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海域來了赤潮……

2020-12-04 澎湃新聞

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消息,近日福建石獅紅塔灣、莆田南日島、泉州大港灣和福清海域先後出現赤潮,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其中,根據4月20日發布的信息,惠安縣大港灣附近海域的赤潮面積達到約4平方公裡,4月24日仍有新赤潮發生。

網絡圖

「赤潮」?!據說赤潮附近海域海有鮑、牡蠣等養殖,會不會出現有毒海鮮?現在還能吃海鮮嗎?

一時間,網友談「赤潮」「海鮮」色變。據了解,就連尚未從疫情寒冬期回暖的貝類產業銷量也出現了明顯下滑。

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最新消息,目前石獅和南日島海域赤潮已消亡,泉州大港灣附近海域水色恢復正常,福清沙埔、東瀚附近海域水色基本恢復正常。

但網友的擔心似乎還存在。赤潮到底對海鮮有無影響——

福建:赤潮不是都有毒

「赤潮」,被喻為「紅色幽靈」,國際上也稱其為「有害藻華」,赤潮又稱紅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常現象。它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赤潮是一個歷史沿用名,它並不一定都是紅色,實際上是許多赤潮的統稱。赤潮發生的原因、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水體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有紅顏色或磚紅顏色、綠色、黃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溝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時並不引起海水呈現任何特別的顏色。

事實上,並非所有赤潮都會導致貝類有毒。此次石獅紅塔灣、莆田南日島、泉州大港灣和福清海域發生的赤潮為無毒赤潮。引發的赤潮生物均為細弱海鏈藻,為無毒硅藻種類,赤潮周邊海域漁業養殖未受影響。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專家表示,根據研究結果分析,每年的4—6月是福建赤潮的高發期,但80%以上的赤潮都是無毒赤潮。這類赤潮不會對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造成影響。無毒赤潮能為海洋生物提供豐富的食物源,但如果無毒赤潮超過一定密度,就會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氧氣,因此要防範其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相關部門在這期間也會加強預警監測,並及時發布,公眾可通過有關部門網站及時了解赤潮發生、發展動態情況。

河北:海虹近期慎食

雖然暴發赤潮不等於海鮮有毒,但貝類中毒這件事在這個季節仍不可掉以輕心。

目前,河北唐山、秦皇島等地已發布安全警示,建議不要在4—5月食用海虹。

海虹又叫貽貝,是北方常見的一種食用性貝類。近年來發生多起因食用海虹而引發的中毒事件。食用海虹引起中毒的原因是由於海虹等貝類攝食有毒藻類在體內蓄積毒素造成的。

結合近年唐山市及周邊地區海虹麻痺性貝類毒素發生、發展的規律,海虹麻痺性貝類毒素含量4—5月份將達到最高。食用海虹中毒後,患者初期症狀為口唇、手腳麻木,後期伴有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重症患者呼吸困難、四肢無力、伴有昏迷。

為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預防因食用海虹造成食物中毒,唐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秦皇島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員辦公室等均發布食用海虹安全警示:建議廣大群眾不要捕撈、購買和食用海虹,在食用其他貝類海鮮時,一定要去除內臟食用,且一次不宜食用過多。一旦食用海虹等貝類海產品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和腹部絞痛、四肢肌肉麻痺等症狀後,必須立即趕往醫院救治。

說了半天,觀觀建議,多看官方信息,切莫相信謠言!

本文轉自i自然全媒體·觀滄海

來源:綜合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國家海洋預報臺、福州晚報、生活報等

未來兩天近海預報

預計明天,

渤海、黃海北部、中部有1.5到2.3米的中浪區;

黃海南部、東海北部有0.8到1.3米的輕浪到中浪;

東海南部、釣魚島附近海域、臺灣海峽有1.3到1.6米的中浪;

南海北部、巴士海峽有2到2.6米的中浪到大浪區;

南海中部、南部有1.3到2.3米的中浪區;

北部灣有0.8到1.0米的輕浪。

預計後天,

南海北部、巴士海峽的大浪區減弱消失。

4月28日~5月3日西北太平洋海浪數值預報

明日濱海出行提示

01

沿岸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我國沿岸各海域海況整體不錯,大連、平潭、深圳海域有中浪,其他沿岸海域都是輕浪,都很適宜開展濱海休閒觀光活動。

我國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連;Ⅱ天津;Ⅲ青島;Ⅳ連雲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廈門;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亞。

02

主要航線海況

預計明天,

大連至煙臺、三亞到西沙北礁航線有中浪,乘船舒適度為二級;

我國其他各主要旅遊航線都是輕浪,海況極佳,乘船舒適度都是一級。

我國主要旅行航線包含:

①大連-煙臺;②上海-普陀山;③海口-北海;④廈門-金門;⑤深圳-珠海;⑥海口-海安;⑦三亞-西沙北礁航線。

乘船舒適度分為五級:

一級:海面狀況極佳,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二級:海面狀況優良,適宜乘船旅行;

三級:海面狀況良好,較適宜乘船旅行;

四級:海面狀況較差,基本適宜乘船旅行;

五級:湧浪偏大,不適宜乘船旅行。

03

美麗海島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萬山群島附近海域有2.1米的中浪,不適宜乘船旅行;

長山群島、長島、劉公島、川山群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分界洲島、永興島附近海域有1.8~2米的中浪,大陳島、玉環島、南麂島、嵛山島、三都島、平潭島、湄洲島、釣魚島、蜈支洲島、黃巖島、永暑礁附近海域有1.3~1.7米的中浪,這些海島較適宜乘船出行;

我國其他各美麗海島附近海域都是輕浪,海況適宜乘船出行和海島遊玩。

美麗海島是指以下的35個海島:

覺華島、長山群島、菩提島、長島、劉公島、靈山島、秦山島、連島、崇明島、嵊泗列島、岱山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玉環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三都島、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釣魚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潿洲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永興島、黃巖島、永暑礁。

原標題:《這片海域來了赤潮……》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福建海域進入赤潮高發期 部分海域出現赤潮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21日發布福建赤潮監測預警信息,4月18日中午,赤潮監視志願者發現莆田南日島東岱附近海域水色異常。送檢水樣中浮遊植物第一優勢種為無毒的細弱海鏈藻,最高細胞密度為2.10×106個/升(基準密度:6×105個/升)。
  • 福建這片海域出現赤潮!這種海鮮近期少吃,嚴重可致命!
    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消息近日,莆田南日島、泉州惠安縣大港灣附近海域發生赤潮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網絡圖4月22日,據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報告惠安縣大港灣附近赤潮仍在持續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面積縮小為1平方公裡赤潮附近海域有牡蠣養殖目前未受赤潮影響赤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
  • 福建這片海域發生赤潮,已致大量魚類死亡!買海鮮要謹慎!
    這兩天最熱門的話題應該就是平潭大量魚類死亡的事情了,近日記者也陸續接到爆料視頻稱平潭有大量魚類離奇死亡,密密麻麻的真鯛魚、龍膽魚屍體漂浮在海上,場面觸目驚心!5月24日,我局接到區海洋與漁業部門通報,受米氏凱倫藻影響,蘇澳龍頭海域出現魚類死亡現象,該海域進入臨近赤潮重點監測預警狀態。赤潮將造成海水汙染、進而影響魚類產品質量,食用受赤潮汙染之魚類產品極易引發人體食物不良反應。目前,蘇澳當地政府已及時組織無害化處理。
  • 浙江海域出現7000多平方公裡大面積赤潮(附圖)
    鍾光偉袁忠平/Photobase  新華網浙江頻道6月9日電浙江海域最近出現面積超過7000平方公裡的大面積赤潮,主要分布在舟山、溫州海域。  赤潮是水體中某些微小的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範圍內一段時間中水體變色現象。通常水體顏色因赤潮生物的數量、種類而呈紅、黃、綠和褐色等。
  • 赤潮再襲香港海域
    新華網香港8月22日電 由罕見藻類形成的赤潮再襲香港海域。繼早前港島南區多個海灘發現赤潮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21日宣布,淺水灣等南區6個泳灘發現疑似赤潮,並已懸掛紅旗,警告遊客不宜下水。截至21日晚,全港仍有22個泳灘因赤潮而懸掛紅旗,原定21日舉行的鐵人賽被迫延至28日舉行。
  • 深圳灣海域泛起大片紅褐物質?莫慌!那是赤潮!
    這海面漂浮的到底是什麼呢?5月3號深圳灣海域發生赤潮易彎藻和中肋骨條藻赤潮 ,現場觀測赤潮海域海水呈淺紅褐色,連續片狀分布在深圳灣內海域,赤潮面積為6平方千米,未見魚類死亡現象。周凱 海洋監測預報中心 博士 這五年,深圳海域出現赤潮比較少,西部海域更是少見,目前出現的這兩種藻類均無毒,發生赤潮的海域也不屬於魚類養殖場,造成赤潮現象的情況比較複雜,下一步會繼續加強監測。
  • 平潭發生赤潮海域水體趨於正常 處於赤潮基準密度以下
    東南網5月25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哲昊)記者從平潭綜合實驗區農發局了解到,近日,在平潭蘇澳鎮龍頭村附近海域,出現真鯛等網箱養殖魚類大量死亡的現象。在省海洋與漁業局的指導下,實驗區立刻組織技術人員前往事發海域進行調查監測。
  • 深圳灣海域出現赤潮,海水突變赤紅色
    深圳灣海域出現赤潮深圳灣海域出現赤潮,泛起大片紅褐物質。市海洋監測中心通報稱,深圳灣海域發生赤潮異彎藻和中肋骨條藻赤潮,未見魚類死亡現象,將持續監測。
  • 赤潮「染紅」西部海域 勿食受汙染海產品
    近日,我市深圳灣到蛇口港、赤灣港一帶的西部海域海水呈紅褐色,不少海洋生物死亡,沿岸居民懷疑是赤潮。昨日,經市海洋與漁業環境檢測站檢測,西部海域確實出現近年來較大面積的赤潮現象。監測站相關人士稱這與最近氣候有關,建議市民不要接觸海水和食用受汙染的海產品。
  • 赤潮肆虐 中國海域疾病纏身
    赤潮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人為因素引起的。赤潮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赤潮是一個歷史沿用名,它並不一定都是紅色,實際上是許多赤潮的統稱。赤潮發生的原因、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水體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有紅顏色或磚紅顏色、綠色、黃色、棕色等。
  • 關於加強海南近岸海域赤潮災害防控的建議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對政協海南省第六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013號提案的答覆(B) 農工黨海南省委員會:   你委提出的《關於加強海南近岸海域赤潮災害防控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首先
  • 國家海洋局:黃海海域赤潮已經進入消退期
    新華社青島5月8日電(記者 張旭東)記者8日從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3日至7日持續對黃海海域赤潮進行衛星遙感、航空監測、船舶監測和漂移預報,目前赤潮已經進入消退期。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綜合衛星、飛機和船舶赤潮監視監測結果,6日至7日,山東日照以東黃海海域仍存在赤潮區,但已經進入消退期。
  • 大亞灣現10年最大赤潮 影響海域80平方公裡
    網友坤帥供圖  影響海域80平方公裡 因近期天氣異常引起 均為無毒甲藻  4月12日,有網友在論壇上發帖稱,發現大亞灣黃金海岸沿岸海水變黑,沙灘和水面上有黃綠色泡沫,疑為海水被石化汙染所致。昨日,惠州大亞灣區新聞中心發出通報稱,經確認,海水中無石油類及苯酚類物質成分,局部海域顏色異常是由紅色赤潮藻引發的赤潮,目前影響海域達80平方公裡,為2004年以來最大面積赤潮。
  • 深圳灣海域發生赤潮!暫未見魚類死亡現象
    深圳市海洋監測預報中心5月3日報告,深圳市深圳灣海域發生赤潮異彎藻(Heterosigmaakashiwo)和中肋骨條藻(Skeletonemacostatum)赤潮。現場觀測赤潮海域海水呈淺紅褐色,連續片狀分布在深圳灣內海域(113°56』56.79″E,22°29』1.40″N),赤潮面積為6平方千米,未見魚類死亡現象。
  • 廈門海域發現無毒赤潮 已啟動三級響應!
    繼上個月之後,廈門海域近日再度出現了無毒赤潮,據通報,廈門已於3日晚啟動了赤潮災害預警三級響應發現赤潮!赤潮監測是我市海洋部門的一項常規工作。✔6月29日,監測機構在同安灣後田海域發現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為無毒的中肋骨條藻,赤潮海域水色呈淺褐色,面積約4平方公裡。✔從7月1日開始,在同一片海域的第一優勢種轉變為尖刺擬菱形藻,赤潮影響範圍也在繼續擴大;✔至7月3日,赤潮已經擴展至西海域寶珠嶼附近,面積約達30平方公裡。
  • 海南島西部沿海部分海域發生赤潮造成海洋生物死亡
    新華社海口2月11日電(記者  夏冠男)海南島西部沿海儋州、洋浦、昌江等海域近日出現魚蝦等海洋生物死亡現象。海南省海洋漁業部門組織專業單位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取樣調查,初步查明原因為球形棕囊藻異常繁殖引發局部赤潮,造成海洋生物死亡。    據海南省食安辦通報,在洋浦等地近海海域出現不同程度的死魚現象。
  • 廈門海域發生赤潮現象 暫未發現有毒赤潮藻類
    新華社廈門7月31日電(記者陳旺、付敏)記者31日從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廈門海域近日發生赤潮現象,暫未發現有毒赤潮藻類。截至7月30日晚,廈門海域赤潮面積從7月28日的約105平方公裡減少到約20平方公裡,赤潮藻類的種類和密度都有所下降。
  • 福建省海域有毒赤潮已消亡 各地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原標題:福建省海域有毒赤潮已消亡 各地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記者從省海洋與漁業廳獲悉,據監測,截至6月13日,廈門海域無毒赤潮仍在持續,影響面積縮小為約11平方公裡,分布於同安灣後田-鱷魚嶼海域、五緣灣海域及其灣口。泉州石獅、惠安赤潮海域水色未見異常,未檢出有毒鏈狀裸甲藻,赤潮已消亡。
  • 石獅赤潮大面積消退 附近海域養殖產品禁止採捕上市
    石獅梅林碼頭附近海域的赤潮已大面積消退。東南網6月9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連日來,石獅梅林碼頭附近海域出現赤潮現象,使得周邊貝類海產品受到汙染,更有8人因為誤食受汙染的海產品而中毒。記者從石獅市永寧鎮政府了解到,目前,8名中毒人員已經出院,石獅海域的赤潮也大面積消退了。
  • 赤潮染紅鷺江追蹤 赤潮走了一夜之間海水又藍了
    昨日,本報報導赤潮來襲,「染紅」鼓浪嶼和輪渡之間的大片海域,但僅一夜之間,來勢洶洶的赤潮現象就突然「憑空消失」,海水恢復了原色,僅白城海灘、曾厝垵附近海域還「殘留」一絲腥紅。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處得知,九龍江口一帶、鼓浪嶼西側海域的赤潮昨日確實消退了,但廈大白城附近海域赤潮依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