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眼睛蛇毒強80倍的劇毒,為何會出現在海鮮裡?

2020-11-28 虎嗅APP


每年的初夏開始,沿海地區的老美食家們就開始過上啤酒海鮮管夠的痛風生活,這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夏日經典的保留活動。


然而,這種在沿海居民眼裡再尋常不過的享受時刻,卻暗藏殺機。


2017年6月8日,福建漳州漳浦縣的村民們在吃過一頓普通的海鮮後出現了明顯的身體不適。「嘴麻、手麻、腳麻,喘不過氣來,感覺快要撐不過去了。」其中一位中毒村民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是這樣描述的。


當地接收中毒村民的醫院急診科醫生說,有些群眾來到醫院時的狀態很差,有的甚至都站不穩,需要他人攙扶。這起事件中共有36人中毒,出現了頭暈、嘔吐、四肢麻木等症狀,其中一人病情嚴重。


中毒事件的新聞照片


按照一般食物中毒事件的邏輯猜測,這樣的群體事件可能會是食物變質或誤食造成的,比如2014年河南開封通許縣58人集體食物中毒,原因為葬禮喪宴上誤食了亞硝酸鹽。


可是,事件發生後,經過調查中毒村民大多吃了青口,並沒有食用其他可疑的食物,也沒有一起聚餐,顯然問題可能出在食材的來源。


青口,學名貽貝,製成幹品後會被叫做淡菜,是一種海邊常見的海產貝類,在山東、遼寧、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地沿海居民的餐桌上很容易找到它們,怎麼會吃了中毒呢?


技術人員在附近海域採集了牡蠣和貽貝的樣品,在裡面檢測出了麻痺性貝毒。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麻痺性貝毒是何方神聖,這是一種被冠以「已知最毒有機化合物」的致命物質,某些貝毒的毒性比眼鏡蛇毒素要高80倍,比古柯鹼這類麻醉劑強10萬倍。


麻痺性貝毒種類與結構


根據已知的資料,人體攝入麻痺性貝毒的半數致死量為5.7微克每千克體重,如果是注射這個數字為0.6微克每千克體重,以體重70公斤的成年男性為例,攝入400微克麻痺性貝毒就能導致死亡。


貽貝怎麼會帶有毒性這麼強的毒素,不是因為它們變異,而是當了大自然的搬運工。所謂貝毒其實是因為最早在貝類中發現才得此名,可實際上貝毒真正的來源是藻類。


麻痺性貝毒中最著名的石房蛤毒素最早在北美洲的石房蛤內發現,但後來的研究表明這類毒素真正的來源是海水中的有毒甲藻。


一般情況下,這些藻類是不會影響到我們所捕撈的那些水產的,只有在它們過度繁殖的情況下,才可能對海洋中的其他生物帶來影響,也就是大家都聽說過的「赤潮」現象。


赤潮並非如字面意思一樣單指藻類過度繁殖導致的水體變紅的現象,實際上泛指所有因藻類過度繁殖導致的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破壞的生態異常現象,紅色只是其中常見的一種,所以會被稱為「藻華」。


赤潮海洋裡的災難,即便元兇是無毒藻類,也會因為水體嚴重缺氧或者引起魚、蝦、貝等生物的機械性堵塞,導致海鮮們大量死亡。


如果是有毒藻類引起的赤潮,那麼它們產生的毒素就能直接毒死其他的生物,但是怕就怕在有漏網之魚。很多情況下,魚蝦是第一批受害者,我們在很多關於赤潮的新聞中最容易看到大量魚類死亡照片,然而貝類螺類等軟體動物對這些赤潮的耐受力比較高,很多又以藻類為食,藻類產生的毒素也在它們體內富集,最終達到一個致命的水平


這些毒素多種多樣,根據這些毒素的中毒症狀,除了上述提到的麻痺性貝毒外,還有腹瀉性貝毒、神經性貝毒、記憶缺失性貝毒、西加魚毒等。


在眾多水產中毒事件中,織紋螺的「戰績」最為顯赫。


織紋螺泛指一類可食用的螺,種類很多名字也不少,海撒子、海螺螄、麥螺、白螺、小黃螺、割香螺、小波螺、烏螺、甲錐螺都屬於織紋螺,各地也有不同的吃法,或燒烤或爆炒或白灼,雖然個頭比較小,但是卻比大海螺味道更鮮美,廣受全國各沿海地區人民群眾的喜愛。


2012年7月初,浙江溫州8名市民因使用織紋螺中毒,其中1人因搶救無效死亡。其中一名中毒者的母親說,女兒吃了螺後出現了嘔吐、呼吸困難、全身乏力的症狀,詢問女兒哪裡不舒服她甚至無法開口說話。


再往前看,中毒事件更多。在2002年4~5月份,福建省再次發生大規模織紋螺中毒事件,寧德、莆田等地先後有7起30人因食用織紋螺引起食物中毒,其中死亡2人。


1996年,廣東惠州淡水發生食用縱肋織紋螺和紅帶織紋螺中毒事件,共4人中毒, 2人死亡, 2002年,廣東南澳島14名漁民因食用織紋螺中毒,其中2人死亡。三亞也曾發生過織紋螺中毒事件,有7人中毒, 2人死亡。


總體來看,我國織紋螺中毒事件在南方海域較為多發,其中以福建、浙江、和江蘇三省最為嚴重,中毒事件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和地域性,廣東福建多發於4~5月份,浙江和江蘇多發於6~8月份。


織紋螺之可怕可以用數據證明,寧波市曾對當地織紋螺進行採樣檢測,樣品中最高毒性可達32000MU/100g,而在舟山對織紋螺毒性的調查中最高毒性高達96875MU/100g。


人的中毒範圍在600~5000MU,致死量為3000~30000MU,如果人食用了上述提到的高毒性織紋螺,只需要幾十克的量就有生命危險,遠遠超出了各國普遍接受的400MU/100g的安全標準。


不過,關於織紋螺中毒事件仍然有一定的爭議,一般認為引起中毒的物質為麻痺性貝毒,但在一些事件中,實驗室的檢測結果顯示為河豚毒素。


51份織紋螺樣品中均檢測出河豚毒素


無論其中的致命毒素是麻痺性貝毒還是河豚毒素都是極為危險的,普通的烹飪加工根本無法破壞這些毒素,它們都耐1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


雖然我們無法確定河豚毒素是如何進入織紋螺體內的,但我們確定麻痺性貝毒與赤潮有關,並且這樣的情況越發嚴重。原因在於人類活動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增加,赤潮發生的頻率、規模、持續時間都在增加。


根據統計,中國海域內1952-1998年的46年間共記錄了322次赤潮,而在21世紀的最初10年間記錄次數高達800餘次。在2005年美國還出現了持續18個月的赤潮,這是前所未有的。



赤潮不僅對漁業養殖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製造了眾多海鮮中毒事件,研究人員在1995年給出的全球藻毒素中毒事件統計就已經高達每年2000起,今天的數據只會更多。


因此,才會有以前大家吃了幾十年的海產突然間就有毒了,而且這種毒性無法通過簡單的方法來辨別出來,在赤潮高發的地區,冒險購買如織紋螺這類高風險海產,恐怕並不比去雲南吃野生菌子安全。


目前,很多中毒事件高發地區都會禁止或限制某些高危海產的加工和銷售,相關部門一旦監測到海域中發生赤潮,也會發出警示,提醒群眾謹慎食用海產。


福建石獅市永寧鎮就貝類海產品中毒事件發出的通告


當然,我們不要以偏概全、矯枉過正,個別極端中毒事件不能代表所有情況,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的情況都不相同,多留意當地的新聞資訊,吃海鮮不要過量,是可以大大降低風險的。


如果有人枉顧警示非要貪戀那口鮮美,端著一盤毒性未知的貝類,躲進房間裡吃個痛快,極為不嚴謹地說,他就處於生與死的疊加態,被薛丁格「虐」了多年的貓一定會非常感謝他的獻身。



相關焦點

  • 用蛇毒毒毒蛇毒蛇會被毒死嗎?
    用蛇毒毒毒蛇毒蛇會被毒死嗎?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蛇都含有劇毒 這些毒蛇的毒性非常強 人在被毒蛇咬傷後
  • 男子對蛇毒免疫 揭秘蛇毒對人體的奇妙作用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8日報導,美國威斯康辛州一名科學愛好者稱自己已對蛇毒免疫,並希望通過這種大膽嘗試研製出能抵抗致命蛇毒的疫苗。據悉,他在自己身上做實驗,16年裡被蛇咬過160次。  37歲的蒂姆-弗雷德為了證明自己的蛇毒免疫理論,最近正用世界上最毒的兩條蛇在自己身上試驗,連續讓太攀毒蛇和黑曼巴蛇咬自己。而這兩種毒蛇的毒液分分鐘可以致命。
  • 被蛇咬後打了蛇毒血清為何卻連骨頭都爛了 專家解釋
    蛇醫看了後告訴陳女士,咬傷她的是一條五步蛇,是我國十大劇毒蛇之一。蛇醫處理後,陳女士又立即轉到了當地醫院注射了蛇毒血清。然而,傷口並沒有因為這樣處理而好轉,反倒越來越嚴重:創口出血不止、上肢嚴重腫脹、局部潰爛、疼痛,各種痛苦折騰得陳女士每天吃不下也睡不好。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星期,陳女士多方打聽後輾轉來到了浙江省中醫院下沙院區。
  • 人吃了有蛇毒的肉,會中毒嗎?
    我國長江以南,眼鏡蛇是最常見的劇毒蛇之一,以前農村裡有很多牛,不管水牛還是黃牛,牛吃草的環境,都有眼鏡蛇出沒。你有聽說過誰家的牛被蛇咬死的嗎?為什麼蛇咬不死牛呢?毒蛇咬傷動物,是靠毒牙咬入皮膚,再把毒液注射到動物體內,毒素進入血液後,動物才會中毒。
  • 毒性比劇毒氰化鈉強一千倍 河豚海南奪4命
    這就是易奪人命的河豚(南國都市報/記者 董志浩 攝)    新華網海南頻道訊:據南國都市報報導,1月18日下午5點多鐘,瓊臨12183號漁船在離儋州白馬井52海裡的海域上作業後,8位漁民在船上煮食當天打上來的3條小河豚,不到一小時就有漁民陸續出現中毒現象
  • 眼鏡蛇咬破舌頭會把自己毒死嗎?蛇毒真的能喝?
    這些蛇有一個統一的特性:劇毒。眼鏡蛇的毒素可以破壞生物的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使生物出現呼吸困難、麻痺等現象,如果搶救不及時甚至會危及生命。蛇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多肽,只有接觸血液才會導致受體中毒,如果人的口腔、食道和胃部沒有破損和潰瘍等,口服蛇毒是不會中毒的,因為它們僅僅是蛋白質而已。硬核保健酒「蛇毒酒」便是用高活性的蛇毒與酒結合所製作的一種天然保健酒,其藥用價值非常廣泛。
  • 江西有60多種蛇其中12種屬於劇毒蛇 抗眼鏡蛇毒血清零存貨
    記者了解到,上海賽倫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我國唯一一家生產抗蛇毒血清的企業,但是由於種種原因,3年前抗眼鏡蛇毒血清停產,因此很多城市出現這種「救命血清」斷貨的局面。  我省有60多種蛇其中12種屬於劇毒蛇  無獨有偶,去年8月就有媒體報導,江西龍南縣一名38歲的壯漢在田裡拔草時,突然一條蛇從草中冒出朝他的右手掌咬了一口,隨後該壯漢被送到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醫生檢查後發現,雖然傷口前期處理得比較好,但要想完全脫離危險,還需注射抗眼鏡蛇毒血清。醫生找遍了贛州和周邊地市,都沒有找到這種血清。
  • 蛇獴、蛇雕等拿毒蛇當辣條嚼,不會中蛇毒,卻會食物中毒而亡?
    毒蛇有劇毒,人被毒蛇咬傷後,會中毒,甚至可能喪命,毒蛇咬傷成為了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致死率和致殘率非常高,特別是在一些貧困的醫療水平不太高的國家和地區。那為什麼動物吃毒蛇可以安然無恙呢?但它們為什麼又會發生食物中毒呢?小編帶你一探究竟。
  • 圖圇吞蛇的蛇雕,為什麼沒有被蛇毒毒死?
    老鷹銳利的眼睛發現蛇後,毫不猶豫向蛇俯衝直下,再用尖利的爪子抓住蛇,一起帶到空中,有時也會突然放開,蛇就從高空中掉落在巖石上,摔死,最後享用美食。作為猛禽,老鷹中有很多種類都以蛇為食,有的甚至可以吃黑曼巴這樣的劇毒蛇。那為什麼老鷹吃了毒蛇,不會中毒?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
  • 蛇毒毒毒蛇,毒蛇會不會被毒死呢?背後真相沒那麼簡單
    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害怕的東西,而對於大多數來說,蛇絕對是令自己望而卻步的生物,尤其是那些體內含有劇毒的毒蛇。蛇毒具有這麼大的毒性,那麼有人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用蛇毒毒毒蛇,毒蛇會不會被毒死呢?
  • 毒蛇分布最多蛇島,金矛頭蝮毒性比其它地方強五倍,禁止人類靠近
    金矛頭蝮是南美洲有名的劇毒蛇,擁有金黃色的表皮,尖利的頭部和敏銳的蛇眼,一般個體長還不到1米,是矛頭蝮蛇中個頭最小的品種,但金矛頭蝮毒性是其它南美洲大陸地區矛頭蝮的5倍,個頭雖小但毒性很強,蛇毒足夠斃命!金矛頭蝮毒性為何比其它地方的矛頭蝮更為致命呢?
  • 全球劇毒蛇類圖鑑,那些隱藏在身邊的戶外殺手
    令人驚訝的是,澳大利亞每年平均只有三到四例蛇咬傷死亡,並且在過去80年裡只記錄了一個海蛇死亡案例。 從澳大利亞危險的爬行動物的角度來看,我們中的許多人一生都沒有遇到過蛇。儘管在叢林中徒步旅行、打高爾夫球和在全國各地旅行了許多小時,但在過去的20年裡,我只見過兩次蛇。
  • 男子對蛇毒免疫 希望通過這種嘗試研製出能抵抗蛇毒疫苗
    男子對蛇毒免疫 希望通過這種嘗試研製出能抵抗蛇毒疫苗時間:2016-01-26 19:24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美國一男子對蛇毒免疫以身試毒16年被咬160次(組圖)-----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8日報導,美國威斯康辛州一名科學愛好者稱自己已對蛇毒免疫
  • 世界上最古怪的蛇,眼睛上面長了一對角,劇毒無比經常致人死亡
    因為這種蛇是一種土生土長的中美洲蛇類,而且是劇毒極端危險,很少會有國家引入。生物學家研究發現,睫角棕櫚蝮的蛇毒具有血液毒素和肌肉毒素兩種成分。一旦有人被睫角棕櫚蝮咬中,蛇毒會迅速破壞傷者的血細胞和肌肉細胞,從而引起休克或是心臟驟停的情況。
  • 全球劇毒蛇類圖鑑:小心那些隱藏在戶外的「大自然殺手」!
    沒有哪種蛇毒只含有一種毒素——大多數蛇毒就像一種雞尾酒,這種可變的組合,使得蛇咬傷的反應因物種而異。這條極其危險的蛇也會出現在伊拉克、敘利亞和沙烏地阿拉伯。一旦被喚醒,它會攻擊並繼續攻擊,直到它感覺自己可以逃脫。它的神經毒性毒液比普通眼鏡蛇強得多,會導致癱瘓和呼吸衰竭死亡。3.綠林響尾蛇(蝰科)
  • 常見的蓖麻,毒性這麼強,蓖麻毒素毒性是眼鏡蛇的兩到三倍
    蓖麻這個植物隨著一則新聞又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加拿大警方逮捕了一名涉嫌向美國白宮寄送蓖麻毒素信件的婦女。蓖麻毒素蓖麻毒素是一種從蓖麻籽提取的劇毒,該毒素易造成肝腎等器官出血病變、凝集和溶解紅細胞、抑制呼吸中樞。蓖麻毒素可以製成粉末、顆粒、薄霧等形式使用且無色無味,這種毒素目前沒有有效解藥,36至72小時便可致人死亡。
  • 前幾天黃石人民廣場有一雙」毒眼睛「在出沒 市民散步要小心點
    它遇到人會團成一團,把頭埋在身體下面,看起來很害羞,溫順,但是你要是去抓它,它就會狠狠地咬你一口。這種蛇的危險之處,在於被咬了還不腫痛,所以人們往往會麻痺大意。一旦過了半小時到四小時,毒性發作,就會因呼吸肌肉麻痺,呼吸停止而死。05五步蛇體型大,毒性強,排毒量也大。
  • 男子對蛇毒免疫以身試毒 16年被咬160次
    他的前妻說道,「我很擔心他,也很害怕,他在家裡養了5條劇毒毒蛇,20年來沒有一天不擔驚受怕,最後我實在受不了了。」    美國一男子對蛇毒免疫以身試毒 16年被咬160次  雖然很多人無法理解他的瘋狂之舉,蒂姆的實驗還是受到了科學界的支持
  • 它是蜈蚣中的巨人,體長可達40釐米,性情兇猛所放毒素堪比蛇毒
    它是蜈蚣中的巨人,體長可達40釐米,性情兇猛所放毒素堪比蛇毒生活中常常看見一些長輩用蜈蚣泡酒,據說藥用價值很高,可以強身健體。這種蜈蚣根據頭顏色的不同分為三類,紅頭蜈蚣的性情比較溫和,攻擊性也沒那麼強。而黑頭和青頭蜈蚣則性情暴躁,殺傷力極強。這種蜈蚣身懷劇毒,人一旦被咬傷,中毒較輕的可能會出現紅腫灼痛的現象,而那些中毒較深的,會出現發熱,頭痛,嘔吐,脈搏加快,抽搐的現象,甚至死亡。所以在野外碰到這種巨人蜈蚣,大家一定要格外小心,畢竟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 這種魚奇醜無比,還有劇毒,為何還那麼多人想吃它?
    很多人喜歡吃海鮮,魚已經成為餐桌上很常見的食物,有一種魚我想大家可能並不常見,長的巨醜無比,活像一個海怪,並且還有劇毒,但是卻是無數人夢寐以求想要吃到的美味,其鮮美甚至可以和河豚相媲美。它就是「石頭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