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共有的科學探索精神激勵著一代代勇敢者向未知發出挑戰,不斷追尋宇宙世界中的奧秘。六十多年前,人類克服冰雪戰勝風暴,證實了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點。
而今天,我們創新科技深海下潛,發現了馬裡亞納大海溝,證實是目前可測範圍之內的地球最深處。探索從未停止,驚喜也從未間斷,深邃的馬裡亞納究竟有多深,又孕育著怎樣的海洋生物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尋找。
馬裡亞納海溝位於北太平洋馬裡亞納群島附近,是一個口徑大約1500公裡寬,最深約11000米的V字形的海底溝壑,這樣深不見底的海溝可以輕鬆容納珠穆朗瑪峰的填補。
而海溝的形成據推算已經至少有6000萬年的歷史,和珠穆朗瑪峰的形成原因一樣也是經歷了漫長的板塊遷移和地殼運動,也許在億萬年前馬裡亞納海溝還只是萬丈深淵,在懸崖峭壁間也生長著各種遠古植被,而陸生生物也在海水湧入之後面臨著進化和毀滅。
人類對馬裡亞納海溝的認識起源於1957年,蘇聯人搭乘著世界上第一艘深海勘測船到達了水下10990米的深度,此後美國、瑞士的科學家也克服了深海之下超強水壓的下潛困難,成功下潛至10911米,由此人類逐漸開始認識這個地球最深處。
在60多年的探測研究中,馬裡亞納海溝屢屢刷新人類的認識,深邃的海溝裡如同宇宙空間一樣黑暗神秘,充滿未知。我們知道海洋中生物的分布會受到不同的壓強和海水溫度出現層級劃分,不同海水深度生活著不同類型的海洋生物。在海溝下潛過程中科學家們也發現了同樣的規律,在下達到一千米的時候看到了很多的烏賊和鯨魚,這幾乎與世界平均海底深度處的海洋生物類型相似,繼續下潛到三千米左右的時候開始出現很多的琵琶魚,這些琵琶魚外形怪異,有著佔全身一半的嘴巴,體形也不盡相同。
隨著下潛深度不斷加大,形態迥異的生物大量漂浮,即使是在7000米的深處也同樣有生物活躍,而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馬裡亞納海溝的生物種群複雜,數目龐大,形態進化顯示出了與遠古生物類型相似的結構。
也許是因為與遙遠的海平面相隔離,亦或是為了適應極深海底生活環境,生物的進化顯然表現出遲緩,異樣的外形既讓人驚喜也讓人感到害怕。
來自瑞士的探險者們在11000米處進行了長達20分鐘的勇敢探索,發現了眼睛異常突出的發光魚類,還有沒有魚鱗的發光軟體生物。在鮮有觸及的海溝底部,探險家們被這樣的特殊生物所震驚,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這裡確實生存著各種細菌、無脊椎動物和軟體動物。
而未來,海溝的未解之謎還有很多等待我們去發現,這既是了解我們的來路,也為保護海洋保護生物做出的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