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強國建設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1-01-13 中國網

人民網上海10月27日電(記者谷業凱)2016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27日在上海召開。年會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中國海洋學會聯合主辦,國家海洋局、中國科學院、中國氣象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等有關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國家海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山青做了大會發言,國務院參事徐錠明和澳大利亞南極局Gwen Fenton女士在會上做了特邀報告。

本屆年會共吸引了來自國內外66家機構的350位代表參加,交流論文150餘篇。年會圍繞極地雪冰與氣候變化、極地海洋與海冰、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極區大氣與空間物理、南極天文、極地海洋生物地化與生態過程、生物多樣性與生物技術、極地隕石與地質學、極地環境監測與信息集成共享、極地遙感與大地測量、極地戰略研究共11個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展示了南極冰蓋過程與氣候變化、極地海洋環境特性及變化、海洋沉積記錄及指示、極光和電離層特徵及變化、極地生態系統及資源特性、極地遙感與大地測量技術、極地環境監測技術以及我國極地戰略等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

今年是我國極地考察「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緊緊圍繞「十三五」規劃的總體布局,對接SCAR的「2017-2022戰略規劃」,以及IASC第三屆國際北極研究計劃大會確定的北極研究未來十年的優先領域,共同探討我國未來極地研究的重點領域和發展方向。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宏偉目標,極地強國建設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地也是關係國家利益的「戰略新疆域」,存在著現實和潛在的重大國家利益。在2015-2016期間,我國成功實施了第32次南極考察和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雪鷹601」固定翼飛機成功首飛南極,航空遙感調查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新建極地考察破冰船也將於年底動工,進展順利。極地科學研究從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拓展,科學研究的軟實力不斷增強。

中國極地科學年會作為中國海洋學會極地科學分會組織的極地科學領域中最重要的大型學術會議,為國內外的極地工作者提供了學術交流和合作的平臺,激發了極地研究領域的創新活力,在我國的極地科學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中國加快極地探秘步伐 年輕生力軍助力極地考察強國建設
    中國加快極地探秘步伐 年輕生力軍助力極地考察強國建設  【解說】越來越多的年輕力量參與到中國極地考察工作中,助力中國邁向極地考察強國。北京時間10月27日,在長春參加2017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的與會專家普遍認為,中國極地工作在不斷取得新進展,但是相較極地強國尚存差距,未來要注重培養更多的年輕後備軍。  中國加快極地探秘步伐 年輕生力軍助力極地考察強國建設  【解說】越來越多的年輕力量參與到中國極地考察工作中,助力中國邁向極地考察強國。
  • 王宜林:海洋石油工業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是黨中央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趨勢、深刻分析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為我國海洋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作為海洋資源開發的排頭兵和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重要力量,肩負著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使命。
  • 牢牢把握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記掛在心的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站在民族復興的歷史高度,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提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考察時強調:「海洋經濟、海洋科技將來是一個重要主攻方向,從陸域到海域都有我們未知的領域,有很大的潛力。」
  • 評論:極地科考,走向海洋強國的必經之路
    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記者吳晶晶 羅沙)我國在南極建設的第4個科學考察站泰山站8日建成開站。作為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目標後我國在南極建設的首個科考站,泰山站是我國極地科考史上又一個新起點,也必將成為我國邁向海洋強國的又一堅強基石。
  • 當代世界: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若干思考
    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是中國首次將「建設海洋強國」寫入黨的代表大會文件,說明中國領導集體對海洋問題的高度重視。
  •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全國政協「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
    把海洋資源保護、開發、合作與維權納入「十四五」規劃,制定發展戰略,明確海洋生態汙染防護重點,統籌近岸、近海,合理開發岸線、灘涂、淺海、島礁資源,兼顧深海、遠洋和極地,加大開放合作,維護海洋權益。  二是完善法治建設。儘早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基本法」,以此修訂「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島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漁業法」等,完善海洋資源開發、生態監管和賠償等相關法律法規。
  • 在「十四五」時期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全國政協常委、人資環委副主任,原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開發 高質量建設海洋強國調研組認為,「十三五」時期各有關部門和沿海省份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開發,努力落實海洋強國建設任務,海洋資源保護開始由亂轉治,海洋經濟發展保持穩中有進,海洋科技創新取得重要成果,海洋國際合作邁出了新步伐。
  • 擔負起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使命-光明日報-光明網
    【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學思踐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系統闡述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唯一一所綜合性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蓄勢期遠,謀海濟國,積極推進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努力擔負起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使命。    始終高舉旗幟、不斷加強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
  • 順應國家戰略需要 促進造船航運發展——論交通強國、海洋強國...
    縱觀世界經濟和歷史發展,交通強國也必然是海洋強國和製造強國,建設海洋強國和製造強國一定需要船舶檢驗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支撐。船舶檢驗的高質量發展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是製造強國建設的重要一環。
  • 潘德爐院士:3個標準概括建設海洋強國要點
    「建設海洋強國有3條標準:國民關心海洋的程度有多高,科學認知海洋的水平有多深,國家經略海洋的能力有多大。」  10月7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領域研究員潘德爐走進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在航海數字天象館內為200餘名師生作學術報告。  潘德爐院士用3個標準概括出建設海洋強國的要點。
  • 中國海洋大學:耦合互動 協調發展 服務海洋強國建設
    中國海洋大學:耦合互動 協調發展 服務海洋強國建設 http://www.huaue.com  2018年11月23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11月22日,中國海洋大學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
  • 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與會專家圍繞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發展海洋科學技術、完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紮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等主題展開深入研討。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指導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經濟日報始終關注海洋經濟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關注海洋經濟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的重要作用,關注從全局以及各地實踐如何下好經略海洋這盤棋。
  • 匯聚建設航天強國的磅礴力量
    研製團隊秉承系統工程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緊抓航天複雜巨系統工程的核心環節和要素,成為攻堅克難、走出逆境、勇攀高峰的重要「法寶」,其中起到突出作用的就是對於航天「三大精神」的踐行和發揚。回首中國航天60多年波瀾壯闊的歷程,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成就,孕育形成了以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為代表的航天「三大精神」。
  • 人民日報:增強全民海洋意識 提升海洋強國軟實力
    我國是海洋大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廣袤的管轄海域和豐富的海洋資源,海洋關係民族生存發展,關乎國家興衰安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
  • 望海樓:匯聚建設航天強國的磅礴力量
    研製團隊秉承系統工程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緊抓航天複雜巨系統工程的核心環節和要素,成為攻堅克難、走出逆境、勇攀高峰的重要「法寶」,其中起到突出作用的就是對於航天「三大精神」的踐行和發揚。回首中國航天60多年波瀾壯闊的歷程,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成就,孕育形成了以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為代表的航天「三大精神」。
  • 聚焦海洋裝備國產化,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強有力的工具性支撐—新聞...
    由此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愈演愈烈的新一輪海洋競爭,突出表現為新一輪「藍色圈地」、新一輪「資源勘察」、新一輪「科技競賽」。這一切歸根結底是一個國家海洋實力的競爭,關鍵是海洋認知能力的比拼,而最根本的是海洋裝備的較量。
  • 胡鞍鋼:強國時代的強國「戰略集」
    在五中全會《公報》與《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一共出現了11個「強國」: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科技強國、交通強國、貿易強國、海洋強國,最終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這些「強國」目標,引人注目,在「強起來」的新時代,如何理解和把握?
  • 建設「九大強國」需合力攻堅抓落實
    原標題:建設「九大強國」需合力攻堅抓落實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新聞—科學網
    包括19名院士在內的國內海洋領域專家學者、相關企業代表550餘人匯聚一堂,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近年來,廣州南沙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攜手中國科學院,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研,共建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打造以海洋科技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平臺,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 劉志剛:為「海洋強國夢」安裝「加速器」
    原標題:為「海洋強國夢」安裝「加速器」 改革發展新景象本報通訊員 唐曉偉 本報記者 李麗雲一所研究型大學如何將科研潛能釋放,助力海洋開發、加速強國建設?「船海名校」哈爾濱工程大學在實踐中這樣回答——緊抓協同創新這一科技創新模式的「升級版」,明確研究型大學的發展定位,即基礎研究和高科技領域原始創新的主體、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將其貫穿學校建設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