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提醒!近期海洋赤潮!食用海鮮時應注意……

2020-12-05 騰訊網

說起海鮮,這可是很多人都超級喜歡吃的美食呢。特別是一些海邊城市,外地遊客居多,所以大家也都想嘗嘗鮮。但是,海鮮可不是什麼時候都沒問題的,最近,有人發朋友圈稱,「食用海虹也能中毒」!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精彩節目

貝類海鮮不宜食用過多

那麼,海虹是什麼呢?據了解,海虹又被稱為貽貝,在閩浙一帶也被稱為淡菜。是一種雙殼類軟體動物,殼黑褐色,生活在海濱巖石上。分布於中國黃海、渤海、東海沿岸。

漳州市九〇九醫院 急診科主治醫師 紀旭

每年4~6月份,貝類毒素中毒的病人增多,主要源於海洋赤潮。主要表現為口周、四肢的麻木。

醫師解釋,導致患者口周和四肢麻木的毒素為麻痺性貝類毒素,而麻痺性貝類毒素是我國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見的毒素之一,其毒性極強。海虹本身並無毒,體內毒素一般因為攝食了有毒單胞藻,在體內富集形成。這些毒素無色無味,耐熱性極強,人一旦吃了含有毒素的海虹就會中毒。

九〇九醫院 急診科主治醫師 紀旭

目前來講,針對這種毒素,沒有特效的解毒劑,所以發現這種情況,第一,不要慌張,催吐處理以後,馬上到醫院就醫就可以了。

醫師提醒,食用海虹和其他貝類海鮮時,一定要去除內臟食用,而且一次不宜食用過多。一旦食用海虹等貝類海產品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和腹部絞痛、四肢肌肉麻痺等症狀後,必須立即趕往醫院接受救治。

九〇九醫院 急診科主治醫師 紀旭

在春季到夏季交接的這段時間,也就是4到6月份的時候,儘量不要進食貝類的海產品,這樣可以預防貝類中毒情況的發生。

相關焦點

  • 福建省現赤潮近期慎食貝類海鮮 藻類毒性極強
    原標題:福建省現赤潮 近期慎食貝類海鮮海峽網6月10日訊(海都記者 章微)昨日,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預警:因6月6日,泉州石獅市梅林碼頭附近海域(位於預警海區Ⅶ區)發現赤潮,該赤潮中含麻痺性貝毒的藻類,毒素毒性極強,尚無特效的解毒方法,提醒近期慎食貝類海鮮。
  • 多地緊急提醒!近期少吃海虹,嚴重可致命
    據了解赤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常現象每年4至6月是赤潮高發期沿海水質毒性強嚴禁任何人員下海遊泳、入海採捕切勿食用貝類等海鮮品竹筏不得出海釣魚以免發生中毒事件!特別提醒大傢伙兒近期小心提防赤潮沿海水域的貝類等海鮮食品別輕易購買和誤食!
  • 提醒!福建這片海域出現赤潮!這種海鮮近期少吃,嚴重可致命!
    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消息近日,莆田南日島、泉州惠安縣大港灣附近海域發生赤潮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網絡圖4月22日,據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報告惠安縣大港灣附近赤潮仍在持續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面積縮小為1平方公裡赤潮附近海域有牡蠣養殖目前未受赤潮影響赤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
  • 唐山食藥監局提醒市民近期不要食用海虹
    市食藥監局提醒市民近期不要食用海虹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近日,秦皇島市部分市民出現疑似因食用海虹(貽貝)造成的中毒病例,秦皇島市已明確要求全市範圍內禁止捕撈、銷售和加工海虹,並開展檢測和調查致病原因。
  • 如何避免赤潮反覆成災?福建赤潮導致群眾中毒事件追蹤
    據流行病學專家會商研判,初步確定為海水赤潮汙染導致的麻痺性貝類毒素中毒。  記者調查了解到,這一次赤潮造成漳浦、龍海、泉州多地群眾因食用受到赤潮汙染的水產品中毒。而此前發生的赤潮災害曾造成漁民養殖的水產品大量死亡。有關人士認為,應採取有效措施防控赤潮災害,減少群眾生命、財產的損失。
  • 爆發赤潮≠海鮮有毒,福建海鮮表示:這鍋我不背!
    由於在人們印象中,「赤潮」一詞經常與「有毒海鮮」掛勾,加上多家媒體宣傳,近期海鮮銷量(尤其是貝類)出現了明顯下滑。這對於尚未從疫情寒冬期回暖的貝類產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 最近發生多起海虹中毒事件,海鮮還能愉快地吃嗎?
    新京報訊(記者 夏丹)天氣一熱,海鮮成了熱門食材,殊不知其中可能隱藏風險。近日,河北省發生多起因食用海虹引發麻痺性貝類毒素中毒事件。5月13日,河北省市場監管局發布關於海虹的食品安全預警與提示,建議不要採集、買賣、食用海虹。
  • 溫州部分海域發生赤潮 近期最好別吃貝殼類海鮮
    針對近期我市部分海域發生赤潮現象,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近日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市民慎食貝殼類海產品,以免發生中毒。  溫州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抽檢的「米氏凱倫藻」中,已檢測出毒素存在。這種毒素通過生物鏈會進入貽貝(淡菜)、鮑魚、扇貝等貝殼類海產品體內,人食用後容易產生中毒現象。不過,像蟶子、血蛤等貝類,因生活在灘涂附近,攜帶這種毒素的可能性則較小。
  • 食用貽貝莫貪嘴,近期吃海虹一定要去除內臟
    大眾網濟南·海報新聞5月15日訊 (見習記者 李穎男)近期,秦皇島北戴河新區海洋和漁業局以及河北省昌黎縣人民政府相繼發布了貝類毒素預警通告,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今日從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食品安全風險檢測所了解到
  • 常吃的海鮮被查出毒素超標!可引發食物中毒,如何預防有妙招
    海鮮,大海給人類最好的饋贈。近日,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警示稱,受赤潮影響,當地部分養殖貽貝被檢出貝毒素超標。消費者經常會在各省市市場監管局的檢測公示信息裡發現海鮮中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一般是以非法添加、攜帶海洋病菌為主,大部分都是人為問題。
  • 福建這片海域發生赤潮,已致大量魚類死亡!買海鮮要謹慎!
    昨天,平潭綜合實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也發布了一則通告:廣大經營者、消費者:近期我省沿海區域進入赤潮易發期。5月24日,我局接到區海洋與漁業部門通報,受米氏凱倫藻影響,蘇澳龍頭海域出現魚類死亡現象,該海域進入臨近赤潮重點監測預警狀態。赤潮將造成海水汙染、進而影響魚類產品質量,食用受赤潮汙染之魚類產品極易引發人體食物不良反應。
  • 這片海域來了赤潮……
    網絡圖「赤潮」?!據說赤潮附近海域海有鮑、牡蠣等養殖,會不會出現有毒海鮮?現在還能吃海鮮嗎?一時間,網友談「赤潮」「海鮮」色變。據了解,就連尚未從疫情寒冬期回暖的貝類產業銷量也出現了明顯下滑。赤潮到底對海鮮有無影響——福建:赤潮不是都有毒「赤潮」,被喻為「紅色幽靈」,國際上也稱其為「有害藻華」,赤潮又稱紅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常現象。它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赤潮是一個歷史沿用名,它並不一定都是紅色,實際上是許多赤潮的統稱。
  • 如何安全食用冷凍冰鮮食品?專家建議這樣做
    ,全球範圍內也沒有發生人因食用某種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因此對於冷凍食品市民不必過度恐慌。如何安全食用冷凍冰鮮食品,北京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大家,務必做到以下幾點:Q1選購時1.到正規的超市或市場選購生鮮產品,選購時可使用一次性塑膠袋反套住手挑選冷凍冰鮮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同時,正確佩戴口罩。
  •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選購食用時要注意什麼?進來看看
    選購時要注意什麼? 冷鏈生鮮食品如何加工烹調? 一起來看看 購買食用冷鏈食品注意事項 1 選 購 時 1.應謹慎選購進口冷鏈食品
  • 近期慎食這種海鮮,會引起中毒,嚴重可致命
    點擊播放 GIF 0.0M不過愛吃海鮮的吃貨們最近就有點不淡定了因為這種大多數人都愛吃的海鮮最近出問題了……前幾天唐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食用海虹安全警示秦皇島山海關區政府也發布緊急通知檢測出其貝類毒素超標4倍以上提醒消費者近期不宜食用海虹消息一出
  • 近期,吃海虹要注意,小心中毒
    河北新聞網5月13日訊(記者馬彥銘)今天,河北省市場監管局發布關於海虹的食品安全預警與提示。近日,河北省一些地方發生了多起因食用海虹引發麻痺性貝類毒素中毒事件。海虹又稱青口、淡菜,學名叫貽貝,是一種雙殼類軟體動物,殼黑褐色,本身無毒,麻痺性貝類毒素一般通過攝食有毒單胞藻在體內富集積蓄形成,通常在4-5月份毒素含量達到最高。此類中毒會導致人出現四肢肌肉麻痺、頭痛噁心、流涎發燒、皮疹等症狀,嚴重的會導致呼吸停止。
  • 愛吃海鮮的人注意:這類貝殼可能有溶血毒素
    針對近期我市部分海域發生赤潮現象,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近日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市民慎食貝殼類海產品,以免發生中毒。 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人士介紹,近段時間以來,我市平陽、蒼南海域連續發生赤潮現象,主要是「米氏凱倫藻」等有毒藻種的蔓延。
  • 提醒:海虹近期慎食,4月、5月是中毒高發期!
    目前,河北唐山、秦皇島等地已發布安全警示,建議不要在4-5月食用海虹。多地發布關于謹慎食用海虹的安全提示近年來,唐山市周邊發生多起因食用海虹而引發的中毒事件。食用海虹引起中毒的原因是由於海虹等貝類攝食有毒藻類在體內蓄積毒素造成的。 秦皇島市人民政府發布消費警示:暫不要購買和食用海虹。秦皇島市第二醫院也發出提醒,建議廣大群眾暫時不要捕撈、購買和食用海虹。因為食用海虹而導致食物中毒的事件在多地都發生過。
  • 食品安全你注意到了嗎?近期爆出的小吃攤售賣的東西裡有蛆蟲
    夏天的可以說是人員最火爆的時候了,但是近期爆出的事件,食品安全問題想想都後怕。 近日,山東青島一網友在煎餅果子裡吃到蛆蟲,不料攤主卻繼續賣,甚至賣家猖狂回覆:不給你退,愛咋咋地!
  • 河北人注意!吃這種常見食材可能會中毒!目前已有地區禁售、禁加工...
    出現了噁心、嘔吐、腹瀉等 疑似中毒的症狀 4月3日,山海關政府發布緊急通知,檢測出其貝類毒素超標4倍以上,警示消費者近期不宜採購、食用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