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系列講座」走進江西南昌

2020-12-04 江西省人民政府網

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系列講座」走進江西南昌

11月24日,由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指導、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江西省生態環境廳主辦、南昌市生態環境局承辦的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系列講座第三站在南昌市舉辦,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副主任何家振和江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釗出席並致辭,江西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沈豐出席。

何家振在致辭中指出,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南昌市是全國第一批設立的低碳試點城市,在推動低碳發展和國際合作上有很多積累和經驗。希望此次講座能夠幫助大家更多了解當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形勢和政策,希望大家在此次講座中都有所收穫,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積極謀劃「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努力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幹在實處,更好地促進應對氣候變化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陳釗在致辭中說,江西省生態環境省廳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工作,印發了《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重要資料彙編》,組織各設區市生態環境局赴外省學習借鑑先進省市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工作經驗。同時完成了2018、2019年度全省八大重點排放行業200餘家企業碳排放核查,核定了納入全國碳市場發電企業名單;啟動了省級2016、2018年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完成了各設區市2018年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的驗收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計比2015年下降20.48%,超額提前完成國家下達江西省「十三五」期間碳強度下降19.5%的目標任務。

講座邀請了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錢國強,中英(廣東)ccus中心秘書長梁希,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王燦教授講述了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形勢和國際談判、氣候投融資、碳排放達峰行動與低碳產業轉型等課程。

「通過此次講座,讓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應對氣候變化有關專家,了解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形勢和國際談判、氣候投融資、碳排放達峰行動與低碳產業轉型相關知識,從中整個碳排放達峰行動和達峰路徑方面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同時也給我們一次展示南昌市低碳城市創建工作的機會。」南昌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鄧磊說到。

本次講座中,江西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處分享了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案例經驗,南昌市生態環境局介紹了低碳試點城市工作進展。

江西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處、江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應對氣候變化研究所、江西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和南昌市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人員聆聽了此次講座。


來源:省生態環境廳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文)
    《氣候公約》同時也要求所有締約方制定、執行、公布並經常更新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成立了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機構,並根據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採取了一系列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 應對氣候變化_中國氣象局
    應對氣候變化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7年03月02日14:08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加強海洋和海岸帶生態系統監測能力、海洋災害應急能力建設,建設沿海防護林體系,提高沿海地區抵禦海洋災害的能力。加強對各類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的監測、預警、預報,及時發布信息,科學防範和應對極端天氣與氣候災害及其衍生災害。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摘要
    《氣候公約》同時也要求所有締約方制定、執行、公布並經常更新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並根據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採取了一系列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 《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在京發布
    中國環境報記者 劉秀鳳 11月27日,第十二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新動力》(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經濟社會發展、人類健康和福利形成嚴重威脅。
  • ...海洋學院第二屆「院·望」系列講座第二場 講述《地球氣候的...
    Bender教授是國際著名的海洋地球化學家,長期活躍於科學考察一線,開創性開展極地冰芯包裹氣體古氣候推演研究,在國際相關學術領域得獎無數。Bender教授2015年加盟海洋學院,組建古氣候研究團隊,牽頭建設極地與氣候變化實驗室,形成學院特色研究方向,對海洋學院學科建設和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 發布會參考丨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2018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卡託維茲大會達成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基本建立了2020年後落實和履行《巴黎協定》的一系列機制和規則,為各方履行《巴黎協定》提供了明確指導。各締約方將於2020年底之前通報或更新各國國家自主貢獻及本世紀中葉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由於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原定於2020年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推遲到2021年。
  • 2020年鞍山市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大講堂走進臺安縣
    2020年鞍山市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大講堂走進臺安縣 信息來源:臺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時間:2020-11-11瀏覽次數:次 為全面貫徹落實遼寧省婦聯「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教育工程部署要求,切實擔負起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的責任,11月6日,縣婦聯分別在縣政府十樓會議室、城建集團、會山小學舉辦2020年鞍山市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大講堂。
  •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走近廣東紅樹林
    為了更好地向參加「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走進廣東」的記者展示紅樹林神奇的胎生本領,許方宏摘下兩隻成熟的果實,較真兒的記者擔心這會影響這顆樹的繁殖和生長。許方宏笑著解釋,紅樹的果實成熟以後,不會馬上脫落,而是直接而是直接在果實裡發芽,吸取母樹裡的養料,長成一棵胎苗,然後脫離母樹,立地即生根發芽,變成一顆獨立的樹。
  • 黨的十八大以來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綜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指明了前進方向和發展路徑。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氣候是最活躍的因素,是自然生態系統狀況的綜合反映,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 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將大變化
    >新增1條4F級東一跑道新建T3航站樓遠期規劃新增2條跑道改擴建T1、T2航站樓新建T4航站樓……《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總體規劃修編(2020年版)》日前獲得民航局正式批覆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定位為區域樞紐機場,規划進一步明確了機場近遠期發展目標、建設步驟和建設內容。
  • 解讀: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中國未來的氣候變暖趨勢將進一步加劇:與2000年相比,2020年中國年平均氣溫將升高1.3-2.1℃,2050年將升高2.3-3.3℃。全國溫度升高的幅度由南向北遞增,西北和東北地區溫度上升明顯。預測到2030年,西北地區氣溫可能上升1.9-2.3℃,西南可能上升1.6-2.0℃,青藏高原可能上升2.2-2.6℃。
  •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目前,氣候變化仍是當前世界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儘管2020年全球都在應對新冠疫情的嚴峻考驗,但「全球變暖不會因疫情停下腳步,應對氣候變化一刻也不能鬆懈。」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組織健全、法律先行:日本政府十分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以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的《全球變暖對策本部》;日本氣象廳設立了「氣候課」「氣候變化對策室」「氣候變暖情報中心」「氣候研究部」等應對氣候變化機構。1998年4月28,日本日頒布了《全球氣候變暖對策推進法》。
  • 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定力 繼續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
    2015年達成的《巴黎協定》,是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重要裡程碑,奠定了國際社會2020年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與國際合作的制度基礎。我國領導人為《巴黎協定》的達成、籤署、生效和實施做出了歷史性突出貢獻,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和高度讚賞。
  • 我國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文)
    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成立了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機構,並根據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採取了一系列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作為履行《氣候公約》的一項重要義務,中國政府特制定《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本方案明確了到2010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目標、基本原則、重點領域及其政策措施。
  • 秦大河:完善法律制度應對氣候變化
    三是人類活動很可能是工業化以來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特別是燃燒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四是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節約能源資源、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等多方面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 應對氣候變化:適應與減緩同等重要
    這些適應經驗將成為一個重要起點,能夠讓我們創造性地逾越風險且使得適應氣候變化在近期乃至更長遠時期成為有助於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活力世界的重要途徑。    應該把適應和減緩,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極端氣候事件能力建設,加快適應技術研發推廣,提高農業、林業、水資源等重點領域和沿海、生態脆弱地區適應氣候變化水平」。
  • 《風景園林》熱點導讀|20 氣候變化及設計應對策略
    ▪ 高密度中心城區暴雨防災規劃體系及策略研究 /王嶠 臧鑫宇* 曾堅 ▪ 從防止城市內澇談海綿城市建設的策略 /袁媛 王沛永* ▪ 區域規劃和建設應對氣候變化與能源問題的策略 以德國IBA漢堡為例 /陳荻 牛婧慧 設計師的地球工程「工具箱
  • 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報告:協同應對交織的危機
    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的中國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發布《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報告和《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中國報告》,同時宣布成立「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