菜來自太原市小店區食品店、太原市小店區紅越蔬菜店、太原市小店區蔬菜店、太原市杏花嶺區龍海蔬菜配送站4家,均檢出腐黴利超標,其中最高的腐黴利檢出值達到9.69mg/kg。腐黴利屬於低毒性殺菌劑, 兼具保護和治療作用,可用於防治黃瓜、茄子、番茄、洋蔥等的灰黴病,萵苣、辣椒的莖腐病,油菜菌核病等。
  • 黃麴黴毒素的自白
    大家好,我們就是大家十分關注的「致癌明星」——黃麴黴毒素家族!當時在英國有十萬隻火雞突發死亡,最後事件被確認與從巴西進口的花生粕有關,研究人員最後在這些花生粕裡面發現了我們。我的家族有黃麴黴毒素B1、B2、G1、G2、M1、M2。其中M1就是曾經的「牛奶中毒事件」中被檢測出來的物質。在天然汙染的食品中以「大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它的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
  • 黃麴黴毒素、磺胺類藥物(HPLC-柱後衍生法)的檢測方案
    黃麴黴毒素主要引起肝癌,還可以誘發骨癌、腎癌、直腸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是目前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毒性最強的物質之一。 因此國際上對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有嚴格的限量要求。黃麴黴毒素存在於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特別是花生和核桃)中。日常檢驗發現在大豆、穀物、玉米、通心粉、調味品、牛奶、奶製品食用油等製品中也經常發現黃麴黴毒素(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汙染最嚴重)。
  • 送檢3份花生米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實驗原理:黃麴黴毒素B1快速檢測卡應用競爭抑制免疫層的原理,樣本中的黃麴黴毒素B1在側向移動的過程中與膠體金標記的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結合,抑制了抗體和NC膜檢測線上黃麴黴毒素B1-BSA偶聯物的結合。
  • 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以及危害
    黃麴黴毒素B1作為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不應在食品中超標,一但超標食用油被消費者購買並且使用的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黃麴黴檢測儀可現場快速檢測黃麴黴毒素B1,採用了智能化的操作平臺,先進的光源驅動及檢測技術,具有便捷的操作方式,優異的檢測精度,實現了結果可靠與高效測量的完美統一。
  • 歐盟發布花生中黃麴黴毒素總量最大限量報告
    2018年2月8日,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10.2903 / j.efsa.2018.5175文件,就影響人類公共衛生的角度,就將即食和作為食品成分花生及其製品中黃麴黴毒素總量最大限量由4μg/kg增加到10μg/kg時進行風險評估。
  • 黃麴黴你了解多少?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何減少黃麴黴毒素的攝入儘管我國有相當嚴格的法律規定了黃麴黴毒素的含量但是,如果食物保存不當給黃麴黴或是其它有害細菌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條件,那麼黃麴黴就是代謝黃麴黴毒素,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一定要妥善保藏食物。黃麴黴毒素的謠言下面有幾個關於黃麴黴毒素的謠言,大家一定不要輕信!
  • 黴變花生一定有黃麴黴素? 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黴變花生一定有黃麴黴素? 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科技日報 | 2020-10-23 09:33:27 近年來,雖然媒體對黃麴黴素的科普宣傳不少,但很多人對它仍存在種種誤解,一些網絡上流傳甚廣的黃麴黴素「常識」其實都是錯的。
  • 【科普知識】如何遠離黃麴黴毒素?
    四、發黴的花生、玉米世界範圍內黃麴黴毒素的汙染相當廣泛,包括穀物、堅果和籽類以及牛乳等,尤以玉米、花生被汙染的程度最嚴重。發黴的玉米、花生一定要警惕。五、發苦的堅果如果吃到變苦的瓜子等堅果,一定要及時吐掉並且漱口,因為瓜子等堅果的苦味正是來自黴變過程中產生的黃麴黴毒素,經常攝入會增加肝癌風險。六、劣質芝麻醬、花生醬有些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癟花生甚至變質的芝麻、花生做芝麻醬、花生醬,其中變質的花生、芝麻中含有黃麴黴毒素。
  • 廈門特產中華老字號「白鷺」魚皮花生黃麴黴毒素B1超標
    標稱廈門白鷺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生產,北京嘉和信茂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經營的魚皮花生,黃麴黴毒素B1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結果為33.6μg/kg。黃麴黴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學物質中致癌性最強的一種,對包括人和若干動物具有強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對肝臟的損害。易受黃麴黴毒素B1汙染的食物主要有花生、玉米、稻穀、小麥、花生油等,特別是花生、核桃等堅果與籽類食品。
  • 普洱茶有黃麴黴毒素,喝了會致癌?不黑不吹,咱用事實說話
    普洱茶咱們中國一種獨特的地方茶種,按照我國國家標準《地理標誌產品普洱茶》(GB/T 22111-2008),普洱茶是以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並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採用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普洱茶是一種發酵茶,按照發酵程度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普洱茶口感香醇,喜歡喝的人非常多。
  • 牛奶裡的黃麴黴毒素哪來的?其毒性和致癌性最強
    抽查發現蒙牛、長富純牛奶兩種產品黃麴黴毒素M1項目不符合標準的規定。其中,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次產品被檢出黃麴黴毒素M1超標140%。對此,蒙牛在其官網承認這一檢測結果並解釋造成產品不合格的原因,是當地奶牛飼料因天氣潮溼發生黴變,奶牛在食用這些飼料後,原奶中的黃麴黴毒素超標。  國家質檢總局24日公布了近期對200種液體乳產品質量的抽查結果。
  • 哪些東西發黴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
    這些食物裡都藏著黃麴黴素  1、久泡的木耳:木耳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纖維素,本身是沒有毒素的,久泡後,可能會變質產生類似的生物毒素,或者滋生細菌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  2、沒洗乾淨的筷子:筷子本身並不會長黃麴黴菌,但我們平時使用筷子來吃花生、玉米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時,筷子縫裡最容易藏澱粉,一來二去黴變了,黃麴黴素就藏在裡面了。所以,吃完飯一定要洗乾淨!
  • 黴豆腐黴千張含不含黃麴黴毒素?為什麼肝病科主任從來不吃煮花生?
    牛奶中的黃麴黴毒素很可能來源於玉米飼料我省的奶牛養殖場開始使用脫酶劑去除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的代謝產物。糧食未能及時曬乾,或儲藏不當時,往往容易被黃麴黴菌或寄生麴黴菌汙染而產生此類毒素。它在我們生活中還是廣泛存在的,特別像黴變的花生、玉米、大米、瓜子等都會有。」
  • 黃麴黴毒素也有「剋星」,用來泡水喝,排出毒素,降低患癌風險
    黃麴黴毒素就是其中一種,這種毒素不僅在自然界中廣泛分布,在人們的食物中也會含有這種毒素,在1993年,黃麴黴毒素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黃麴黴毒素會主要存在於已經黴變的穀物,花生、玉米等,包括發苦的堅果等。
  • 李培武:黃麴黴毒素靶向抗體創製與高靈敏檢測技術
    儀器信息網訊 黃麴黴毒素是廣泛汙染農產品的一類強致癌、劇毒性真菌毒素,黃麴黴毒素又分多種。目前常用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方法常見以酶聯免疫為基礎的免疫分析法、免疫親和分析法等。但是這類方法通常有抗原抗體特異性差,檢測靈敏度低等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