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奮鬥 科學報國|姜沛民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曲周...

2021-01-08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本網訊 8月6日,黨委書記姜沛民在《光明日報》第15版《教育透視》專欄發表題為《「曲周精神」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的署名文章,系統論述學習傳承「曲周精神」,全文如下:

「曲周精神」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姜沛民

  在全國上下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輝煌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宣傳活動中,中國農業大學紮根河北曲周46年服務鄉村振興的感人故事,深刻展示了幾代農大人愛國奮鬥、科學報國的精神和情懷。

「曲周精神」是農大百年紅色基因的繼承發揚

  農大在曲周的46年,是在黨的領導下,一輩輩農大人堅定理想信念,致力於科學報國百年歷史的縮影。曲周精神不是無源之水,而是農大百年精神積澱的突出表現,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一)「曲周精神」源頭始於「五四精神」和「紅船精神」。早在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前後,農大學子就積極響應李大釗同志號召,組織農林講演團深入農村開展宣講,堅定地走在五四運動前列,創辦《醒農》刊物、「農業革新社」和農民夜校,並於1921年成立社會主義研究小組、1924年成立黨支部,「五四精神」「紅船精神」在農大落地生根,成為百年農大深厚的紅色基因和精神傳統的源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5位農大學子為革命壯烈犧牲。為國奮鬥,已積澱成為農大精神的寶貴紅色基因。

  (二)「曲周精神」直接傳承「延安精神」和「南泥灣精神」。農大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樂天宇同志,20世紀40年代參與創辦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廣大師生多次實地考察,三下南泥灣,直接向中央提出開發南泥灣的建議,積極投身邊區農場開發和農林牧業建設,成為「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的實踐者和傳承者。在新中國成立之際,華北大學農學院、北大農學院、清華農學院等組建了新的人民的農大,樂天宇同志擔任黨總支書記。愛國奉獻,成為農大精神的鮮亮底色。

  (三)「曲周精神」深深植根「永久奮鬥精神」和「創新精神」。新中國成立之初,戴芳瀾、俞大紱等一批科研工作者身懷滿腔報國之情,帶領農大人開創「人民的農大」,掀開了嶄新篇章。20世紀50年代,農大一批專家徵戰西藏、西北、東北等邊疆農業資源考察,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永久奮鬥精神」和「創新精神」。農大奮力向科學進軍,既在傳統優勢學科的前沿領域實現重點突破,也在基礎學科領域和原創性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還在京郊大地贏得小麥畝產翻番的光榮業績。長期愛國奮鬥、科學報國的精神傳統已成為農大精神的重要內核。

「曲周精神」是農大師生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

  幾代農大人與河北曲周縣基層黨員幹部和廣大農民群眾,在46年的艱苦創業中積累起了具有豐富時代內涵的寶貴精神財富。

  (一)把責任扛在肩上、科學報國的愛國精神。「曲周精神」的核心是愛國精神,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已融入「改土治鹼 造福曲周」、融入整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偉大奮鬥之中,融入農大人的血脈,從曲周走向黃淮海、走向石羊河、走向黑土地,走向全國各地建設200多個野外場站、教授工作站和「科技小院」。

  (二)把接力棒抓在手中、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從大革命時期的農民夜校、抗戰烽煙中的南泥灣、新中國成立後京郊大地的「小麥會戰」,到黃淮海平原鹽鹼綜合治理,噸糧田、「農大108」,直到脫貧攻堅、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一代代農大人始終把接力棒牢牢抓在手中,堅毅地跑好接力賽,穩穩地傳好接力棒。

  (三)把擔當刻在心頭、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農大人時刻牢記國家糧食安全的使命擔當,在當下的「雙一流」建設中,農大正面向解決農業重大問題和農業科技基礎問題,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以創新型的成果為國家為人民作出更大貢獻。

  (四)把力量擰在一起、胸懷大局的協作精神。農大人在曲周的長期實踐,不是一代人的奮鬥,更不是一個單位的單打獨鬥,而是史無前例的數十年、成千上萬人的科學會戰,充分體現了把力量擰在一起、團結協作、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反映了我國農業科技工作者胸懷大局、團結協作的精神,始終激勵著我們主動對接和服務國家戰略,到主戰場,作大貢獻。

  (五)把育人作為使命、紮根大地的務實精神。在曲周的農大師生秉承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學問做進老百姓心坎裡,走出了一條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發展道路。46年來,先後從曲周農村走出了3位院士、70多位教授,300多個博士、碩士研究生和一大批高素質農業科技與管理人才,走出了一條紮根大地、立德樹人的成功辦學路子,鼓舞著新時代的我們繼續前行。

  (六)把初心融入生命、舍己為民的奉獻精神。辛德惠是20世紀50年代留蘇的「洋博士」,從1973年第一次蹚著秋澇積水來到曲周,到1999年不幸因病去世,數十年辛苦工作,積勞成疾。以辛德惠為代表的一輩輩農大人奮鬥的精神底蘊,更是當下樹立在農大師生心中的一座豐碑。

「曲周精神」是激勵建設中國特色、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強大動力

  要把學校真正建成有中國特色的、具有農業特色的一流大學,農大黨委決心以「曲周精神」為激勵,守初心、擔使命,奮力譜寫擔當奮鬥再出發的新的時代篇章。

  (一)始終堅持鮮明的政治導向。「曲周精神」的靈魂是愛國報國,做到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我們要始終與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緊密相連,牢記黨的宗旨,築牢信仰之基,始終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培養造就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始終堅持鮮明的使命意識。「曲周精神」是強化使命擔當的最鮮活教材,激勵我們始終堅持服務國家,紮根祖國大地。要把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政治使命和重要任務,堅定在服務和支撐國家重大戰略上作出一流貢獻,著力提升大區域社會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堅決打好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農村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農民共同富裕的科技戰役。

  (三)始終堅持鮮明的辦學特色。「曲周精神」深刻揭示了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規律,農大要始終把服務「三農」作為植根中華文化沃土、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立足點。要以農業科學、生命科學和農業工程等學科為特色和優勢,著眼服務人類的營養與健康,開展高水平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創新。要為師生搭建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計民生的實踐平臺,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成長成才道路,使辦學經得住實踐檢驗。

  (四)始終堅持鮮明的育人模式。「曲周精神」生動反映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緊緊圍繞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教育目標,致力於回歸教育教學規律,全面提升學校立德樹人的能力與水平。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把紮根中國大地、面向世界統一起來,落實「四個服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立志報效偉大祖國、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用人才。

  (五)始終堅持鮮明的卓越追求。「曲周精神」是立地頂天、志在一流的不懈追求,我們要始終堅持一流目標,不斷追求卓越,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十大攻堅行動,高標準實施各項建設任務,嚴格對照一流標準,切實紮實推進一流學科建設、一流人才培養、創新能力提升、鄉村振興服務、國際合作交流等。

  作為新時代農大人,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傳承紅色基因,積極弘揚「曲周精神」,以高質量的黨建工作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以高水平的思政工作凝聚師生力量,在新的徵程上作出無愧於時代的貢獻,譜寫「中國夢」的農大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光明日報》2019年8月6日第15版

 

責任編輯:劉錚

相關焦點

  • 愛國奮鬥 科學報國|【學習強國】「農大老師」是知識分子科學報國...
    科研人員並不是只能出現在大學實驗室、圖書館或學術會議等類似場合,中國農業大學的師生們用數十年的實際行動告訴了人們,科學家一樣是個好農民,在田間工作,一樣可以取得在《自然》《科學》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科研成果。而在科研成果之外,我們還看到了當代中國知識分子是如何科學報國、服務鄉村振興的。
  • 愛國奮鬥 科學報國 | 曲周典型事跡在師生中引起熱烈反響(1)
    本網訊 5月30日,新華社、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教育部微言教育、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農民日報、科技日報等媒體平臺相繼刊發、播出了我校師生紮根河北曲周大地,46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國奮鬥,科學報國。從改土治鹼到綜合發展,從鄉村振興到綠色發展,一代代農大人把青春的汗水灑在曲周大地,以大地為書,以阡陌為筆,書寫著錦繡時代的青春答卷。
  • 愛國奮鬥 科學報國 | 曲周典型事跡在師生中引起熱烈反響(8)
    本網訊 連日來,新華社、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教育部微言教育、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農民日報等媒體平臺相繼刊發、播出了我校師生紮根河北曲周大地,46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國奮鬥,科學報國。從改土治鹼到綜合發展,從鄉村振興到綠色發展,一代代農大人把青春的汗水灑在曲周大地,以大地為書,以阡陌為筆,書寫著錦繡時代的青春答卷。
  • 愛國奮鬥 科學報國 | 曲周典型事跡在師生、校友中及社會引起熱烈...
    本網訊 連日來,新華社、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教育部微言教育、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農民日報等媒體平臺相繼刊發、播出了我校師生紮根河北曲周大地,46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國奮鬥,科學報國。從改土治鹼到綜合發展,從鄉村振興到綠色發展,一代代農大人把青春的汗水灑在曲周大地,以大地為書,以阡陌為筆,書寫著錦繡時代的青春答卷。
  • 《光明日報》刊發樓陽生署名文章:遊山西就是在讀歷史
    中共中央主辦的全國性思想文化報紙《光明日報》8月21日刊發中共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的署名文章:《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打造「遊山西、讀歷史」文化旅遊品牌》。
  • 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
    【文/攝 吉林大學報記者 子軒】5月28日,由江蘇省無錫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和市科協共同舉辦的「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吉林大學原創話劇《黃大年》無錫匯演暨無錫市人才專場演出在江南大學文浩科學館禮堂舉行。
  • 陳藎民:愛國奮鬥的「五四先驅」
    於是在求學期間,陳藎民立志發奮學習,挽救民族,振興國家,成為了學習德先生(民主)的實踐者和賽先生(科學)的積極分子。  正是有了這種思想上的覺醒,陳藎民很快就加入到當時北京高校的進步學生群體中,積極開展愛國活動,參加社會服務。1918年,陳藎民被選為北京高等師範和北京大學學生聯合會組織的《國民》雜誌社評議部評議員。
  • ...社評論員: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
    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的重要指示,深刻闡明黃大年精神的豐富內涵,激勵全體中華兒女,高揚愛國主義精神旗幟,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無論身在何處,黃大年同志始終心繫祖國,秉持科技報國理想。「國家在召喚我們,我應該回去!」
  • 習近平眼中「時代新人」的品質——愛國
    今天我學習推出「時代新人」 系列文章,為您梳理一個時代新人該有什麼新標準新風貌。今天帶您了解「時代新人」應具備的重要品質之一——愛國 。△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來到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看到孩子們寫的「精忠報國」,總書記有感而發。他表示,我從小就受這4個字影響。
  • 聆聽科學報國故事 傳承中國科學家精神
    聆聽科學報國故事 傳承中國科學家精神 2020-09-07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明時評:牢記科技報國初心 涵養科技創新活力
    無論是錢學森、鄧稼先、屠呦呦、袁隆平,還是南仁東、黃大年、黃旭華……在科學家的群像中,他們把把深沉的家國情懷融入科技強國的創新實踐中,身上報國熱忱與勇氣擔當,散發著超越時代的精神光芒。科技進步是國家發展和改善民生的強大推動力,而科技的進步,得益於一代代科學家,滿懷理想信念,勇攀科學高峰,將他們的畢生心血,投入到國家各項科研事業當中,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
  • 駐印尼大使肖千在《中國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患難與共》(中英文)
    7月10日,駐印尼大使肖千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和中國日報網發表署名文章《患難與共》,指出中印尼是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好兄弟,共促恢復經濟發展的好夥伴,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好朋友,強調歷經70載風雨的中印尼關係將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黃大年先進事跡激勵知識分子愛國奮鬥:以家國為念 為民族燃燈
    【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  2017年1月8日,年僅58歲的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黃大年因病在長春去世,永遠地離開了他熱愛的祖國,離開了他傾注無數心血的教育科研事業
  • 拜登在韓聯社發表署名文章,強調發展韓美同盟
    韓聯社10月29日消息,在距離美國大選僅剩5天之際,美國民主黨總統選候選人喬·拜登29日在韓國聯合通訊社(韓聯社)發表題為《走向更加美好未來的希望》(Hope for Our Better Future)的署名文章,表明進一步加強韓美同盟關係、積極支持旅美韓人社會的決心。
  • 錢學森如何對待署名文章——錢學森的嚴與實①
    原標題:錢學森如何對待署名文章   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也是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錢學森誕辰105周年。
  • 「光明日報整版」鍾萬勰:計算力學裡的「愛國大義」
    1998獲國際計算力學協會FELLOW獎,2001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全國模範教師」稱號,已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計算結構力學與最優控制》《彈性力學求解新體系》《參變量變分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等中英文專著。
  • 【愛國情 奮鬥者】嚴東生:科學報國 百年奮鬥不止
    【愛國情 奮鬥者】嚴東生:科學報國 百年奮鬥不止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7月21日 13:37 A-A+ 從年少時的「科學救國」,到耄耋之年的科教興國,他將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新中國一代代新型材料的研製中,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就是我國無機材料科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嚴東生。
  • 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各地區各部門結合黃大年先進事跡說感悟
    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把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用無悔選擇和一生實踐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   連日來,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認真學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結合黃大年先進事跡說感悟、談體會。今天,人民日報摘發部分體會文章,以饗讀者。
  • 看《黃大年》有感:一顆報國心 一個大寫的人
    黃大年——一顆報國的心,一個大寫的人  「我們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