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取回海底沉積物 將揭開海底世界奧秘

2020-11-23 中國網

    「蛟龍號」的機械手今天(19日)從海底取回的沉積物、水樣,讓國家海洋局海洋二所副研究員劉誠剛忙活了好一陣子。在他看來,通過「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可以實現深海特殊環境下的精確定位採樣,在採樣的同時獲取環境特徵信息,這對探尋海底世界的科學奧秘,具有特別的意義。

    劉誠剛說,傳統的常規海洋學觀測方法,主要還是屬於隨機採樣的調查方式,實現對海洋宏觀的觀測。鋼纜下放數千米水深,水平位移很大,無法控制具體的採樣位置;而拖網的採集方法也很難捕獲能夠快速運動的海底生物。使用潛水器後,就能實現精確定位採樣,也能在海底現場對海洋生物進行觀察拍攝。

    海洋調查用傳統的方法,是把各種採水器固定在船載絞車的鋼纜上,鋼纜攜帶採水器下放到達預定深度後,通過控制信號讓採集器關閉,這樣就封存了海水,然後再回收到船上供實驗分析用。不同的水層,分別包含著不同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信息,這些都是研究海洋環境特徵最基礎的調查內容。

    而對於海洋生物的採集,通常使用拖網和沉積物取樣等方法。

    「『蛟龍號』具備柱狀沉積物取樣,保壓和非保壓海水取樣以及機械手直接取樣等採樣功能。」劉誠剛說,這樣就能夠在深海現場在對環境進行觀察和定位後,對我們感興趣的具體位置進行取樣觀測。比如,目前大家最為關注的洋中脊熱液口區,也是通常所說的海底「黑煙囪」,如果使用載人潛水器,就能在觀測和拍攝記錄熱液口環境的同時,直接採取附近的水樣和沉積物樣,甚至直接抓取熱液口特殊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樣品,而這在以往使用傳統的海洋觀測方法都是無法實現的。

    「『蛟龍號』採集的深海水樣中浮遊動物比較少,但會有深海細菌。」劉誠剛說,近年來我國大洋調查已經分離鑑定出多個新的海洋細菌菌株。深海細菌有耐高壓耐低溫等特點,但由於深海與海表面存在巨大壓差,普通採樣方式採集的嗜壓型深海細菌樣品到達水面後無法存活。「蛟龍號」具有保壓採水功能,這樣就可能獲取活體的嗜壓型細菌進行培養,進而分析其特殊功能基因和活性物質。

    下潛任務中,採集的沉積物樣品同樣意義非凡。在沉積物樣品中,除了生活在其中的多毛類、甲殼類、軟體動物等底棲動物外,最為豐富的是存在沉積物中的微生物,底棲生物就是靠取食細菌和沉積物中的溶解有機質生存。近日刊登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的研究報告說,科學家們發現了深埋於海底之下紅色黏土中的一種微生物,它靠著極其微量的氧氣存活,至今已有8600萬年之久。

    深海底棲生物已經不是第一次引起科學家們的關注了。此前有研究機構利用深海無人探測器,在探測馬裡亞納海溝時,從海底的表層堆積物中,首次分離出帶殼的海生單細胞生物有孔蟲類。它們在分類學上是未記載的新種類,通過遺傳基因分析顯示,新發現的帶殼有孔蟲類與現在海洋中常見的帶殼種類大約在8至10億年前走上了兩條進化道路,可稱為海底的活化石。

    此外,由於深海沉積物是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由海洋上層的沉降物質逐漸堆積形成,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上層浮遊生物的骨骼或細胞體結構殘留部分。因此,對沉積物的斷層分析,還能反演海洋上層生物群落的演變,以及海洋氣候環境的變遷。(特派記者陳瑜)

相關焦點

  • 大國利器,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可探測海底的奧秘
    近年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日漸強大,綜合國力也在日漸增強,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日漸強大,越來越多的國外人來中國遊玩,無不被中國強大的國力所震撼,不說別的,大家應該都知道深海水低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每個國家都想去探測海底的世界,可是海洋,這個表面隨和,「內心」深處卻是波濤洶湧,裡邊暗流湧動
  • 探秘奇妙海底世界
    這個夏天,跟隨著上天的「神九」和入海的「蛟龍」,無數人的目光觸及了過去只停留在想像中的神秘世界。上周,剛剛從馬裡亞納海溝凱旋的「蛟龍號」帶回人類對於深海的種種疑問,回到青島。這艘紅色潛水器曾數度探秘深海。中國人的深海之路走了10多年,隨著下潛深度的不斷創新,神秘的海底面紗也在慢慢揭開。
  • 蛟龍號所拍海底生物照片公布(高清)
    蛟龍號所拍海底生物照片公布「蛟龍」號在海底布放標誌物(6月22日攝)。 6月22日,「蛟龍」號完成7000米級海試第三次下潛試驗,安全返回母船。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6963米,並取得3個水樣、3個沉積物樣,拍攝到海底生物並取回一個生物樣品。
  • 蛟龍號發現的恐怖生物,未知物種嚇瘋潛水員(圖)
    期待你關注我~蛟龍號是我國的載人潛水器,專門對海底世界進行探索,蛟龍號也一直是國人的驕傲,已經多次載人去海底探索海洋奧秘,據說蛟在一次探索海洋奧秘中蛟龍號發現的恐怖生物,這一個未知的恐怖生物還將潛水員嚇瘋,而直到現在蛟龍號下潛深度時間也備受關注。
  • 蛟龍號7000米海底捕獲異形生物照大曝光(組圖)
    傅文韜與大學生分享2013蛟龍號首次應用航次的美妙經歷  海底的「雪蓮花」。  海底的「小飛象」。  傅文韜對蛟龍號深潛器的操控性大加讚賞,因為漆黑的海底並不是一片平坦,而是像陸地上一樣,有高山、有深淵。傅文韜說,在今年9月份結束的蛟龍號首次應用航次中,他就在漆黑神秘的海底,體驗了一次次驚險的「過山車」。據介紹,第一次下水的蛟龍號恰好停留在石灰巖巖區,還沒等傅文韜把蛟龍號在下坡上停穩,巨大的海流就裹挾著蛟龍號往後退,讓作為主駕駛的傅文韜有種坐過山車的感覺。
  • "蛟龍號"深潛員揭秘海底世界 曾遇巨型龍蝦(圖)
      海底5000米拍到的鼠尾魚。(圖片由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提供)  8月23日,在圓滿完成我國載人深潛5000米級海試任務之後,「蛟龍號」深潛器的母船——「向陽紅09」船凱旋青島,我國首批潛航員唐嘉陵、付文韜及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 46名海試人員也隨船抵達青島。
  • 蛟龍號到底在隱瞞什麼?發現海底人圖片曝光(史前人類分支)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海洋的探索從未停下腳步,大海深處的奧秘是人們所想像不到的。
  • 蛟龍號到底在隱瞞什麼?發現海底人圖片曝光(史前人類分支)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海洋的探索從未停下腳步,大海深處的奧秘是人們所想像不到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最近竟然有消息稱蛟龍號發現海底人這種說法,那麼蛟龍號到底在隱瞞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看看。一、蛟龍號發現海底人
  • 中國繼蛟龍號又造出萬米潛艇!海底到底有什麼?
    中國已經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2010年5月至7月,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但是它不能到達馬裡亞納海溝。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超過一萬一千米,那是世界海洋的最深處,至今無人涉足。
  • 中國蛟龍號深潛細節曝光 海底插國旗無政治含義
    海試期間,潛航員通過機械手,先後將一面五星紅旗和標誌物「龍宮」布放到南海海底,並完成一系列作業目標。 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和首席潛航員葉聰,揭秘「深海蛟龍」。「蛟龍號」外形似鯊魚上月底,中國科技部和國家海洋局宣布,「蛟龍號」載人深海潛水器海上試驗取得成功,最大下潛深度3759米。
  • 蛟龍號潛航員:下潛7000米海底 像坐3小時電梯
    原標題:下潛7000米海底 就像坐3小時電梯   「潛航員就像陸地上的的哥,不僅會開蛟龍號「我想告訴大家一個重要的事實,載人潛水器可以讓普通人到海底,在海底有各種各樣的裝備,就像天上有飛船和空間站一樣,海底有載人潛水器,也有長期在海底的工作站。」   深海有什麼風景?   一片漆黑   就像晚上開車   「蛟龍號深潛度現在已經達到7062米,已經處於海洋超深淵層。」葉聰說,在蛟龍號以前,我國的深潛深度不到1000米。
  • 蛟龍號首次載人深潛印度洋發現海底「黑煙囪」
    蛟龍號 資料圖新華社三亞4月6日電(記者劉詩平)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全體科考隊員的「向陽紅09」船5日傍晚抵達三亞鳳凰島碼頭,宣告歷時59天的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任務順利結束。此航段期間,「蛟龍」號11次深潛西北印度洋,成功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多金屬硫化物丘與黑暗生態系統。首次載人深潛西北印度洋 27處海底「黑煙囪」與黑暗生態系統成功發現「在西北印度洋卡爾斯伯格脊熱液區實施載人下潛科學考察,在國際上也是頭一回。」
  • 世界未解之謎:海底9萬米以下是什麼樣的世界?
    那在海底90000米的地方,到底又有什麼神秘的事情呢?目前為止人們發現的最深的海是馬裡亞納海溝,深11929米,而人類下海的最深處為11000米,由美國的海神號完成,中國蛟龍號下過的最深處為7062米。下過深處海洋的船,都有一個傳說,那就是它們發現了恐怖的海洋生物。還有人說蛟龍號潛水員曾被嚇瘋。在實地探究之前,科學家估測海底8200米以下,不可能有魚類存活。
  • 蛟龍號潛航員:10年造訪海底72次刷新中國深度
    他是中國首批潛航員,蛟龍號是他的「鋼鐵兄弟」,他們一次次刷新中國深度。他說:我們不只是去突破深度的,而是為國家去探索深海世界。  《面對面》專訪蛟龍號潛航員唐嘉陵。  10年造訪海底72次 「我們是深海的外來生物」  2017年6月23日,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96名科考隊員的「向陽紅09」號船結束了中國大洋38航次,在青島國家深海基地碼頭靠岸。歷時138天,航行18302海裡,34歲的潛航員唐嘉陵,經歷了從業10年來時間最長的一次遠行。
  • 蛟龍號5千米海底捕獲"異形"生物
    蛟龍號5千米海底捕獲"異形"生物 2013-08-15 08:46
  • PNAS | 遷移的滲漏烴可將海底深部微生物帶到表層沉積物
    Hubert【第一單位】University of Calgary(卡爾加裡大學,加拿大)海底冷泉通過源於沉積層深層的烴運移,在海底深層和海底表層生物圈之間傳輸流體。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流體如何影響海底表層微生物群落的組成,以及它們是否將深部生命輸送到表層沉積物。
  • 海底10000米到底有多麼可怕?連蛟龍號都望而卻步
    那麼海底10000米到底有多麼可怕呢?你知道嗎?連蛟龍號都望而卻步。 如今科技逐漸發達,我們地潛水艇製造工藝越來越精湛,抗海底壓強地能力也越來越強,相應地,我們能夠下潛地深度也越來越深
  • 蛟龍號在印度洋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
    此航段期間,「蛟龍」號11次深潛西北印度洋,成功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多金屬硫化物丘與黑暗生態系統。關鍵詞:深海 蛟龍號 印度洋 海底黑煙囪 分類名稱: 熱點新聞
  • 「中國深度」讓《海底兩萬裡》不再科幻
    今天,隨著深潛技術的發展,《海底兩萬裡》早已不再是科幻。  2017年5月,《環球》雜誌記者乘坐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全球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下潛到4811米海底。記者發現,海底世界並非荒蕪一片,不時見到海參、海綿、海星、魚、蝦等動物,許多細節與《海底兩萬裡》中的描寫不謀而合。
  • 「蛟龍」號首次從海底取回布放科學儀器
    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1月10日在西南印度洋龍旂熱液區下潛,取回了8天前在一熱液噴口布放的自容式高溫溫度計和硫化物生長儀。這是「蛟龍」號首次從海底取回此前布放的科學儀器,體現了其定點精細作業的巨大優勢。海底有特殊的溫度、壓力和酸鹼環境,特別是海底熱液區的高溫熱液噴口溫度高達約300℃,其環境和生態系統更為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