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能源結構轉型是節能減排的關鍵抓手將貢獻70%的溫室氣體減排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今日,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發布《中國氣候路徑報告》,將中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承諾的減碳目標層層拆解,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減排路徑。

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社會影響力專項中國區核心領導Thomas Palme表示:「對於中國來說,當下是引領世界加速全球減排行動的最好時機。在氣候變化上啟動更加積極的目標,有利於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與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綠色經濟』也將對GDP起到積極促進作用,預計將於2050年貢獻超過2%的GDP。同時,國家的能源安全也將受到保護,化石燃料消耗預計減少約80%,大幅降低對不可再生、進口能源的依賴。在清潔能源的加持下,中國的出口競爭力亦會大幅度提升。」

根據報告顯示,從排放來源角度看,基準情景下工業部門的減排幅度最大,2050年將相較現狀實現約50%的減排。為彌補與1.5乃至碳中和目標的差距,能源部門必須貢獻更大減碳比例,較基準情景再增加超過60個百分點的減排。其中,核能與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解決方案。

從實現路徑角度看,推廣不依賴化石燃料的關鍵技術、帶動能源結構轉型是節能減排的關鍵抓手,將貢獻約70%的溫室氣體減排。同時,推動關鍵技術發展的相關政策至關重要(如可再生與核能發電、新能源車政策推動),碳定價手段或將成為加速節能減排舉措的關鍵助推力量。

為了真正實現碳中和承諾,中國在部分最具挑戰性的舉措上甚至需要超額完成1.5路徑下的目標,並且需要更加深入的挖掘負排放(如碳捕獲與儲存、碳匯 )潛力。

從資本投入角度看,為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2020年至2050年累計需要90-100萬億人民幣投資,約佔這30年間累計GDP總額的2%。

(文章來源:鈦媒體)

相關焦點

  • 日本溫室氣體減排步履維艱 核電受創政府難協調
    原標題:日本溫室氣體減排步履維艱 核電受創政府難協調  中新網4月9日電 據日媒報導,圍繞溫室氣體減排的問題,日本政府近日正在探討提出至2030年使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超過20%的目標。據國際能源機構(IEA)公布的推算數據顯示,日本可減排24%的二氧化碳。然而,日本政府內部卻對此分歧明顯,預計協調之路艱難。
  • 歐盟計劃提高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在歐洲議會發表「盟情諮文」,其中提到的新的歐盟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及一攬子政策引發外界普遍關注。根據諮文,為確保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委會決定將2030年溫室氣體階段性減排目標比例從此前的40%提升至55%。
  • 溫室氣體減排的法律路徑: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協同控制 ——評...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以國際、國內應對氣候變化現狀為背景,我國於2016年修訂《大氣汙染防治法》,增加「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實施協同控制」條款,首次將控制溫室氣體減排納入法治軌道。但是,該條款定性模糊,內容概括,不利於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達成。
  • 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綜述與展望
    Watts等(2015)甚至指出,氣候變化將嚴重影響過去半個世紀全球在改善人群健康方面取得的成就。因此,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將緩解氣候變化對人群健康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從而改善人群健康。其中,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是《柳葉刀》在2009年11月刊發的將溫室氣體減排與健康協同效應聯繫起來的一系列文章(Haines et al.,2009)。這一系列文章提供了一種量化評估氣候政策成本以及健康協同效應的方法。從此之後,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研究數量顯著增加,其中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中國的研究機構發表的文章最多(見圖2)。
  • 全球碳減排注入強心劑,東亞三國宣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時間表
    10月28日上午,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國會發表演講時宣布,韓國將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同國際社會一起,韓國政府將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能源供應將從煤炭轉向可再生能源,在轉型過程中,政府也會創造新的市場機會、新的行業發展和就業機會。」文在寅說道。
  • 減排二氧化碳,中國按下快進鍵!
    中國是全球第一個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國家,在這個節點提出新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就是向世界明確表明,中國要走綠色復甦、綠色轉型的道路。 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認為,國家減排新目標為推動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抓手。不能將達峰目標只看作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實際上,這個目標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兩個階段性目標緊密相連,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重大推動力。
  • 溫室效應/低碳經濟與我國節能減排對策分析
    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引起的嚴重後果,發達國家著力於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制定新的能源政策,倡導低碳經濟,尋找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而發展中國家應對自然災害的手段相對匱乏,更容易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因此,中國作為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如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以抑制氣候變暖有著更加緊迫的內部需求和外部國際壓力。
  • 溫室氣體與大氣汙染如何協同減排成環境部新任務
    事實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此前曾多次表示,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將在汙染物治理領域實現若干打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打通就是汙染物一氧化碳和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協同減排。而機構改革之前,大氣汙染物與溫室氣體的減排分別由不同的部門負責,而這輪機構方案將溫室氣體的減排職責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劃至生態環境部。
  • ESG觀察 05|企業設定氣體汙染物減排目標了嗎?
    二指標釋義該指標為關鍵績效指標,披露要求為「不遵守就解釋」。「排放量」包括A1.1中涵蓋的空氣汙染物排放量以及A1.2中涵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措施及所得成果」指企業為降低廢氣和溫室氣體排放量採取的行動,以及相應行動下的減排種類、絕對數值或降低值所佔比例。
  • 日本將在2015年度內製定溫室氣體減排計劃
    為了實現到2030年使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3年減少26%這一目標,日本政府將在2015年度結束前制定具體計劃。除繼續推廣節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外,如何應對新建計劃不斷增加的煤炭火力發電站成為一大課題,日本政府將與電力行業展開全面協調。
  • 垃圾發電、風電、光伏項目節能減排計算方法及效果分析
    指的是節約一次性能源;而「減排」指的是減少工業生產過程中汙染物的排放量及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例如,在火電行業排放的煙氣中,主要汙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溫室氣體有二氧化碳等。這類可再生能源的減排量,廣義上是指其發電量等量置換成煤炭發電時,向外界(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等)排放的所有汙染物和溫室氣體的質量。一般情況下,只考慮置換成煤炭發電煙氣排放時二氧化硫(SO2)的減排量、氮氧化物(NOx)的減排量、以及溫室氣體二氧化碳(CO2)的減排量。
  • ...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減排...
    10月12日,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舉辦碳中和研討暨「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成果發布會。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日本討論溫室氣體減排長期措施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中國網7月5日訊 據共同社月5日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5日召開了旨在討論溫室氣體減排長期措施的專家會議。為了在確保經濟增長的同時採取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舉措,會議將制定促進可再生能源和節能領域投資及技術革新的措施。會議成員以經團聯和日本商工會議所等工商界和研究人員為主,最晚將在明年春季匯總意見。
  • 垃圾填埋場:溫室氣體減排新戰場
    殊不知,除了臭味,垃圾填埋場還是溫室氣體甲烷的重要來源。  為此,科研人員正試圖開展垃圾處理領域汙染物跟溫室氣體協同減排的研究。  減排壓力帶動技術革新  甲烷在近200年內呈加速上升態勢,而垃圾填埋場是最大的人類活動甲烷釋放源。
  • 溫室效應因何而起?發展水電大力減排二氧化碳
    近幾十年來,隨著人類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世界人口的急劇增加,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溫室效應」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已成為各國政府和人民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現在增加一倍,全球氣溫將升高3 ℃~5 ℃,這將導致自然災害加劇,旱澇災害嚴重,颶風力量增強頻率提高。
  • 甲烷減排迫在眉睫
    David T·Allen說,「因為有了甲烷的洩漏問題,我們用天然氣代替燃煤帶來的二氧化碳減排的貢獻大大打折,甚至說幾乎沒有。」甲烷回收利用率低事實上,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我國的甲烷控制體系正在建立之中,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已經開始了甲烷減排行動。
  • 哈裡伯頓將制定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據離岸工程網站11月19日消息油田服務提供商哈裡伯頓公司(Halliburton Co.)周四表示,它將根據最新氣候科學概述,設定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以實現巴黎協議的目標。
  • 何建坤:中國宣示碳排放新目標體現了大國擔當 也將倒逼經濟轉型
    中國網:從這個情況可以看出我們實現這個目標的腳步越來越快,那麼我國實現減排的成效都體現在哪些方面或者體現在哪些領域?何建坤:從國內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我們的一個根本國策,所以節能和減排溫室氣體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 國務院關於印發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十一五」時期,國家把能源消耗強度降低和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確定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十二五」時期如未能採取更加有效的應對措施,我國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將日益強化。從國內看,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消費結構升級,我國能源需求呈剛性增長,受國內資源保障能力和環境容量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瓶頸約束更加突出,節能減排工作難度不斷加大。從國際看,圍繞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博弈更加激烈。
  • 嚴控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排放
    而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更是導致能源活動的排放佔比高於全球平均水平,2014年能源活動排放佔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不包括LULUCF)的78%。因此控制溫室氣體的關鍵是能源活動,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碳強度)也主要依據能源數據核算。根據2014年全國溫室氣體清單,1噸標準煤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為2.66、1.73、1.56噸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