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探測:探索海洋深處的奧秘

2020-09-03 環球網

來源:人民日報

伴隨深海探測技術的發展,人類深入認識深海的時代正在來臨。500年前達·文西設計潛水服、150年前凡爾納寫《海底兩萬裡》,當時的科學幻想如今正在成為現實。

從科學角度看,探索深海能夠幫助人類深入了解海洋的奧秘、地球的奧秘。水深超過2000米的深海,佔據地球表面的3/5,無論溫室氣體排放的歸宿,還是氣候長期變化的源頭,都要追溯到海水深層。不僅如此,海底是距離地球內部最近的地方:大陸地殼平均35公裡厚,大洋地殼則為7公裡。揭示板塊運動的規律、窺探地球內部的真相,也要到深海底部進行探索。

從經濟角度看,深海蘊藏著豐富的礦產、油氣和生物資源。目前,海洋石油產量佔世界石油產量的30%,高居世界海洋經濟首位,其中發展最快的是深水油田。近年來全球重大油氣發現,70%來自水深超過1000米的水域。海底有待開發的資源非常豐富,現在還只是起步階段。比如海底的微生物新陳代謝極其緩慢,生殖周期在千年以上,但人類尚不知如何利用其「長壽基因」;太平洋一片深海黏土所含的稀土元素可供人類使用幾十年,但開採利用技術尚待研發。

深潛、深鑽、深網是當今探索深海奧秘的三大手段,即深潛科學考察、國際大洋鑽探和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建設。深潛是直觀的深海探索,但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存在局限性。深潛最深只能到海底,從海底往下得靠鑽探,這就是深鑽;深潛的運行時間只能以小時計,想要長期連續觀測就得將傳感器放到海底,聯網觀測,這就是深網。深潛、深鑽和深網,共同擔起深海探索的技術重任。目前,我國已建立起「三深」格局,深海科考進入快速發展期。

深潛:深海探索的尖兵

明代《天工開物》中就有關於潛水的記載:屏住一口氣潛入海底「沒水採珠」。但是海水每加深10米就增加一個大氣壓,深海下潛只能在某種容器裡進行。

20世紀晚期,人類在克服地心引力進入太空的同時,也頂住水柱壓力進入深水海底。經過潛水鐘、潛水球的試探,1960年,「的裡亞斯特」號深潛器下潛到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水深10916米的海底,將兩個人首次送入地球表面的最深處。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現在的深潛器已經發展為作業型,配有動力系統和各種取樣設施,成為深海探索的尖兵,其突出貢獻是1979年在東太平洋發現黑煙囪熱液系統。上世紀80年代,美國、法國、蘇聯、日本分別建造了載人深潛器,最深可以潛入6500米。

我國深海科技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2012年,「蛟龍」號載人深潛器下潛至7062米,創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2017年,4500米型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正式投入使用,國產自主率超過95%。目前,萬米級全水深的載人深潛器已經處於試驗階段,我國正邁向國際深潛設施製造前列。正是通過載人深潛,我國在南海發現了海山上成片的多金屬結核、古熱液區和冷水珊瑚林,在西南印度洋勘查了金屬硫化物礦點。

隨著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探索深海也可以不用人類親身下潛。上世紀70年代以來迅速發展的非載人深潛器,同樣可以進行許多項目的科學探索,而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優勢。世界上載人深潛器為數稀少,無人遙控潛水器則已廣泛使用。由於有臍帶纜和母船連接,遙控潛水器有充足的能源保障,不僅可用於長時間的科研考察,更是當前水下工程作業的主力。我國70年代末開始研製非載人深潛器,進展迅速,「海馬」號4500米級遙控潛水器、「潛龍」號無人無纜自主潛水器、「海龍」號無人有纜潛水器等,正在壯大著我國深潛器的陣營。

深鑽:窺探地球內部奧秘

「三深」中規模最大、需要國際合作進行的,是國際大洋鑽探計劃的深鑽。國際大洋鑽探計劃從1968年開始,是由20多個國家共同參加的科學探索計劃,其任務是探索深海底下的地球內部,是國際科學界為時最久、影響最大的合作計劃。

大洋鑽探由於技術要求高、經費投入大,必須依靠國際合作。大洋鑽探每兩個月執行一個鑽探航次,每個航次採用的都是最先進的鑽探船,科技含量極高。半個世紀來,大洋鑽探在世界大洋鑽井4000多口,取回巖芯40多萬米,從多方面加深了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比如70年代的大洋鑽探,證實了地球構造運動的板塊學說,找到了氣候長期變化的軌道驅動;後來的鑽探又發現了海底的天然氣水合物,以及地殼裡微生物構成的「深部生物圈」。大洋鑽探始終引領著國際地球科學的發展。

我國是大洋鑽探的新兵,1998年方才參加,但在1999年就成功實施了南海第一次大洋鑽探,探索季風氣候演變的歷史。2014至2018年間,我國又接連完成三個半鑽探航次,揭示了南海海盆張裂、海底擴張的歷史,使南海成為深部過程研究程度最高的邊緣海。重要的是,所有這些航次都是在中國科學家提議、設計和共同主持下實施的。

深網:把「氣象站」和「實驗室」建在海底

世界海洋科學正在轉型:從海面船隻的短暫測量,轉為海洋內部的長期觀測。長久以來,人類主要從海洋外部觀察海洋,而許多深海現象只有通過對海洋內部的長期觀測才能發現。比如海洋災害的預警,在最需要觀測的時候,船隻卻無法抵近。90年代起,國際海洋界開始將傳感器放到海底,再用光電纜接到岸上傳送能量和信息。這樣建成的海底觀測網可以不間斷地進行長期現場觀測,無論有颱風還是地震都可以連續運作,將深海的現場數據實時送到實驗室。

進入新世紀,發達國家掀起了建設海底觀測網的熱潮。2009年,加拿大「海王星」觀測網率先建成,水深3000米、纜線長800公裡;2015年,日本建成S—Net網,從本州島連到太平洋8000米水深的日本海溝,布設150個監測站、纜線總長5700公裡,號稱世界最大的地震監測網;2016年,美國OOI海底觀測系統正式建成,包含區域網、近岸網、全球網三大系統,設置900多個探頭對美國岸外進行多學科的海底觀測;此外,歐盟14個國家參加的EMSO計劃,從地中海直到北冰洋都將布設海底觀測網。

海底觀測網相當於在海底建立「氣象站」和「實驗室」,極大提升海洋觀測能力,標誌著新一代海洋科學的建立。從應用上講,海底觀測網是預警地震海嘯最為有效的手段。世界上85%的火山在海底,布設海底裝置能夠實時監測火山爆發,將來或能對海底火山爆發作「現場直播」。

我國從2005年起開始推進海底觀測網的建設,2009年建設近岸的實驗觀測站。此後,又在南海北部進行了大量深水海流和沉積過程的長期觀測。2017年,我國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正式被批覆建立,將在我國東海和南海分別建立海底科學觀測系統,從海底向海面進行全天候、實時和高解析度的多界面立體綜合觀測。

近10年來,建設中的海底科學觀測網除了光纜聯網的設備外,還有著大量無線聯網的活動觀測平臺,包括自主水下航行器、水下滑翔機、海底爬行車等。

由於深海開發尚處起步階段,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也時有災難發生。2010年,墨西哥灣一口創紀錄的深水油井打開了大油田,但是鑽井平臺爆炸導致在接下來的5個月裡,50萬立方米的原油漏入墨西哥灣,造成史上最嚴重的海上事故。進入深海不僅要防止災害,還要關注環境保護。深海的特點在於連通性強,而且有大量的「慢過程」,深水珊瑚上千年才長一株,多金屬結核百萬年才長几釐米。汙染物質的排放或者生態環境的破壞,後果要比在陸地嚴重得多。人類在深海面前還是個小學生,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發展深海科技,決不能帶著「淘金」的狂熱去開發深海。開發深海,大量技術上的新挑戰還在前面。

深海開發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如果說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是人類在橫向上進入海洋,21世紀將是人類在垂向上進入海洋。深潛、深鑽、深網,深耕藍色國土,建設海洋強國,我國海洋事業正在向海洋深處挺進,期待中國科學家為人類海洋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探索海洋深處的奧秘(開卷知新)
    伴隨深海探測技術的發展,人類深入認識深海的時代正在來臨。500年前達·文西設計潛水服、150年前凡爾納寫《海底兩萬裡》,當時的科學幻想如今正在成為現實。  從科學角度看,探索深海能夠幫助人類深入了解海洋的奧秘、地球的奧秘。水深超過2000米的深海,佔據地球表面的3/5,無論溫室氣體排放的歸宿,還是氣候長期變化的源頭,都要追溯到海水深層。
  • 探索海底深處的奧秘,一起來見識我國深海水下機器人
    探索海底深處的奧秘,一起來見識我國深海水下機器人。 眾所周知,地球表面幾乎四分之三被海洋覆蓋。海洋遠比陸地遼闊和深邃,蘊藏著難以想像的礦物、能源、蛋白質、生物基因等難以想像的資源。海洋還有著極其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更是生命起源的搖籃。 探索海底深處的奧秘,正是水下機器人的使命。
  • 探索海洋深處的奧秘之一「深潛:深海探索的尖兵」
    近年來,伴隨深海探測技術的發展,人類深入認識深海的時代正在來臨。
  • 記者手記:在馬裡亞納海溝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新華社「沈括」號12月16日電 記者手記:在馬裡亞納海溝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世界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近日迎來中國「彩虹魚」科考團隊。他們乘坐「沈括」號一路遠航來到這裡,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 中國「彩虹魚」科考團隊,在世界最深的海溝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他們乘坐「沈括」號一路遠航來到這裡,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連日來,馬裡亞納海溝最深的海域——「挑戰者深淵」天氣總體晴好。幽藍的海天盡頭,白雲朵朵、波湧浪飛。陽光通透,炙烤著海面,反射出明亮而富有質感的金屬光澤。2194噸的「沈括」號雙體船,猶如一片紅白相間的小「楓葉」,停泊在最深點的上方。
  • 大國利器,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可探測海底的奧秘
    近年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日漸強大,綜合國力也在日漸增強,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日漸強大,越來越多的國外人來中國遊玩,無不被中國強大的國力所震撼,不說別的,大家應該都知道深海水低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每個國家都想去探測海底的世界,可是海洋,這個表面隨和,「內心」深處卻是波濤洶湧,裡邊暗流湧動
  • 海洋深處的秘密,目前人類僅僅探索了5%,深海生物很恐怖!
    自古以來,大海永遠是神秘的,但目前人類仍有95%的海洋未探索,從海洋到底有多深,到現存在海底的奇異物種有多少等等,我們對海洋的了解少之又少。目前全世界公認的,人類已知的海洋最深處位於太平洋底的馬裡亞納海溝,處於海平面以下11034米。
  • 「奮鬥者」號下潛10909米:我們為什麼要做深海探索?
    那麼,人類為了潛入海洋最深處,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我們除了在深潛領域實力「秀肌肉」的意圖之外,還可以從深海探索中找到哪些其他價值呢?這次讓我們一起走近深海吧。從20世界60年代開始,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那些海洋大國,更是加快了對深海大洋底部的探索和開發,各類調查船、鑽探平臺、探測裝備、無人、載人、遙控深潛器、機器人、海底檢測網等技術相繼出現,深海探測進入一個熱鬧非凡的階段。由於深潛技術的難度和研發、試驗的複雜性,深潛既是一個狹窄的應用領域又是一個非常燒錢的研究領域。
  • 紀錄片-給孩子看世界系列 《向深海出發》探索海洋世界的秘密
    在整個科考過程中,科學工作者們在全球海洋範圍內,對地球上的7大地區海洋的近1000多處海底深處進行了此前所沒有進行過的探索,他們記錄下了無數令人難以置信的最新發現
  • 奮鬥者號坐底海洋深處
    2020年11月10日早7時42分,隨著顯示器上的數字正式突破一萬大關,探索一號下潛指揮室中傳來了一陣短促又熱烈的掌聲,奮鬥者號深潛器突破了萬米大關,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中國人首次在世界的最深處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在成功的背後,蘊含著的是中國船舶工程團隊、海洋科研工作者半個世紀的辛勞與汗水,這也是一段從追趕到超越的風雨荊棘路。
  • 深海10000米有多麼神奇,未來會成為人們新的旅遊勝地?
    深海10000米有多麼神奇,未來會成為人們新的旅遊勝地?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國逐漸將探索精力放在了面積廣闊海洋裡,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也是人類發源的地方,海洋最深的地方可達11034米,是來自馬裡亞納海溝的區域,但這只是現在探明的最深處,還有其他更深的地方,還需要未來的人去繼續探索。
  • 掌握核心技術,探索海鬥深淵—記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下
    以推動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為目標,以提升我國深海科學研究與海洋工程技術研發實力,構築科學研究-工程技術-深海作業融合性體系,引領我國深海科學、深海技術、資源開發利用和產業化發展為主要任務,利用海南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自2011年籌建至今,深海所在開展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技術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我國深海探索再突破,10619米深潛,將會帶來怎樣的海洋格局
    世界上的最低點在位於太平洋底部的馬裡亞納海溝(位於11 °20′N,142°11.5′E)內,海溝最深處的地方達6~11千米,是人類已知的海洋最深處,而斐查滋海淵深度到了11034米。此次"海燕-X"萬米深潛離地球最低點還差415米。
  • 中國成功挑戰海洋最深處:勝利返航
    我國從此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認識海洋,才能更好地開發、保護海洋。馬裡亞納海溝被稱為「地球第四極」,水壓高、完全黑暗,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其最深處約11000米,相當於珠穆朗瑪峰疊加華山的海拔高度。
  • 海洋:人類現在可以到達海底最深處了嗎?
    ,因為深海有著超強的壓力,光線也不足,相比探索太空難度大了很多。所以人類不探索深海。    人類所探索過的海底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至今沒有任何儀器到過。它的深度是-11034米。  中國的探險  2012年6月15日,中國第一次有人拜訪馬裡亞納海溝深海。涉淺水者見魚蝦,入深水者見蛟龍。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著探尋深海奧秘的夢想。如今,這個夢想正在通過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一步步走進現實。
  • 新紀錄10909米,深海探測有什麼用?
    深海探測有什麼用?其實每一個海底的新發現,都有可能顛覆掉我們目前對國際戰略格局的認知。海底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我們不探索,別人就會探索。在雙十一的轟鳴之下,默默發生了一件大事。10號上午8點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地球上已知的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下潛深度達到10909米,創下新紀錄,令人振奮。
  • 走進地球最深處,探索海底一萬米的世界
    這裡就是位於海底一萬米的馬裡亞納海溝,如果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放在溝底,峰頂將不能露出水面,不少的登山者成功地徵服了珠穆朗瑪峰,但探測深海卻極其困難。在千米深的海水中見到過人們熟知的蝦、烏賊、章魚、槍烏賊還有抹香鯨等大型海獸類,在2000~3000米的水深處發現成群的大嘴琵琶魚:在8000米以下的水層,發現僅18釐米大小的新魚種。在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則很少能看到動物了,那在一萬米的深度中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壯麗景象呢?帶著著這樣的好奇心,我們對於馬裡亞納海溝的探索從未停止過。
  • 看世界系列 | 探索海洋世界的秘密
    導讀:海底世界長久以來一直吸引著人們進行不斷的探索,有關海底奧秘的話題總是長久不衰。英國電視臺科學考察團隊耗時近1年,深入海底的未知領域對這片與世隔絕的地帶進行了研究探索。  在整個科考過程中,科學工作者們在全球海洋範圍內,對地球上的7大地區海洋的近1000多處海底深處進行了此前所沒有進行過的探索,他們記錄下了無數令人難以置信的最新發現。
  • 馬裡亞納海溝是海洋最深處之一,不知道真的假的?
    可是地球可不僅僅是一個表面這麼簡單,佔地球表面71%面積的海洋遠比地表要神秘和複雜,而人類對於海洋的了解只有5%左右,還有95%的海洋我們是不了解的,尤其是深海更是人類探索的一個盲區。除了海洋之外,地球還有一個最神秘的區域,那就是地球內部。
  • 深海科學探索史話:五百年從海面到馬裡亞納海溝
    海洋,覆蓋著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十,身為陸生生物的人類,對海洋既有天生的敬畏,也有對深海未知的好奇;因為海洋的廣闊和深潛技術的局限性,常常有人笑稱,我們對海洋的了解還不如對三十八萬公裡外的月亮充分。相對於毫無生機而單調的月球,地球的深海更加富有生機,探測一片數平方公裡的海床,遠不足以讓我們斷定深海生態的概況,我們的確對海洋還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