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中G20的戰略使命與中國角色擔當-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1-28 光明數字報

    【熱點關注】    

 

    編者按:7月7—8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二次峰會將在德國漢堡舉行,峰會主題為「塑造聯動世界」。在今天的複雜國際局勢和全球治理需求下,應當如何認識G20機制的重要性,該機制面臨哪些挑戰與不足?未來發展中,G20機制應如何提升擔當能力,中國在其中該如何定位並發揮更大作用?本版特組織兩篇智庫研究報告,對此進行分析研判。

 

    二十國集團(G20)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平等對話、溝通協調的重要平臺。隨著越來越多的安全和社會性議題加入,G20已經不僅是經濟事務協調的平臺,更呈現出全球綜合性治理平臺的特徵。2016年G20杭州峰會可被視為G20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轉折點,G20實現了兩大轉型: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從側重短期政策向短中長期政策並重轉型。即將舉行的G20漢堡峰會將圍繞確保經濟穩定性、改善可持續性、負責任地發展等議題展開討論。由此可見,G20漢堡峰會將延續杭州峰會在全球治理格局中的發展使命和戰略要求,必將在全球治理和構建公平國際秩序中擔當結構性改革先行者和全球經濟秩序穩定者的角色。

 

G20:擔當全球治理責任和構建公平國際秩序的重要平臺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時,G20臨危受命,從財長會議升格為領導人峰會,逐漸形成了全球治理的重要機制,在維持全球金融、經濟穩定,促進世界主要經濟體互利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關責任與公平的議題一直都在G20的討論範圍之內。特別是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中國提出包容和聯動式發展,第一次將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圍繞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系統性行動計劃,推動國際秩序朝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有利於減少全球發展不平等、不平衡現象,使各國人民更加公平地享受全球經濟增長的成果。

 

    G20已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經濟體,其成員國經濟總量佔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只要這些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穩定增長,世界經濟就不會出現重大危機;只要這些主要經濟體加強合作,全球合作就能順利推進。G20在應對危機中的搶眼表現不僅強化了G20的重要地位,更凸顯了G20在積極謀求從危機處理向中長期治理轉變,從短期政策向長期機制轉變,從政策調整向結構性改革轉變等一系列重大全球責任。同時,G20的議題範圍也在不斷擴大,把氣候變化、恐怖主義、貧困等社會性問題都納入其中。G20已不僅是全球經濟治理平臺,更是全球綜合性事務治理平臺、國際公平秩序構建平臺。

 

G20的外部挑戰與內在困境

 

    當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依然嚴峻,全球治理體系距離公平、合理、高效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G20在全球治理中仍面臨著諸多外部挑戰和內在困境。

 

    ——外部挑戰

 

    全球經濟復甦乏力挑戰G20全球治理的威信。由於刺激性政策作用衰退,結構性改革的效應短期無法顯現,再加上英國脫歐等一系列「黑天鵝」事件、歐洲難民危機等地緣政治衝突等,全球經濟復甦面臨著巨大挑戰。G20全球治理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恢復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如果這一基本目標無法實現,會對G20多年來建立的全球信任產生衝擊。

 

    逆全球化思潮挑戰G20全球治理理念。國際上逆全球化思潮的興起割斷了多年來形成的全球利益網,有些國家將後退到孤立狀態,這與G20所倡導的國家間的合作與聯動背道而馳。

 

    結構性改革的艱難複雜挑戰G20全球治理的意志。全球經濟陷入低速增長的泥潭,根本原因在於經濟的結構性失衡,如供需結構、產業結構、貿易結構、要素結構等諸多方面結構不匹配,單方面的政策刺激只能暫時緩和結構性矛盾,但無法消除矛盾。這將會困擾全球經濟發展,考驗G20全球治理的意志。

 

    大範圍的領導人更迭挑戰G20全球治理的行動。參加第一屆G20華盛頓峰會的領導人如今在位者已為數不多,而多個G20成員國的領導人又面臨新一輪選舉,新一代領導人面臨的問題不同、需求各異,勢必影響G20合作機制的政治基礎和合作意願,也會影響G20全球治理行動的時間表、穩定性和持續性。

 

    ——內部困境

 

    行動上的弱約束降低G20機制的效率。G20各成員在行動落實上缺乏強有力的約束機制,降低了G20機制的運行效率。

 

    權力上的不平衡破壞G20的凝聚力。美歐等發達國家一直在G20中居於主導地位,它們既要聯合新興發展中國家力量來共同應對經濟全球化問題,又擔心發展中國家力量強大會威脅到自身國際地位及話語權。權力上的不平衡導致利益分配不均衡,可能影響G20成員之間的凝聚力。

 

    議題上的不合理削弱G20的核心治理能力。G20議題不斷擴大,然而,G20目前還不具備全球治理的足夠實力,其責任承擔和能力不相匹配,過快過多地涉足其他領域反而會分散G20在經濟金融方面的核心治理能力。

 

    經驗上的不充分考驗G20的適應力。作為年輕的國際組織,G20的體制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如何更好地加強國家間的合作、如何妥善處理好內部矛盾和外部利益的關係等都有待於在實踐中探索完善。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充滿不確定性,考驗著G20對經濟發展趨勢的預判和應變能力。

 

多措並舉,提升G20在全球治理中的擔當能力

 

    堅持創新驅動,深入推進結構性改革。2016年,G20杭州峰會形成了結構性改革共識,制定了結構性改革路線圖,確定了促進貿易和投資開放、推進勞動力市場改革、鼓勵創新、改善營商環境等9大優先領域以及48條指導原則。應切實落實杭州行動計劃,深入開展G20聯合創新和全面創新,把改革議程納入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下,使短期政策與中長期政策相統一,供給側與需求側相統一,促進不同國家和不同領域政策的協調。

 

    堅持未雨綢繆,增強全球風險防範意識。G20應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從事後治理轉向事前監測,如充分發揮T20(二十國集團智庫會議)作用,對國際金融市場進行實時監控,繼續推動國際金融機構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和安全;攜手共同應對生態環境問題,嚴格遵守環境約定和標準;加強對政治風險的監控,面向全球開展風險預警。

 

    堅持恪盡職守,強化承擔全球治理責任的主動性。G20應增強全球治理責任的主動性,確保各項共識和協議轉化為實際行動。可在G20內部形成約束機制,對不遵守約定的國家實施經濟方面的制裁約束;制定明確的職責,把各國履約情況納入國際信用評級體系;還可實施激勵機制提高各國履約的積極性。此外,要協調好G20同其他全球治理機制的關係,提升其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經濟政治地位,提高其承擔全球治理責任的主動性。

 

    堅持深謀遠慮,協調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G20應扮演引領性角色,圍繞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制定相應議題並達成共識,為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提供有效的對話平臺,建立起引領型的全球夥伴關係。G20要著眼於自身主要任務和目標,建立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計劃和實施步驟,要廣泛動員國際力量,為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政治意願、發展融資、社會參與等方面的支持。

 

    堅持豁達包容,促進國家間合作關係協調平衡。G20應扮演包容者角色,既包括各國相互間制度和政策的包容,建立健全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環境,又包括經濟上的包容,強化經濟領域的務實合作,特別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和援助,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投資保護主義,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在推動G20成為全球重要治理平臺中的中國角色與擔當

 

    在G20框架下,中國正從積極的參與者角色向積極的協調者和引導者角色轉變,努力推進全球治理機制變革,推動構建公平的國際經濟秩序,向世界傳遞「中國理念」「中國智慧」。

 

    做全球治理機制改革的創新者。中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各方加強規劃和戰略對接,深化上海合作組織合作,加強亞信、東亞峰會、東協地區論壇等相互協調。努力推動國內的結構性改革,對「先改什麼,後改什麼」作出結構性安排,保證改革平穩推進,通過試驗和創新使國內的體制機制與國際規則接軌,從合法參與到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建設,為完善國際治理體系提供更多的「中國方案」。

 

    做全球公平秩序構建的支持者。中國堅定支持和推動公平國際秩序的構建,在理論上,中國從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判斷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都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和推動國際秩序變革奠定了學理基礎;在實踐上,中國積極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和政策工具組合的改變,以制度創新者和規範供給者的角色推動全球治理,為發展中國家地位的提升持續呼籲。

 

    做全球治理體系的包容者。中國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以包容性發展應對經濟全球化困境。中國重點推進全球治理結構和全球金融結構改革,致力於建立一個廣泛參與、更加平衡的國際貨幣體系和全球金融體系。中國堅持推進區域開放和多邊開放,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一方面,加快自貿區建設,使國內體制能更加適應國際市場規則;另一方面,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幫助不發達國家推進改革,使其更多地分享經濟全球化紅利。

 

    做全球發展程度不同國家的聯動者。中國要做不同發展水平國家的紐帶,通過國際性會議呼籲發達國家加強對不發達國家的援助,促成不同國家間的合作;積極推進全球治理改革,加強各國經濟政策協調,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促進各國經濟的互聯互通;通過舉辦各種投洽會、博覽會等為各國企業搭建廣泛的合作平臺;致力於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營造良好的國際經濟環境,不斷開拓全球經濟合作的新空間。

 

    (作者:黃茂興 葉琪,單位: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福建師範大學分中心;本文系教育部重大招標課題[16JZD028]的階段性成果)

 

相關焦點

  • 2019新型智庫治理暨思想理論傳播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2019新型智庫治理暨思想理論傳播高峰論壇在京舉行共同求索智庫治理和思想理論傳播的未來路徑  為充分發揮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角色作用、承擔職責使命,12月19日,由光明日報社聯合南京大學主辦的
  • 擔負起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使命-光明日報-光明網
    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唯一一所綜合性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蓄勢期遠,謀海濟國,積極推進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努力擔負起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使命。    始終高舉旗幟、不斷加強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原標題: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是具有全球視野、人類情懷的大格局,是普惠世界、造福眾生的大智慧,在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中確立了人類文明走向的新航標。
  • 網絡發表納入學術評價的「光明探索」
    與6月大眾關切相契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相關文章在榜單中高頻出現,共19篇。此外,中美經貿摩擦、G20峰會、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俄發展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將上榜文章的題目連綴起來,6月網際網路領域的理論熱點與學術生態盡收眼底。    榜單所依託的,是由光明網發起,聯合光明日報理論部、南京大學共同設計開發的思想理論網絡文章評價系統(iWaes)。
  • 沈壯海: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深化公民道德建設-光明日報-光明網
    抗疫鬥爭的生動實踐,充分彰顯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我國還同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為全球抗疫貢獻了智慧和力量。我們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主動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
  • 天津日報評論員:堅定發展信心 上下同欲擔當時代使命——論奮力...
    天津日報評論員:堅定發展信心 上下同欲擔當時代使命——論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徵程 2020-12-04 0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國擔當!中國引領全球氣候治理
    「中國現在致力於向世界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當今世界需要中國這樣負責任的國家在全球生態環境議題中發揮引領作用。」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強調。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未來。
  • 2016年杭州g20峰會是第幾屆?g20峰會是什麼?
    中方將從創新增長方式、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推動包容聯動式發展等4個重點領域進行峰會籌備工作。  習近平強調,二十國集團是每個成員的二十國集團。中方將保持開放、透明、包容姿態,同各成員加強溝通和協調,共同把二十國集團維護好、建設好、發展好。相信2016年峰會將呈現歷史和現實交匯的獨特韻味。
  • 擔當起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原標題:擔當起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這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 讓世界知道中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專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
  • 提振全球氣候治理雄心的中國擔當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峰會並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提出新倡議,宣布新舉措,作出新承諾,以大國擔當為更具雄心的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新動力。  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更受關注,亟需多邊主義框架下的共同行動。
  • 人民日報:深入理解共產黨人的崇高追求和使命擔當
    在近百年的奮鬥歷程中,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引領我們黨的發展方向,昭示中國共產黨人事業的正義性,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在歷史檢驗中愈益放射出真理和正義的光芒。對中國共產黨人奮鬥歷程的深刻揭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縱觀歷史,我們黨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人民謀利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 專家學者熱議老莊思想的當代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亳州8月20日電(記者李陳續、陳雪 見習記者李睿宸)8月19日至20日,中國·老莊思想與協調發展學術論壇在安徽省亳州市召開。該論壇由光明日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老莊思想學術論壇始辦於2013年,已成功舉辦三屆。
  • 愛國奮鬥 科學報國|姜沛民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曲周...
    >  在全國上下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輝煌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宣傳活動中,中國農業大學紮根河北曲周46年服務鄉村振興的感人故事,深刻展示了幾代農大人愛國奮鬥、科學報國的精神和情懷。農大人時刻牢記國家糧食安全的使命擔當,在當下的「雙一流」建設中,農大正面向解決農業重大問題和農業科技基礎問題,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以創新型的成果為國家為人民作出更大貢獻。  (四)把力量擰在一起、胸懷大局的協作精神。
  • 新時代廣東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與擔當
    11月28日,新時代廣東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與擔當暨省社科聯成立60周年座談會在廣州召開。一要著力在堅定政治立場上下功夫,努力在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走在前列;二要著力在提升決策諮詢水平上下功夫,努力在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上走在前列;三要著力在改革創新上下功夫,努力在提高社科工作治理效能上走在前列;四要著力在增強鬥爭能力上下功夫,努力在守好社科領域意識形態「南大門」上走在前列;五要著力在全面推進從嚴治黨上下功夫,努力在打造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社科人才隊伍上走在前列。
  • 【焦點】彰顯發改特質 擔當責任使命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高弘傑 攝)彰顯發改特質 擔當責任使命每位參賽選手不到10分鐘的報告背後,是長達數月精心撰寫的論文,更是長達數年的潛心研究。國家發改委中青年幹部研討會是國家發改委的獨創品牌,舞臺上,新一代發改人的精神風貌,在這短短的數分鐘內得以充分彰顯。
  •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新時期中國軍隊的使命與擔當
    什麼是新時期中國軍隊的使命與擔當?請談談你的看法。 秦天: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是我軍建設的根本方向,同時也體現了新形勢下軍隊建設和履行職能使命的新要求。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涉及諸多方面,但首先要回答一個問題:我們這支軍隊能不能保持自己的光榮本色?軍隊打勝仗,硬體條件是器物層面的,但更重要的是精神品質,是軍隊的靈魂。
  •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初心使命
    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之際,從錢學森光輝燦爛的科學人生中,我們可以重溫他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熾熱情懷。他的使命擔當及其身上體現的黨性光芒,為新時期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理論支撐與現實鏡鑑。
  • 為世界工程界貢獻中國智慧和思路-光明日報-光明網
    WFEO由100多個國家的工程組織和各大洲的工程組織共同組成,與國際科學理事會(ISC)一起在聯合國的重要議程中代表科學技術界別,是全球工程領域的重要國際組織,發揮著組織聯絡會員、參與制定國際規制和管理相關國際事務的主體作用,在全球工程科技治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醫學生在建設和諧醫患關係中的使命與擔當」(網絡)研討會召開
    「醫學生在建設和諧醫患關係中的使命與擔當」(網絡)研討會召開 2020年04月08日 11:3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陸航 趙立凡 字號 內容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