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工作站:2020年食品領域十大流言-中國食品安全網手機版

2021-01-13 中國食品安全網

摘要:「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近日發布,針對網絡十大流言進行闢謠。

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近日共同發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對十個流言進行闢謠。

針對近來公眾對冷鏈食品的擔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儘管中國有證據表明,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除了人傳人以外,還可能物傳人,但對於消費者來講,這種感染的機會非常小;目前為止,還沒有消費者由於購買、製備被汙染的食品而發生感染的報導。搬運進口貨物的工人,如果預防措施不到位,通過物傳人而被感染的機會較大。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也表示,新冠病毒可能對食品及其包裝造成汙染,因此對食品全產業鏈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衛生要求。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包裝可能成為遠距離跨境運輸攜帶並傳播新冠病毒的載體,因此疫情防控要著重加強關口前移,在強化源頭控制的同時,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做好「人」「物」同防。

流言1 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看來不能再吃冷凍食品了。

真相:正規渠道購買的正常冷凍食品可以食用。截至目前,全球8000多萬例確診病例,並沒有發現因為直接食用冷凍食品而引起的感染。

流言2 復原乳沒營養是「假牛奶」。

真相:復原乳是一種普遍使用的乳製品原料,並非「劣質產品」,其同樣可以為人體提供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素。

流言3 泡發食物都很危險,都會造成米酵菌酸中毒。

真相: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在特定溫度和生長條件下才會產生的小分子毒性代謝產物。家庭泡發穀物自發酵食品、變質鮮銀耳和變質薯類食品是容易導致此類中毒的主要食品。

流言4 吃冷凍肉有害健康。

真相:正規生產的冷凍肉經過嚴格的標準和生產程序,安全有保證。其解凍後,除了營養成分會有少許損失,其他食用品質幾乎沒有影響。

流言5 加食品添加劑的零食都是不健康的。

真相: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相關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劑,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流言6 速凍食品沒有營養。

真相:速凍食品是中國傳統食品工業化的優良載體,是採用速凍的工藝生產,在冷鏈條件下進入銷售市場的食品,其特徵是利用低溫最大限度保存食品的原有品質。

流言7 生乳標準低,所以奶味變淡了。

真相:《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生乳》適用於生乳,不適用於即食生乳。「奶味」是主觀因素,不能作為衡量產品質量的指標,不影響產品的營養。

流言8 國產食鹽裡的亞鐵氰化鉀有毒。

真相:亞鐵氰化鉀是我國食用鹽中允許添加的一種抗結劑,在常規烹飪條件下不會產生氰化鉀。按照相關規定在食用鹽中合理使用亞鐵氰化鉀,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流言9 食用隔夜菜會導致腎衰竭。

真相:隔夜菜密封后冷藏較短時間食用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但發生腐敗變質的隔夜菜則不可再食用。儘量「按需適量製作,避免剩飯剩菜」。

流言10 塑料包裝的食品會引發癌症。

真相:允許用於食品包裝的塑料都經過嚴格的安全性審查,食品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塑料包裝,不存在安全問題。(張楠)

相關焦點

  • 冷鏈包裝發現新冠病毒,冷凍食品不能吃了?2020年十大流言的真相來了!
    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近日共同發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對十個流言進行闢謠,用科學的聲音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流言一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看來不能再吃冷凍食品了真相:正規渠道購買的正常冷凍食品可以食用。
  • 冷鏈食品外包裝有新冠病毒,冷凍食品不能吃?這10個流言都闢謠了
    1月8日,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發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 ,對十個流言進行闢謠。 流言一: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看來不能再吃冷凍食品了。真相:正規渠道購買的正常冷凍食品可以食用。
  • 陝西省2020年第44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公布-中國食品安全網手機版
    摘要:12月1日,陝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2020年第44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在24大類593批次抽檢樣品中,有5批次不合格。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發布:左右腦測年齡居首
    1月6日,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在北京發布,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信息學家郭光燦,中國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慧眼」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等大咖學者現場逐一詳解,擊破流言,向公眾還原事實真相。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發布 「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像」排第一
    2018年1月8日訊,(記者 韓元佳)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像?月球上真的有外星人?紫菜是塑料做的?2017年,這些披著「科學」外衣的流言正在「野蠻生長」,但真相卻並非如此。日前,百度搜索聯合北京市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發布了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向公眾披露了過去一年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流言。
  • 世衛組織從未發布過「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單
    薯條、方便麵、漢堡、炸雞......當你吃這些食物的時候,總會有人在你身邊痛心疾首地說「垃圾食品啊,儘量少吃」。在你的朋友圈裡,幾乎是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分享「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單。最近,世衛組織來闢謠了!
  • 中國食品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0年版)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食品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0年版)顯示,食品工業十三五規劃提出,到**年,食品工業總產值達到12.7萬億元,增長101.1%,年均增長15%左右;利稅達到1.6萬億元,增長76.2%,年均增長12%。
  • 頭條闢謠2020年十大謠言榜單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人們更加相信科學,珍愛生命。但在生活中,總有一些危言聳聽的「偽科普」大行其道,讓人真假難辨。為此,頭條闢謠聯合科技日報、健康中國、健康時報、中國食品安全網、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中國數字科技館、北京科技報、川觀新聞 共同梳理了2020年十大熱點謠言,幫助大家去偽存真,助力塑造科學觀念。1. 燻醋能夠預防新冠病毒?錯誤。
  • 2017這十大流言騙人最多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揭曉,北京晚報、科技日報、光明網科普頻等媒體和機構獲頒「反擊謠言先鋒獎」。每月「科學」流言榜2014年初發起,截至2017年12月,已發布「科學」流言423條。  十大流言解讀  █流言:「左右腦年齡測試」風靡朋友圈,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像?
  • 《2020農業品牌年度精選案例白皮書》發布-中國食品安全網手機版
    摘要:11月27日,第一屆中國農業品牌價值賦能高峰論壇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天下星農聯合天貓美食-原產地首次發布《2020農業品牌年度精選案例白皮書》。
  • 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 剝去流言的"科學"外衣
    答案在日前舉行的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會上揭曉。   在當天的榜單揭曉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慧眼」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等十位專家代表,運用科學理論、數據和實驗等方法對十大「科學」流言一一進行了有力「粉碎」,為公眾撥開迷霧,揭示真相。
  • 獨家解析Innova 2020全球十大食品飲料行業趨勢!
    (ID:Foodinnovation)策劃的獨家線上沙龍:Innova全球十大食品飲料行業趨勢解讀於昨日圓滿結束。Innova全球資深食品行業分析師劉暢為大家帶來了哪些深度解析呢? 沒記筆記?錯過直播?通通沒關係,本文將帶您全面回顧Innova 2020十大趨勢官方解讀。 除了參考本文,您還可在文末掃描二維碼與Innova取得聯繫,並可以通過查看直播回顧入口觀看Innova 2020十大趨勢報告解讀。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
    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胡可璐)2020年,中國食品產業在疫情中經歷了一場大考,承擔起確保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免疫力、冷鏈食品、「酸湯子」中毒等一系列食安健康熱點問題也受到人們廣泛關注。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中國休閒食品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休閒食品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顯示,網際網路技術的日益成熟,網購已經逐漸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並且改變著傳統購物方式,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線上購買食品、節慶禮品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品的提高,消費者對於休閒食品的數量和質量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長。
  • 以創新為驅動 伊利股份蟬聯「中國十大創新食品公司」
    以創新為驅動 伊利股份蟬聯「中國十大創新食品公司」 以創新為驅動 伊利股份蟬聯「中國十大創新食品公司」 2020-11-04 15:56:33  來源:網際網路搶沙發 2020-11-04 15:56:33  來源:網際網路 摘要:近日,由Simba Events傾力打造的FBIF2020食品飲料創新論壇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正式召開,本次論壇以「科技·顛覆」為主題,聚焦食品行業的創新趨勢。
  • 「典贊·2019科普中國」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揭曉
    新華網北京12月17日電 今日,「典贊·2019科普中國」揭曉盛典在京舉行,活動現場揭曉了「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2019年12月17日,在「典贊·2019科普中國」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林群揭曉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上榜
    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胡可璐)2020年,中國食品產業在疫情中經歷了一場大考,承擔起確保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免疫力、冷鏈食品、「酸湯子」中毒等一系列食安健康熱點問題也受到人們廣泛關注。
  • 細數那些年「忽悠」你的食品藥品類謠言
    2004年9月29日「中國食品科技網」首次邀請有關教授為其闢謠,介紹方便麵的營養成分,然而類似的科普宣傳影響力較小,仍舊沒法扭轉公眾對於方便麵的刻板印象,在2010年11月甚至出現了「吃一碗泡麵肝臟解毒32天」的升級版謠言,類似的針對方便麵的負面說法也讓中國方便麵自2011年以來銷量持續5年下跌。
  • 2020年版全球與中國液態食品包裝機械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
    《2020年版全球與中國液態食品包裝機械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是專門針對液態食品包裝機械產業的調研報告,通過對液態食品包裝機械產業的發展走勢進行深入分析闡述,為企業、投資者進行競爭分析、發展規劃、投資決策提供支持和依據。
  • 手機遙控食品3D印表機列印個性化食品 潛在市場10萬億
    食品3D印表機列印出的動物圖案食品,不同顏色營養成分不一樣。中國網記者 張豔玲 攝中國網8月27日訊(記者 張豔玲)未來,人們可通過手機,遠程遙控家裡的食品3D印表機,就可定製出個性化營養食品。中國網記者 張豔玲 攝手機遠程遙控3D列印個性化食品成常態「下班前,在手機上按幾個鍵或對著手機發幾個口令,就能定製出一頓美味可口的晚餐,將是再平常不過的場景,這種應用像微信應用一樣普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向中國網記者描繪著未來家庭廚房美好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