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奮鬥者號潛航器
最近,中國在10909米的海底成功幹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讓日本十分豔羨,據媒體報導,中國的深海潛航器奮鬥者號成功坐底10909米,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那麼這對海洋探索有何實際意義呢?據悉,目前大部分海洋都沒有被探明,而奮鬥者號所到達的深度超過了大部分海域,這將對未來探明海底資源有著較大作用,在看到中國成就後,美國也開始悔恨當初放棄,美國也曾下潛到了一萬多米的深度,但由於收益不明顯最終只得放棄,如今美國已經跟不上中國腳步了。
圖為深海潛航器
奮鬥者號成功潛入海底10909米,對中國未來的海洋開發可謂意義重大,隨著時間的推移,陸地上可開發的資源越來越少,而全球如今正處於人口增長大爆發的時代,陸上資源終究會有枯竭的那一天,而佔據全球大部分面積的海洋,則擁有比陸地更為豐富的資源,石油,煤炭等資源應有盡有,為了人類未來的發展,開發海洋資源勢在必行,但要開發海洋資源可不容易。
人類目前探明的海底僅有5%左右,大部分區域都還沒有被探索過,主要的原因就是大洋海底非常深,同時巨量的海底氣壓也是大部分設備所無法承受的,這也就使得人類探索海洋的效率非常低,在奮鬥者號之前,美日英等國都對海底進行過探索,其中美國的的裡雅斯特號曾下潛到了10911米,創造了世界潛水深度記錄,日本的深海潛水器也曾下潛到10898米。
圖為創造下潛紀錄的美國的裡雅斯特號潛水器
與美日的深海潛水器相比,奮鬥者號在下潛深度上雖然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但卻創造了更為有利的記錄,美日的潛航器雖然都下潛到了一萬多米的深度,但由於科技限制,只能進行簡單的上下潛水工作,能夠做出的貢獻無非是刷新一下潛水深度,探明一些海底物質,而奮鬥者號不僅能潛到一萬多米,同時還能進行較長時間的系統性作業,這才是真正能對海洋開發起到作用的進步。
奮鬥者號的成功,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在材料學上的突破,因為要製造一款下潛深度高達上萬米的潛航器,其技術難度非常高,主要問題就出在外殼材料,一萬米海底的壓強是地面的數千倍,如果材料不過關,潛航器將被巨大的壓強直接撕成碎片,因此,許多國家都選擇使用鈦合金來製造潛航器,這種材料還被廣泛用於航天領域,奮鬥者號的成功,就說明中國在鈦合金材料的製造上有了較大突破。
圖為奮鬥者號潛水器
奮鬥者號成功刷新世界紀錄,讓世界再一次見識了中國的科技實力,中國在之後應繼續加大對海洋開發的投入,從而創造更多的新紀錄,用硬實力來刷新世界上其他國家對於中國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