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海洋系統有限公司張鋒團隊:突破深海禁區 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中天海洋系統有限公司張鋒團隊: 突破深海禁區,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海洋觀測裝備團隊來自浙江大學,以科技成果轉化作價入股的形式,與中天科技集團聯合成立中天海洋系統有限公司

  團隊突破4500米級海底觀測網接駁盒電能容錯變換與傳輸控制、10kW級水下非接觸式信電傳輸等國際領先技術,研製的海底接駁盒已成功應用於中國東海、南海兩個海底觀測試驗網絡,實現長期穩定可靠運行。

  19日,中天海洋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鋒博士和往常一樣,又在實驗室裡「泡」了大半天,才抽空接受記者的採訪。

  「9月底剛剛完成一個研發項目,已經交付給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年底他們將帶著我們的研發設備出海參與水下科考活動。」張鋒揉了揉眼睛,頗為自豪地說。

  隨著我國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浙江大學承擔國家「863」項目,在海洋相關領域展開研究,並形成一系列科研成果。「但從高校科研成果到企業形成量產,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彼時還是浙江大學機電專業博士的張鋒,參與多項科研工作。在浙江大學和中天科技集團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浙江大學海洋觀測裝備團隊,以科技成果轉化作價入股的形式,與中天科技集團聯合成立中天海洋系統有限公司。

  「中天科技非常重視產學研合作,我們團隊加入之後,企業提供了諸多助力。」張鋒表示,成果轉化首先需要的就是資金。在成果尚未落地開花之時,投入巨量資金進行後續轉化,無異於一場「賭博」。但是,中天科技仍大手筆地提供了各種支持。中天科技投入大量資金打造專業實驗室,供團隊進行耐水壓、電壓、衝擊等實驗,該實驗室設備先進,已經成為省級重點實驗室。此外,得益於中天科技在海洋工程領域布局的成熟,在相關行業領域也提供大力支持。「光資金一塊,集團的投入就達上億元。」

  還有來自政府部門的關心與支持。「科研團隊並不是一個人的戰鬥,需要各個方面的人才。」張鋒表示,為吸引高層次人才落戶南通,市、區相關部門用足政策,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終於讓公司組建起一個30餘人的核心科研團隊,成員多來自浙大、南大、武漢理工等名校。其中有3人獲評省「雙創」人才、3人獲評市「江海英才」,還有兩人入選南通開發區「星湖計劃」。

  有一次在研發中,團隊需要遠程通訊設備投入實驗之中,但隔行如隔山,對這一行業完全陌生的團隊有些不知所措。如果因此而耽誤實驗,損失不言自明。團隊第一時間與市人才辦對接,提出需求。幾天之後,市人才辦就聯繫到一家遠程通訊設備生產企業,完美解決實驗設備短缺的問題。

  成功離不開企業、政府的耐心扶持,更離不開團隊的努力工作。「我們沒有節假日概念,遇到難題,基本就是長時間泡在實驗室,直到問題解決。」張鋒表示,由於設備都與海洋領域相關,有時候為測試設備,他們還要出海,一去就是一兩個月。

  「雖然苦,但在各界的支持下,效果也比較明顯。」目前,這一團隊已經突破4500米級海底觀測網接駁盒電能容錯變換與傳輸控制、10kW級水下非接觸式信電傳輸等國際領先技術,研製的海底接駁盒已成功應用於中國東海、南海兩個海底觀測試驗網絡,實現了長期穩定可靠運行。同時還完成相關海洋觀測試驗,取得豐碩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加拿大之後,第四個具有建設大型海底觀測網絡能力的世界強國。

  與此同時,團隊還先後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等多個研發項目,這也讓團隊有著更為雄心勃勃的計劃。「我們的創新創業還會持續進行。目標是支持南通建設成為國內海洋經濟發展的示範區,長遠目標則是要給人類創造一個安全透明、可持續發展的海洋經濟。」

(文章來源:南通日報)

(責任編輯:DF524)

相關焦點

  •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全國政協「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
    四是海洋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偏弱,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脫節,海洋科技創新成果供給偏低,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  對「十四五」時期高質量建設海洋強國,調研組提出以下建議:  一、把建設海洋強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建議中央儘快印發關於建設海洋強國的指導性文件,國務院抓緊編制海洋強國戰略實施方案和「十四五」時期海洋經濟發展規劃,適時召開中央海洋工作會議,對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全面部署。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兼職),致公黨中央常務副主席蔣作君:開展海洋綜合治理攻堅戰 推進海洋資源環境保護  中共十八大以來,海洋資源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海洋生態整體穩中向好。
  • 在「十四五」時期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四是海洋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偏弱,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脫節,海洋科技創新成果供給偏低,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對「十四五」時期高質量建設海洋強國,調研組提出以下建議:一、把建設海洋強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建議中央儘快印發關於建設海洋強國的指導性文件,國務院抓緊編制海洋強國戰略實施方案和「十四五」時期海洋經濟發展規劃,適時召開中央海洋工作會議,對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全面部署。
  • 聚焦海洋裝備國產化,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強有力的工具性支撐—新聞...
    由此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愈演愈烈的新一輪海洋競爭,突出表現為新一輪「藍色圈地」、新一輪「資源勘察」、新一輪「科技競賽」。這一切歸根結底是一個國家海洋實力的競爭,關鍵是海洋認知能力的比拼,而最根本的是海洋裝備的較量。
  • 牢牢把握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記掛在心的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站在民族復興的歷史高度,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提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考察時強調:「海洋經濟、海洋科技將來是一個重要主攻方向,從陸域到海域都有我們未知的領域,有很大的潛力。」
  • 中科院深海所:創新海洋科技 扛起深海科研的海南重責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紅白相間的外觀,外艙壁上的「三亞」標籤赫然在目,看似不大的「膠囊型」潛水器內,載人艙、推進器、聲學系統、控制系統、液壓系統等囊括其中。就是這顆「小膠囊」,去年通過了嚴謹的海試驗證,實現4500米的下潛深度,為人類探索洋底深淵,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與會專家圍繞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發展海洋科學技術、完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紮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等主題展開深入研討。  張術平稱,面向「十四五」,面向未來,進一步做好經略海洋文章、拓展藍色發展空間,煙臺將著力優化陸海空間布局、著力推進海洋產業發展、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為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作出煙臺應有的貢獻。
  • 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
    近日,教育部發文正式批覆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立項建設,成為繼第一批七個中心之後,教育部第二批立項的七個前沿科學中心之一,也是山東省首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按照教育部要求,前沿科學中心將作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抓手,凝聚整合創新資源,發揮學科群優勢,面向世界匯聚一流人才團隊,促進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成為現代大學制度的試驗區,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的樞紐,成為我國在相關基礎前沿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創新中心和人才搖籃、具有國際「領跑者」地位的學術高地,率先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
  • 劉志剛:為「海洋強國夢」安裝「加速器」
    原標題:為「海洋強國夢」安裝「加速器」 改革發展新景象本報通訊員 唐曉偉 本報記者 李麗雲一所研究型大學如何將科研潛能釋放,助力海洋開發、加速強國建設?12月11日,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長劉志剛帶隊赴大連,與國內規模最大、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船舶總裝廠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就深化協同創新交換意見,從多層面建立對接機制,推進我國海洋工程行業轉型升級。「哈工程緊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將推進協同創新的過程融入研究型大學建設過程,從科技創新、構建平臺、人才培養等方面驅動海洋強國建設,走出一條協同融合、致力創新、利國興校之路。」
  • 王宜林:海洋石油工業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是黨中央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趨勢、深刻分析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為我國海洋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作為海洋資源開發的排頭兵和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重要力量,肩負著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使命。
  • 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獲批建設 系山東...
    近日,教育部發文正式批覆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立項建設,成為繼第一批七個中心之後,教育部第二批立項的七個前沿科學中心之一,也是山東省首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按照教育部要求,前沿科學中心將作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抓手,凝聚整合創新資源,發揮學科群優勢,面向世界匯聚一流人才團隊,促進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成為現代大學制度的試驗區,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的樞紐,成為我國在相關基礎前沿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創新中心和人才搖籃、具有國際「領跑者」地位的學術高地,率先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
  • 科學「織網」 認知南海——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團隊構建國際上規模最...
    針對上述不足,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團隊突破了沿纜往復穩定可靠運動控制、水下沿纜剖面測量等關鍵技術,集成多尺度動力過程海洋觀測儀器,自主研發了「海洋多尺度動力過程觀測潛標」等適合深海多尺度觀測的系列潛標系統,實現了環流、中尺度渦、內波、混合等多尺度海洋動力過程長期連續觀測。
  • 當代世界: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若干思考
    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是中國首次將「建設海洋強國」寫入黨的代表大會文件,說明中國領導集體對海洋問題的高度重視。
  • 極地強國建設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年會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中國海洋學會聯合主辦,國家海洋局、中國科學院、中國氣象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等有關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國家海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山青做了大會發言,國務院參事徐錠明和澳大利亞南極局Gwen Fenton女士在會上做了特邀報告。本屆年會共吸引了來自國內外66家機構的350位代表參加,交流論文150餘篇。
  • 突破深海7000米「地獄禁區」的獅子魚
    原標題:突破深海7000米「地獄禁區」的獅子魚深海獅子魚照片。西北工業大學供圖深海獅子魚骨骼結構圖。西北工業大學供圖或許你並不了解:從廣闊無邊的海平面向下、向下、再向下……那片深度達6000米以下的深海水域,有著一個令人心悸的名稱——「海鬥深淵」。
  • 我國深海探索再突破,10619米深潛,將會帶來怎樣的海洋格局
    萬米深海滑翔機助力"透明海洋"工程,科研裝備自主製造必須破局>2020年7月16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組織實施的"海燕-X"水下滑翔機萬米深淵觀測科學考察團隊順利返航。
  • 研發海洋潮流能技術 獲重大突破
    工作單位: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薦單位: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順應世界能源新技術革命,誓向海洋要電力,海歸團隊讓中國創造領先世界。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等海洋能技術強國的研究機構、公司紛紛前來觀摩交流。美國Verdant Power公司,法國Blue Shark公司等紛紛表達意向。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貿易投資領事Rob Cawley先生專程帶領英國的專家團隊赴舟山參觀林東團隊的LHD海洋發電項目。
  • 描繪青島「九三人」的海洋強國夢 「科學」號給大海「做CT」
    7月27日,正在南海執行中科院先導科技專項「西太平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及影響」任務的「科學號」,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科考隊獲取16.01米沉積物柱,突破去年15.25米的紀錄,科考結果將有力支撐深海極端環境及特殊生態系統的科學研究。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是「科學」號的運行管理單位,也是九三學社青島市地方組織的發源地。從「科學」號設計起,就有大量九三學社社員參加。
  • 中國海洋大學:耦合互動 協調發展 服務海洋強國建設
    中國海洋大學:耦合互動 協調發展 服務海洋強國建設 http://www.huaue.com  2018年11月23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11月22日,中國海洋大學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
  • 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發布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和工程技術十大難題並達成...
    發布十大難題——應對海洋挑戰,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大會聚焦海洋科技、海洋產業和海洋生態保護,發布了海洋領域前沿科學和工程技術十大難題。其中包括,「海洋多尺度能量串級與輸運」「深海大洋與地球宜居性」「海洋觀測與探測技術」「海洋與地球系統變化預測」「海岸帶可持續發展」「深海與地球生命起源」「海底多圈層相互作用與板塊俯衝」「深海戰略性礦產資源」「變化中的極地海洋」「大型深海工程安全保障」等。
  • 推動海洋交通強國建設,這個論壇在珠海香山海洋科技港成功舉行
    推動海洋交通強國建設,這個論壇在珠海香山海洋科技港成功舉行 2020-11-29 0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