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學校聯盟網北京10月26日訊(通訊員/孟凡傑)日前,神州網(www.snzo.cn)智庫展望欄目轉發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今年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自2001年起,該雜誌每年都會評選出當年的「十大突破性技術」,這份在全球科技領域舉足輕重的榜單曾精準預測了腦機接口、量子密碼、靈巧機器人、智慧傳感城市、深度學習等諸多熱門技術的崛起。本年度MIT Technology Review「十大突破性技術」分別為:防黑客網際網路、個性化藥物、數字貨幣、抗衰老藥物、人工智慧發現分子、超級星座衛星、量子優越性、微型人工智慧、差分隱私和氣候變化歸因。為了讓我國廣大少年兒童深入了解這十項技術的科學價值及其背後的科學故事,本文結合「神通杯」第一屆全國學校聯盟小學機器人知識大賽培養人才的核心目的,對其進行深入解讀,以激發廣大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指導、啟蒙激發我國廣大少年兒童學習知識、應用知識的熱潮。
氣候變化歸因使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氣候變化是如何讓天氣惡化的,以及我們需要為此做出哪些準備工作。
去年 9 月,在熱帶風暴「伊梅爾達」(Imelda)襲擊美國休斯頓地區十天後,一個快速反應研究團隊就宣布,幾乎可以肯定,氣候變化在風暴的產生中扮演了一定角色。
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團隊進行了高精度的計算機模擬,對比了世界在氣候變化已發生和未發生的情況下會有何不同。結果顯示,在前者(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中,嚴重風暴發生的可能性是後者(未發生)的 2.6 倍,風暴的強度也高了 28%。
在本世紀初,科學家們曾不願將任何具體事件與氣候變化聯繫起來。但在過去的幾年裡,科學家們進行了更多的極端天氣歸因研究,快速改進的相關工具與技術也使得該領域的研究成果更加可靠、更有說服力。
首先,越來越多的詳細衛星數據記錄幫助我們了解自然系統。此外,計算能力的提高意味著科學家可以進行更高精度的仿真,並開展更多的虛擬實驗。
再加上其他一系列的技術進步,科學家們得到了一個在統計學意義上越來越可信的結論:全球氣候變暖通常會加劇危險天氣事件的發生。
通過把氣候變化的影響從其他因素剝離出來,這些研究告訴我們要為怎樣的風險做好應對準備,比如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預計會有多少洪災發生,熱浪又會變得有多嚴重。如果我們選擇傾聽,他們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為了應對氣候已發生變化的世界,我們的城市和基礎設施需要進行怎樣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