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8月6日,黨委書記姜沛民在《光明日報》第15版《教育透視》專欄發表題為《「曲周精神」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的署名文章,系統論述學習傳承「曲周精神」,全文如下:
「曲周精神」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姜沛民
在全國上下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輝煌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宣傳活動中,中國農業大學紮根河北曲周46年服務鄉村振興的感人故事,深刻展示了幾代農大人愛國奮鬥、科學報國的精神和情懷。
「曲周精神」是農大百年紅色基因的繼承發揚
農大在曲周的46年,是在黨的領導下,一輩輩農大人堅定理想信念,致力於科學報國百年歷史的縮影。曲周精神不是無源之水,而是農大百年精神積澱的突出表現,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一)「曲周精神」源頭始於「五四精神」和「紅船精神」。早在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前後,農大學子就積極響應李大釗同志號召,組織農林講演團深入農村開展宣講,堅定地走在五四運動前列,創辦《醒農》刊物、「農業革新社」和農民夜校,並於1921年成立社會主義研究小組、1924年成立黨支部,「五四精神」「紅船精神」在農大落地生根,成為百年農大深厚的紅色基因和精神傳統的源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5位農大學子為革命壯烈犧牲。為國奮鬥,已積澱成為農大精神的寶貴紅色基因。
(二)「曲周精神」直接傳承「延安精神」和「南泥灣精神」。農大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樂天宇同志,20世紀40年代參與創辦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廣大師生多次實地考察,三下南泥灣,直接向中央提出開發南泥灣的建議,積極投身邊區農場開發和農林牧業建設,成為「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的實踐者和傳承者。在新中國成立之際,華北大學農學院、北大農學院、清華農學院等組建了新的人民的農大,樂天宇同志擔任黨總支書記。愛國奉獻,成為農大精神的鮮亮底色。
(三)「曲周精神」深深植根「永久奮鬥精神」和「創新精神」。新中國成立之初,戴芳瀾、俞大紱等一批科研工作者身懷滿腔報國之情,帶領農大人開創「人民的農大」,掀開了嶄新篇章。20世紀50年代,農大一批專家徵戰西藏、西北、東北等邊疆農業資源考察,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永久奮鬥精神」和「創新精神」。農大奮力向科學進軍,既在傳統優勢學科的前沿領域實現重點突破,也在基礎學科領域和原創性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還在京郊大地贏得小麥畝產翻番的光榮業績。長期愛國奮鬥、科學報國的精神傳統已成為農大精神的重要內核。
「曲周精神」是農大師生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
幾代農大人與河北曲周縣基層黨員幹部和廣大農民群眾,在46年的艱苦創業中積累起了具有豐富時代內涵的寶貴精神財富。
(一)把責任扛在肩上、科學報國的愛國精神。「曲周精神」的核心是愛國精神,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已融入「改土治鹼 造福曲周」、融入整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偉大奮鬥之中,融入農大人的血脈,從曲周走向黃淮海、走向石羊河、走向黑土地,走向全國各地建設200多個野外場站、教授工作站和「科技小院」。
(二)把接力棒抓在手中、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從大革命時期的農民夜校、抗戰烽煙中的南泥灣、新中國成立後京郊大地的「小麥會戰」,到黃淮海平原鹽鹼綜合治理,噸糧田、「農大108」,直到脫貧攻堅、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一代代農大人始終把接力棒牢牢抓在手中,堅毅地跑好接力賽,穩穩地傳好接力棒。
(三)把擔當刻在心頭、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農大人時刻牢記國家糧食安全的使命擔當,在當下的「雙一流」建設中,農大正面向解決農業重大問題和農業科技基礎問題,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以創新型的成果為國家為人民作出更大貢獻。
(四)把力量擰在一起、胸懷大局的協作精神。農大人在曲周的長期實踐,不是一代人的奮鬥,更不是一個單位的單打獨鬥,而是史無前例的數十年、成千上萬人的科學會戰,充分體現了把力量擰在一起、團結協作、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反映了我國農業科技工作者胸懷大局、團結協作的精神,始終激勵著我們主動對接和服務國家戰略,到主戰場,作大貢獻。
(五)把育人作為使命、紮根大地的務實精神。在曲周的農大師生秉承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學問做進老百姓心坎裡,走出了一條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發展道路。46年來,先後從曲周農村走出了3位院士、70多位教授,300多個博士、碩士研究生和一大批高素質農業科技與管理人才,走出了一條紮根大地、立德樹人的成功辦學路子,鼓舞著新時代的我們繼續前行。
(六)把初心融入生命、舍己為民的奉獻精神。辛德惠是20世紀50年代留蘇的「洋博士」,從1973年第一次蹚著秋澇積水來到曲周,到1999年不幸因病去世,數十年辛苦工作,積勞成疾。以辛德惠為代表的一輩輩農大人奮鬥的精神底蘊,更是當下樹立在農大師生心中的一座豐碑。
「曲周精神」是激勵建設中國特色、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強大動力
要把學校真正建成有中國特色的、具有農業特色的一流大學,農大黨委決心以「曲周精神」為激勵,守初心、擔使命,奮力譜寫擔當奮鬥再出發的新的時代篇章。
(一)始終堅持鮮明的政治導向。「曲周精神」的靈魂是愛國報國,做到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我們要始終與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緊密相連,牢記黨的宗旨,築牢信仰之基,始終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培養造就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始終堅持鮮明的使命意識。「曲周精神」是強化使命擔當的最鮮活教材,激勵我們始終堅持服務國家,紮根祖國大地。要把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政治使命和重要任務,堅定在服務和支撐國家重大戰略上作出一流貢獻,著力提升大區域社會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堅決打好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農村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農民共同富裕的科技戰役。
(三)始終堅持鮮明的辦學特色。「曲周精神」深刻揭示了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規律,農大要始終把服務「三農」作為植根中華文化沃土、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立足點。要以農業科學、生命科學和農業工程等學科為特色和優勢,著眼服務人類的營養與健康,開展高水平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創新。要為師生搭建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國計民生的實踐平臺,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成長成才道路,使辦學經得住實踐檢驗。
(四)始終堅持鮮明的育人模式。「曲周精神」生動反映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緊緊圍繞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教育目標,致力於回歸教育教學規律,全面提升學校立德樹人的能力與水平。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把紮根中國大地、面向世界統一起來,落實「四個服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立志報效偉大祖國、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用人才。
(五)始終堅持鮮明的卓越追求。「曲周精神」是立地頂天、志在一流的不懈追求,我們要始終堅持一流目標,不斷追求卓越,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十大攻堅行動,高標準實施各項建設任務,嚴格對照一流標準,切實紮實推進一流學科建設、一流人才培養、創新能力提升、鄉村振興服務、國際合作交流等。
作為新時代農大人,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傳承紅色基因,積極弘揚「曲周精神」,以高質量的黨建工作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以高水平的思政工作凝聚師生力量,在新的徵程上作出無愧於時代的貢獻,譜寫「中國夢」的農大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光明日報》2019年8月6日第15版
責任編輯:劉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