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提出深海「三步曲」 中國深海計劃路線圖曝光

2021-01-11 大公資訊

蛟龍號入海。

  大公網6月3日 訊 (記者凱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首次提出中國深海戰略「三步曲」,正值中國首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四年後再度重返全球最深海溝勘探之際,本網記者走入「蛟龍號」生產研發基地中船702所與並「蛟龍號」零距離,對話海洋裝備建設的主力軍和國家隊中船重工董事長胡問鳴,中國「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戰略的計劃路線圖首次展現在世人面前:中船重工將舉全集團之力開發並形成「深海進入」、「深海探測」和「深海開發」裝備譜系,為實現海底油氣能源、可燃冰等資源開採打造利器。

  胡問鳴為「蛟龍號」壯行 對話網絡名人

  中國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搭乘「向陽紅09」船2日在廈門起航,赴馬裡亞納海溝開展深淵基礎科學調查。中船重工董事長胡問鳴專門飛赴廈門,在1日專門進入「蛟龍號」體驗探察,為「蛟龍號」出海壯行。

  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組織的「走進央企·創新組歌」系列活動之「蛟龍行」在向陽09船上舉行。中船重工董事長胡問鳴出席活動與網絡名人與中外媒體對話。

  胡問鳴說,在剛剛閉幕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總書記發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召,並且第一次明確提出「深海進入」、「深海探測」和「深海開發」。從「深海進入」到「深海探測」,再到「深海開發」,是總書記為我們描繪的深海「三部曲」。走向深海,裝備先行。作為海洋裝備建設的主力軍和國家隊,中船重工必須以服務國家深海戰略為己任,發揚捨我其誰的創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主創新、主動作為,在深海裝備領域不斷突破,研發、設計、製造出更多更新更好的深海裝備來滿足國家需求。

  服務國家深海戰略打造深海裝備譜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大會上指出:「深海蘊藏著地球上遠未認知和開發的寶藏,但要得到這些寶藏,就必須在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方面掌握關鍵技術。」胡問鳴說,總書記的深海「三部曲」,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就是「深海進入」。全球大多數海域都是3千米至5千米的水深。目前,中船重工正在研發的4500深潛器,正是兼顧了這個水深、為實現「深海進入」目標而打造的。4500深潛器絕不能定義為一個實驗室產品,而是在研發最終能實現工程化批量生產的產品,將來,中船重工要讓若干個4500米深潛器走向領海、200海裡專屬經濟區和公海,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現在,我們的深海探索才剛剛開始,先要解決進入的問題,然後通過探索不斷開發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的資源。

中船重工702所所長何春榮向中外媒體介紹「蛟龍號」發展歷程 (張真源攝)

  胡問鳴表示,中船重工把深海開發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一段時間重點發展的領域,將舉全集團之力,匯聚全中國、全世界智慧來服務國家深海戰略,同步開發並形成「深海進入」、「深海探測」和「深海開發」裝備譜系,為實現海底油氣能源、可燃冰等資源開採打造利器。目前,集團每年拿出一百多億資金投入研發,今後還將通過基金等方式募集社會資源,通過自主創新、自主立項一步一步向前走,主動作為,擔起實現國家深海戰略的責任。

  走進「蛟龍號」誕生地4500米深潛器正總裝

  此前,「對話新國企·科技創新主力軍」訪談在無錫「蛟龍號」的誕生地——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舉辦。中船重工702所研究所所長何春榮、總工程師顏開,4500米載人深潛器總設計師胡震暢談「蛟龍號的自主創新之路」。

  據介紹,「蛟龍」號2012年夏在馬裡亞納海溝下潛至7062米,標誌著中國已具備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的海底作業的能力。據透露,繼蛟龍號後,中國第二部4500米載人潛水器正在中船重工702所進行總裝,已全面應用國產化技術和裝備。

  何春榮與胡震接受訪問時表示,7000米蛟龍號主要進行大洋勘探,而正在研製的4500載人潛水器則是進行深海科考,可以滿足大部分深海科學研究。

中船重工董事長胡問鳴(右三)親身進入「蛟龍號」考察,為蛟龍號遠航壯行。(張真源攝)

  何春榮所長談到「蛟龍號」的研製艱辛歷程,原來海底深潛器面臨的難題與壓力遠甚「神舟飛船」,何春榮說:「深海開發極度困難,海水的壓力是隨著海的深度線性增加的,這就對潛水器的結構設計、結構材料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戰。」何春榮舉例說,7000米載人潛水器承受的是700個大氣壓,即每一平方釐米的面積上,它的壓力是700公斤,也就是說蛟龍號2.1米直徑的載人艙球殼需要承受的壓力相當於14座艾菲爾鐵塔的重量。

  潛水器在海底要經受住各種各樣環境的考驗,海水的阻力、海水溫度的巨大差異等惡劣條件,這些都成為建造研製載人潛水器不同於其他空間資源運載工具的最大困難。「從1993年到2002年對這些基礎性問題的研究,到2002年項目立項,再到2009年開始海試,2012年海試成功,我們創造了7062米作業潛水器的最大潛深紀錄。」

  蛟龍號系列未來將衝擊萬米深度

  何春榮與胡震介紹,702所正在研製的4500米潛水器,全部採用國內的技術,國內的材料,國內的工藝,國內的裝備,已進入研製最後階段。與「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相比,新4500米載人潛水器更側重工作性和實用性,用途更為廣泛,可用於深海鑽井平臺維護、海底礦藏開採等多個領域。其研製成功後將批量化生產,形成系列,功能也將不斷得到拓展。

  此次「蛟龍號」四年後重返馬裡亞納海溝進行深淵科學調查。目前,全球共有26條6500米深度以下的深淵海溝。馬裡亞納海溝地處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靠近關島的馬裡亞納群島的東方,長2,550公裡,寬約70公裡,是全球海洋最深處,深度近11公裡,如果能將珠穆朗瑪峰--在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搬到馬裡亞納海溝,那麼其最高處離水面仍將超過1英裡。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的地方被稱為挑戰者海淵。具體水深經準確測算為10911米,美、俄、中、日等國家均採用無人探測儀向此極限衝刺。胡震表示,「蛟龍號」是載人深潛裡程碑,下一步會向兩頭發展,面對大量應用的是3000米左右的,以後的油氣勘探,資源開發,在南海區域是以後的發展重點。另外一端是尖端的科考需要,未來蛟龍系列還將向更深海區域進軍——11000米的深度,包括科學考察、資源開發、救助打撈,或者是探險、觀光旅遊、電影拍攝等這方面會有長足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探秘深海 築夢深藍——中科院海洋所科技報國70年系列報導之八
    我國也確定了拓展深海戰略發展空間、開闢國家安全新疆域、維護中國深海利益的深海戰略。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首次提出深海戰略「三步曲」,「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戰略的計劃路線圖首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打造深海研發基地 加快發展深海...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南海迴響 ——回訪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考察海南走過的地方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域面積十分遼闊。一定要向海洋進軍,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南海是開展深海研發和試驗的最佳天然場所,一定要把這個優勢資源利用好,加強創新協作,加快打造深海研發基地,加快發展深海科技事業,推動我國海洋科技全面發展。——習近平 「這一年我們更拼了!」
  • 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回訪記 | 第二站: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看望一線科技人員,考察科技創新情況,仔細聽取有關我國深海科學研究和探測情況介紹,通過視頻短片了解我國首次在馬裡亞納海溝開展萬米級海底探測情況,並興致勃勃地走進深海探測裝備展示區察看各種深海深潛高技術裝備,對海南更好地向深藍進發提出殷切希望。
  • 中科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深海所重要指示精神—新聞—科學網
  • 中科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科院深海所重要指示精神
    視察結束後,正在當地相關院屬單位調研的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立即在深海所主持召開座談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的重要指示精神,對下一步深海科技創新工作作出部署,並於4月13日下午在京主持召開院黨組中心組學習會進一步學習貫徹,切實提高加快中科院改革創新步伐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 ...中國專屬MV曝光 完美聲線激情碰撞深海巨獸 – Mtime時光網
    今日,由《國家寶藏》導演喬·德特杜巴執導,傑森·斯坦森、李冰冰、雷恩·威爾森、魯比·羅絲、趙文瑄、蔡書雅等共同出演的動作科幻冒險大片《巨齒鯊》發布推廣曲MV《愛,拯救世界》(《Love Will Save The World》),頂級唱將Jessie J燃情獻聲,完美的聲影交融讓這場神秘的深海冒險和鬥獸之旅愈發跌宕起伏
  • 《深海淺說》解開關於深海的疑問
    深海是什麼樣?深海裡有什麼?當前開發深海的國際競爭,我們應當如何應對?近日,海洋地質學家、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汪品先新著《深海淺說》,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將為讀者解開關於深海的這一系列疑問。深海,是新世紀談論的新題目。
  • 中科院正按規劃路線圖啟動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第二步「太極二號」雙星計劃
    中新社福州9月18日電 (郭超凱)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首席科學家吳嶽良18日在福州表示,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已實施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第一步「太極一號」的基礎上,中科院正按規劃路線圖啟動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第二步「太極二號」雙星計劃。
  • 中科院正按規劃路線圖啟動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第二步「太極二號...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國內新聞】;中新社福州9月18日電 (郭超凱)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首席科學家吳嶽良18日在福州表示,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已實施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第一步「太極一號」的基礎上,中科院正按規劃路線圖啟動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第二步
  • 深海水族館極地什麼時候出 上線時間曝光
    18183首頁 深海水族館極地 深海水族館極地什麼時候出 上線時間曝光 深海水族館極地什麼時候出 上線時間曝光 來源:18183
  • 973計劃 「地球圈層相互作用中的深海過程和深海記錄」項目通過...
    日前, 973計劃「地球圈層相互作用中的深海過程和深海記錄」項目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    項目瞄準深海研究的前沿開展工作,組織和參與了17個海上航次,在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區和邊緣區取得了一大批實測數據和樣品。
  • 視頻首次曝光:「深海勇士」號拍到海底2000米的海洋生物
    深海勇士首次曝光來自海底2000米的神奇生物(02:18)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海洋佔總面積的70%佔生存空間的90%以上海洋最深處有什麼?
  • 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深海/深淵智能技術及海底原位科學實驗站...
    相裡斌與專項負責人、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丁抗及相關承擔單位法人代表,丁抗與專項核心技術骨幹代表分別籤訂責任書。  會議聽取了丁抗作的《專項實施方案與2018-2019年工作計劃》匯報。專項主要承擔單位負責人、監理組、中科院機關各部門代表對做好專項的組織實施進行了討論發言。
  • 深海的秘密:南海是怎樣形成的?
    南海海底地形圖:中央深藍色的深海底表示玄武巖的大洋地殼撰文 | 國家科學評論南海平均1200米深,中央深度超過三、四千米的深海盆地底部是玄武巖,這就是大洋地殼,南海形成的歷史就記錄在那裡但是中國科學家提出要在南海打鑽探索其成因,因為科學家只在大西洋經過大洋鑽探驗證其模型,迄今還是個孤例。大洋鑽探計劃選擇來南海打鑽,就是為了檢驗大西洋模型的普適性。鑽探的結果出人意料:南海並沒有打到預期中的蛇紋巖化地幔巖,鑽井裡採到的是大洋中脊型的玄武巖巖芯。
  • 《深海異獸》克蘇魯大海怪造型曝光,原來不是蜈蚣怪
    這段時間關於《深海異獸》曝光了一些新圖,使得我們對於這部暫時看不到的海洋怪物片有了一定的了解,雖然這部電影本身評價一般,但是其中兩個最新的怪物設計倒是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前幾天導演在外網上公布了一張怪物體型對比圖,我們得以見到影片中兩種怪物的基本輪廓和大概體型,而近日在外網終於曝光了兩種怪物的整體概念模型圖
  • 八旬院士汪品先 深海「勇士」的慷慨和小氣
    作為兩屆全國人大代表、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他曾代表科學家群體書面發言反對「說套話」;針對科教界的問題,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連續兩屆獲全國政協優秀提案獎;還曾公開建議改革院士制度,覺得社會上不應該對「院士」頭銜做過分炒作,引起強烈反響和廣泛認同。  有時與他閒聊,總覺得他的心裡深藏了許多憂慮。
  • 汪品先院士:中國深海研究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長期致力於中國深海科學的發展,主要研究方向為海洋微體古生物與古海洋學。南海的深海探索1990 年代方才開始,至今只有20多年歷史。然而這20多年恰好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轉折期,於是南海的深海研究蒸蒸日上,發出了新世紀舉世矚目的海上之光。
  • 中科院深海所:創新海洋科技 扛起深海科研的海南重責
    海南日報記者 李英挺 攝 位於三亞海邊的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位於三亞的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深海所)內,像「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這樣的深海科研「神器」不在少數。工程實驗室內,「海鬥」號無人潛水器、「海翼」號深海滑翔機、「天涯」號深淵著陸器等深海科考設備依序排列,展示著我國在深海科技事業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坐擁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海南在開展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等活動方面頗具優勢。
  • 中國紅深海藍琥珀銀磨砂黑,特斯拉Model3最全顏色展示
    駕享兄(發現,從Model 3曝光的車型顏色來看,分別有磨砂黑、中國紅、深海藍和琥珀銀等,這也是眾多特斯拉車主喜歡比例較高的幾款顏色。1.磨砂黑磨砂黑是駕享兄認為特斯拉Model 3最酷的顏色了。此前,有媒體曝光了這款磨砂黑的Model 3正在工廠生產,甚至還有用戶進行了試駕。不管怎麼說,磨砂黑與特斯拉都顯示了高科技和超酷的造型,堪稱是相得益彰。
  • 中國載人深潛新徵程:深海勇士號首獲深海水蝨樣品
    原標題:中國載人深潛新徵程:「深海勇士」號首獲深海水蝨樣品正在我國南海進行南海大計劃深潛航次海馬冷泉科考任務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近日在水深1386米的海馬冷泉附近深海海域,成功獲取一隻深海水蝨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