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紅肉和高鐵米粉,娃竟然還缺一大半鐵

2020-12-06 騰訊網

導讀

我們請營養師苗苗媽寫的這篇文章很長,很棒。

文章寫的非常紮實,解釋了好多推薦的原理,同時又比較新,既超出又能指導臨床。

從這篇文章,不僅能知道基礎知識,還可以知道:

女孩缺鐵,竟然會導致她的下一代收入低,生活水平差。

4月齡就需要查血檢查是否貧血嗎?怎麼更準確、更及時的檢查孩子是否缺鐵?

AAP推薦母乳餵養寶寶在4月齡時要補鐵,而其他權威組織沒有這麼推薦,應該怎麼辦?(這裡只是大家探討下,說說作者的想法,不是強制大家這麼實施)

6月齡孩子吃上紅肉了,鐵就足量了嗎?吃上高鐵米粉就足量了嗎?國產和海淘的高鐵米粉到底選哪個?

我們以為的含鐵高的木耳,真的含鐵高嗎?

到底市面上的鐵劑屬於哪種類型的鐵呢?吸收率哪個好?對孩子的胃腸刺激哪個小?

這麼多的乾貨,總有你需要的

下面是正文~

鐵在生命1000天發育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鐵是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缺鐵會導致血紅蛋白生產不足。

其中,鐵不那麼眾所周知、但非常重要的一項功能是,由鐵組成的鐵-硫蛋白質是很多重要酶的關鍵成分。比如,鐵硫蛋白是ATP循環重要的組成,沒有鐵-硫蛋白質,神經發育的關鍵步驟會失敗,髓鞘就不能正常的發育。

在美國兒科學會2018年發表的一篇「倡導生命1000天營養」的文章中,非常明確地提出,從孕期到出生後2歲是孩子神經發育的關鍵時期。2歲以後,大腦神經就沒有超級高速發展時期了。

在這1000天中,神經系統要完成從0到上百億個神經元以及整個神經系統的構架。這些構架的發育過程必須遵循相應的順序(見動圖)。

一步步搭建的類似腳手架結構的神經網絡

而在這個發育過程中,關鍵營養的缺失會導致神經結構發育失敗。比如小腦核、海馬體、神經髓、神經突觸和神經樹突等發育失敗。由於鐵-硫蛋白質是神經元發育的重要組成,所以鐵的缺失,就可能會造成神經元發育關鍵步驟的失敗。

這種神經發育的失敗是不可逆轉的。在發育失敗後,也並不會隨著鐵的補充而補償回來。但是由於我們的神經元有上百億個,我們的大腦有一定的「容錯」的空間,可能一些沒有成功的神經發育並不一定最終影響到未來的表現。

也就是說,有的孩子缺鐵,並不一定會影響未來的神經發育。但非常遺憾,由於現代醫學和科技的局限性,這種「容錯」概率是不可預知的。這意味著,有些孩子缺鐵了,甚至可能只是非常早期的缺鐵,就會對未來的神經發育有著不可挽回的後果。

EFSA(歐洲食品安全局)、AAP(美國兒科學會)、WHO(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指南中,都有明確的高質量證據認為,幼兒時期貧血會改變記憶力和空間意識。缺鐵和貧血的嬰兒和兒童可能出現注意力延遲、認知記憶不良、追求獎勵行為減少、社會交往不良。一些研究表明,兒童早期缺鐵性貧血與長期認知和行為不良之間存在關聯。

WHO認為缺鐵性貧血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所以造成青少年學習不佳,進而影響到成年生產力不足(學習能力缺失導致只能從事低收入工作)。

甚至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更進一步提出,女童的缺鐵性貧血會導致代際循環:女嬰缺鐵,成年後生產力不足,沒錢沒意識改善自己的營養狀況,鐵儲備不足時懷孕,由於孩子的鐵儲備來源於母親,所以孩子繼續缺鐵延續低收入的狀態。

最近幾年,我國孕婦以及0-2歲孩子的貧血率缺乏一個準確的統計,參考《中國0-6歲兒童營養發展報告(2012)》、《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 年)》,孕婦貧血率約為17%,13-24月齡貧血率約為20%。

由上可以看出我國目前也仍然存在很大比例的孕期和0-2歲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的問題。

每個孩子都缺鐵嗎?都需要補充嗎?

這樣說起來,似乎補鐵能提高智商,那麼有病沒病都補起來就沒毛病了吧?

這裡一定要明白:補鐵,並不是提高正常孩子的智商,但缺鐵不補鐵,可能影響神經發育。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搞清楚孩子目前的狀態,然後:

缺鐵或缺鐵性貧血都補鐵;

不缺就不需要補充。

而且最好是從缺鐵的狀態就開始幹預,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也許可以在影響神經發育之前就得到控制。

如何能清楚地知道孩子的缺鐵狀態?

缺鐵必須依賴於醫學檢驗,民間一些看臉色、唇色的方式並不是缺鐵的標準,科學的做法是:

1. 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靜脈或手指血)

由於缺鐵發展到缺鐵性貧血有滯後性(也就是說缺鐵一段時間後,身體耗光貯存的鐵後,才能發展成貧血,如下圖),所以血紅蛋白雖然能提示貧血,但並不能有效檢查到缺鐵狀態。

WHO關於正常、缺鐵、缺鐵性貧血人群之間的關係和比例圖/點擊看大圖

6個月-5歲的孩子,只要檢測到血紅蛋白低於110g/L,同時排除地中海貧血的時候,就可以很大概率判斷是缺鐵性貧血。

準確度:靜脈>手指血

2.血清鐵蛋白(靜脈或手指血)

用血清鐵蛋白(

準確度:靜脈>手指血

以上兩種方法比較起來,用寶寶靜脈血檢測血清鐵蛋白是目前最最最準確的方式,按照檢測結果來補鐵當然也是最佳的策略。

但是目前全世界也沒有普及給4個月左右純母乳餵養的孩子抽靜脈血,甚至全球很大一部分家長在6月齡的時候也並不會篩查血紅蛋白。所以很多情況下只能選擇一些替代方案,比如美國兒科學會就支持,4-6月齡不篩查直接預防性補鐵。

但是這個方案並沒有被WHO、EFSA等其他權威機構共同推薦,所以可以作為一個意見參考。個人推薦的篩查以及是否補鐵的策略可以參考:

首選4月齡篩查血清鐵蛋白,可以更加精準的決定是否需要補鐵。

如果沒有條件篩查,4-6個月可以考慮根據是否高危缺鐵寶寶選擇是否預防性補鐵,常見的高危情況是比如早產低體重、孕晚期貧血等。

如果寶寶屬於非高危缺鐵人群,比如媽媽孕期沒有鐵缺乏,或者出生的時候延遲剪斷臍帶,都是能幫助寶寶更多增加鐵儲備的,相對需要補鐵的風險要少一些。

如果對預防性補鐵有疑慮持謹慎觀望態度,也可以等到6月齡添加輔食再篩查血紅蛋白或血清鐵蛋白,同時添加輔食後滿足每天10mg的鐵攝入。

但是,即使6月齡篩查血紅蛋白正常,如果添加輔食沒有滿足寶寶的鐵需求,未來仍然有可能會缺鐵。

P.S.以上推薦是本文作者在非常重視鐵對孩子的影響的情況下進行的推薦,不是目前臨床上實施的,請大家討論。

寶寶每天需要多少鐵?

0-6個月,寶寶的鐵需求來自於孕中晚期的儲備,相當於孕期媽媽給寶寶存了一筆錢。出生後純母乳餵養的時候,來自外部純母乳中的鐵含量僅為0.2-0.4mg/L(以800ml母乳計算,每天鐵攝入僅為0.32mg),這個期間,寶寶在生長發育期間所需要的鐵幾乎全部來自於「存款」。

當4-6個月存款耗盡的時候,寶寶急需從輔食中攝取大量的鐵來滿足生長所需,以及補充儲備。

鐵的每日需求=(生長所需的鐵+必要的儲備一些鐵+鐵丟失)÷鐵的吸收率÷容錯率

=0.79÷10%÷80%≈11mg

由於各國在吸收率參考的數字不一樣,所以各國指南的膳食鐵需求雖然不統一,但是差別不大。

大體上都是每天10-12.5mg左右,說明各國對鐵的需求基本是有共識的。後文說到鐵的每日攝入量都統一參考中國營養學會提出的每日鐵需求10mg。

純母乳餵養的6-12月寶寶,膳食能滿足每日的鐵需求嗎?

由於剛剛開始吃輔食的寶寶,進餐量都非常少,而各種食材中鐵含量特別高的食材又相對較少,如果完全不考慮強化食品,6-7個月純母乳飲食的平均鐵含量大約為3-4mg,這樣每天的鐵缺口就高達6-7mg。即便偶爾1-2天能達到每天10mg鐵攝入,也很難保證長達半年時間每天都能達標。

而網傳的一些「網紅」補鐵食材,實際鐵含量不高,或者很難每天吃。比如木耳,實際含鐵量很低,出現在各種「補鐵」食譜中可能是搞錯了食材種類。

點擊看大圖

又比如說肝臟類食材,要麼也很難補夠6mg的鐵缺口,比如豬肝每天得吃30g左右才能補齊(下圖最右側有鐵含量)。但這樣的話,維生素A的攝入就超量了(0.5-1歲,每日維生素A的需要量是300ug,上限是600ug)。所以目前都推薦孩子一周動物肝臟不要超過2次。

所以,總體來說純母乳+膳食,即便6個月就開始加肉,也因為寶寶的進餐量非常低,以及各種平均食材的鐵密度很低,達不到6-12個月寶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鐵量。所以6-12月的寶寶必須依靠鐵強化食品才能夠滿足膳食鐵的需求。

而如果長期不能滿足鐵攝入的需求,WHO也給出了相應的研究,如下圖:

點擊看大圖

從上圖中可以知道,如果每天僅僅攝入3.6mg左右的鐵,人群缺鐵率會達到85%,而如果每天能吃到12.3mg左右的鐵,人群缺鐵率則是0。

以上數據還可以換個角度來理解,即便有些寶寶,每天沒有強化鐵攝入,僅僅只吃了正常輔食(約3-4mg鐵),由於人體的複雜性,有些人利用鐵的效率高,仍然會有15%左右的寶寶可能是不缺鐵的。

但是這種「幸運」是不可預知的,而且當出現缺鐵性貧血的時候,就已經影響到寶寶的神經發育了。但鐵強化可以大大降低這種未知的缺鐵率,從而幫助更多的寶寶預防將來的神經損傷。

所以各國都在強調輔食添加鐵強化食品,或者預防性補鐵來提高鐵的攝入量。

鐵強化食品怎麼選?

最常見的鐵強化食品就是鐵強化米粉。但是由於各國的食品法規標準不一致,所以即便同樣是鐵強化的米粉,含鐵量也是差距巨大的。

我國的鐵強化米粉,按照國標GB 10769—2010《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對嬰兒配方食品中鐵的添加每100kcal不得超過1.05-2.09mg。

翻譯成人話就是,如果以米粉平均每100g熱量為400kcal來計算,100g國行米粉最高只能添加8.36mg鐵,寶寶一天能吃20g米粉(含鐵1.6mg)已經是我國標準體系下最「高鐵」的米粉了。

由於國家標準是是否「合法」的強制指標,所以任何在我國境內生產或海外進口的強化米粉都必須符合國標。

這樣算下來,國標體系下國行以及國產米粉所帶來的鐵含量都是遠遠不夠的。如圖所示:

下圖是某國產米粉的鐵含量:

對比美國標準的米粉,在美國版某品牌的標籤上,15g米粉約含有4.95mg鐵(45%*每日需求11mg=4.95mg),是國標最高含鐵量的4倍多——這樣基本上鐵的缺口就滿足了。

不過近年顯然我國已經認識到米粉鐵不足的問題,但是國標一時半會兒難改。所以我國和世衛合作了一些營養強化計劃,在社區免費的發放。

可以看到,這些米粉超越了國標的限制,大大增加了鐵含量。但這種特殊的免費米粉是不能對外銷售的,所以如果沒有社區免費發放這種米粉,是無法自行購買的。

當然,如果不願意麻煩海淘美國版米粉,又吃不到國家免費發放的高鐵米粉,還可以選擇直接添加鐵劑,將每日的總的鐵的攝入量補充到10mg左右就行了,一般再補充個5mg左右的鐵劑就夠了。

具體哪種鐵劑屬於哪個類型,吸收好不好,味道好不好,吸收好不好,在文章最後一條有寫。

為什麼10-12月齡左右,就不用吃高鐵米粉了?

隨著寶寶進餐量逐漸增加,寶寶從飲食中自然獲取的鐵也逐漸增加了,基本到10-12個月左右,就不再需要鐵強化食品了。為啥這麼說,大家看下面的解釋:

6個月吃得少,膳食含鐵3-4mg左右,明顯不夠。

12月齡進餐量是6月的3倍,所以膳食鐵也基本足夠了。

所以大約在10-12月齡,寶寶的平均進餐量已經基本滿足膳食鐵攝入了,就不再需要強化鐵米粉了,下面圖片更直觀。

哪種鐵劑好呢?

WHO在2002年左右專門出版了微量營養素強化指南,在鐵劑上,推薦的是硫酸亞鐵和富馬酸亞鐵。這麼推薦是基於公共衛生政策的財政需求(便宜、方便)。其實,單從補鐵層面上講,各種元素鐵來說,都可以達到補鐵的目的。

多種補鐵成分有不同的特點,比如說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等離子型補鐵成分,有一定的胃腸黏膜的刺激性,需要維生素C輔助吸收,但是價格便宜、好獲取、方便推廣。

但是一些新型補鐵成分比如甘氨酸亞鐵,吸收率是硫酸亞鐵的2-3倍,幾乎沒有腸胃黏膜刺激性,同時也不需要維生素C輔助吸收。

如果不考慮公共衛生政策,單獨作為鐵劑來說,甘氨酸亞鐵是非常好的成分。為什麼這麼說,大家看下圖的分析吧,包括吸收度和對胃腸的刺激。

具體到鐵劑的產品,可以考慮以下條件:

副作用小:本來就很難喝的補充劑,如果口感不好加上腸胃黏膜的刺激性,可能很難堅持,所以儘量選擇多糖鐵、甘氨酸亞鐵、琥珀蛋白鐵等對腸胃黏膜刺激性小的成分。

考慮餵食方便:鐵劑產品中鐵元素的密度高,比如5ml含有5mg元素鐵的鐵劑產品。對於6-12個月的嬰兒來說,肯定比5滴就有5-10mg鐵元素的鐵劑產品更難喂,選擇鐵元素密度高的產品。

吸收率>或接近硫酸亞鐵

綜合上述篩選條件,鐵補充劑的推薦是甘氨酸亞鐵補充劑(品牌大家自己選啊)。

本文首發:兒科醫生孔令凱

原標題:吃上紅肉和高鐵米粉,竟然還缺一大半鐵!一大波鐵的知識。

本文作者:營養師苗苗媽

相關焦點

  • 吃紅肉蜜柚有哪些好處和功效
    11.55%,番茄紅素和β胡蘿蔔素的含量分別是白肉蜜柚的55倍和46.8倍。2、降低膽固醇紅肉蜜柚中含有果膠成分,果膠能夠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紅肉蜜柚中含有豐富的番茄紅素,番茄紅素是一種低膽甾醇劑,能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紅肉蜜柚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100克紅肉蜜柚中含有37.85毫克的維生素C,而維生素C有助於抑制血液中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積,促進膽固醇的排出,所以食用紅肉蜜柚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
  • 吃過量紅肉和奶類會致癌
    由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喬治·懷斯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醫學和癌症研究學院細胞研究和免疫學系研究小組已經確定了肉類和奶類飲食與血液中的抗體之間產生直接的分子聯繫。這種聯繫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意思就是食用大量奶製品和紅肉的人群中癌症的高發病率高於常人。這樣的解釋類似於高膽固醇和心臟病風險之間的聯繫。
  • 娃成長錯過這三個黃金期後患無窮
    菠菜雖然含鐵量高但裡面的鐵都是非血紅素鐵真心不是孩子補鐵的好選擇03✘鐵鍋做菜補鐵這個應該只有老一輩的家長還在相信了小美在這裡就重申一下鐵鍋中的鐵是無機鐵很難被吸收進入人體所以這個說法也是錯誤的04✘蛋黃補鐵蛋黃雖然可以為寶寶提供卵磷脂、維生素A等重要營養素但鐵的吸收率卻並不高要是想靠它給娃補鐵真的難為蛋黃了
  • 紅肉到底致不致癌?能不能吃?科學家給出答案
    紅肉是一個營養學上的詞,結果表明,不論任何國籍,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與紅肉的攝入量呈正相關,且男性發病率和死亡率高於女性。1、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和鐵,因長時間水煮肉可更好解離Neu5Gc,減少煎炸、烤制等高溫烹調過程中會產生的有害物質;儘量少吃加工肉製品(如經醃製、發酵、風乾、煙燻等加工而成的肉類);可以紅肉和白肉(雞肉、魚肉)交替吃,不必只盯著一種肉吃。
  • 為什麼把紅肉列入致癌清單?還能吃嗎?膳食指南給出了中肯意見
    很多人為了預防自己患上癌症,在平時作出了很多的預防措施,例如有些人不敢吃紅肉,因為聽說紅肉屬於一種致癌的食物,那麼為什麼把紅肉列入致癌清單呢?因為目前很多的紅肉中含有較高的脂肪成分,脂肪成分甚至可能達到百分之三十左右,大量脂肪的攝入,不僅可能會導致自身的體型出現增胖的現象,還會損傷心血管等系統,並且導致自身的機體免疫力下降,從而可能會導致自己患上癌症的機率上升。
  • 這4種食物進了輔食黑名單,別太早給娃嘗試,影響發育還耽誤長高
    輔食添加的初期,強化鐵的嬰兒米粉是輔食添加的優質選擇。編 輯:柔山在寶寶的輔食餵養上,講究還是很多的,寶媽們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隨意的添加輔食,要知道寶寶輔食的添加也是要符合月齡的。直白的說,就是別人家的寶寶都能吃些其他種類的主食了,你家的寶寶還在喝著粥,然後你會發現,別人家的娃體質都是棒棒的,自家的娃體質偏弱。
  • 嬌貴的米粉,源自愛吃麵條的北方古人:想吃個家鄉味咋就這麼難!
    傳統上來說,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這就是飲食差異,就吃麵而言,從南到北,自西往東,也發生著不小的轉變。甚至有的地方,人們吃麵的習慣還在,但在碗裡盛的,卻是和麵條極為相似又不是麵條的吃食——米粉。米粉不僅長得和麵條很像,歷史淵源上有很深的聯繫,還有一點是和麵條很像,就是米粉本身沒有什麼特殊味道。一碗米粉好不好吃,幾乎是依靠各種的佐料。桂林大街小巷都有賣米粉的,但真的想吃到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桂林米粉,還是有些講究的。在工業化之前,想吃一碗米粉,都是自己家碾米制粉,工序繁雜。
  • 紅肉可能致癌 紅肉真的不能吃了嗎?
    原標題:紅肉可能致癌 紅肉真的不能吃了嗎?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下屬機構「國際癌症研究所」(IARC)在裡昂的一次大會中,把加工肉類列為致癌物,把紅肉列為可能致癌物質(IARC分類為2A)。
  • 輔食中的鈣鐵鋅、DHA、益生元、益生菌、維C……該如何選擇?
    粉哥導讀:輔食作為寶寶步入生命第二階段的象徵,不僅可以幫助寶寶獲得更多營養,也能鍛鍊咀嚼能力,好處甚多,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母嬰店、商超、線上都有很多賣輔食的產品,比如米粉、果泥、肉泥、麵條等等...其中我們特別注意到:這些輔食除了本身,還有很多物質的添加,比如鐵、鈣、維C、益生元等等,這些又該如何選擇呢?如何看待輔食中的營養添加?
  • 每天吃雞蛋可以補血?營養師:雞蛋含鐵量高,可吸收率比蔬菜還差
    嬰幼兒從6個月左右開始添加輔食,最先開始的就是含鐵米粉,可見即便是嬰幼兒,也有補鐵的需求。鐵元素是血紅蛋白主要的組成部分,因此補鐵其實就是在補血。那麼補血應該吃什麼呢?爆炸營養課堂的營養師,反覆闢謠過吃紅棗、喝紅糖水不能補血,因為這些食物含鐵量很低。有人查了食物營養素含量後,發現雞蛋的含鐵量比較高,每百克雞蛋含2毫克鐵元素,跟牛羊肉接近,所以每天吃一到兩個雞蛋來補鐵。
  • 經常吃紅肉,容易致癌?有科學支撐嗎?一份研究結果告訴你答案
    關於紅肉致癌,雖然說世衛組織已經把它列入了2A類的致癌物,不過生活中我們大家往往抱有懷疑的態度,畢竟吃了這麼多年的肉,說它致癌,誰願意信呢?不過近日的科學研究發現,生活中常吃紅肉等食物,確實會讓患有腸癌等癌症的機率上升。
  •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應該怎麼吃?醫療衛生權威機構告訴你
    在澳樂媽咪的粉絲圈內,甚至有媽媽表示,輔食這件事,和老一輩的人說,完全說不通: @蝴蝶姐姐:上班後,婆婆幫我照顧孩子,結果有一次我正好早回家,發現婆婆居然在給4個多月大的娃吃蛋黃!還美名其曰,蛋黃營養最好。WTF!還好娃沒有過敏。 @簡約:孩子馬上6個月了,第一口輔食該怎麼吃呀?我看網上,書上都說的不太一樣。
  • 米粉可以用母乳或配方奶衝調嗎?關於米粉輔食五大問題,一次說清
    關於米粉輔食五大問題鄉下堂姐家的孩子剛滿6個月,當地很多嬰兒從這個時候開始,都已經吃成人的飯菜了,還有的老人給孩子熬米湯,結果不少寶寶都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面對這些相對封建的育兒觀念,堂姐的想法還是非常先進的,閱讀了很多育兒書的堂姐,充分了解嬰兒的輔食第一餐應該吃米粉。但是米粉的選擇、衝配上,依然有很多的問題難住了堂姐。
  • 2019年嬰幼兒米粉比較試驗報告
    (3)美國嘉寶1段米粉、愛思貝1段有機米粉和澳大利亞貝拉米嬰幼兒純米糊鐵含量大大超過國家標準限量要求(0.25~0.50mg/100 kJ)。        鐵是血紅細胞形成的因子和必需元素。如果嬰幼兒缺鐵則會導致營養性貧血。不過,鐵含量也並非單純的越高越好。
  • 「蜂蜜、紅肉、牛奶」……乳腺癌患者要不要忌口?
    A:可以適量喝曾經有一位患者說,她是患上了乳腺癌的「維尼熊」。以前呢,她每天早晨就要來杯蜂蜜水,但是自從被診斷乳腺癌,蜂蜜水是徹底不敢喝了,甚至她還懷疑就是蜂蜜讓她得了這個病。真相究竟如何?可以適量喝的意思,是不是意味蜂蜜還是有點「問題」?圖片來自網絡很多人對蜂蜜有所忌憚,原因可能和擔憂豆製品一樣,覺得它們都含有「雌激素」。
  • 12306上能買機票:東航和國鐵推「飛機+高鐵」一站訂票
    澎湃新聞記者 姚曉嵐8月25日上午,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宣布,東方航空APP和鐵路12306APP全面實現系統對接,「空鐵聯運」產品正式上線。旅客可通過任一方的APP,一站式購買東航、上航航班與高鐵車次的組合的聯運客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看到,目前東航APP已上線空鐵聯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