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幻蘑菇」竟成網紅商品?——部分網絡平臺銷售帶毒野生菌現象...

2021-01-1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昆明9月16日電 題:「致幻蘑菇」竟成網紅商品?——部分網絡平臺銷售帶毒野生菌現象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顏之宏、林碧鋒

  「吃了可以見小人」「見不到小人給差評」……近日,「新華視點」記者在一些網絡平臺上發現,部分賣家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向消費者兜售有一定毒性的菌菇。在產品介紹和評價中,一些人還宣揚菌類的「致幻」作用。

  為何一些消費者對致幻菌菇「趨之若鶩」?網絡平臺販賣這些菌菇是否涉嫌違法?「新華視點」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嚴重可致死的野生菌卻在網上躥紅

  每年夏秋是食用野生菌的時令。近來,一種名為「見手青」的野生菌在網上躥紅。

  「『見手青』是雲南對多種牛肝菌的俗稱,菌肉碰傷後會呈靛藍色,所以叫『見手青』。其中一些品種,如加工不當貿然食用會中毒。」昆明理工大學雲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孫麗平教授說。

  在抖音上,有數十個「見手青」的關聯話題,一些話題的播放量超過4000萬次。在一個題為「刺身見手青」的話題下,一名網友上傳了兩段疑似生吃「見手青」的視頻,引發其他網友熱議。有人直言,這樣做太危險了,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孫麗平介紹,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無毒菌菇中混入了有毒品種;二是野生菌未經馴化,表層嫩薄易破裂,極易汙染、滋生腐敗菌和食源性致病菌。

  7月26日,昆明市民楊女士從冰箱裡拿出此前炒好的牛肝菌熱熟食用,意外發生食物中毒並出現幻覺,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雲南省衛健委數據顯示,今年5月至7月,雲南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致12人死亡。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網絡平臺的賣家除銷售常見的帶毒野生菌外,還兜售一種外號為「幻覺蘑菇」的毒品野生菌。

  「幻覺蘑菇」學名裸蓋菇,食用後會產生更明顯的致幻效果。「跟裸蓋菇比起來,『見手青』真的是小兒科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裸蓋菇內含有一種名為『賽洛西賓』(又名裸蓋菇素)的神經毒素,人在服用後會出現幻視、幻聽、感覺錯亂、人格解體及行為錯亂等反應,嚴重時會致人死亡。」

  今年以來,貴州、新疆等地警方陸續打掉多個利用網際網路銷售裸蓋菇的犯罪團夥,不法分子通過網絡平臺購買裸蓋菇菌絲並學習相應的培育方法,得到裸蓋菇成品,並再次通過網絡平臺兜售給尋求刺激的人。

  致幻作用竟成營銷噱頭

  今年以來,一些描述誤食帶毒野生菌後出現幻覺的短視頻在網絡上走紅,一些不明情況、尋求刺激的人開始主動搜尋這類「致幻菌」,一些不法商家趁機攬客。

  記者在抖音看到,一商家在其銷售的「紅蔥牛肝菌」的產品介紹中,以「吃菌子看到小精靈」作為宣傳語,且沒有任何食用風險提示。據了解,紅蔥牛肝菌是牛肝菌的一種,近年來滇中地區食用紅蔥牛肝菌後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

  在淘寶上,部分打著「致幻蘑菇」旗號的店鋪中,「見手青」的月銷量達百餘單。而以「致幻菌」「見小人」等作為關鍵詞搜索,售賣相應野生菌的店鋪赫然出現在結果列表的靠前位置。

  「雲南特產『見手青』,致幻菌見小人。」一家名為「滇中小哥」的淘寶店鋪,將野生菌的致幻作用作為其宣傳噱頭,商品詳情頁同樣沒有任何風險提示。記者向該店鋪客服詢問售賣此類帶毒野生菌是否需要相關資質證明,對方答覆稱,這些都是本地吃的「安全菌菇」。賣家稱,其所出售的菌菇為野外採摘得到的。

  在拼多多上搜索「致幻蘑菇」,結果也會導向「見手青」的相關賣家處,一些店鋪在商品出售詳情中也未進行食用風險提示。

  據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重點實驗室主任楊祝良研究員介紹,在雲南,「見手青」市場價為每公斤160元左右,網上售價更高;從收購到售賣,每公斤利潤可達100元左右,頗為可觀。

  通過百度進行關鍵詞檢索,還可以發現部分售賣裸蓋菇的賣家。他們通常以評論留言的方式,在視頻或工具類網站留下微信號、QQ號等聯繫方式。

  經過一番周折,記者聯繫上一名聲稱有裸蓋菇售賣的賣家。他通過QQ給記者發來裸蓋菇樣本照片。「80元一克,10克起賣,下午就能發貨。」面對記者的詢問,賣家顯得頗為謹慎,在察覺到記者並無購買意向後,迅速刪除了記者的帳號並清除了聊天記錄。

  記者發現,儘管百度貼吧「裸蓋菇吧」已在此前被封禁,但仍能通過百度快照的方式,清楚地了解到相關賣家在今年四五月份發布的聯繫方式。

  記者已將上述涉嫌違法線索移交給公安機關。

  別亂賣,別亂買

  楊祝良說,網際網路平臺上銷售的所謂「有毒菌類」,大多是含有致幻毒素的野生菌。消費者不當食用後容易出現中毒現象,輕則腹瀉、頭暈、出現幻覺,嚴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險。

  雲南省律師協會刑委會主任李春光說,從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角度來說,賣家有義務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從食品安全法的角度來看,賣家應當保證食品安全、衛生、無毒、無副作用。商家以「可以致幻」「能見小人」等字眼作為噱頭進行宣傳,且沒有明確風險提示,這種行為屬於誤導消費者,如果出現後果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李春光呼籲,進一步規範網際網路平臺銷售此類商品的行為。網際網路平臺應對相關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資質審查,對銷售食品信息進行嚴格審核,保障消費者生命安全。

  專家提醒消費者,不要為追求刺激體驗隨意食用可能有安全風險的野生菌。一旦出現身體不適,要第一時間前往醫院救治,並隨身攜帶野生菌的樣本或照片,供醫生採取相應措施。

  李春光提醒,「賽洛西賓」屬《精神藥品品種目錄》列管的第一類精神藥品,《精神藥品管理辦法》規定,第一類精神藥品不得零售;任何在網上銷售或購買含有此類藥品的菌菇的行為,均屬違法行為,切勿以身試法。

相關焦點

  • 「致幻蘑菇」竟成網紅商品?——部分網絡平臺銷售帶毒野生菌現象調查
    新華社昆明9月16日電題:「致幻蘑菇」竟成網紅商品?——部分網絡平臺銷售帶毒野生菌現象調查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顏之宏、林碧鋒「吃了可以見小人」「見不到小人給差評」……近日,「新華視點」記者在一些網絡平臺上發現,部分賣家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向消費者兜售有一定毒性的菌菇。在產品介紹和評價中,一些人還宣揚菌類的「致幻」作用。
  • 「致幻蘑菇」豈能成網紅商品
    ,部分賣家向消費者兜售有一定毒性的菌菇。在產品介紹和評價中,一些人還宣揚菌類的「致幻」作用。  所謂「致幻蘑菇」,大多是含有致幻毒素的野生菌。雲南省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5月至7月20日,雲南省已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儘管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屢屢發生,但一些商家利用少數消費者尋求刺激的心理,專門兜售帶有毒性的「致幻蘑菇」,令人咂舌。
  • 「致幻蘑菇」成網紅 莫拿生命開玩笑
    近日,新華社記者在一些網絡平臺上發現,部分賣家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向消費者兜售有一定毒性的菌菇。在產品介紹和評價中,一些人還宣揚菌類的「致幻」作用。專家提示,一些菌類的「致幻」作用嚴重可致人死亡,切莫為尋刺激生食,更不要嘗試購買含有國家管制藥物的「毒菇」。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致幻蘑菇」成網紅商品 暈!
    為何一些消費者對致幻菌菇「趨之若鶩」?網絡平臺販賣這些菌菇是否涉嫌違法?「新華視點」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嚴重可致死的野生菌躥紅  每年夏秋是食用野生菌的時令。近來,一種名為「見手青」的野生菌在網上躥紅。  「『見手青』是雲南對多種牛肝菌的俗稱,菌肉碰傷後會呈靛藍色,所以叫『見手青』。其中一些品種,如加工不當貿然食用會中毒。」
  • 快評|當心「致幻蘑菇」致患
    「吃了可以見小人」「見不到小人給差評」……近日,「新華視點」記者在一些網絡平臺上發現,部分賣家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向消費者兜售有一定毒性的菌菇。在產品介紹和評價中,一些人還宣揚菌類的「致幻」作用。提到「致幻」一詞,可能很多人都是在禁毒宣傳片上了解到的。
  • 來論|「致幻蘑菇」成網紅,監管觸角應前移
    「吃了可以見小人」「見不到小人給差評」……近日,記者在一些網絡平臺上發現,部分賣家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向消費者兜售有一定毒性的菌菇。在產品介紹和評價中,一些人還宣揚菌類的「致幻」作用。為何一些消費者對致幻菌菇「趨之若鶩」?網絡平臺販賣這些菌菇是否涉嫌違法?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 這種害人蘑菇,誰在賣?誰在買?
    在產品介紹和評價中,一些人還宣揚菌類的「致幻」作用。為何一些消費者對致幻菌菇「趨之若鶩」?網絡平臺販賣這些菌菇是否涉嫌違法?「新華視點」記者對此展開調查。嚴重可致死的野生菌卻在網上躥紅每年夏秋是食用野生菌的時令。
  • 致幻毒蘑菇突然受追捧 醫生緊急提醒:致死率達80%
    每逢菌子季,雲南的各種野生菌便成了必吃的美味,但吃毒菌子中毒的新聞也隨之刷屏。當地有關部門每年從野生菌上市就要發布各種預警和科普,也是操碎了心。  但即使這樣,還是會有人在看到吃蘑菇中毒致幻能有小人跳舞、能欣賞大片的新聞後,忍不住動起親身體驗一把的「歪心思」。
  • 致幻蘑菇刷屏!專家:野生蘑菇中毒死亡率高達20%
    每逢夏季,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屢屢發生,甚至有人為尋求刺激專門購買特定種類蘑菇,以求達到致幻目的。中毒防治專家提醒,蘑菇中毒沒有特效解毒劑,購買食用蘑菇時要做到「不確定的不吃、不認識的不吃」。「以身試毒」容易傷人傷己日前,「雲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數超過新冠」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
  • 「致幻」菌菇網上躥紅 獵奇心太強並非好事
    2020年09月18日 16:55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賴雨冰 編輯:王飛 「吃了可以見小人」「見不到小人給差評」……近日,記者在一些網絡平臺上發現
  • 致幻蘑菇:大自然最詭異的瘋人植物
  • 【菌說菌話第五期】謹防「蘑界」致幻家族——古巴裸蓋菇和...
    【菌說菌話第五期】謹防「蘑界」致幻家族——古巴裸蓋菇和「狗屎苔」 2020-09-01 1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四川敘永一家人出現毒蘑菇誤食悲劇,不要亂吃野生蘑菇了!
    因「吃了十幾年沒事」,敘永老人摘回有毒野生菌,一家6人中毒、17歲女孩和89歲老人不幸去世。,醫院急診科每年都會接診因吃野生蘑菇中毒的患者。因部分劇毒蘑菇食用後72小時可進一步出現肝腎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自行催吐後也需及時到醫院就診。但是如果患者已經昏迷,則不能再進行催吐,應及早就醫治療,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鑑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並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徵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
  • 十大毒蘑菇,在野外遇到這些毒蘑菇可千萬不能摘!
    它表面看似光蓋傘屬的致幻真菌,事實上卻具有相當大的毒性。與本屬中的深褐色或淡紫色袍子不同,紋緣盔孢傘的孢子是淡棕色。 又稱毒蠅鵝膏菌、蛤蟆菌,是一種含有神經性毒害的擔子菌門真菌,鵝膏菌屬之一。生長環境遍及北半球溫帶和極地地區,並且也無意間拓展到南半球毒蠅傘。主要著名在於它的幻覺毒性。
  • 怎樣識別毒蘑菇?這裡有幾招
    識別毒蘑菇,Genebox基因寶這裡有幾招~同學們,我是你們的「基因寶生活研究所副所長」,上面的注音,是雲南同學對蘑菇的叫法。在雲南同學的眼中,蘑菇與菌子有著天壤之別。每年一到雨季,野生的菌子開始蹭蹭地冒出野地,雲南的同學便開始興奮地搓手手。
  • ▲▽眾神的植物之致幻蘑菇,大自然最詭異的瘋人植物
    致幻蘑菇將增加大腦活躍性,使人們產生「通感」,該現象不同於其它感覺。一些致幻蘑菇會讓人們產生「通感」,例如:據稱服用致幻蘑菇的人們會品嘗色彩、看到噪音或者感覺到氣味。一位來自帝國理工學院的(大腦)複雜性研究者帶領他的團隊在研究攝入了提取自蘑菇的迷幻藥後的人腦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圖時,便使用了數學的網絡理論。這一團隊最近正在嘗試創造一種進行腦網絡建模的新方法,他們希望這一方法能夠顯示腦網絡連接中小而異常的現象。
  •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有些野生蘑菇含有對人體有害成分,進食後能造成傷害,甚至中毒、死亡,這類蘑菇統稱為毒蘑菇。如含有鵝膏毒肽、鬼筆毒肽和毒傘肽的致命鵝膏、灰花紋鵝膏和黃蓋鵝膏等。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識別毒蘑菇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存在誤區。誤區一: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可食用蘑菇也有顏色鮮豔的,而毒蘑菇也有顏色樸素的。
  • 為什麼馬裡奧的變身魔藥是一個外表鮮豔的蘑菇?西方還有致幻菇狂熱
    食菌季來臨,人們戲稱又到了雲南人一年一度的「試毒大會」。 傳說,鑑定一個雲南人的方法是看看他身邊有沒有因為吃野生菌中毒而看見過小人的朋友。儘管每一年都有食菌中毒致死的事件發生,雲南人依然樂此不疲地採食野生菌。菌子鮮美的滋味實在是令人無法抗拒。
  • 野生蘑菇別亂吃,有的毒蘑菇致死率高達80%!
    毒蘑菇又稱毒蕈(dú xùn),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實體食用後對人或畜禽產生中毒反應的物種。野生蘑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但毒蘑菇的發生季節主要集中在6-9月,由於部分有毒的野生蘑菇與平常的可食用蘑菇在形態上很相似難以區分,因此容易導致誤食進而引起中毒。
  • 野生毒蘑菇可致命,勿採勿賣勿買勿食!
    「不要隨便吃野生蘑菇!不要隨便吃野生蘑菇!不要隨便吃野生蘑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時值春夏之交,氣溫回暖,溼度回升,各種菌類進入生長旺盛期,也進入了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導致的中毒事故易發多發期,並且食用有毒野生蘑菇中毒後沒有特效療法,病死率高、風險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