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負起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使命-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05 光明數字報

    【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學思踐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系統闡述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唯一一所綜合性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蓄勢期遠,謀海濟國,積極推進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努力擔負起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使命。

    始終高舉旗幟、不斷加強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我們深刻認識到,持之以恆地鞏固和加強黨的領導,激發調動各級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堅強保證。

    近年來,學校黨委將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常態化的黨委常委會、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中央的各項部署。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科學謀劃發展大局,統籌推進各項帶動性、長遠性重點工作。編制實施綜合改革方案、「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明確學校今後的發展思路、方向、路徑和重點。

    始終銘記使命、主動服務國家需求。海洋關乎人類共同命運、關乎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中國海洋大學是一所海洋和水產學科特色顯著的國家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宏材,應國家需要」是學校的創校宗旨。因此,學校始終緊扣國家戰略需求,特別是圍繞海洋強國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謀篇布局,贏得支持,增強實力。

    學校牽頭籌建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成為全國首個獲科技部批覆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躋身世界頂尖水平的5000噸級新型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東方紅3」船將於2018年建成試水。2014年10月,學校聯合國內外海洋科教優勢力量發布《未來海洋青島共識》,也顯示出國家在全球海洋科教領域日益突出的地位和影響。

    始終堅持道路自信、不斷實現發展目標。學校堅定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特色立校的發展道路,堅持「重特色、求質量,先做強、再做大」的總體發展策略和「強化發展特色、協調發展綜合,以特色帶動綜合、以綜合強化特色」的學科發展思路,深化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國際化戰略和文化引領戰略,不斷提升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穩步邁向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

    學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富有海洋特色和時代特點的海大文化。以推動內涵發展為中心,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形成與國家海洋事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學科體系。學校地球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在ESI排名分別進入前0.44%和0.28%。學校與世界一流涉海院校的戰略合作不斷拓展,發起成立的國際涉海大學聯盟進入機制化運行新階段。學校以海洋和水產為顯著特色的學科體系綜合齊全、全球唯一。

    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支持學生全面發展。學校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學科、平臺融合互動發展,努力造就創新能力強、創新活力足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持續激發發展活力和動力。

    學校把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首要任務,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國際視野和合作競爭意識、具有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以造就國家海洋事業的領軍人才和骨幹力量為特殊使命。建立了「學科—人才—平臺—項目」四位一體的人才隊伍建設機制,高層次人才引育和團隊建設成效顯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能有多大成就。在今後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學校將全力實施開放協同、凝智聚力、深化改革三大舉措,立足地方,服務國家,面向世界,深耕海洋,不斷增強在全球海洋科教領域的競爭力、影響力和話語權,努力從海洋科教角度推動海洋強國建設,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鞠傳進,系中國海洋大學黨委書記)

相關焦點

  • 王宜林:海洋石油工業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是黨中央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趨勢、深刻分析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為我國海洋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作為海洋資源開發的排頭兵和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重要力量,肩負著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使命。
  •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建設文化強國
    本文轉自【光明網】;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建設文化強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訪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
  • 當代世界: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若干思考
    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是中國首次將「建設海洋強國」寫入黨的代表大會文件,說明中國領導集體對海洋問題的高度重視。
  • [光明日報]專家學者齊聚武漢研討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
    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沈壯海介紹,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是武漢大學的傳統優勢,武大文科學報作為武漢大學的一張名片,從創刊伊始便承載著「促進高深學術」的重要使命。他希望武大文科學報在聯合校內期刊服務學校相關學科發展、打造武大學術品牌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也希望武大文科學報立足學術前沿,面向時代熱點、面向中國現實問題大力刊發精品力作,搭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為學術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 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煙臺11月30日訊(記者 佟明彪)「建設智慧海洋」「加強關鍵技術裝備支撐」「加快動能轉換」「推進灣區協調發展」「積極推進陸海統籌」「發展『海洋+』新業態」……11月29日,由經濟日報社主辦,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經濟日報社新聞發展中心、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承辦的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煙臺舉行
  • 謝新洲:網際網路發展的歷史將由世界各國共同書寫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網際網路發展、實體經濟產業、生態文明建設、上合組織、農民工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網際網路發展的歷史註定將由世界各國共同書寫。網絡強國戰略思想順應這一趨勢,強調推進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變革、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倡導各國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在開放中合作、以合作求共贏,實現全球網絡空間的「美美與共」。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網絡空間的具體體現,貫穿著「天下一家」「協和萬邦」的和諧理念,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
  • 光明日報
    近年來,我國海洋文化發展可謂風生水起,一大批結合海洋文化旅遊、海洋創意產業、海洋文化節慶、傳承傳統海洋文化、保護水下文化遺產、海洋文化研究等展開的海洋文化建設蓬蓬勃勃。包括廈門、青島、舟山、日照、防城港等多個城市,甚至以海洋文化名城、現代海洋文化名城、海洋歷史文化名城、濱海文化名城等作為城市文化發展目標定位。
  • 沈壯海: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深化公民道德建設-光明日報-光明網
    如何在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的同時,深化公民道德建設?偉大抗疫精神展現了新時代黨和人民的風骨與氣概    疫情發生後,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海洋史視域下的大洋洲研究-光明日報-光明網
    一    從西方航海家闖入大洋洲起,及至太平洋戰爭結束,基於陸地視角的取向一直主導著大洋洲史的撰述:以羅塞爾·瓦德的《澳大利亞的傳奇》為代表,澳大利亞學界熱衷於從荒野邊疆的拓殖中尋找和建構國族認同,而大洋洲島民則普遍被視為沒有歷史的人群,不足為道。
  • 順應國家戰略需要 促進造船航運發展——論交通強國、海洋強國...
    縱觀世界經濟和歷史發展,交通強國也必然是海洋強國和製造強國,建設海洋強國和製造強國一定需要船舶檢驗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支撐。船舶檢驗的高質量發展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是製造強國建設的重要一環。
  • 極地強國建設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年會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中國海洋學會聯合主辦,國家海洋局、中國科學院、中國氣象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等有關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國家海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山青做了大會發言,國務院參事徐錠明和澳大利亞南極局Gwen Fenton女士在會上做了特邀報告。本屆年會共吸引了來自國內外66家機構的350位代表參加,交流論文150餘篇。
  • 擔當起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原標題:擔當起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這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作者:鄭金海《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03日 07版)【專家點評】 建設海洋強國,從時空分布看,空間上沿海地區、涉海高校的海洋科普教育力度較大,其他高校資源投入相對有限;時間上主要集中在世界海洋日、中國航海日等特定時間節點,尚未實現常態化。從工作體制看,缺乏完整的海洋意識教育和文化建設體系。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海洋國土意識、海洋資源意識、海洋環境意識和海洋參與意識普遍薄弱,大多數高校未開設海洋類通識教育課程。
  • 主流媒體引領社會輿論的經典案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關於河北農大一群畢業生,15年來持之以恆資助病逝同學的雙親,以及被資助的李維賀老人誠信為本,含辛茹苦償還債務的系列報導,讀後令人動容,引人深思,激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 潘德爐院士:3個標準概括建設海洋強國要點
    「建設海洋強國有3條標準:國民關心海洋的程度有多高,科學認知海洋的水平有多深,國家經略海洋的能力有多大。」  10月7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領域研究員潘德爐走進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在航海數字天象館內為200餘名師生作學術報告。  潘德爐院士用3個標準概括出建設海洋強國的要點。
  • 牢牢把握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記掛在心的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站在民族復興的歷史高度,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提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考察時強調:「海洋經濟、海洋科技將來是一個重要主攻方向,從陸域到海域都有我們未知的領域,有很大的潛力。」
  • 你問我答-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智庫你來問#【來擺龍門陣:重慶如何實現快速發展?】重慶雖然地處內陸腹地,但是近些年來,藉助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政策東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重慶要想更上一層樓,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我們邀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羅來軍與您聊一聊。
  • 一個「老」案例的「新」講法-光明日報-光明網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3年版)增加了大量經典論述和案例,增強了教材的學術性與可讀性。教師通過教學視野的拓展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充分闡釋這些經典案例的思想內涵與現實意義,是提升教材吸引力和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 中天海洋系統有限公司張鋒團隊:突破深海禁區 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原標題:中天海洋系統有限公司張鋒團隊: 突破深海禁區,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海洋觀測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