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暖 少排溫室氣體:中國努力兌現承諾

2020-12-05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記者 顧瑞珍)氣候變暖正成為全球共同關心的話題。我國正同世界各國一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統籌考慮節能和汙染物減排的各項措施,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努力兌現承諾。

    溫室氣體以吸收地球對外放出的長波輻射,重新向地表放出紅外輻射而得名。隨著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地球表面的溫室效應不斷增強,造成全球氣溫升高。

    「從研究結果看,全球變暖對於極端天氣事件是有一定影響的,還可能引發包括南北極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沒,海岸和海灘遭受侵蝕,港口和海岸建築物受損壞等後果。」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說。

    鑑於此,我國一直致力於採取措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2002年,我國批准了《京都議定書》,並引進外部資金和先進技術,推廣清潔發展機制。截至2007年1月,我國已批准了約300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涉及電力、煤炭、化工等多個行業。

    同時,我國政府根據國情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以及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義務,按照國務院部署,國家發改委、環保總局等17個部門組織了數十位各個領域的專家,編制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經國務院批准已正式頒布實施。

    「這彰顯了我國負責任大國的態度,將進一步促進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也必將對減緩和適應全球氣候變化做出新的貢獻。」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據了解,從1990年到2005年,我國每萬元GDP能耗下降了47%,等於節約了8億噸標準煤,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億噸。同期,我國通過植樹造林、森林管護等又淨吸收了50億噸的二氧化碳。

    據國際能源機構2006年的統計:2004年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國是3.65噸,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87%。1950年到2002年,我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只佔到第92位。

    環保總局副局長周建介紹說,「十一五」期間我國政府正統籌考慮節能和汙染物減排的各項措施:發揮汙染控制政策對減排溫室氣體的協同效應;努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環境優化經濟發展。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節約能源、減少排放,必須採取綜合的措施。目前我國節能減排的任務作為約束性指標,已分解落實到各個省市和有關的能源消耗大戶。我國還頒布了《環境保護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並正逐步理順資源型產品的價格,限制不必要的消耗。同時,對於節能技術、節能產品的推廣應用,也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相關焦點

  • 日本討論溫室氣體減排長期措施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中國網7月5日訊 據共同社月5日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5日召開了旨在討論溫室氣體減排長期措施的專家會議。為了在確保經濟增長的同時採取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舉措,會議將制定促進可再生能源和節能領域投資及技術革新的措施。會議成員以經團聯和日本商工會議所等工商界和研究人員為主,最晚將在明年春季匯總意見。
  •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原標題: 今天,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
  • 海洋偵「碳」應對氣候減災——記中國海洋溫室氣體監測系統建設
    因此,長期、定點、準確地監測海洋範圍內溫室氣體的變化,研究其來源、匯集和輸送規律及其影響,對於海洋防災減災,生態環保,應對全球,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是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並已做出了鄭重的減排承諾。
  • 應對氣候變暖還需持續攻堅
    「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引起的溫室效應,疊加在地球自然變化因素之上,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驅動因子」  「中國所做出的承諾會百分之百完成,而且會爭取做得更好一些」  「投入其中,參與進去,從身邊小事做起,我們都能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影響:未來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大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日本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是建立在環境和經濟的統一、協調發展的基礎之上,列為環境戰略之首。日本政府為保護全球氣候,承諾提供多達100億美元的經費,是美國提供經費的10倍,企圖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在起主導作用,在世界上樹立環境大國的形象。
  • 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未來十年,我國將盡最大努力控排
    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近年來我國已經取得了哪些成績,要儘早實現2030年碳排放峰值目標,盡最大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未來十年將採取什麼措施應對?新京報就此話題採訪了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簡稱氣候司)司長李高。氣候變化將長期影響人類生活新京報:近年來,氣候變化成為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的一個話題。請你簡單介紹一下氣候變化已經形成了哪些影響?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摘要
    《國家方案》共分為5個部分,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中國氣候變化的現狀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近百年來,許多觀測資料表明,地球氣候正經歷一次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中國的氣候變化趨勢與全球的總趨勢基本一致。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文)
    作為履行《氣候公約》的一項重要義務,中國政府特制定《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本方案明確了到2010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目標、基本原則、重點領域及其政策措施。中國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落實《國家方案》中提出的各項任務,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為保護全球氣候繼續做出貢獻。
  • 西方媒體熱評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態度積極
    引起了包括美英日等西方國家的媒體和國際機構的關注,作出了較為積極的評價,認為這顯示中國政府在全球氣候變暖對策方面的積極態度。   中國的積極態度   美聯社柏林6月4日電: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4日對中國宣布的國家應對全球變暖計劃表示謹慎歡迎。
  • 應對氣候變化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刻不容緩!
    過去40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了132.6毫米,其中2019年比常年高出72毫米。 科學家發現,植物病害每年造成2200億美元的損失,而氣溫升高2度,植物病害率就增加兩倍,糧食安全警報拉響…… 這一切,跟全球氣候變暖和它帶來的極端天氣密切相關。
  • 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
    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緊迫挑戰,推進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共識,這也是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內容之一。2020年9月22日,中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富於雄心的長期目標,將有力推進中國的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也對全球氣候治理起到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 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文 | 陳奇峰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  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緊迫挑戰,推進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共識,這也是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內容之一。2020年9月22日,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氣候變化壓力將驅動中國努力求變|全球變暖|排放量|氫能_網易訂閱
    但結果是,4月份封鎖高峰期的排放量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7%,這種下降雖然在規模上是前所未有的,但不足以削弱全球變暖軌跡,而且效果短暫。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監測,到6月初,每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9年水平下降了不到5%。至6月底,美國的乘用車流量已經回升至2019年的水平。  另一個中國無法迴避的重要理由是,中國排放的溫室氣體最多。
  • 世界各國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中國氣象局科技發展司副司長巢清塵認為,全球氣溫持續上升,已對氣候變化產生重要影響。在變化速率方面呈現出的特徵是:北半球快於南半球,高緯度地區快於低緯度地區,冬季比夏季變化大。他還說,溫室氣體具有生命期,其溫室效應會在幾十甚至幾百年後產生效應,因此其影響是深遠的。預計氣溫升高將持續至本世紀末。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第一部分 中國氣候變化的現狀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一、中國氣候變化的觀測事實與趨勢  二、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現狀  三、中國減緩氣候變化的努力與成就第二部分 氣候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與挑戰  一、中國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基本國情  二、氣候變化對中國的影響  三、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面臨的挑戰
  • 氣候變化、全球變暖是由碳排放造成的嗎?
    不過有觀點提出,氣候變化是地球自身運轉規律的體現,就算有化學變量的存在,碳排放也只是眾多作用因素中的一個方面。那麼請問,大氣變暖是由碳排放造成的嗎?如何才能更為準確地觀測和分析氣候變化?———上海臨沂北路何大舟答:早在上世紀中葉,大氣科學界就已明確提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含碳溫室氣體濃度升高可通過輻射強迫引起氣候變暖。
  • 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是全球變暖主因
    世界氣象組織6日發布報告說,無論在陸地還是海洋,過去四年的變暖程度都非同尋常。「這是持續長期氣候變化的一個明顯跡象,而持續長期氣候變化與創紀錄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相關。」美國航天局、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和英國氣象局同日發布的報告,以及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項目」、美國伯克利地球研究所此前發布的報告,都得出了類似結論。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基於英美兩國氣象機構採集的數據。
  • 解讀: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現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初始國家信息通報》,1994年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40.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扣除碳匯後的淨排放量為36.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0.7億噸,甲烷為7.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氧化亞氮為2.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 塗瑞和: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
    這些一連串的數據表明,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措施是符合國情的、有效的,也超額完成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此外,多年來中國作為貨物出口第一大國,為貿易夥伴提供了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有助於幫助其他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溫室氣體排放的停止可能無法阻止全球變暖
    僅僅停止排放可能不再足以阻止全球變暖。最新研究認為,現在是投資積極的碳捕獲的時候了。  根據近日發表在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關於1850年至2500年之間全球氣候覆雜性的簡化模型,即使人類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能夠減少到零,全球溫度仍可能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裡繼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