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海探測有什麼用?其實每一個海底的新發現,都有可能顛覆掉我們目前對國際戰略格局的認知。海底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我們不探索,別人就會探索。
在雙十一的轟鳴之下,默默發生了一件大事。10號上午8點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地球上已知的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下潛深度達到10909米,創下新紀錄,令人振奮。
借用汪品先院士的話來回答:每一個海底的新發現,都有可能顛覆掉我們目前對國際戰略格局的認知。比如,最近日本在太平洋海底發現了稀土資源,據稱其可採儲量超過陸地1000倍。海底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我們不探索,別人就會探索。
而我們已經從過去的歷史中學到了太多經驗。其中核心的一條就是:永遠把未來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馬裡亞納海溝被稱作地球上已知的海洋最深處,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地區之一。「奮鬥者」號此次成功深潛,說明中國深潛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而深潛的另一個意義,就是勘探海底資源,比如幾年前中國民間呼籲禁售日本稀土的呼聲很高,日本就聲稱在太平洋海底發現了稀土資源,據稱其可採儲量超過陸地1000倍。雖然這消息不一定真實,而且即使真實,目前恐怕也還沒有開採能力。
其實中國歷來是未雨綢繆,1980年前後就秘密在世界各個公海經過拉網式勘探,選定了4大片礦藏最豐富的區域,2004年通過聯合國特許高價獲得礦產開採權,雙方寫下永久性專屬合同,當時日本媒體還直言嘲諷我國說,我們花了10億買了一堆「廢紙」。因為那時候大家都認為水下採礦就根本實現不了。
但是現在看來,真佩服我國的先見之明,當日本看到我國這臺採礦船時徹底傻眼了,他們也知道中國所購買的那幾大片海底蘊藏有80億噸稀土、10億噸鈷、3億噸珍貴有色金屬等,但無奈一沒有深海開採船,二更沒有開採權。所以他們希望我國能將這張「廢紙」轉賣給他們。然後租用我國的設備,可是中國沒那麼傻。
地球上70%的面積是海洋,而人類其實對海洋的探索很有限。你很難想像,人類對近在咫尺,觸手可及,時不時度個假都能去遊一圈的海洋的了解非常有限,並不比我們要費九牛二虎之力去探索的宇宙強多少。
數萬米深的海底,到底有什麼新的物種?新的地質形態?一切新的發現都能幫助我們進一步認識地球的環境,生物和地質的演化。如果這些太,嗯,遙遠而不實用的話,那麼從實用主義角度講。深海探測,有可能發現新的物質、資源,或許就能從中找到新材料、新能量,對國家發展,和技術進步,也有著非常現實的戰略意義。再加上,海洋,始終是所有地球生物的家園,走上陸地的我們,如果泯滅了對所來之地的好奇和探索,那將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幾個月前,天問往外走,去往人類極為可能的未來,火星。現在,奮鬥者往內走,去往人類肯定的過去,海洋。希望腳步不要停,這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正是星辰和大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