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科學探索史話:五百年從海面到馬裡亞納海溝

2020-08-28 科學鴿

海洋,覆蓋著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十,身為陸生生物的人類,對海洋既有天生的敬畏,也有對深海未知的好奇;因為海洋的廣闊和深潛技術的局限性,常常有人笑稱,我們對海洋的了解還不如對三十八萬公裡外的月亮充分。

相對於毫無生機而單調的月球,地球的深海更加富有生機,探測一片數平方公裡的海床,遠不足以讓我們斷定深海生態的概況,我們的確對海洋還很陌生。按照當今海洋學家估計,深海中90%至95%仍是一個謎。

生機之地——海洋

什麼是深海勘探?

&34;一詞對每個人的含義都不相同,對於普通人,超過百米就算深海了。對於漁民來說,深海是較淺大陸架以外的所有海域。

對科學家而言,深海是海洋的最深層,還在溫躍層以下(位於海面以下100—200 米左右、溫度和密度有巨大變化的薄薄一層),一般為1800米以下的水層。

在溫躍層之後,在沒有現代儀器的幫助下,人們將很難知道深度是多少,因為陽光早已無法穿透,周圍環境永遠都是黑暗的,極冷的(在3000米以下溫度介於0到3攝氏度之間),水壓比海面標準大氣壓高出1000倍以上。


從古羅馬作家普林尼記錄想像深海到19世紀末,人們都認為深海是一片死氣沉沉的荒原,沒有生物可以在那裡生存。在二十世紀後後,隨著船舶技術發展,電子信息技術幫助人們涉足人無法達到的地方,才認識到深海其實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棲息地。

為了深潛器能去探索這片寒冷,黑暗,高壓水層。深海勘探融合海洋學,生物學,地理學,考古學和工程學;雖然到現在深潛技術仍然十分笨拙,但已經能夠瞥見海洋最深處的神秘風景。

深海勘探簡史

深海勘探的歷史相對較近,不是因為古人沒有嘗試,首先是需要詳細的文字考察記錄,第二是需要較先進的技術來進行深海勘探。再過一年,我們將度過深海探測五百年這個時刻。

  • 1521年:第一個為了證明地球是圓的,進行環球航行的麥哲倫率先進行了深海探索活動,船隊航行在太平洋上,試圖使用一條730米繩索來測量太平洋的深度,除了島嶼附近的海域,長繩在茫茫大洋上均無法觸底,人們發現在太平洋上哪裡都是深淵。

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


  • 1818年:英國約翰·羅斯爵士聲稱自己使用深網捕到了大約2000米深度處蠕蟲和水母,這些實物證據開始動搖西方一千八百年深海無生命論。
  • 1842年:儘管羅斯爵士的發現已經公開二十餘年,生物學家愛德華·福布斯還是提出了深淵理論,指出生物多樣性會隨著深度而減少,並且生命無法在超過550米深度的水層中生存,不過只是假說,並沒有試驗數據支撐。
  • 1850年:麥可·薩斯通過深網在800米處捕到了多種深海魚類,生態系統顯然很複雜,直接用證據駁斥了福布斯的深淵理論。

英國海軍挑戰者號護衛艦


  • 1868-1876年英國海軍資助蘇格蘭博物學家和海洋動物學家查爾斯·湯姆森開展深海考察,1872年12月21日考察團乘坐英國海軍挑戰者號護衛艦從樸茨茅斯啟程,歷時三年半航行十三萬公裡,進行了492次深海測深,133次深海海床挖泥,151次露天拖網和263次連續水溫觀測,發現水下4427米的生物,共新發現4717個海洋新物種;深淵論自此銷聲匿跡。
  • 1930年:紐約富豪奧蒂斯·巴頓設計了第一個球形深潛器,並於1930年6月與美國生物學家威廉·比比在百慕達群島外進行深潛。他們成為了首批活著進入深海的人類,下潛到180m創造了首次深海潛水紀錄。


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


  • 1934年:奧的斯·巴頓刷新了自己創造的潛水紀錄,達到了923米,之後受世界大戰影響實驗中斷,1949年,再次打破深潛記錄進入1370米深的海洋。
  • 1956年:法國探險家伊夫·庫斯託駕駛深潛器拍攝了全彩色深海紀錄片《寂靜的世界》,在坎城電影節上映,並獲得金棕櫚獎,普通人第一次直觀認識深海的面貌。
  • 1960年:瑞士海洋學家雅克·皮卡德在美國海軍資助下,製作裡雅斯特號深潛器下潛到馬裡亞納海溝10916米處觸底,截止目前依然是最大深潛記錄。


裡雅斯特號深潛器


  • 1977年:海洋學家通過潛水器發現了海底火山附近熱液噴口的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依靠化學能,而不是太陽能。
  • 1995年:美國海軍Geosat測地衛星雷達數據被解密,可以對全球海床進行製圖建模,學術界對海洋海床地形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
  • 2012年: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馬裡亞納海溝乘坐深海挑戰者號深潛器完成深潛挑戰。


現代深海科考拓展了我們對深海的地理和生物多樣性的認識,每年深海不斷發現新的物種,揭露了地表人類活動對海洋深層次的影響,除了科研,深海科考活動也幫助人們找到大量跟隨遇難船隻沉入海底的珍貴文物,補全我們對過去的了解。

深海探索技術

像航天技術一樣,深海科考也需要新的儀器和技術。外太空是寒冷無壓力的真空,但海洋深處更加富有難度,超高壓,低溫且黑暗,加之海水的腐蝕性,萬米深潛器往往出海一次就壽命已盡。

在8世紀,維京人在繩索上掛金屬塊以測量水深。從19世紀開始,研究人員開始使用鋼纜進行測深,進入二十世紀,科學家們想到了利用聲音,科學家使用炸彈測深(將炸彈扔入海溝並記錄回聲),發現馬裡亞納海溝,菲律賓和湯加海溝的深度都超過10000米。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海洋科考進入聲吶時代。

潛水活動

當人們確定海床深度後,便想看看海床是怎樣的一番景象。第一艘潛水艇由荷蘭的工程師德雷爾於1623年製造。1865年法國發明家貝努瓦·盧庫埃羅發明潛水服和呼吸器。1943年,庫斯託與埃米爾·加尼昂共同發明水肺,使用至今。

更安全的方法——機器人探索

人類已經參觀了馬裡亞納海溝底部,有人潛水器的使用費用卻令大多數科研團隊望而卻步,加之到今天,載人深潛器在滿足深潛之外,還要考慮海洋學家的生命安全,深海探測往往非常笨拙和使用範圍有限。現代深海探索大多數時候依賴於無人潛水器。

遙控潛水器ROV是由科考船上的研究人員控制的系留式水下設備,遙控潛水器通常安裝攝像機、機械臂、聲納設備和樣品容器。

自主水下航行器(AUV)無需人工控制即可運行,這些深潛器可以通過聲吶繪製海床三維地圖,測量深海溫度與化學物質並拍照,它們共同成為了今天深海科考的主力。

人類或者無人潛水器進行科考時往往在海底停留時間都不長,無法長時間收集測量數據,所以下去能看見什麼往往只能隨緣。

除了深潛器之外,在海底投放傳感器監測鯨魚的歌聲,浮遊生物的密度,海底環境的溫度、酸度、和各種化學物質濃度。這些傳感器連接著一個浮標,浮標在海面漂浮,實現與科考船的通信與對海底設備供能。

如果說地面大型望遠鏡與哈勃這樣的在軌望遠鏡是人類看向太空的眼睛的話,這些浮標就是指向深海的&34;,例如太平洋的蒙特裡監測系統(MARS),設備儀器沉入海底以監測地震斷層。

深海探索的未來


蛟龍號

現在人類依然親身參與海洋科考,我國憑藉自主設計的蛟龍號深潛器加入到深海科考浪潮中;雖然大多數科考活動都是使用來自無人潛水器和海底傳感器完成,但人必然會潛入深海,見證參與到深海科考每一次重大發現中,載人深潛器的發展不會止步,無人潛水器也會越來越智能。深海潛水技術也不將局限於地球,它們會跟隨著人類腳步,踏足其它星球,走向深海,走向星空。


本文由科學視場原創,首發於今日頭條平臺,謝絕轉載,歡迎轉發與發表您的觀點看法,您的關注就是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記者手記:在馬裡亞納海溝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新華社「沈括」號12月16日電 記者手記:在馬裡亞納海溝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世界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近日迎來中國「彩虹魚」科考團隊。他們乘坐「沈括」號一路遠航來到這裡,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 馬裡亞納海溝可深入探索,為何到10929米就停止了,看拍到了啥
    不少的登山者都已經「徵服」了世界最高峰,同樣人類也在不斷探索馬利亞亞納海溝,馬裡亞納海溝幾乎是全世界海洋地質學家的焦點,它不僅僅有全球最深處的斐查茲海淵(11034米)還有正在擴張的馬裡亞納海槽,以及正在活動的火山弧伊豆小笠原馬裡亞納島弧。
  • 馬裡亞納海溝可深入探索,為何到10929米就停止了,看他拍到了啥
    關於馬裡亞納海溝的探索,最早的探索者是英國,1951年,英國皇家海軍挑戰者二號首次測量海溝深度,挑戰者二號仇以回波定位的方式於北緯11度19分,東經142度15分,測出當地深度為10900米,但了為了減少誤差,就減去了一個尺度,為10863米。
  • 卡梅隆駕駛「深海挑戰者號」潛入地表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深海大挑戰
    卡梅隆駕駛「深海挑戰者號」潛入地表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深海大挑戰 2018-07-10 14:21 來源: ON MY WAY 為了潛入馬裡亞納海溝,詹姆斯‧卡梅隆設計了自己的潛艇
  • 西瓜視頻:人類能探索到"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海底10994米
    西瓜視頻:人類能探索到&34;最深處,海底10994米地球,人類的家。但是人類對這個家又了解多少呢?地球上有數不勝數的高山,有廣袤無垠的草原,還有深不可測的海洋。人類對地球的探索,還遠遠不夠。今天,我們隨著西瓜視頻創作人&34;的視頻,來到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了解深海的秘密。讓我們一起看西瓜視頻漲知識吧!
  •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
    在經歷了50天的海上航行和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作業後,我國「探索二號」科考船日前結束了本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務,開始返航。▌「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在這個航次中,「探索二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與「
  • 世界上有12個人到過月球,但到過馬裡亞納海溝的人只有3個
    人類一直以來有登月的夢想,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將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有些還到過不止一次。但世界上卻有一個地方,迄今為止只有3個人到達過,這裡就是地球最深處,深達10911米的馬裡亞納海溝。
  • 掌握核心技術 探索海鬥深淵——記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以推動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為目標,以提升我國深海科學研究與海洋工程技術研發實力,構築科學研究-工程技術-深海作業融合性體系,引領我國深海科學、深海技術、資源開發利用和產業化發展為主要任務,利用海南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自2011年籌建至今,深海所在開展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技術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探索一號」從馬裡亞納海溝帶回了什麼
    這支在馬裡亞納海溝海域執行任務的海鬥深淵科考試驗隊,乘坐「探索一號」科考船返回海南三亞。  8月24日從三亞出發的59人科考隊,從深海裝備與技術、地球物理、海洋地質與地球化學、海洋生物及物理海洋等多個學科方向,在馬裡亞納海溝共完成了87個站位和504公裡測深測線作業。  「大家在科考過程中互相合作、全心投入,都展現出了極強的業務能力,整個過程留下了許多開心的記憶。」
  • 馬裡亞納海溝約11034米,為何到10929米就停止探索,看他拍到了啥
    不過,科學家為了了解馬裡亞納的秘密,連續不斷的進行探索,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在進行大規模的探索和研究,他們發現了些什麼呢? 深入探索 關於對馬裡亞納海溝的探索,有兩個數值,一個是探測波顯示的數值,另一個就是實際探測的數值。
  • 神秘的馬裡亞納海溝
    超過萬米深的馬裡亞納海溝究竟什麼模樣?1960年1月,人類首次看見了它的真實模樣。當時,瑞士著名深海探險家雅克·皮卡爾與美國海軍中尉多恩·沃爾什駕駛「的裡雅斯特」深水探測器,在人類歷史上首次下潛至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處進行科學考察,他們看到的主色調是黑色,外觀則如同荒漠。那裡的海水也很平靜,除了潛水器激起的水流外,再也沒有驚濤駭浪。
  • 「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究竟有何魅力
    今天我們來一起探索下神奇的馬裡亞納海溝的魅力,主要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馬裡亞納海溝整體狀況及其被探索的歷史。這麼說吧,眾所周知陸地上最高峰是我國的珠穆朗瑪峰,2005年我國測量的珠峰高度為8844.43米,也就是說將珠峰放到「挑戰者深淵」的話,還要有近2000米的距離才會露出海面!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世界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所謂「入地」,就是探索地球的內部結構,人類雖然生活在地球上已經有了數百萬年時間,但是對於地球內部結構的了解還十分有限,通過對地震波的研究來探索地球內部,是當前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對於海洋的探索具有極強的現實和未來意義,對於向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在「上天、入地和下海」等方面都需要發力研究,為此我國的科學工作者也在不斷的努力。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的海底,妙...
    &nbsp&nbsp&nbsp&nbsp然而,隨著人們對深淵展開科學調查,這些認識正在被顛覆。以深淵地學、深淵生命科學為代表的深淵科學研究,代表了當前國際深海科學研究的最新前沿。
  • 掌握核心技術,探索海鬥深淵—記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下
    位於海南省三亞市鹿回頭半島的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深海所」),是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亞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三方聯合共建的深海科技研發機構。以推動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為目標,以提升我國深海科學研究與海洋工程技術研發實力,構築科學研究-工程技術-深海作業融合性體系,引領我國深海科學、深海技術、資源開發利用和產業化發展為主要任務,利用海南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自2011年籌建至今,深海所在開展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技術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自然-通訊》:上層海洋甲基汞侵入到馬裡亞納海溝
    隨著航測汞數據覆蓋率的增加,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深海(大於1000米)甲基汞含量可能並不低。日前,《自然-通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上層海洋甲基汞侵入到馬裡亞納海溝》證實,人為源汞可能已經到達地球上最偏遠的海洋生態系統的食物網,並對脆弱的深淵生態系統造成潛在危害。
  • 馬裡亞納海溝可深入探索,為何在10929米突然停了?看他拍到了啥
    2012年3月26日,世界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代表作《鐵達尼號》《阿凡達》)隻身乘坐「深海挑戰者號」潛入馬裡亞納海溝,最終在10929米處停住了。在潛水過程中,他進行了視頻錄製,你們猜他拍到了啥?又為何突然停住?
  • 馬裡亞納海溝的深處是什麼樣的?深海萬米有生命存在嗎?
    這個海溝位於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的交界處,由於大洋板塊的巖石密度大,位置低,因此俯衝插入到了大陸板塊之下,這個板塊交界處碰撞就形成了海溝,在大陸一側則會形成海岸山脈。 不過英國和蘇聯採用的都是回波的方式測量的,第一個潛入馬裡亞納海溝的國家是美國,潛入的深度是10916米。 2016年,是我國的深潛科考進入萬米時代的元年,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鬥」號無人潛水器下潛了10767米,萬米深海不再是禁區。
  • 人類是如何發現馬裡亞納海溝的?一個假設帶來的科學大發現
    當他們捕捉到不尋常的海洋生物時,便會將其送到考察船上的實驗室解剖或者製成標本。1875年3月23日,科學家們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不斷嘗試,最終探得馬裡亞納海溝深度為8184米。此時距離挑戰者號發現馬裡亞納海溝已過去75年。
  • 「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淵究竟有何魅力?
    我是夸父逐星空,關注我,帶你一起了解神奇的宇宙自然人文現象,探索他們背後的奧秘故事。順便說一句,深海恐懼症的朋友請不要點進來!今天我們來一起探索下神奇的馬裡亞納海溝的魅力,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馬裡亞納海溝整體狀況及其被探索的歷史。第二部分,馬裡亞納海溝有哪些深海生物,都長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