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碼集結號2020年全球挑戰賽大獎公布,幫助農戶應對氣候變化的Ag...

2020-12-08 中華網科技

詳解大獎方案,並請關注— ICBC與Infosys、摩根斯坦利等一道榮獲企業組織獎!

美國紐約州阿蒙克市 2020 年 10 月 13 日訊:2020年,大多數人一致認為挑戰重重,開發者卻仍能從中看到種種可能,從未停止努力。Call for Code「代碼集結號」 2020年全球挑戰賽於美國時間10月13日舉辦的「科技向善」全球慶典線上活動中創始合作夥伴 IBM及其創建者 David Clark Cause 宣布了 2020 年「代碼集結號」全球挑戰賽的大獎歸屬於Agrolly,該應用程式可幫助世界各地的小型農戶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環境和商業挑戰。

2020 年「代碼集結號」全球挑戰賽的賽事主題為應對氣候變化和COVID-19新冠病毒帶來的影響,號召開發者創造解決方案幫助社區迎戰。由行業領導者和評委組成的評委會將大獎授予了 Agrolly。

Agrolly 將贏得 20 萬美元獎金,並在解決方案的孵化、測試和部署上獲得 IBM Service Corps 和技術專家以及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的支持。Agrolly 還將得到 Linux 基金會的幫助,將其應用程式開源,讓全球開發者都可以參與改進和擴展這項技術。

Agrolly方案勝出,其團隊將獲得20萬美元獎金;他們由一群佩斯大學(美國紐約市)的學生組成,分別來自中國臺灣、巴西、蒙古和印度

Agrolly方案介紹

對降雨和溫度的依賴決定著世界各地農作物的生死。近年來由於氣候變化,發達國家的農作物產量下降幅度超過17% (數據來自尼爾森)。依靠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和巨大規模,先進的大農場能容忍損失並持續經營。但小型農場尤其是新興國家的小農場,則無法複製這樣的應對措施,將糧食產量視為重要資源的農戶,突然間兩手空空。

小型農戶通常缺乏的一項重要技能是進行氣候風險評估的能力。Agrolly旨在填補這一信息空白,使資源較少的農戶仍能做出更明智的決策,獲得必要的金融機構融資,並提高其經濟效益。

Agrolly平臺使用IBM Cloud Object Storage、IBM Watson Studio 和 IBM Watson Assistant技術,通過將 The Weather Company 的天氣預報、美國宇航局的歷史數據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布的作物需求相結合,根據地理位置、作物類型乃至植物在生長季節的生長階段,為每個農戶提供量身定製的信息。

為了響應 Call for Code 「代碼集結號」全球挑戰賽,Agrolly 團隊已在 Google 商店中以應用形式免費提供該解決方案。

獲獎團隊與獲獎企業

頒獎慶典上同時也公布了另外四個獲獎團隊:三個應對 COVID-19 的解決方案中,Business Buddy 榮獲第二名,贏得 2.5 萬美元獎金;Safe Queue 榮獲第三名,也贏得 2.5 萬美元獎金;SchoolListIt 則位居第四,贏得 1 萬美元獎金。另一個氣候變化解決方案 OffShip 獲得第五名,贏得了 1 萬美元獎金。

Safe Queue 這款應用以按需的線上排隊取代了現場排隊,從而能夠在 COVID-19 疫情期間更安全地管理購物中心、小型企業和投票點的出入口。在今年 5 月初,這款應用就已被評為 Call for Code COVID-19 加速跟蹤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自 5 月起,IBM 專家和合作夥伴就一直在與美國國內的不同組織機構合作,進一步孵化、測試和部署 Safe Queue 的解決方案。

「今年的全球挑戰賽收到的所有提交材料都清楚地表明,基於混合雲、人工智慧和開源的技術在解決氣候變化、COVID-19 等關鍵問題上有著巨大潛力」,IBM 認知應用程式與生態系統高級副總裁 Bob Lord 說,「開發者社區具有解決世界上最棘手問題的技能、願望和獨創性。我們通過 Call for Code 提供了激發社區應對特定社會挑戰的催化劑,以及將願景變成現實的開源產品和技術。通過這一強強聯合,像 Agrolly 這樣的出色創意便可以轉化為當今世界亟需的可擴展解決方案。」

Bob Lord還公布了組織參賽並獲得突出成績的企業獎項——Corporate Engagement Award(企業組織獎),由Cognizant、Anthem、摩根斯坦利、ICBC中國工商銀行和Infosys五家公司獲得。對ICBC的獲獎,Bob Lord表示:「ICBC提供了充足的技術信息、資源並鼓勵其開發者創造不同的方案應對COVID-19。在中國的區域獲勝隊伍(Regional Finalist)中,有三支團隊來自ICBC,他們是勤奮的實力型團隊。」

來自大中華區的Top5解決方案包括:

· BlockMap:以區塊地圖支撐全球流行病信息共享,對高風險地點進行實時警報

· Climate Impact Rating System:從氣候變化影響追蹤能源成本,強調商品的能源可持續性

· Neighborhood:智能社區提供公共線上服務,幫助居民保持與社區、工作和他人的聯繫

· WarmWind:基於AI算法提升醫療物資的分發效率並降低感染風險

· WinterRed:不同平臺間共享並驗證數據

了解五大方案詳情,請訪問《來自中國的五大解決方案進入「代碼集結號」全球挑戰賽最後衝刺!》

大學組獲獎者

柯林頓基金會副主席 Chelsea Clinton 宣布了 IBM 與柯林頓全球倡議大學合作的「Call for Code 大學版」的首屆獲獎方案Pandemap ,它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生團隊所創建,用於監視和管理人流量,幫助人們在 COVID-19 期間保持社交距離,它將獲得 1 萬美元獎金。Lupe 由英國大學生所創建,榮獲亞軍。Pandemap 和 Lupe 的團隊成員也有機會參加 IBM 潛在職位的面試。

「如今,我們所遇問題的廣度和緊迫性都是未曾有過的,這就需要我們具備多樣化視角和多元化專業知識。我們很榮幸能連續兩年與 IBM 合作,共同推動大學致力於完成這一事業」,Clinton 這樣說道,「2020 年,超過 45 個國家/地區的 53,000 多名學生參與了這項活動,這是一場聲勢浩大、鼓舞人心的年輕人運動,他們在 Call for Code 挑戰賽期間都投入了大量時間,傾注了自身才華。廣大學生的熱情、協作和創新將有助於團結和推動我們的社會向前發展。」

Call for Code 新篇章

Call for Code 「代碼集結號」凝聚了數十萬名開發者的力量,創建和部署由開源技術驅動的應用程式,著力應對世界上一些最艱巨的挑戰。自 2018 年啟動以來,這場運動不斷發展壯大,如今已覆蓋 179 個國家/地區,召集了 40 多萬名開發者和問題解決者,並採用 Red Hat OpenShift、IBM Cloud、IBM Watson 和 IBM Blockchain 等技術,以及 The Weather Company 的數據和 HERE Technologies 與 IntelePeer 等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的 API,創造了超過15,000個解決方案。

「每年,這個全球開發者社區都會團結起來,幫助解決世界上一些最緊迫的問題,這令我驚嘆不已,今年也不例外」,Call for Code 創建者 David Clark 說道,「在聯合國、IBM、Linux 基金會、Call for Code 生態系統、世界領導者、科技巨頭、名人以及推動創新的傑出開發者的支持下,Call for Code 已成為全球備受矚目的最典型『科技向善』平臺。」

關於 Call for Code「代碼集結號」全球挑戰賽

開發者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顛覆了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一切事物間的互動方式。面對大多數人一致認為的挑戰,開發者卻從中看到了種種可能。正因為如此,David Clark Cause 的執行長 David Clark 於 2018 年創立了Call for Code,並與創始合作夥伴IBM一道發起了這項運動。

這項歷時五年、耗資3,000萬美元的全球挑戰賽呼籲開發者利用掌握的最新技術,用代碼在全球範圍內推動積極且持久的變革。Call for Code 社區包括Linux 基金會、聯合國減災辦公室、柯林頓基金會和柯林頓全球倡議大學、雲原生計算基金會、Verizon、Persistent Systems、Arrow Electronics、HERE Technologies、Ingram Micro、IntelePeer、消費者技術協會基金會、世界銀行、Caribbean Girls Hack、Kode With Klossy、世界殘疾問題研究所等。

Call for Code 全球獲獎解決方案將作為可持續的開源項目進一步開發、孵化和部署,確保它們能夠推動積極的變革。

關於IBM

如需進一步了解IBM,請訪問:IBM官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MIT公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氣候變化歸因
    全國學校聯盟網北京10月26日訊(通訊員/孟凡傑)日前,神州網(www.snzo.cn)智庫展望欄目轉發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今年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 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舉措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王雪梅)中國作為遭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長期以來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主動承擔相應責任,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積極參與國際對話,努力推動全球氣候談判。
  • 中國要以發展的眼光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題記:2019年9月29日上午,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能源基金會資助的第三屆氣候變化經濟學對話在國發院朗潤園圓滿舉行。本次對話主題為「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及能源革命、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戰略」,由北大環境與能源經濟研究中心牽頭,來自經濟學界和環保氣候學界的專家學者們展開深入交流。
  • 年終大盤點 | 2020年全球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的十件大事
    2020年是對於全球各國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過去的12個月中,我們周遭的世界發生了萬千變化,其中就包括了可持續性技術和氣候領域的變化。國際能源署(IEA)在其《 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中將太陽能光伏發電稱為新的「電力之王」。國際能源署在對未來能源發展的各個情景展望中都預見了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快速增長,而太陽能光伏發電是這一增長的核心。美聯儲正式加入中央銀行國際網絡(NGFS)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 塗瑞和: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
    各國應攜手應對氣候變化《21世紀》: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塗瑞和:就中國來講,可以說在全球氣候治理方面從最初的跟隨者、參與者,逐步發展成較大貢獻者,到近年來成為引領者。這是基於中國國情、社會經濟發展歷程和進入新時代以來推動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選擇。
  • 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高清大圖」
    他說:「這一詳盡的數據集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監測和管理全球地表和土地使用方面的變化」。  這套凝聚了中國科研人員4年心力的地表覆蓋圖,基於遙感技術獲取海量數據,涵蓋全球陸域範圍,包括耕地、水體、林地等10大類地表覆蓋信息,有助於各國提高地理信息獲取和應用能力,有效應對氣候變化。
  • 《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在京發布
    中國環境報記者 劉秀鳳 11月27日,第十二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新動力》(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經濟社會發展、人類健康和福利形成嚴重威脅。
  • 傑夫·貝索斯承諾投入100億美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中新社舊金山2月17日電 美國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當地時間17日表示,將捐贈100億美元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貝索斯說:「氣候變化是對地球的最大威脅,我想與其他人一起努力,完善已知的方法,並探索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破壞性影響的新方法。」貝索斯說,新基金將資助那些維護和保護自然的努力,科學家、活動家以及非政府組織等都可能成為被資助的對象。亞馬遜發言人證實,貝索斯將用私人資金來支持該基金。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日本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是建立在環境和經濟的統一、協調發展的基礎之上,列為環境戰略之首。日本政府為保護全球氣候,承諾提供多達100億美元的經費,是美國提供經費的10倍,企圖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在起主導作用,在世界上樹立環境大國的形象。
  • 俄羅斯:採取五大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國網新聞11月14日訊 據俄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第22次締約方會議在摩洛哥的南部城市馬拉喀什召開,這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來自全球196個國家,總計20000名代表參加此次會議。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出席了本次大會。
  • 戰略| 提振全球雄心,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文/本刊記者 張 倪2020年12月12日,為紀念《巴黎協定》籤署五周年的氣候雄心峰會以視頻方式舉行。7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參與了此次峰會,討論並承諾加大力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巴黎協定》需要國際社會共同維護,期待美方落實重返承諾5年前,全球各國就氣候變化問題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談判,最終達成了《巴黎協定》,是近些年來國際社會集體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重大成果。達成協議不易,落實協議更難。尤其讓人遺憾的是,川普政府上臺後,退出了這一協定,並於2020年11月4日生效。美國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
  • 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報告:協同應對交織的危機
    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的中國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發布《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報告和《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中國報告》,同時宣布成立「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
  • 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應對氣候變化出現三個新特點
    中新網舊金山9月14日電 (孫忠一 孫秋霞)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稱,如果不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未來熱帶、亞熱帶地區以及美國、歐洲等地因熱浪死亡的人數都會持續上升。  氣候變化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全球性挑戰,關乎全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在2018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中國角」開幕式上,與會嘉賓指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呈現出三個新特點。
  • 應對氣候變化,從我做起
    今日視點  新華社記者 黃 堃  在巴黎,一百多位各國領導人出席了氣候變化大會,這讓人感到各國對氣候問題的重視,但也讓一些人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是「高端事務」的感覺。作為普通人,我們又能為應對氣候變化做些什麼?  其實,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 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系列講座」走進江西南昌
    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系列講座」走進江西南昌 11月24日,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指導、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江西省生態環境廳主辦、南昌市生態環境局承辦的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系列講座第三站在南昌市舉辦,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副主任何家振和江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釗出席並致辭,江西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沈豐出席。
  •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原標題: 今天,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
  • 秦大河:完善法律制度應對氣候變化
    編者按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個世界地球日,日前,世界地球日官方網站正式公布了由JanMartinWill設計的2009年地球日的海報:海冰消失後,一隻無助的小北極熊抱著一個風力發電機的柱子。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 中國網評 | 中國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振雄心
    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卻表示,在渡過病毒危機後,人類還將面臨更嚴重的環境危機,全球變暖將達到新的高峰,氣候變化正在將人類逼近絕境。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稱,2020年是全球有歷史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氣候變暖將導致極端天氣頻發、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進而破壞生物多樣性,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環境。全球氣候治理刻不容緩,應對氣候變化已成全人類最大共識。
  • 庫布其模式: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中國經驗
    經濟觀察網 李仲和/文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人類除了努力減排溫室氣體,還有其他路徑可入手嗎?剛剛結束的巴黎氣候大會,一個來自中國的實踐案例提供了新的選擇:通過荒漠化治理,同樣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份《報告》重點展示了中國庫布其「治沙、生態、經濟、民生」平衡驅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實踐案例;展現了中國企業積極響應、認真踐行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莊嚴承諾的有力行動。
  • 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
    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緊迫挑戰,推進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共識,這也是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內容之一。2020年9月22日,中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富於雄心的長期目標,將有力推進中國的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也對全球氣候治理起到關鍵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