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劉淑喬報導 4月6日,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中國日報社共同主辦的「2016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揭曉。「《巴黎協定》正式生效」位居首位,「2016年成為史上最熱年,氣候變化帶來更多的極端天氣變化」也入選其中。
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危機和嚴峻挑戰,也是國內外環境問題的焦點之一。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公報顯示,2016年成為自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年」,刷新2015年創下的最熱紀錄。同時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再創新高,突破400ppm的警示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表示:「氣候變暖放大了自然和社會經濟系統目前面臨的風險,並產生各種新的風險,帶來更多的極端天氣。比如,氣溫升高造成我國華北地區靜穩天氣增多,加劇了重汙染天氣的頻發。」
在這樣的背景下,諸如「《巴黎協定》正式生效」之類的氣候變化事件獲得了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巴黎協定》從通過到生效歷時不足一年,成為史上獲得批准生效最快的國際公約之一。「《巴黎協定》如約達成和快速進入生效期,彰顯了全球各國低碳轉型的決心,極大地提振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指出,「中國在《巴黎協定》的達成、籤署、批准、生效的整個過程,做出了關鍵性的重要貢獻,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入新階段。」
據了解,「2016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包括:「《巴黎協定》正式生效」、「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關注綠色可持續發展」、「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引領可持續發展」、「空氣汙染侵擾全球多個國家」、「全球就HFCs提出減排要求,推動保護臭氧層和減緩氣候變化協同應對」、「美國《清潔電力計劃》懸而未決,新一屆政府環保立場恐有變」、「中國共產黨力推生態文明,成為全球最具環保意識政黨」、「中國出臺多項重磅環保新政,迎來環保制度大變革時代」、「英國重啟大規模核電建設,用清潔能源應對氣候變化」、「2016年成為史上最熱年,氣候變化帶來更多的極端天氣變化」。它們涉及與環境相關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若干重要領域,包括了氣候變化、空氣汙染(霧霾)、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清潔能源等諸多關鍵詞。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世界環境》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賈峰指出,雖然全球環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國際社會共同應對環境問題的決心更加明朗,綠色發展已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
(責任編輯:欒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