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工匠」周皓:從沒有「差不多」

2020-12-04 中國青年報

「深海工匠」周皓的人生信條裡,從沒有「差不多」

【身邊的大國工匠】「選擇這份事業,就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熱情」

「我的工作主要是深海科研裝備的加工、製造和維修。」周皓開門見山地告訴記者。

自2016年進入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來,他3次隨「探索一號」科考船去馬裡亞納挑戰者深淵進行科考,在工作中解決各項海試科研裝備的技術難題168項,合理升級改造66項,使國產自主研發的科研裝備取得多項國際、國內第一,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科研裝備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工作20多年來,他從一名普通技校生,成長為為中國深海科考創造多項紀錄、國產深海設備突破萬米挑戰保駕護航的「深海工匠」,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等多項榮譽,還是黨的十九大代表。

日前,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發布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他名列其中。

「技術大拿」結緣深海

2016年6月至8月,我國「探索一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開展了我國首次綜合性萬米深淵科考。我國自主研製的「天涯」號深淵著陸器和「原位實驗」號深淵著陸器3次突破萬米深度,最大深度達10935米,宣告我國深淵科考進入萬米時代。

當時,剛進入深海所3個多月的周皓承擔並圓滿完成了隨航保障任務,被中科院授予「深淵科考骨幹成員」稱號。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遠航。

此前16年,周皓在遼寧阜新礦業集團從一名技校畢業生逐步成長為技術骨幹。經過他手加工改裝的設備,合格率達100%,使用壽命也更長。他不僅是全市的鉗工狀元,還熟練掌握車、鏜、銑、刨多個機加工設備的操作技能,被「老東家」稱為「建廠70年來唯一一個所有設備都會操作的工人」,還是「遼寧省功勳高技能人才」。

2016年3月,剛成立不久的深海所面臨專業人才短缺,當時致力於尋求技術突破的周皓,偶然發現自己剛好符合所有條件。36歲的「技術大拿」周皓由此結緣深海。

深海科研裝備是要到萬米以下海底作業的高精尖產品,對材料、加工精度的要求很高。而深海所使用的深海科研裝備都是自主研發,沒有定型產品,所以每個零部件都是「首件加工」,加之萬米以下海底要承受的壓力相當於「在小拇指指甲蓋上放了一輛轎車」,零件加工難度更大。但憑藉過硬的技術能力,周皓始終保持著零件加工「零失誤」的紀錄。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陸地機械與深海設備相比,雖工作原理相通,卻在諸多細節上大有不同。」為迅速適應新工作、熟悉新設備,剛到深海所,周皓常常在實驗室一待就是好幾天,時常加班到天亮,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一路走來,周皓的「拼」是出了名的:為了練好技術,他曾每天銼削練習過萬次,用壞的銼刀近千把;哪裡有活哪裡到,他是十幾位師傅的「共享徒弟」,令老師傅們將一生「秘笈」盡數傳授;工資低,買不起專著,他就天天去書店蹲著看……

三次遠赴馬裡亞納海溝科考,第一次52天、第二次68天、第三次54天,對天生暈船的周皓來說,就像「被扔進了滾筒洗衣機裡,生不如死」。曾經,他連續7天沒吃東西,除了工作就是吐。有時,風浪大到連站穩都難,工作時他不得不請同事站在後面拽住他的腰帶。

一次,趕上冬季太平洋的颱風季,就連常年出海的船員都吃不消。更糟糕的是,一個巨浪打上甲板,把已經準備完畢的43套海底地震儀全部打飛、破損嚴重,而船上沒有那麼多備件可換。

「出海科考計劃的安排都很緊湊,設備壞了必須及時修復,否則會影響接下來的科研任務。」經過26個小時的連續工作,周皓終於在第二天凌晨5時修復完畢,保證了第一條測線的正常布放,使中國成為世界上首個獲得萬米級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國家。

「辛苦是辛苦,但能為我國海洋強國作貢獻,人生還是挺有價值的。」周皓說。

從來就沒有「差不多」

在周皓的人生信條裡,從來就沒有「差不多」。

在他看來,機械雖不會說話,但反應是最真實的,工人如果幹活毛躁、偷工減料,機械壽命就長不了,「差不多其實就是差挺多」。

不論圖紙上的數據是多少,加工之前他總要再檢驗一遍;一個零件哪怕已經加工10遍以上,每一次他還是會琢磨哪裡能更好;細心負責,設備每次都要反覆測試……「有周技工在,我們出海科考就很安心」,跟周皓合作過的很多科研人員都視他為「最佳搭檔」。

憑藉精湛的技藝、追求極致的精神,諸多深海裝備製造技術難題在周皓手中一一破解:

——在國產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總裝工作中,水平尾翼軸承基座由於焊接變形安裝後轉軸無法旋轉,最終是周皓提出修平法,經過4天手工修磨才調整成功,得到總設計師等專家的高度認可。

——他為「天涯」號深淵著陸器設計製造的萬米級海水取樣搭載裝置,成功獲取了120多升萬米海水樣品和20多升原位海水樣品。

——他設計製造的生物誘捕裝置,加裝在「原位實驗號」深淵著陸器上,在雅浦海溝7884米深度捕獲獅子魚,是國內首次、也是當時國際上在雅浦捕獲深度最深的獅子魚。

「我們的技術和設備是給科學家使用的,必須要保證各項科學實驗的順利實施,這也是工匠精神的體現。既然選擇了這份事業,就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熱愛和激情。」周皓說。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相關焦點

  • 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回訪記 | 第二站: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
    「在艙內是常壓的狀態,和在陸地上差不多,我們可以適應。」潛航員李保生回答。總書記滿意地點點頭,臉上露出欣慰的神色。  「總書記很關心深海科技,關心我們的深海科研工作,作為一名潛航員,我覺得身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一定會踏踏實實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我國的深海科考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蘇靜說。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周皓:金融基礎設施必須被嚴格監管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周皓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周皓  周皓表示,如果一個金融科技的業態,發展成一個佔有主導地位的支付平臺,就具備了金融市場上基礎設施的形態
  • 中科院深海所:創新海洋科技 扛起深海科研的海南重責
    位於三亞的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深海所)內,像「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這樣的深海科研「神器」不在少數。工程實驗室內,「海鬥」號無人潛水器、「海翼」號深海滑翔機、「天涯」號深淵著陸器等深海科考設備依序排列,展示著我國在深海科技事業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坐擁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海南在開展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等活動方面頗具優勢。
  • 並沒有那麼多功效 深海魚油跟植物油差不多
    深海魚油富含ω-3脂肪酸,能調節血脂、稀釋血液,減小血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美國心臟病協會建議,冠心病、中風和心衰的高危人群可以補充,至於哮喘、近視、關節炎,深海魚油可治不了!另外,只有高純度的、需要醫生開處方的魚油才可能有用。商店裡隨便能買到的深海魚油大都達不到有效濃度,有些甚至含有有害成分。  除此之外,陳罡表示,想要降膽固醇、降血脂,其實吃海魚也能行!
  • 回訪習總書記考察海南走過的地方: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位於三亞海濱的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深海所)的工程實驗室內,燈火明亮,鉗工周皓正在工作間進行深海設備實驗調試,豆大汗珠划過其認真堅毅的臉龐,一份為祖國深海科技事業潛心鑽研、埋頭苦幹、甘於奉獻的強大使命感與責任感,成為他源源不竭的支撐力量——  就在當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科院深海所看望科技人員,考察科技創新情況,對奮戰在一線的科研人員留下深情叮囑與殷切希望:
  •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我省首個勞模工匠主題展館...
    1月6日,山東省第一個勞模工匠主題展館——青島市勞模工匠展示館正式開館,向社會講述青島特色的勞模故事、勞動故事、工匠故事,向一代代創造和見證了青島榮光的勞模工匠致敬,向一批批以勞模工匠為代表的島城勞動者致敬。
  • 20位「大國工匠」,僅1人畢業於清華,北大無人入選
    「大國工匠」是對中國社會做出特殊貢獻的人,可以說是民族的脊梁,沒有他們就沒有當下的幸福生活,讓人詫異的是:20位「大國工匠」僅1人來自清華,北大無人入選!7.畢業於東南大學的有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華為5G首席科學家:童文;8.畢業於重慶交通大學的有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超凡;9.畢業於南華大學的有深海勇士號總設計師
  • 對話美的工匠:何為中國式「工匠精神」
    南方網訊 「工匠精神」這個詞從亮相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起,立即躋身網絡熱詞。中國式工匠精神是什麼?在強國林立的國際市場中,面對瑞士、日本等公認的「工匠精神」先進國家,中國應該拿出怎樣的核心競爭力?
  • 人民日報:讓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邁向新徵程,揚帆再出發,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亟待讓工匠精神在全社會更加深入人心。不論是傳統製造業還是新興製造業,不論是工業經濟還是數字經濟,工匠始終是中國製造業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終是創新創業的重要精神源泉。
  • 深海壓力那麼大,深海生物並沒有鋼鐵之軀為什麼可以生存
    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或是逐漸適應深海的壓力,但卻無法適應深海的壓力,所以他們的結果只能是種族的消失。但經過這麼長時間,能在深海中生存的魚都是能承受這麼高壓力的魚,而那些不能承受的魚在歷史上已經消失了。深海生物並沒有鋼鐵之軀,它們之所以能夠生活在水壓這麼高的環境下,就是因為這些生物體內的壓力與外界的
  • 沒有上顎的深海吞噬者—吞噬鰻
    這種典型的深海魚是大洋深處樣貌最奇怪的生物之一。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的大嘴,這種鰻魚沒有可以活動的上頜,而巨大的下頜松松垮垮地連在頭部,從來不合嘴,當它張大嘴後,可以很輕鬆地吞下比它還大的動物,由此它在西方得到「傘嘴吞噬者」的名稱,而在中文中被叫做「寬咽魚」。被吞的獵物就如同被鵜鶘吞進的魚一樣被放到下頜的袋子裡,所以在西方也有人叫它鵜鶘鰻。
  • 「南沙工匠」名單出爐,「金牌工匠」可獲100萬元獎勵
    大洋網訊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南沙區獲悉,根據《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集聚人才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實施細則》(穗南開人發規字〔2020〕2號)有關規定,南沙開展了2020年南沙(金牌)工匠獎勵申報工作。經資格審核、徵求區職能部門意見、專家組評審、小組會議審議等程序,現對2020年「南沙(金牌)工匠」獎勵擬兌現名單予以公示。
  • 習近平提出深海「三步曲」 中國深海計劃路線圖曝光
    「深海進入」、「深海探測」和「深海開發」裝備譜系,為實現海底油氣能源、可燃冰等資源開採打造利器。  胡問鳴說,在剛剛閉幕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總書記發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召,並且第一次明確提出「深海進入」、「深海探測」和「深海開發」。從「深海進入」到「深海探測」,再到「深海開發」,是總書記為我們描繪的深海「三部曲」。走向深海,裝備先行。
  • 江蘇省特檢院技術工匠助力「奮鬥者」號順利入級
    1月15日,在江蘇省特檢院召開的媒體見面會上,省特檢院檢測團隊隊員付志平對超聲波檢測方法進行現場演示,為大家解密特檢院技術工匠參與「奮鬥者」號檢測的幕後故事。  自2006年以來,省特檢院長期為「蛟龍」號、「深海勇士」號進行無損檢測,積累了豐富經驗,組建了一支精幹、專業的檢測團隊。該團隊共有骨幹10人,由資深無損檢測高級人員和技術能手組成。其中,隊員付志平是2020年度江蘇省特種設備無損檢測人員職業技能競賽超聲檢測賽項冠軍選手,並榮獲「江蘇省技術能手」和「江蘇省青年崗位能手」稱號。
  • 鐵路「工匠精神」在絲路古道傳承
    採訪團一行走進銀川工務段和銀川電務段,實地探訪堅守在絲路古道上的鐵路工匠達人,體驗鐵路專家高精技術。在這片絲綢古道,「塞上」寧夏,一大群普通鐵路職工堅守在這裡,詮釋著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匠人精神、職人精神。
  • 甲基汞在深海中富集程度如何?深海有沒有被汙染?聽科學家如何說
    甲基汞在深海中富集程度如何?深海有沒有被汙染?但由於人類對深海的探索還比較有限,因此甲基汞在深海中的富集程度如何,人為產生和自然產生汞的比例是多少,還有沒有其他途徑讓甲基汞到達深海,全球幾十個海溝系統是否都具有相同的汞來源和遷移途徑,目前還都是一個謎。學術界長期認為 千米以下深海沒被甲基汞汙染汞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在常溫常壓下以液態存在的金屬元素,具有很強的揮發性。「自然和人類活動都會產生汞。
  • 技術工人沒有尊嚴,拿什麼談「工匠精神」?
    德國製造之所以如此強悍,關鍵是這個國家積蓄了豐厚的「工匠」資源,包括工程師、高級技工、普通技工。德國的工匠精神就是嚴謹、規範、一絲不苟,規定螺絲需要擰五圈,他們絕不會擰四圈半。 4.政府對工匠精神還停留在口頭表達的階段,還沒有具體的措施,如果有措施也是先從國有企業開始,這也加劇了這個行業的人才流動和流失。 5.當前經濟形式下,一個技術工人根本養不了一個三口之家,這也打擊了這部分人的信心,和行業的人才斷層。
  • 盤點《深海迷航》中的海洋巨獸利維坦,看一下你有沒有深海恐懼症
    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是一款深海主題沙盒冒險遊戲《深海迷航》(又稱《美麗水世界》)中最為神奇的水下巨獸利維坦的介紹,說到沙盒遊戲,大家對這類遊戲的印象應該就是自由度高,地圖大,可玩性非常強了吧,而這款《深海迷航》便是繼承了沙盒遊戲的各種優點,同時在遊戲中還有著各種各樣的獨特玩法
  • 「工匠運動」:DIY拯救美國製造業?
    美國近年興起「工匠運動」,結合傳統DIY理念和現代科技,試圖重新搭建人與物質世界的「有形」接觸,恢復人們親手使用工具為生活創造便利的能力,拒絕「一切交給電腦解決」。  「工匠運動」,一場新工業革命?  美國媒體將「工匠運動」譽為一場「新工業革命」,但從很多方面來說,這場運動其實體現的卻是一種「回歸」。
  • 工匠精神是金融產業的金字塔尖
    ) 什麼是「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