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發布《中國氣候路徑報告》,將中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承諾的減碳目標層層拆解,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減排路徑。
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社會影響力專項中國區核心領導Thomas Palme表示:「對於中國來說,當下是引領世界加速全球減排行動的最好時機。在氣候變化上啟動更加積極的目標,有利於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與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綠色經濟』也將對GDP起到積極促進作用,預計將於2050年貢獻超過2%的GDP。同時,國家的能源安全也將受到保護,化石燃料消耗預計減少約80%,大幅降低對不可再生、進口能源的依賴。在清潔能源的加持下,中國的出口競爭力亦會大幅度提升。」
根據報告顯示,從排放來源角度看,基準情景下工業部門的減排幅度最大,2050年將相較現狀實現約50%的減排。為彌補與1.5乃至碳中和目標的差距,能源部門必須貢獻更大減碳比例,較基準情景再增加超過60個百分點的減排。其中,核能與可再生能源發電將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解決方案。
從實現路徑角度看,推廣不依賴化石燃料的關鍵技術、帶動能源結構轉型是節能減排的關鍵抓手,將貢獻約70%的溫室氣體減排。同時,推動關鍵技術發展的相關政策至關重要(如可再生與核能發電、新能源車政策推動),碳定價手段或將成為加速節能減排舉措的關鍵助推力量。
為了真正實現碳中和承諾,中國在部分最具挑戰性的舉措上甚至需要超額完成1.5路徑下的目標,並且需要更加深入的挖掘負排放(如碳捕獲與儲存、碳匯 )潛力。
從資本投入角度看,為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2020年至2050年累計需要90-100萬億人民幣投資,約佔這30年間累計GDP總額的2%。
(文章來源: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