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三大尖端技術
一旦在海底發現目標,「蛟龍」號不需要像大部分國外深潛器那樣坐底作業,而是由駕駛員行駛到相應位置, 「定住」位置,與目標保持固定的距離,方便機械手進行操作。在海底洋流等導致「蛟龍」號搖擺不定,機械手運動帶動整個潛水器晃動等內外幹擾下,能夠做到精 確地「懸停」令人稱道。在已公開的消息中,尚未有國外深潛器具備類似功能。
-
蛟龍號取回海底沉積物 將揭開海底世界奧秘
「蛟龍號」的機械手今天(19日)從海底取回的沉積物、水樣,讓國家海洋局海洋二所副研究員劉誠剛忙活了好一陣子。在他看來,通過「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可以實現深海特殊環境下的精確定位採樣,在採樣的同時獲取環境特徵信息,這對探尋海底世界的科學奧秘,具有特別的意義。
-
我國首艘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創造「中國深度」新紀錄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我國第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它由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當前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最大工作設計深度為7000米,工作範圍可覆蓋全球99.8%的海洋區域。
-
潛水器「三大頂尖技術」,中國的蛟龍號到底多厲害?
海洋面積佔地球的三分之二,探索深海資源可保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也是建設海洋強國之選擇。 蛟龍號開始研究製造的時間 2002年中國科技部將深海載人潛水器研製列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專項,啟動"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工作。
-
中國潛水器「三大最頂尖技術」,蛟龍號到底多厲害?
下潛到海底的難度一點都不亞於上天宇。深海由於存在巨厚的水體和海水對光線的物理吸收作用,所以探索難度非常大。好比在海底用一個手電筒只能看到大約周圍幾平方米空間。加上海洋的平均深度大約有3800多米,最深處有萬米之深,因此,任何高科技探測設備下潛到海底探測,必須做到非常精密的密封,否則一旦海水滲漏進來,許多用電的電子元器件將會瞬間報廢。
-
中國載人潛水器再次突破,成功坐底深海10909米,超越不容易
中國第一艘載人潛水器於1971年開始研製,1986年"7103救生艇"研製成功,潛水深度達到300米。而從百米到千米我們用了十年時間,終於在2010年7月,中國第一臺自主設計和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下潛深度達到了3759米,中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3500米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
中國蛟龍號深潛細節曝光 海底插國旗無政治含義
海試期間,潛航員通過機械手,先後將一面五星紅旗和標誌物「龍宮」布放到南海海底,並完成一系列作業目標。 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和首席潛航員葉聰,揭秘「深海蛟龍」。「蛟龍號」外形似鯊魚上月底,中國科技部和國家海洋局宣布,「蛟龍號」載人深海潛水器海上試驗取得成功,最大下潛深度3759米。
-
這些大國重器即將抵深!10月10日可搶公眾免費開放票
海博會期間將推出精彩紛呈的配套活動,邀請大國重器「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天鯤號」等實船來深亮相展示。 記者從2020海博會承辦單位深圳市特區建設發展集團獲悉,「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天鯤號」將於10月14-16日面向市民免費開放參觀,名額限1680個。
-
關注| 潛入海底3000米 揭秘中國載人深潛技術
近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試航員、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主任設計師劉燁瑤接受了人民網記者專訪,帶您「潛」入深海。聲學系統有何用? 潛水器與水面通訊全靠它劉燁瑤口中的聲學系統有多重要?「對載人潛水器而言,聲學系統完成了載人潛水器與水面母船之間的通訊,完成了載人潛水器的定位和對海底地貌地形的探測等工作。」劉燁瑤說,「因為光和無線電在水下傳播的距離非常短,所以我們在水下這些功能的實現都是要通過聲學技術。」「我第一次下潛到海底是在2017年。」劉燁瑤回憶說,最初下潛時還有那麼一點點小興奮,但很快就收拾心情開始工作。
-
蛟龍潛水器可執行海底電纜作業 用機械臂採樣本
繼美法俄日之後成為第五個3500米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國,我國5千米級海試起航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可「斷臂」求生 7月3日,即5千米級海試起航後第三天,「向陽紅09」母船「腹裹」「蛟龍號」,
-
蛟龍下水與世界潛水器全紀錄(組圖)
外媒如何評論「蛟龍號」? 一、何為潛水器? 目前,海洋能源資源已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主流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海油總公司副總工程師曾恆一介紹,海洋能源開發要瞄準四大戰略領域:第一是海洋石油的深水領域。全球海洋石油資源量44%在深水。第二個領域是LNG(液化天然氣)領域。
-
蛟龍號發現的恐怖生物,未知物種嚇瘋潛水員(圖)
期待你關注我~蛟龍號是我國的載人潛水器,專門對海底世界進行探索,蛟龍號也一直是國人的驕傲,已經多次載人去海底探索海洋奧秘,據說蛟在一次探索海洋奧秘中蛟龍號發現的恐怖生物蛟龍號一直是國人的驕傲,他是專門針對海底世界探索的載人潛水器,多次載人進入海底世界,不過最近在網上流傳著蛟龍號發現的恐怖生物,而且將蛟龍號潛水員嚇瘋的傳說,蛟龍號究竟發現到了什麼樣的恐怖生物,居然能將我們的潛水員嚇瘋。
-
「探索者」大會:中國載人潛水器有望五年內抵11公裡深海底
本次大會共邀請了六位科學家,分享他們探索人類生存空間,突破智慧極限的研究故事,話題涉及深海探測、極地探索、載人航天工程、暗物質探測、腦科學、人工智慧等。這六位科學家分別是: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蛟龍號」現場海試副總指揮崔維成、中國科大地球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孫立廣、神舟十一號航天員陳冬、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首席科學家常進、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郭愛克、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智能處理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腦科學卓越中心特聘研究員陳雲霽。
-
蛟龍號首次載人深潛印度洋發現海底「黑煙囪」
蛟龍號 資料圖新華社三亞4月6日電(記者劉詩平)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全體科考隊員的「向陽紅09」船5日傍晚抵達三亞鳳凰島碼頭,宣告歷時59天的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任務順利結束。此航段期間,「蛟龍」號11次深潛西北印度洋,成功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多金屬硫化物丘與黑暗生態系統。首次載人深潛西北印度洋 27處海底「黑煙囪」與黑暗生態系統成功發現「在西北印度洋卡爾斯伯格脊熱液區實施載人下潛科學考察,在國際上也是頭一回。」
-
獨家|深海超級戰隊,向萬米海底出徵……|海洋|馬裡亞納海溝|潛水器...
近年來,我國快速發展深潛設備,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如今的「奮鬥者」號,它們已經成為深海探索的尖兵。這些大國重器離不開幾代科研工作者探索海洋、奉獻海洋的專業與執著。他們就像不斷走向深海的戰士,為我們探尋著大洋深處的奧秘。
-
滬研發1.1萬米載人潛水器 可探測已知最深海溝
東方網12月17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崔維成帶隊研發的1.1萬米載人潛水器最近獲得了上海市科委立項支持,這一深度已可抵達目前地球所知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這意味著中國載人潛水器將在全世界近100%的海洋範圍內自由行動。
-
中國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出徵 赴南海作業科考
中廣網北京6月11日消息(記者郭淼 王偉)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搭載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向陽紅9」試驗母船昨天從江蘇江陰蘇南國際碼頭起航,遠赴南海和太平洋開展為期113天的試驗性應用航次任務,14位科學家將首次搭載下潛。
-
蛟龍號背後資本邏輯:開發可燃冰 民間資本進入
與已經達到萬米深度的無人潛水器和一次性的探險型載人潛水器相比,進行深海科研的作業類載人潛水器的技術要求更高。 在團隊的努力下,從2002年科技部蛟龍號立項,到2012年6月27日蛟龍號到達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7062米海底,僅用了10年時間,蛟龍號便刷新了作業類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
-
蛟龍號潛航員:下潛7000米海底 像坐3小時電梯
「中國載人深潛英雄」、蛟龍號首席潛航員葉聰近日做客重慶圖書館,揭秘神秘的深海潛水,他用幽默的話語講解專業的技術,引發現場陣陣喝彩。 蛟龍號怎麼工作? 像坐電梯3小時 潛入深海7000米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是國人多年的夢想,2012年6月30日,經過51次下潛,蛟龍號浮出水面,完成了7000米海試的全部試驗,也讓這一夢想變為了現實。 潛入深海7000米是個什麼概念?
-
國之利器!中國潛水器抵達深海10909米,一舉打破新紀錄
隨著我國實力的提升,我們在這期間也誕生了很多國之重器,而在這次我國自主研發地大國重器再次登場。據了解,我國載人的潛水器成功抵達深海10909米,一舉打破我國最深紀錄。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海底會是什麼樣呢?有什麼奇怪生物嗎?因此各國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也在研發一些潛近海底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