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深海所再獲1億金融支撐 助「探索一號」闖深海

2020-12-04 央廣網

  央廣網三亞1月20日消息(記者吳媚苗 通訊員陳怡)過去的2017年,對深海探索來說,是開啟全新航程的一年。「探索一號」的科考歸來使我國在深海上又邁進了一大步。記者目前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目前再次獲得浦發銀行方面的金融支撐,隨著不斷深入的科研經費的投入,「探索一號」相關項目將再創佳績。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一號"科考船是我國首艘4500米載人潛水器及萬米深潛作業的工作母船,停靠於三亞母港,自2016年成功首航以來,每一次科考都是對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貢獻,也是對人類科學事業發展的貢獻,為我國進一步開發海洋資源、探索深海奧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去年1月15日到3月23日,中國科學院深淵科考隊搭乘「探索一號」赴馬裡亞納海溝海域執行科考任務,航行7929海裡,執行了113個站位和1059公裡測線作業任務,取得了多項世界級的突破。

  據了解,近日,浦發銀行海口分行再為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提供1億元貸款額度,用於科研經費支出。截止目前,浦發銀行海口分行已為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提供累計約2億元貸款,支持海洋科研船塢「探索一號」的改造工作和科研人員配套生活園區整體項目開發建設,為海洋科研事業貢獻綿薄之力。

  據介紹,自2016年起,浦發銀行海口分行為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提供了一系列綜合金融解決方案,意向性綜合授信達5億元。配合「探索一號」改造工程進度需要,浦發銀行海口分行量身定製金融服務,快速發放貸款支持「探索一號」改造工作,解決工程資金供應的「燃眉之急」;貸款支持三亞生活園區項目開發建設,解決科研人員住宿等後顧之憂,讓科研人員在海南工作找到家的感覺。

  「『探索一號』的深海探索對於海南,乃至全國都有著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雖然不是營利機構,但是我們願意為他們提供金融服務,大力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助力海洋科技探索更快更好發展。」浦發銀行海口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深海所多渠道引入各級人才 吹響深海探索的海南集結號
    「從籌建初期的『邊建設,邊招人,邊科研,邊產出』,依靠核心人物引領組建隊伍,為青年科研人員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到注重人才隊伍層次化和階梯化、招募優質應屆生群體,再到今年實施特別研究助理制度、設立海洋科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深海所根據科研工作需求,不斷探索、創新人才引進方式,組建優質的人才隊伍,為海洋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傅萍說。
  • 中科院深海所多渠道引入各級人才,組建深海科技聯盟
    「從籌建初期的『邊建設,邊招人,邊科研,邊產出』,依靠核心人物引領組建隊伍,為青年科研人員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到注重人才隊伍層次化和階梯化、招募優質應屆生群體,再到今年實施特別研究助理制度、設立海洋科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深海所根據科研工作需求,不斷探索、創新人才引進方式,組建優質的人才隊伍,為海洋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傅萍說。
  • 中科院深海所:創新海洋科技 扛起深海科研的海南重責
    志在深藍,探索深海,不僅是瓊州兒女的期盼,更是我國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堅定不移的追求與夢想。近年來,中科院深海所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積極向海洋進軍,聯動高校、企業、科研單位等多方力量,努力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突破,完成了多項重要科研任務,加快打造深海研發基地,加快發展深海科技事業,推動我國海洋科技全面發展。
  • 中科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科院深海所重要指示精神
    視察結束後,正在當地相關院屬單位調研的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立即在深海所主持召開座談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的重要指示精神,對下一步深海科技創新工作作出部署,並於4月13日下午在京主持召開院黨組中心組學習會進一步學習貫徹,切實提高加快中科院改革創新步伐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 中科院深海所招聘77人!是人才你就來
    中科院深海所招聘啦!本次共招聘77人。潛艇員、電子電氣師、研究人員、人才主管、文書檔案、項目助理......總有一個崗位適合你!崗位職責、應聘條件、薪資待遇等小芒都幫你整理好了,一起看↓中科院深海所簡介中科院深海所(全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位於海南省三亞市鹿回頭半島,是中科院2011年批准籌建、並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亞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三方聯合共建,於2016年5月正式成立的直屬中國科學院的科研事業單位,以推動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為目標、提升我國深海科學研究與海洋工程技術研發實力
  • 大連化物所關亞風等研製的三種深海原位螢光傳感器海試成功
    儀器信息網訊 近日,我國三種深海原位螢光傳感器工程樣機在深海勇士號/探索一號TS16南海科考航次中,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先後11次進行水下試驗,最大潛深達3497.6米。
  • 中科院海洋所發布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
    8月1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隆重舉行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結合疫情防控要求,海洋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雲所慶」,紀念活動通過網絡同步在線直播。活動現場還揭曉了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種)、海洋所鏢毛鱗蟲(新種)、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種)、海洋所異胸蝦(新種)、海洋所長莖海綿(新種)。
  • 深海生命系統 -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日前,我國「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南海1600米深處發現了鯨落。一次鯨落形成的生物聚落可以持續數十甚至數百年,在北太平洋深海洋中,至少有1萬多個生物體是依靠鯨落生存。(加拉帕戈斯大裂谷的通風口周圍聚集著巨大的管狀蠕蟲)一般認為生物存活必須依靠陽光,但是許多深海生物能只依靠海地的沉積物為生。深海熱泉為這些生物提供了棲身之所,海底熱泉附近的水體富含礦物質及細菌。因此其附近通常會聚集著端足類和橈足類生物,更大型的生物還有魚類、甲殼綱生物、管蠕蟲和章魚。
  • 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回訪記 | 第二站: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
    本報記者 李英挺 攝  深海藍,是海南的標識色。如何用這抹靚麗的藍,繪製出動人畫卷?  4月12日15時許,位於三亞,成立僅兩年的年輕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深海所」)內,激情湧動。
  • 探訪三亞中科院深海所:從「洋底」走向「深淵」
    「深淵」的突破,還將深海領域融入智能科技,帶領民眾體驗繽紛多彩地海底世界。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三亞的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在深海研發基地看到了眾多前沿的深海探測裝備。中科院深海所所長特別助理陽寧介紹,目前,深海所已順利完成了馬裡亞納海溝萬米級人工地震剖面測線、「深海勇士」號海試任務等多項深海科考任務。
  • 中科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深海所重要指示精神—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深海所重要指示精神
  • 科學一號成功回收深海6000米潛標 數據為國際首次
    為中國海洋研究立下「汗馬功勞」的科學一號(本網資料圖片)  齊魯網青島8月4日訊(記者 譚文寶 通訊員 劉洋)8月4日,中科院海洋所「科學一號」海洋科學考察船圓滿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共享航次夏季科學考察任務
  • 中科院海洋所命名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
    科技日報記者 王健高 通訊員 王敏8月1日,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上,正式發布了5個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深海生物新物種。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種)Victorgorgia iocasica sp. nov.
  • 農工黨黨員關亞風等研製的我國首套深海原位螢光傳感器海試成功
    近日,我國三種深海原位螢光傳感器工程樣機在深海勇士號/探索一號TS16南海科考航次中,搭載「深海勇士號此三種傳感器由農工黨黨員、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關亞風,副研究員耿旭輝團隊與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共同研製,前者負責深海原位有機組分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與螢光傳感器的研發,後者負責耐壓水密封外殼的研發和海試。該系列傳感器包括深海原位葉綠素螢光傳感器、深海原位微生物螢光傳感器和深海原位多環芳烴螢光傳感器,為我國首套該類型的深海原位螢光傳感器。
  • 回訪習總書記考察海南走過的地方: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位於三亞海濱的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深海所)的工程實驗室內,燈火明亮,鉗工周皓正在工作間進行深海設備實驗調試,豆大汗珠划過其認真堅毅的臉龐,一份為祖國深海科技事業潛心鑽研、埋頭苦幹、甘於奉獻的強大使命感與責任感,成為他源源不竭的支撐力量——  就在當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科院深海所看望科技人員,考察科技創新情況,對奮戰在一線的科研人員留下深情叮囑與殷切希望:
  • 海洋所長莖海綿、海洋所紫柳珊瑚……中科院海洋所發布5個命名深海...
    半島記者 徐傑8月1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隆重舉行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結合疫情防控要求,海洋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雲所慶」,紀念活動通過網絡同步在線直播。紀念活動上,海洋所發布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研究所取得的十項重要科技進展,並揭曉了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海洋所長莖海綿(新種)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韓恩厚代表中國科學院向海洋所成立70周年表示祝賀。
  • 「探索一號」從馬裡亞納海溝帶回了什麼
    上圖 糠蝦  中圖 獅子魚  下圖 索深鼬䲁屬魚受訪者供圖   最近幾天,在位於三亞的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內這支在馬裡亞納海溝海域執行任務的海鬥深淵科考試驗隊,乘坐「探索一號」科考船返回海南三亞。  8月24日從三亞出發的59人科考隊,從深海裝備與技術、地球物理、海洋地質與地球化學、海洋生物及物理海洋等多個學科方向,在馬裡亞納海溝共完成了87個站位和504公裡測深測線作業。  「大家在科考過程中互相合作、全心投入,都展現出了極強的業務能力,整個過程留下了許多開心的記憶。」
  • 潛心海灣、近海、極地和深海生態研究!中科院海洋所孫松當選國際...
    日前,經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院士大會選舉推薦,並經國際歐亞科學院主席團會議審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孫松研究員正式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院士證書授予儀式將於今年11月份在北京舉行。孫松,1959年12月出生,山東萊陽人,博士學位。
  • 「深海一號」能源站昨交付啟航 將用於陵水17-2氣田開發
    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再添深水重器,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交付  預計於2月抵達,用於陵水17-2氣田開發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1月14日對外宣布,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
  • 「深海工匠」周皓:從沒有「差不多」
    自2016年進入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來,他3次隨「探索一號」科考船去馬裡亞納挑戰者深淵進行科考,在工作中解決各項海試科研裝備的技術難題168項,合理升級改造66項,使國產自主研發的科研裝備取得多項國際、國內第一,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科研裝備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