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顯微鏡下的黃麴黴毒素
記者 葛丹娣 通訊員 謝小敏 唐月明 戎斌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近期對200種液體乳產品質量的抽查結果,有一個批次的純牛奶黃麴黴毒素M1含量實測值為1.2微克/千克,而國家規定最高值為0.5微克/千克,超標140%。
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有研究說,它比三聚氰胺更可怕,比砒霜毒性大幾十倍,早在1993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
那麼,杭州市場上有沒有相關產品銷售呢?黃麴黴毒素最多存在於哪些食物中?有沒有與它相剋的食物?
牛奶中的黃麴黴毒素很可能來源於玉米飼料
我省的奶牛養殖場開始使用脫酶劑去除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的代謝產物。糧食未能及時曬乾,或儲藏不當時,往往容易被黃麴黴菌或寄生麴黴菌汙染而產生此類毒素。它在我們生活中還是廣泛存在的,特別像黴變的花生、玉米、大米、瓜子等都會有。」省新華醫院肝病科主任施維群主任醫師說,「牛奶中含有黃麴黴毒素,我認為主要來源於飼料。」
杭州一家奶牛養殖場的負責人也認為,此次檢測出的牛奶中的黃麴黴毒素,來源於奶牛的飼料。他說,奶牛的飼料主要有精飼料、青粗飼料兩種。精飼料也叫配合飼料,由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組成。其中,能量飼料主要包括玉米、高粱、大麥、地瓜幹、麩皮等常見穀物。青粗飼料就是稻糠、苜蓿、青草、玉米等。
「在這兩種飼料中,因玉米能量高、易消化,有助於奶牛生長繁殖,所以使用率最高,約佔總飼料的50%,但玉米又是最容易黴變長黃麴黴菌的。當奶牛吃了這些飼料後,一部分會在奶牛體內殘留、蓄積、吸收,另一部分則會通過乳汁、大小便排除體外。」該奶牛場負責人說。
我省的奶牛養殖場
開始使用脫酶劑去除黃麴黴毒素
昨天,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師顧中一在新浪微博上說,據估計,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5%的穀物受到黴菌毒素的影響,又以花生、玉米黃麴黴毒素汙染最為嚴重。
目前,世界各個國家對飼料中的黃麴黴毒素B1,以及牛奶中的黃麴黴毒素M1都有所限量,卻不能要求完全不可檢出。我國GB13078-2001《飼料衛生標準》對飼料中的黃麴黴毒素限量為每千克飼料10微克。
杭州市奶業協會負責人說,要想絕對避免奶牛飼料中出現黃麴黴毒素比較困難,這不僅是我國養殖業遇到的問題,在國外也會有。
不過雖然有困難,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要降低飼料中黃麴黴毒素的含量,可以在飼料中加脫酶劑,一種生物處理過的微孔礦物質,對黴菌毒素的吸附率較高,尤其是黃麴黴毒素,可以使毒素毒性減低,或將毒素轉化成無毒或低毒的物質。
目前,浙江省的一些養殖場已在使用脫酶劑。
奶粉和酸奶,
能否消除黃麴黴毒素?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常溫奶都是經過滅菌處理的,為什麼還會有黃麴黴毒素?
浙醫一院傳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主任醫師說:「黃麴黴毒素一旦產生就很難消除,它耐熱性很高,巴氏滅菌法是無法將其殺滅。」
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師顧中一說,黃麴黴毒素M1對光、熱都比較穩定,熔點(裂解溫度)在299℃。牛奶常見的三種消毒方法——巴氏消毒法,在63℃保持30分鐘;高溫快速(HTST)的巴氏消毒,在72℃保持15秒;超高溫(UHT)滅菌,在135℃保持1-2秒鐘,都是不能殺滅黃麴黴毒素的。
消除黃麴黴毒素到底有多難?外國曾有研究人員做過實驗:在不改變牛奶品質的前提下,先將鮮奶加熱至90℃保持10分鐘,然後冷卻至20℃,再經紫外線輻照30分鐘,終於使其中的黃麴黴毒素M1減少了56.2%。
另外,液態奶乾燥成奶粉時的溫度一般在150℃或200℃左右(以不同加工工藝),也無法達到能裂解黃麴黴毒素所需的299℃,所以,如果飼料中含有黃麴黴毒素,生產的奶粉中也會有。
而酸奶的殺菌溫度一般是150℃,同樣達不到299℃。有種說法,酸奶中的乳酸菌雖然可以吸附黃麴黴毒素,但無法將它消滅。
肝病科主任從來不吃花生醬、煮花生
黃麴黴毒素進入人體後,最受累的是肝臟。浙醫一院傳染病科主任盛吉芳說:「肝臟是人體的化工廠,黃麴黴毒素對人體及動物肝臟組織都有破壞的作用,它的毒性可直接作用於肝臟,嚴重時還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為什麼黃麴黴毒素會導致肝癌?省新華醫院肝病科主任施維群說:「目前還沒有確切的作用機理,但可以明確的是黃麴黴毒素會引起細胞突變,染色體增殖,降低人體免疫力,從而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B肝或者B肝病毒攜帶者要嚴格限制黃麴黴毒素的攝入。」施主任說,每次碰到這類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他總會叮囑千萬不要吃黴變的食物,尤其是黴變的花生、玉米、瓜子、核桃等。
作為肝病科醫生,施主任有一個習慣,從來不吃花生醬、麻油,甚至連玉米胚芽油都不吃。
「烘乾的花生有沒有黴變容易判斷,吃到一顆壞的,我們就不會吃了。如果是水煮的,好的壞的摻在一起,不僅難以判斷,黃麴黴毒素還會擴散,汙染好的花生,所以花生最好不要煮著吃。」
黴豆腐黴千張有沒有黃麴黴毒素?
黴變的食物容易被黃麴黴或寄生麴黴汙染,而產生黃麴黴毒素。那我們生活中常吃的黴豆腐、黴千張是否含有黃麴黴毒素呢?
盛吉芳主任說:「黴菌的種類有很多,並不是所有的黴菌都是有毒的。目前,已知有毒的可引起動物致癌的有五種——黃麴黴毒素、黃天精、環氯素、雜色麴黴素和展青黴素。黴豆腐、黴千張使用的黴菌,是沒有毒的,並且它的顏色與黃麴黴毒素也是不一樣的。黃麴黴毒素是黃色粉末狀的,幹了以後會發青,吃進口裡是苦的,黴豆腐使用的黴菌是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