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出徵 赴南海作業科考

2020-11-25 環球網

中廣網北京6月11日消息(記者郭淼 王偉)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搭載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向陽紅9」試驗母船昨天從江蘇江陰蘇南國際碼頭起航,遠赴南海和太平洋開展為期113天的試驗性應用航次任務,14位科學家將首次搭載下潛。

「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分為三個航段:第一個航段赴南海執行任務,共43天,主要在南海特定海域開展長基線的定位系統的實驗;第二航段共42天,主要在東北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進行海底調查和取樣;第三航段共28天,計劃在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資源勘探區開展近底測量和取樣,這也將是今年蛟龍下潛的科研重點。

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錳、銅、鎳、鈷這些都是戰略性資源,現在陸地開採越來越大,今後肯定需要海底資源來補充,我們初步勘探海底,錳、銅、鎳、鈷儲量都很大,比陸地資源要高出幾千倍到幾十倍。錳是高出幾千倍的數量。」

三個航段有近20個潛次,每次會有一名潛航員和科學家同時下潛。中船重工集團702所水下工程設計室主任、蛟龍號副總設計師胡震介紹,「蛟龍號」首次搭載下潛的14位科學家來自不同的領域。

胡震:「這次利用潛水器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到海底去做這方面的研究還是第一次,特別是像對錳結核去這種試開採對生物環境的影響,沒有載人潛水器是沒法實現的。」

預計搭載「蛟龍號」的向陽紅9號試驗母船到達長江口後,將於14號抵達南海指定作業區,進行相關的科研考察。

相關焦點

  • 蛟龍號科考船抵達南海作業區計劃4.26日首潛
    「蛟龍」抵達南海作業區計劃今日首潛4月25日上午,「向陽紅09」船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抵達南海作業區,正式展開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科學考察, 計劃4月26日首潛。本航段共計有來自15家單位的96名科考隊員參航,肩負著在南海北部開展1000米級多金屬結核採集系統海試區的選劃任務,計劃獲取多金屬結核採礦試驗工程所需海底地質、深海環境參數等。同時開展選劃區域的相關環境基礎數據收集,為構建海洋採礦環境評價體系提供支撐,為我國今後參與國際海底採礦相關規則的制定、爭取國際話語權等奠定基礎。
  • 「奮鬥者」深潛超萬米 「全海深」中國今夢圓
    的確,作為中國大洋科考的超級明星,「蛟龍號」從1000米級海試到3000米級、5000米級和7000米級海試,歷時約3年,期間,每一次出海接受新的深度考驗都是中國深藍科技的重大新聞事件,吸引了公眾的目光。對劍指「全海深」的萬米級深潛器「奮鬥者」號首次海試的消息,人們關注的熱情無疑更高,而有了此前觀察「蛟龍號」海試的既往經驗做參照和對比,人們對「奮鬥者」號此次海試的表現有了更深一層認識。
  • 「蛟龍號」又有新發現-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4月6日電(記者楊舒)5日傍晚,「向陽紅09」船搭載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其全體科考隊員停靠海南三亞鳳凰島碼頭,標誌著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即2017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第一航段任務順利結束。
  • 「南海冷水珊瑚」載人深潛航次取得圓滿成功
    2020年8月14日至9月7日,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翦知湣教授率領8人團隊,搭載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二號」科考船及「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組織TS2-1-3航次赴南海東北部峽谷區和中央海盆海山鏈,開展了共計24次載人深潛,其中同濟科學家下潛14次。
  • 蛟龍號首次載人深潛印度洋發現海底「黑煙囪」
    蛟龍號 資料圖新華社三亞4月6日電(記者劉詩平)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全體科考隊員的「向陽紅09」船5日傍晚抵達三亞鳳凰島碼頭,宣告歷時59天的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任務順利結束。首次載人深潛西北印度洋 27處海底「黑煙囪」與黑暗生態系統成功發現「在西北印度洋卡爾斯伯格脊熱液區實施載人下潛科學考察,在國際上也是頭一回。」本航段首席科學家韓喜球說,本航段在這一海域臥蠶1號、臥蠶2號、天休與大糦4個熱液區首次實施載人深潛調查,成功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和多金屬硫化物丘與黑暗生態系統。
  • 下五洋潛深淵 蛟龍號屢創紀錄昨凱旋
    在這期間,蛟龍號累計下潛30次、常規調查75個站位,足跡遍布西北印度洋、中國南海、西北太平洋,作業地形涵蓋海山、熱液、海溝等典型海底地形區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記者了解到,蛟龍號計劃2019年前完成大修和技術升級,隨後進行業務化運行。蛟龍號將和我國深海其他高新技術裝備協同作業。在2020年,蛟龍號將再次起航,執行為期一年的環球科考航次,為建黨100周年獻禮。
  • 習近平提出深海「三步曲」 中國深海計劃路線圖曝光
    大公網6月3日 訊 (記者凱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首次提出中國深海戰略「三步曲」,正值中國首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四年後再度重返全球最深海溝勘探之際,本網記者走入「蛟龍號」生產研發基地中船702所與並「蛟龍號」零距離,對話海洋裝備建設的主力軍和國家隊中船重工董事長胡問鳴,中國「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戰略的計劃路線圖首次展現在世人面前:中船重工將舉全集團之力開發並形成
  • 南海計劃以「麻雀」解剖向世界貢獻中國成果
    (6月10日)下午,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蛟龍號」研製總體組組長、海試現場總指揮劉峰做客文匯講堂人文解讀「四大未知疆域」(太空極地深海網絡)系列講座主講《中國:正走向深海舞臺中心》。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第一位隨「蛟龍號」下潛的科學家周懷陽任對話嘉賓。
  • 海南日報數字報-「彩虹魚」號:世界首個作業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
    我國自主研製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為7062米,對深淵科學來說,這個深度還只是起步。如何讓我國深海科考更進一步,達到全海深載人作業水平?  今年9月26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作業型萬米級載人深淵器「彩虹魚」號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試,最大潛深為4328米,邁出了我國探索萬米深淵的關鍵一步。
  • 潛水器「三大頂尖技術」,中國的蛟龍號到底多厲害?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是863計劃中的一個重大研究專項。2010年5月至7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2012年6月,在馬裡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 獨家|深海超級戰隊,向萬米海底出徵……
    此刻,深海超級戰隊正向海底萬米出徵,中國之聲獨家帶來他們的聲音,聽……「奮鬥者」號總設計師、萬米海試總指揮葉聰他是「蛟龍」號載人作業潛水器首席潛航員、「深海勇士」號載人作業潛水器副總設計師、全海深載人作業潛水器總設計師,始終奮戰在深潛領域第一線,屢創我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 西方媒體熱議中國蛟龍號軍事用途和戰略意義
    據中國官方新華社報導,北京時間6月27日11時47分,中國「蛟龍」再次刷新「中國深度」——下潛7062米。隨之而來的是西方媒體對「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戰略意義及軍事用途的討論。俄新社的報導指出,「蛟龍」載人深潛器在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區域正在頻繁挑戰新的紀錄。下潛至7000米,標誌著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也標誌著中國海底載人科學研究和資源勘探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蛟龍」號潛水器裝有先進的水聲通信和海底微貌探測儀器,可高速傳輸圖像和語音,甚至探測海底的微小目標。
  • 中國潛水器「三大最頂尖技術」,蛟龍號到底多厲害?
    2010年5月至7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2012年6月,在馬裡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馬裡亞納海溝,又稱"馬裡亞納群島海溝",是目前地球上最深的海溝,海溝地處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靠近關島的馬裡亞納群島的東方。
  •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三大尖端技術
    一旦在海底發現目標,「蛟龍」號不需要像大部分國外深潛器那樣坐底作業,而是由駕駛員行駛到相應位置, 「定住」位置,與目標保持固定的距離,方便機械手進行操作。在海底洋流等導致「蛟龍」號搖擺不定,機械手運動帶動整個潛水器晃動等內外幹擾下,能夠做到精 確地「懸停」令人稱道。在已公開的消息中,尚未有國外深潛器具備類似功能。
  • 獨家|深海超級戰隊,向萬米海底出徵……
    此刻,深海超級戰隊正向海底萬米出徵,中國之聲獨家帶來他們的聲音,聽……「奮鬥者」號載人作業潛水器副總設計師、全海深載人作業潛水器總設計師,始終奮戰在深潛領域第一線,屢創我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如此抗壓能力的深潛器外艙如何鍛造?王永梅自述基本上從14年開始,咱們的工作就從來沒有間斷過,全海深這一塊,用的鈦合金,而且是載三個人,「奮鬥者」號肯定是全球是引領的。「奮鬥者」號,我們是要做科考的,我們希望我們的科學家同時下潛好幾個,這樣的話,我的科考才更有價值。
  • 「中國深度」讓《海底兩萬裡》不再科幻
    蛟龍號是中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自2012年試驗性應用以來,先後在南海、東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勘探區、西南印度洋脊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區、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區等七大海區開展152次成功下潛,作業能力覆蓋7000米以淺、全球海洋面積99.8%的海域,是目前世界上下潛深度最大的載人潛水器。
  • 獨家|深海超級戰隊,向萬米海底出徵……|海洋|馬裡亞納海溝|潛水器...
    此刻,深海超級戰隊正向海底萬米出徵,中國之聲獨家帶來他們的聲音,聽……「奮鬥者」號總設計師、萬米海試總指揮葉聰他是「蛟龍」號載人作業潛水器首席潛航員、「深海勇士」號載人作業潛水器副總設計師、全海深載人作業潛水器總設計師,始終奮戰在深潛領域第一線,屢創我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 蛟龍號背後資本邏輯:開發可燃冰 民間資本進入
    2012年6月27日11時47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再次刷新「中國深度」——下潛7062米,這標誌著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2013年6—9月,蛟龍號開啟首次試驗性應用航次,成功帶著多位科學家完成多次下潛任務。
  • 「蛟龍號」創最大下潛深度記錄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它具備深海探礦、海底高精度地形測量、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曾在馬裡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蛟龍』號是中國載人深潛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它不只是一個深海裝備,更代表了一種不畏艱險、趕超世界的精神,它是中華民族進軍深海的號角。
  • 「特寫」深淵極客:「彩虹魚號」深潛器的商業冒險|中國新製造①
    駕駛「深海挑戰者」號深潛器的是美國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這次下潛讓他成為有史以來踏足這片深淵的第三個人。拍攝過《鐵達尼號》、《阿凡達》等影片的卡梅隆將自己描述成一位兼職拍電影的探險家,下潛到萬米深淵,是他兒時就有的夢想。馬裡亞納海溝,也是「蛟龍號」第一副總設計師崔維成的夢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