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一號」從馬裡亞納海溝帶回了什麼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上圖 糠蝦

  中圖 獅子魚

  下圖 索深鼬䲁屬魚受訪者供圖

  最近幾天,在位於三亞的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內,工作人員們忙碌、緊張又帶著興奮,迎接他們在海上漂泊近兩月的同事們回家。這支在馬裡亞納海溝海域執行任務的海鬥深淵科考試驗隊,乘坐「探索一號」科考船返回海南三亞。

  8月24日從三亞出發的59人科考隊,從深海裝備與技術、地球物理、海洋地質與地球化學、海洋生物及物理海洋等多個學科方向,在馬裡亞納海溝共完成了87個站位和504公裡測深測線作業。

  「大家在科考過程中互相合作、全心投入,都展現出了極強的業務能力,整個過程留下了許多開心的記憶。」本航次首席科學家包更生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誘捕到豐富的生物樣品

  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丁抗對此次科考給予極高評價,他總結說,這支科考隊伍採用不同裝備交叉作業方式,通過連續作業,在不同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科考成果,將開啟中國海洋「無人科考」新時代。

  他提到的豐碩成果用數據看起來更為清晰。

  此次科考的許多發現創下了國際紀錄——在國際上首次誘捕獲得全程低溫保存的7000米級3條獅子魚樣品和9000米級2隻糠蝦樣品;國際上首次在7012米水深發現索深鼬䲁屬魚類,這是已知的該屬存活的最大深度;國際上首次在同一潛次實現全海深垂直分層水體微生物原位富集與固定取樣,最大深度10890米。

  這些樣品為科研人員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為我國科技界進一步了解海底世界提供了更多可能,而這正是深淵科考的魅力所在。「此次我們執行的多項科考任務為國內首次,取得了多項重要科考成果。」包更生說,「此次科考誘捕到的生物樣品特別豐富,有好幾項都是國際上的首次發現,裝備方面的海試和應用成功也給了我們信心,證明了我們在深海深淵領域的科考實力。」

  根據包更生的回憶,其中一些樣品的獲取過程還頗為驚心動魄。比如獅子魚樣品的獲得,科研人員經歷了發現樣本十分欣喜、努力抓取卻又失敗、最後又驚喜發現還有「漏網之魚」,如此曲折的過程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國產深海裝備抓取沉積巖芯

  科考成果的獲得來源於科研人員的辛苦付出,但也離不開深海裝備和技術的支撐。必須看到的是,未來我們想要對全海深展開進一步探索,深海裝備的支撐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令人欣喜的是,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設備表現出色。

  這次科考在國內首次獲取10898米覆水未擾動的沉積巖芯;國內首次獲取位於帕裡西維拉海盆東部海山鏈和馬裡亞納弧後張裂區的巖石樣品;國內首次獲取了馬裡亞納海溝與雅浦海溝之間關鍵通道的斷面水文數據和水體樣品。這些樣品和數據的獲得都與設備的先進穩定密切相關。

  根據科研人員總結的數據,在此次科考過程中,兩臺海翼7000米級深海滑翔機分別連續工作46天,最大下潛深度達7076米,是世界上唯一一款能長時間連續穩定工作的深淵級滑翔機。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金文明介紹道:「這款滑翔機能按照我們設計的角度和路線長時間工作,它體型小、不帶螺旋槳、靠自身浮力進行驅動,節約能耗,即便是科考遇到颱風仍能持續長時間工作。」

  深海科考中,樣品的抓取並不容易,此次獲取的樣品豐富就離不開分體式電視抓斗的功勞。「我們這款分體式電視抓斗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搭載了高清攝像機、高清相機,併集成了機械、電氣、液壓、通信等深海關鍵技術。」

  中科院深海所深海工程技術部高級工程師陳銘介紹,與傳統的整體式電視抓斗不同,分體式電視抓斗不僅用光電複合鎧裝纜與母船連接,並通過母船上的監視器來判斷海底巖石樣品的科學價值,而且由母船高壓供電,可以連續長時間在海底取樣作業,同時還避免了船舶搖擺對抓取樣品作業產生的影響。

  包更生說,在近兩個月的科考試驗過程中,科考隊曾遭遇「山竹」與「康妮」等超強颱風的幹擾,經歷了多次裝備故障的困難,但最終還是勝利完成了科考任務。(李 豔

相關焦點

  •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
    在經歷了50天的海上航行和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作業後,我國「探索二號」科考船日前結束了本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務,開始返航。▌「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在這個航次中,「探索二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與「
  • 馬裡亞納海溝有什麼樣的魔力,人類在馬裡亞納海溝究竟發現了什麼
    人類探測器潛入1萬多米深的馬裡亞納海溝,他們發現了什麼「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承擔了這一挑戰。「海鬥一號」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並取得了許多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萬米級無人潛航器的空白。世界上有37條深達6000多米的壕溝。這些海溝所在的區域也被稱為海底深淵。馬裡亞納海溝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深的海溝,可以說是科學研究的「無人區」。
  • 科普:地球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
    近年來,馬裡亞納海溝成為國際海洋科研的熱點區域,它有哪些魅力讓科學家如此著迷?  隨船科考隊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趙智華介紹,西太平洋發育有全球最典型的海溝-火山弧-弧後盆地(溝-弧-盆)體系,是全球海洋地質學家研究的焦點,而馬裡亞納海溝又是焦點中的焦點。
  • 坐底馬裡亞納海溝!
    事件回顧 北京時間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 全球深度大於6000米的海溝共有37條,這些海溝所在的區域也被稱為海鬥深淵,馬裡亞納海溝是目前世界人類已知的最深的海溝,可謂是科研的「無人區」,據相關的資料顯示,達到萬米級作業探測,目前屈指可數,其中包括我國,那人類的探測器潛入10000多米深的馬裡亞納海溝,到底發現了什麼
  • 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
    2020 年 11 月 10 日,中國製造的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目前已知的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達10909米,引發了網絡熱議。那麼,這個馬裡亞納海溝是怎麼回事呢?奮鬥者號坐底意味著什麼呢?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新華社海口11月10日電(記者陳凱姿)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獲悉,10日8時12分,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馬裡亞納海溝被稱為「地球第四極」,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其最深處接近11000米。今年10月10日,「奮鬥者」號與「探索一號」「探索二號」母船一起,從海南三亞啟程開展萬米級海試。10月27日,「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 記者手記:在馬裡亞納海溝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新華社「沈括」號12月16日電 記者手記:在馬裡亞納海溝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世界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近日迎來中國「彩虹魚」科考團隊。他們乘坐「沈括」號一路遠航來到這裡,探索海洋最深處的科學奧秘。
  • 馬裡亞納海溝隱藏著什麼秘密?
    在地球上,馬裡亞納海溝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區域,該海溝最深處可以達到11千米,完全是地球上最黑暗,最惡劣的生態環境區域之一,但是對於馬裡亞納海溝來說,隱藏著不少秘密是大家熱議最多的,同時也是地質學家們不斷探索研究最多的區域。下面我們來看看到底下面有什麼神秘事件。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新華社海口11月10日電(記者陳凱姿)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獲悉,10日8時12分,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馬裡亞納海溝被稱為「地球第四極」,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其最深處接近11000米。今年10月10日,「奮鬥者」號與「探索一號」「探索二號」母船一起,從海南三亞啟程開展萬米級海試。10月27日,「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 國產海底地震儀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獲取萬米級海洋人工地震剖面數據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發的萬米級海底地震儀,近日在世界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成功應用,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個成功獲取萬米級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國家。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獲悉,「探索一號」科學考察船在上述海域投放三種類型共60臺海底地震儀,回收56臺,於2月28日完成了兩條萬米級人工地震剖面,最大回收深度分別為10027米和10026米,剖面實際作業長度669公裡。  這些數據極為珍貴。
  • 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源 / 文 / 2020年11月23日 11時02分
  • 你知道馬裡亞納海溝的神秘嗎?你知道什麼是深淵和人類為什麼要探索深淵嗎?
    本次報告會學校有幸邀請了乘坐我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在世界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5000米的三位試航員之一、海試現場的副總指揮崔維成教授來為師生們解析深淵的秘密。       報告會由高校長親自主持,學校多媒體教室座無虛席,全校1000多名學生在教室收看實況轉播。
  • 馬裡亞納海溝變淺了嗎?中國深潛器:為何最深只有10909米?
    中國深潛器坐底最深:10909米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自主研製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這表示我國研製的載人深潛器已經徵服了全球最深的海洋,未來地球上已經沒有什麼深海能擋住我們前進的腳步了!
  • 馬裡亞納海溝深達萬米,下面隱藏著什麼秘密?帶你一起發現
    人類共有的科學探索精神激勵著一代代勇敢者向未知發出挑戰,不斷追尋宇宙世界中的奧秘。六十多年前,人類克服冰雪戰勝風暴,證實了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點。探索從未停止,驚喜也從未間斷,深邃的馬裡亞納究竟有多深,又孕育著怎樣的海洋生物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尋找。
  • 馬裡亞納海溝如何形成?海溝深處是何種景象?主播勞春燕帶你穿越馬...
    今天,我們將目光又聚焦在一片神奇的海洋深處,那裡一直是世界各國科學家們關注的焦點,它就是位於馬裡亞納海溝的世界最深處——「挑戰者深淵」。馬裡亞納海溝位於馬裡亞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海底。在空中,海溝呈月牙形,它南北縱貫2550千米,寬度只有70千米,就像是一把彎刀,深深切入大洋的底部。
  • 「海鬥一號」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歷經40餘天,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於6月8日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載譽歸來。「海鬥一號」布放過程。新華社瀋陽6月8日電(記者王瑩 包昱涵)「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同時填補了我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 中國科考馬裡亞納海溝再獲新突破,"海鬥一號"首次完成萬米潛。
    據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6月8日),我國「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馬裡亞納海溝深淵科考任務後順利返港"。其實,馬裡亞納海溝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構和板塊?在深溝裡都存活著什麼生物?二、世界各國探測馬裡亞納海溝究竟有什麼目的?
  • 「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 為支持「奮鬥者」號完成海試,本次海試任務採用了「探索一號」支持船和「探索二號」保障船「雙母船」保障模式。
  • 神秘的馬裡亞納海溝
    圖片說明:「深海挑戰者」號準備下海圖片說明:日本科學家探索馬利亞亞納海溝的這是美國導演卡梅隆從馬裡亞納海溝歸來接受記者採訪所發表的感想。不久前,中國的「蛟龍」號深潛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神秘的馬裡亞納海溝,再次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  馬裡亞納海溝什麼樣  全世界深度大於6000米海域很少,只佔海洋總面積的1.2%。在深海海域中,不少地方有海溝存在。海溝是位於海洋中的溝槽,一般兩壁較陡,形狀狹長,水深大於5000米。
  • 馬裡亞納海溝約11034米,為何到10929米就停止探索,看他拍到了啥
    哥白尼曾說過,「人的天職是勇於探索真理。」一直以來,人類都在探索著未知的領域,想要弄清楚我們所生活的環境。經過這麼多年的奮鬥,我們不僅弄清楚了風雨雷電是如何形成的,而且還知道了大陸板塊大洋板塊,還有太陽系。 這些偉大的發現,都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所獲得,這是我們現代科技進步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