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天海洋系統有限公司張鋒團隊: 突破深海禁區,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海洋觀測裝備團隊來自浙江大學,以科技成果轉化作價入股的形式,與中天科技集團聯合成立中天海洋系統有限公司。
團隊突破4500米級海底觀測網接駁盒電能容錯變換與傳輸控制、10kW級水下非接觸式信電傳輸等國際領先技術,研製的海底接駁盒已成功應用於中國東海、南海兩個海底觀測試驗網絡,實現長期穩定可靠運行。
19日,中天海洋系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鋒博士和往常一樣,又在實驗室裡「泡」了大半天,才抽空接受記者的採訪。
「9月底剛剛完成一個研發項目,已經交付給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年底他們將帶著我們的研發設備出海參與水下科考活動。」張鋒揉了揉眼睛,頗為自豪地說。
隨著我國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浙江大學承擔國家「863」項目,在海洋相關領域展開研究,並形成一系列科研成果。「但從高校科研成果到企業形成量產,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彼時還是浙江大學機電專業博士的張鋒,參與多項科研工作。在浙江大學和中天科技集團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浙江大學海洋觀測裝備團隊,以科技成果轉化作價入股的形式,與中天科技集團聯合成立中天海洋系統有限公司。
「中天科技非常重視產學研合作,我們團隊加入之後,企業提供了諸多助力。」張鋒表示,成果轉化首先需要的就是資金。在成果尚未落地開花之時,投入巨量資金進行後續轉化,無異於一場「賭博」。但是,中天科技仍大手筆地提供了各種支持。中天科技投入大量資金打造專業實驗室,供團隊進行耐水壓、電壓、衝擊等實驗,該實驗室設備先進,已經成為省級重點實驗室。此外,得益於中天科技在海洋工程領域布局的成熟,在相關行業領域也提供大力支持。「光資金一塊,集團的投入就達上億元。」
還有來自政府部門的關心與支持。「科研團隊並不是一個人的戰鬥,需要各個方面的人才。」張鋒表示,為吸引高層次人才落戶南通,市、區相關部門用足政策,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終於讓公司組建起一個30餘人的核心科研團隊,成員多來自浙大、南大、武漢理工等名校。其中有3人獲評省「雙創」人才、3人獲評市「江海英才」,還有兩人入選南通開發區「星湖計劃」。
有一次在研發中,團隊需要遠程通訊設備投入實驗之中,但隔行如隔山,對這一行業完全陌生的團隊有些不知所措。如果因此而耽誤實驗,損失不言自明。團隊第一時間與市人才辦對接,提出需求。幾天之後,市人才辦就聯繫到一家遠程通訊設備生產企業,完美解決實驗設備短缺的問題。
成功離不開企業、政府的耐心扶持,更離不開團隊的努力工作。「我們沒有節假日概念,遇到難題,基本就是長時間泡在實驗室,直到問題解決。」張鋒表示,由於設備都與海洋領域相關,有時候為測試設備,他們還要出海,一去就是一兩個月。
「雖然苦,但在各界的支持下,效果也比較明顯。」目前,這一團隊已經突破4500米級海底觀測網接駁盒電能容錯變換與傳輸控制、10kW級水下非接觸式信電傳輸等國際領先技術,研製的海底接駁盒已成功應用於中國東海、南海兩個海底觀測試驗網絡,實現了長期穩定可靠運行。同時還完成相關海洋觀測試驗,取得豐碩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加拿大之後,第四個具有建設大型海底觀測網絡能力的世界強國。
與此同時,團隊還先後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等多個研發項目,這也讓團隊有著更為雄心勃勃的計劃。「我們的創新創業還會持續進行。目標是支持南通建設成為國內海洋經濟發展的示範區,長遠目標則是要給人類創造一個安全透明、可持續發展的海洋經濟。」
(文章來源:南通日報)
(責任編輯:DF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