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深海探索再突破,10619米深潛,將會帶來怎樣的海洋格局

2020-11-03 電動工具迷

人類對高山和海洋充滿了好奇,今年,我國成功使用5G技術直播了珠穆拉瑪峰的勘測任務,而前不久隨著"海燕-X"深海滑翔機的勝利返航,使得我們刷新了水下滑翔機的潛深世界紀錄,深度到達了10619米,造就了其世界上唯一能夠進行萬米深淵觀測的水下滑翔機的好成績。那麼水下滑翔機在深海遠洋裡可以做哪哪些事情?深潛萬米海下又要克服哪些問題?


萬米深海滑翔機助力"透明海洋"工程,科研裝備自主製造必須破局

2020年7月16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組織實施的"海燕-X"水下滑翔機萬米深淵觀測科學考察團隊順利返航。此次科學考察共有海洋觀測與探測聯合實驗室(天津大學部分)研發的2臺萬米級"海燕-X"水下滑翔機,開展了連續5天的綜合調查,共獲得觀測剖面45個,其中,3000米級、6000米級和7000米級剖面各1個;萬米級剖面3個,分別下潛至10245米、10347米和10619米,再次打破了水下滑翔機的潛深世界紀錄。

世界上的最低點在位於太平洋底部的馬裡亞納海溝(位於11 °20′N,142°11.5′E)內,海溝最深處的地方達6~11千米,是人類已知的海洋最深處,而斐查滋海淵深度到了11034米。此次"海燕-X"萬米深潛離地球最低點還差415米。


馬裡亞納海溝底部是永恆黑暗,溫度只有幾攝氏度,水壓相當於大約1000個大氣壓。"海燕-X"連續的萬米深度滑翔剖面,充分驗證了我國水下滑翔機工作的可靠性。它是目前國際上唯一能夠進行萬米深淵觀測的水下滑翔機,其成功研製開啟了水下滑翔機的萬米觀測應用的新時代,實現了人類在萬米深海觀探測從點到持續剖面的歷史性跨越。

憑藉自主攻關的超高壓浮力精準驅動、輕型陶瓷複合耐壓殼體、多傳感協同控制等等關鍵技術全球領先,標誌我國在萬米水下滑翔機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據悉,"海燕-X"水下滑翔機是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項目支持下,由天津大學團隊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設計研發的新型萬米級輕型水下觀測系統,是譜系化"海燕"水下滑翔機深度譜系中的重要成員,可同步採集溫鹽、溶解氧、聲學和視頻資料,在海洋深淵科學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相比於傳統的無人無纜潛水器,水下滑翔機耗能小、成本低、航程大、部署便捷,具備在水下全天候獨立工作的能力,並且可以搭載科考所需的任務傳感器,如湍流傳感器、溫鹽深傳感器等進行數據採集。


而回顧2016年我國發起 "透明海洋"工程,聚焦海洋科學前沿和海洋規律探究的"問海計劃",其中首批立項項目便有"4000米深度水下滑翔機研製"。 深淵應用的大深度水下滑翔機無論在設計、製造還是在測試技術上,均提出了新的挑戰。鑑於深淵極端條件下,輕量化中性耐壓殼體設計和精密製造、小型化高背壓精準浮力調節、大深度變載荷耐壓密封等技術瓶頸。


深海建立立體觀測平臺,有利於國土資源普查和科學預測

湍流是海洋當中最複雜的現象之一,對它的了解會對海洋預報以及氣候變化的預測起到非常大的作用。2016年5月海洋觀測與探測聯合實驗室成立,產出了"全海深高清成像技術"、"海洋光譜探測關鍵技術"、"深海無線光通信工程設備"等一批代表性成果,填補了多項海洋技術裝備領域空白。


早在2017年,我國面向海洋中尺度渦最大規模的一次海上立體組網綜合調查結束階段性任務,此次海上調查觀測所用設備均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海洋裝備,包括"海燕"水下滑翔機等海洋觀測先進裝備。調查作業覆蓋了大氣到海水界面至4200米水深範圍的14萬平方公里海區。

這次綜合調查中,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燕"系列水下滑翔機出現神器,與波浪滑翔機、C-Argo浮標等移動觀測平臺與中國海洋大學"南海潛標觀測網"協同組網作業,大大拓展了傳統的單種平臺的調查方式,是我國首次開展多種類水面和水下、定點與移動平臺相結合的大規模協同觀測,顯著提升了我國深遠海監測技術能力。


此次綜合調查的最大亮點是自主研發的多型"海燕"滑翔機,包括溫鹽型滑翔機、聲學型滑翔機、湍流型滑翔機、生化型滑翔機、海流剖面滑翔機、波浪滑翔機等開展了同步觀測,首次為海洋中尺度渦研究提供了海洋動力、生物、化學、聲學、氣象等多學科綜合數據。也是當時國際上針對海洋中尺度現象開展的設備類型最多、數量最大、覆蓋海區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觀測數據類型最豐富的一次海上綜合調查。


此後經兩年技術攻關,研發團隊突破了大深度、小型化、模塊化浮力驅動技術,輕量化、耐高壓殼體設計等產業化通用關鍵技術。2018年4月12日,"海燕-10000"大深度水下滑翔機在馬裡亞納海溝附近海域順利通過歷時6天的海上綜合性能測試,成功回收,最大潛深8213米,打破水下滑翔機此前M國創造的6000多米最大潛深的世界紀錄,提高接近2000米。


又是通力合作的2年後,"海燕-X"水下滑翔機作為新型萬米級輕型水下觀測系統,可同步採集溫鹽、溶解氧、聲學和視頻資料,它成功研製開啟了水下滑翔機的萬米觀測應用新時代,實現了人類在萬米深海觀探測從點到持續剖面的歷史性跨越。

在西瓜視頻平臺上,曾看過海燕系列水下滑翔機採集颱風數據的一些艱難經歷。颱風難以預測,要想做到精準預報是個世界性難題,實質是因為觀測數據太少,但是進入颱風中心捕捉信息,"海燕"很可能損失甚至丟失。當時使用水下滑翔機對颱風進行現場觀測,國際上沒有人做過,不過,海洋科學家很迫切地需要颱風現場的數據。於是我國的研發團隊決定讓"海燕"正面迎擊"天鴿",經歷驚心動魄的風雨歷程,最終獲得了一系列核心數據。


而逐漸建設的立體綜合觀測體系的成功構建標誌著海洋國家實驗室在深遠海觀測技術發展及深海組網觀測研究方面已經走到了世界前沿,是區域海洋觀測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總結

全水深海洋移動觀測設備是未來深海大洋觀測的重要核心裝備,作為"透明海洋"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海燕-X"大深度深淵級水下滑翔機、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標、深海潛標實時觀測系統等一系列前沿技術研發和深遠海應用,為實現"兩洋一海"核心海區實時化海洋觀測,對於搶佔國際深海研究技術制高點,特別是在深海極端環境條件下的物質能量循環以及生命過程認知和演化作用機制等方面取得系統性、原創性重大突破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在全面認識深海資源後我們可以做哪些事情?這些深淵探索將會給我國產業發展帶來什麼奇蹟?請觀看西瓜視頻創作人"國器"《》的深度解析。

更多大國重器、超級工程、高端裝備請在西瓜視頻搜索"國器"。

相關閱讀:

上西瓜視頻,漲更多知識,掌握更多新技能。



相關焦點

  • 央視聚焦:我國深海水下滑翔機首次下潛10619米,屬國際唯一!
    7月16日下午,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組織實施的水下滑翔機——萬米深淵觀測科學考察團隊順利返航。在此次綜合科考中,我國萬米級深海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首次達到10619米,央視新聞等官方媒體紛紛報導。
  • 探索海洋深處的奧秘之一「深潛:深海探索的尖兵」
    近年來,伴隨深海探測技術的發展,人類深入認識深海的時代正在來臨。
  • 深海探測:探索海洋深處的奧秘
    深潛、深鑽、深網是當今探索深海奧秘的三大手段,即深潛科學考察、國際大洋鑽探和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建設。深潛是直觀的深海探索,但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存在局限性。深潛最深只能到海底,從海底往下得靠鑽探,這就是深鑽;深潛的運行時間只能以小時計,想要長期連續觀測就得將傳感器放到海底,聯網觀測,這就是深網。深潛、深鑽和深網,共同擔起深海探索的技術重任。
  • 「海燕」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達10619米
    記者採訪海洋裝備專家時了解到,刷新下潛深度世界紀錄的背後,是我國探索「透明海洋」的堅實一步,現階段我國海洋科考正不斷實現新的技術突破在為期6天的綜合科考中,我國自主研發的2臺萬米級「海燕—X」水下滑翔機共獲得觀測剖面45個,其中3000米級、6000米級和7000米級剖面各1個,萬米級剖面3個,最大下潛深度達1061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的最新世界紀錄。
  • 「奮鬥者」號下潛10909米:我們為什麼要做深海探索?
    作為一個海洋大國,我們開始投入到深度海洋的探索的時間不能說早,只能說還不算太晚。1986年,我國的第一臺水下「7103」號首航成功,邁出了深海探測的第一步,但是「7103」救生艇下潛深度只有300米,航速只有4節。這是依託於當時我國著名的「863計劃」這一科研發展計劃的支持。1995年,我國6000米級水下無纜機器人CR-1試驗成功。
  • 中國載人潛水器再次突破,成功坐底深海10909米,超越不容易
    今天(11月10日),據央視新聞消息,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這意味著我國深海載人潛水更進一步,10909米,這一數字造就了我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成功挑戰"世界第四極"。
  • 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載人深潛精神又將如何助力中國勇攀深海科技高峰?裡程碑!中國躋身深潛世界「排行榜」前列你好,神秘的深海!
  • 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載人深潛精神又將如何助力中國勇攀深海科技高峰?
  • 我國最新深潛器坐底最深海溝,可載人下潛,每平方米可抗萬噸水壓
    距離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的11034米也只有100多米的差別了,這也說明「奮鬥者」號深海潛水器可以來到地球海洋的最深處,也說明我國目前的深潛技術已經可以到達全球海洋的任意的洋底。,是可載人的深潛器,如今它取得的成果可謂是凝聚了我國廣大深潛科技人員的心血和智慧。
  • 【新華網】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載人深潛精神又將如何助力中國勇攀深海科技高峰?  裡程碑!中國躋身深潛世界「排行榜」前列  你好,神秘的深海!我國從此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認識海洋,才能更好地開發、保護海洋。  馬裡亞納海溝被稱為「地球第四極」,水壓高、完全黑暗,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其最深處約11000米,相當於珠穆朗瑪峰疊加華山的海拔高度。
  • 「海燕」、「潛龍」、「深海勇士」……這幾天中國深潛很忙
    進入2018年,我國各類深海潛水器「爭奇鬥豔」,不斷「突破自我」,在大海深處不斷創造著「中國深度」。21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船隊成員「向陽紅18」科學考察船在國家海洋局深海基地靠港,圓滿完成30天的共享航次任務。
  • 中科院深海所再獲1億金融支撐 助「探索一號」闖深海
    央廣網三亞1月20日消息(記者吳媚苗 通訊員陳怡)過去的2017年,對深海探索來說,是開啟全新航程的一年。「探索一號」的科考歸來使我國在深海上又邁進了一大步。記者目前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目前再次獲得浦發銀行方面的金融支撐,隨著不斷深入的科研經費的投入,「探索一號」相關項目將再創佳績。
  • 中國載人深潛: 向海底一萬米進發
    日前,「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靠港三亞,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覆蓋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TS10深潛科考航次。本航次中,「深海勇士」號在高海況、海底地質環境複雜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熱液區,創造了一系列中國載人深潛作業的新紀錄。
  • 萬米深潛!「奮鬥者」號總設計師:「不是終點,我們剛剛打開了深海的一個門縫」
    11月28日,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順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中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載人深潛精神如何助力中國勇攀深海科技高峰?
  • 獨家|深海超級戰隊,向萬米海底出徵……|海洋|馬裡亞納海溝|潛水器...
    我國科學家一步步走向深海,從十年前的1000米到3000米、5000米、7000米,今天將挑戰萬米。每下潛一米都是人類科技在縮小我們與自然力量之間的極限距離。近年來,我國快速發展深潛設備,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如今的「奮鬥者」號,它們已經成為深海探索的尖兵。這些大國重器離不開幾代科研工作者探索海洋、奉獻海洋的專業與執著。
  • 「奮鬥者」深潛超萬米 「全海深」中國今夢圓
    動力下潛和回收大大提高了效率有助於為深海科考作業贏得更多寶貴時間,這一點也深刻體現在我國第二臺深海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身上。  「奮鬥者」號海試採用「雙船保障」模式。「蛟龍號」每次海試,帶其出徵並提供保障的是「向陽紅09」母船,二者的組合逐漸成為中國載人深潛的標誌性符號。 此次出徵馬裡亞納海溝,「奮鬥者」號擁有雙母船即「探索一號」支持船和「探索二號」保障船提供支撐。
  • 10900米!中國成功挑戰海洋最深處:勝利返航
    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載人深潛精神又將如何助力中國勇攀深海科技高峰?中國躋身深潛世界「排行榜」前列你好,神秘的深海!大洋之底,馬裡亞納海溝,迎來「奮鬥者」號的無聲問候。我國從此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認識海洋,才能更好地開發、保護海洋。馬裡亞納海溝被稱為「地球第四極」,水壓高、完全黑暗,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其最深處約11000米,相當於珠穆朗瑪峰疊加華山的海拔高度。
  • 探索海洋深處的奧秘(開卷知新)
    揭示板塊運動的規律、窺探地球內部的真相,也要到深海底部進行探索。  從經濟角度看,深海蘊藏著豐富的礦產、油氣和生物資源。目前,海洋石油產量佔世界石油產量的30%,高居世界海洋經濟首位,其中發展最快的是深水油田。近年來全球重大油氣發現,70%來自水深超過1000米的水域。海底有待開發的資源非常豐富,現在還只是起步階段。
  • 為什麼我國要花重金探索深海?只為了打破記錄嗎?你需要了解這些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毛主席的詞句早已變為人間現實,而今朝「奮鬥者」號潛行深度突破萬米,更增添了幾分夢幻的味道。海洋作為地球生命的起源之處,有著許多神秘的地方,從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再到微不足道的浮遊動物、浮遊植物等,無不展示著海洋世界的多樣性,也讓我們見識到海洋世界的奇妙。
  • 【地評線】荔枝網評: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中國邁向「深藍夢」
    此前,10月10日,「奮鬥者」號與「探索一號」「探索二號」母船一起,從海南三亞啟程開展萬米級海試。10月27日,「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回顧中國載人潛水器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劈波斬浪、艱苦奮鬥的過程。1986年,我國成功研製第一艘載人潛水器——7103救生艇,當時只能下潛300米,航速也只有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