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食品外包裝有新冠病毒,冷凍食品不能吃?這10個流言都闢謠了

2021-01-11 環球網

1月8日,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發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 ,對十個流言進行闢謠。

流言一: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看來不能再吃冷凍食品了。

真相:正規渠道購買的正常冷凍食品可以食用。截至目前全球8000多萬例確診病例,並沒有發現因為直接食用冷凍食品而引起的感染。

流言二:復原乳沒營養是「假牛奶」。

真相:復原乳是一種普遍使用的乳製品原料,並非「劣質產品」,其同樣可以為人體提供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素。

流言三:泡發食物都很危險,都會造成米酵菌酸中毒。

真相: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在特定溫度和生長條件下才會產生的小分子毒性代謝產物。家庭泡發穀物自發酵食品、變質鮮銀耳和變質薯類食品是容易導致此類中毒的主要食品。

流言四:吃冷凍肉有害健康。

真相:正規生產的冷凍肉經過嚴格的標準和生產程序,安全有保證。其解凍後,除了營養成分會有少許損失,其他食用品質幾乎沒有影響。

流言五:加食品添加劑的零食都是不健康的。

真相: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相關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劑,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流言六:速凍食品沒有營養。

真相:速凍食品是中國傳統食品工業化的優良載體,是採用速凍的工藝生產,在冷鏈條件下進入銷售市場的食品,其特徵是利用低溫最大限度保存食品的原有品質。

流言七:生乳標準低,所以奶味變淡了。

真相:《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生乳》適用於生乳,不適用於即食生乳。「奶味」是主觀因素,不能作為衡量產品質量的指標,不影響產品的營養。

流言八:國產食鹽裡的亞鐵氰化鉀有毒。

真相:亞鐵氰化鉀是我國食用鹽中允許添加的一種抗結劑,在常規烹飪條件下不會產生氰化鉀。按照相關規定在食用鹽中合理使用亞鐵氰化鉀,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流言九:食用隔夜菜會導致腎衰竭。

真相:隔夜菜密封后冷藏較短時間食用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但發生腐敗變質的隔夜菜則不可再食用。儘量「按需適量製作,避免剩飯剩菜」。

流言十:塑料包裝的食品會引發癌症。

真相:允許用於食品包裝的塑料都經過嚴格的安全性審查,食品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塑料包裝,不存在安全問題。

相關焦點

  • 冷鏈包裝發現新冠病毒,冷凍食品不能吃了?2020年十大流言的真相來了!
    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近日共同發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對十個流言進行闢謠,用科學的聲音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流言一冷鏈食品外包裝發現新冠活病毒,看來不能再吃冷凍食品了真相:正規渠道購買的正常冷凍食品可以食用。
  • 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 就不能吃了?
    摘要: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不能吃了?海淘包裹已被汙染,摸了就會感染?真相真的是這樣嗎?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時值年底,各種購物節頻至。
  • 至少10起冷凍食品包裝新冠陽性事件 新冠病毒可在冷鏈長時間存活...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 8月13日,廣東省深圳市發現1份從巴西進口的凍雞翅表面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同日,陝西省西安市1份厄瓜多進口凍蝦的外包裝被檢測出新冠病毒。據不完全統計,自7月以來,國內至少已有10起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均與進口冷凍生鮮相關。為什麼進口生鮮外包裝上多次發現新冠病毒?是否存在疫情傳播風險?
  • 闢謠工作站:2020年食品領域十大流言-中國食品安全網手機版
    中國科協科學闢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近日共同發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對十個流言進行闢謠。針對近來公眾對冷鏈食品的擔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
  • 注意,涉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例有這3大特點!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
    每經編輯:王曉波近日多地接連出現涉冷鏈食品新冠肺炎散發病例,國家衛健委負責人已經給出了答案,總結多地接連出現的涉冷鏈食品散發病例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其一就是範圍擴大:檢測呈陽性的涉及進口冷鏈產品範圍已經從海產品,擴大到畜禽肉類產品。例如,剛剛我們提到的山西霍州是進口冷凍厄瓜多青蝦外包裝檢出陽性。
  • 進口冷鏈食品能否吃得放心?——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說,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  進口冷鏈食品屢成「雷區」,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如何全面消毒?面對與「冷鏈」相關的熱點關注,多部門專家解答公眾疑問。  一問: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成「雷區」?
  • 高福: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首次分離新冠活病毒意義何在
    10月17日,據中國疾控中心(下稱中疾控)官網,在對青島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中疾控指出,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出活病毒,意味著什麼?以往曾在食品外部環境中檢測出病毒,與此次發現有何差別?
  • 進口冷鏈食品到底還能吃嗎?
    進口冷鏈食品屢成「雷區」,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如何全面消毒?面對與「冷鏈」相關的熱點關注,多部門專家解答公眾疑問。一問: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成「雷區」?11月7日,經天津入境的德國進口豬前肘外包裝標本和印度進口凍帶魚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11日,天津市靜海區1份大比目魚外包裝塗抹樣本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12日,天津市津南區某冷凍批發市場發現1份混檢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今年6月以來,全國多地局部疫情源頭都指向進口冷鏈食品,三文魚、厄瓜多冷凍蝦等產品屢次被檢出攜帶新冠病毒。
  • 【速遞】冷鏈食品還能吃嗎?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說,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進口冷鏈食品屢成「雷區」,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
  • 41天10地冷凍食品檢出新冠病毒,多地緊急通報!世衛組織回應……
    據不完全統計,自7月以來,國內至少已有10起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均與進口冷凍生鮮相關。為什麼進口生鮮外包裝上多次發現新冠病毒?是否存在傳播風險?通報稱,截至13日20時,相關4個市共排查追溯檢測密切接觸人員樣本5079人份,厄瓜多冷凍生南美白蝦外包裝及外環境樣本1360份,結果均為陰性。據公開報導不完全統計,這是7月以來,41天內我國第10次報告在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及表面樣本上檢出新冠病毒。
  • 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虎嗅網
    難道新冠病毒偏愛冷凍環境嗎?各種冷凍海鮮、肉類還能吃嗎?一、低溫和塑料,確實利於病毒保存不單是新冠病毒,很多病毒都耐冷不耐熱,非常不怕凍。許多病毒可以在 4 °C 的冷藏室環境下保存一個月,在冷凍條件下保存數年,在超低溫和凍幹條件下穩定存活。
  • 冷鏈食品外包裝首次分離出新冠活病毒意味著什麼?專家:以前我們...
    專家分析,冷凍儲存的汙染進口海產品在兩地疫情的觸發和傳播上很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疫情溯源調查雖然檢測到冷鏈水產相關物品及外包裝核酸陽性樣本,但從未分離到活病毒,傳播鏈和證據鏈並不完整。此次從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在國際上尚屬首次。這提示新冠病毒可以冷鏈物品為載體遠距離跨境輸入,也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說,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  進口冷鏈食品屢成「雷區」,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如何全面消毒?面對與「冷鏈」相關的熱點關注,多部門專家解答公眾疑問。
  • 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正從國外「進口」?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權威...
    央廣網北京11月25日消息(記者孫冰潔)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波及多個省份,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正從國外「進口」?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接觸了冷鏈食品如何消毒?
  • 厄瓜多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 中國海關加強進口冷鏈食品...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鬱):中國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1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日前兩地海關從厄瓜多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中國海關總署已經加強進口冷鏈食品源頭管控。
  • 冷鏈頻「中招」,多地大排查!冷凍食品怎麼吃才安全?
    為防止病毒「冷鏈傳輸」、保護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各地已經展開無縫隙大排查,圍堵防控漏洞。警惕!「冷鏈藏毒」頻頻曝出16日,廈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通報稱,11月15日,疾控部門在對廈門市某冷庫進行常規例行抽檢時,發現該冷庫1份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 進口冷凍食品為何不能一禁了之?
    主要原因有四個:不同食物冰點不同,只有溫度足夠低時,食物中的大部分水才能凍結;大部分嗜冷微生物-18℃才停止繁殖;抑制引起食物內部化學反應的酶活性;其是最經濟性的冷凍溫度。   「就目前發現的情況來看,新冠病毒在低溫的環境下,可在外包裝存活較長時間。」上海海事大學自貿區供應鏈研究院副教授何軍良曾向媒體模擬了從南美洲某國進口牛肉到中國的一整套流程。
  • 冷鏈食品怎麼吃更安全?能否停止冷鏈食品進口?海關總署回應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玉鳴說。疫情之下,與冷鏈物流相伴而來的是潛在的感染風險。吳尊友表示,即使是普通的冷鏈運輸,病毒也可存活好幾周。如果是在新冠疫情高發地區汙染的物品,包括食品或外包裝,經過冷鏈運輸,可以把病毒帶到非疫區,從而引起接觸傳播。
  • 多地進口生鮮檢出新冠病毒 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近日,濟南銷往西安的一批厄瓜多冷凍南美白蝦包裝及外環境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據不完全統計,今年7月以來,國內已有10起以上食品或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冷凍環境、光滑表面利於病毒依附冷凍食品,尤其是冷凍海鮮,成了近期「新冠陽性」新聞裡經常出現的關鍵詞,相關報導接連出現。目前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的樣本均為冷凍食品產品的外包裝,這說明大多數是因其包裝被病毒汙染且因為其運輸和存儲的環境使病毒得以存活下來。
  • 關於印發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和冷鏈食品生產...
    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   附件:   1.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   2.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   2020年10月16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