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田土壤溫室氣體減排和有機碳固定的研究進展及展望
因此,減少農田土壤CH4 和N2O 排放以及提高土壤碳庫儲量(簡稱「固碳減排」)對於緩解全球氣候變暖以及確保糧食安全至關重要。近20 年來,我國在農田土壤固碳減排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總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固碳減排措施。本文綜述了我國目前針對農田土壤溫室氣體減排以及土壤有機碳固定的有效措施,並對未來農田土壤固碳減排方向進行了展望。
-
科學家稱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是「生存排放」
據《中國農業工程學報》2008年10月報導,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研究表明,通過改善反芻動物營養、推廣稻田間歇灌溉、建設沼氣、推行緩釋肥、長效肥料可以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但急需進行技術和經濟性評估。
-
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綜述與展望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加強溫室氣體減排的健康協同效應研究,對於改變溫室氣體減排的成本效益的傳統認識、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積極性、促進氣候變化和人群健康問題的協同解決、推動可持續發展進程都具有重大意義。
-
水分和秸稈管理減排稻田溫室氣體研究與展望
上海低碳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摘 要水稻生產過程是人為源溫室氣體甲烷(Methane,CH4)和氧化亞氮(Nitrous oxide,N2O)的重要排放源,稻田中CH4 和N2O 的產生與排放受農事管理與環境因素影響,尤其是水分管理和秸稈還田措施,直接影響稻田土壤氧化還原狀況和土壤中易分解有機質的含量
-
生態農業應答氣候變化 農業減排生產一舉兩得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除了有效利用良好的灌溉條件、調整播種日期、適當更替品種之外,加大力度發展生態農業,是既有助於實現農業減排,又能夠保證農業生產的一舉兩得之選。 你也許不知道,微生物分解留存在土地中的氮肥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因溫室氣體增加導致的氣候變化又對農業影響深遠。
-
...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溫室氣體與減排固碳團隊招聘公告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溫室氣體與減排固碳團隊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連續十餘年開展了高寒草地生態與氣候變化以及草地固碳減排相關的大量研究工作,先後開展了西藏自治區合作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課題、中國工程院重點諮詢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共計十餘項,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
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亟須評估
本報訊 「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
-
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對人體健康影響評估項目啟動
近日,一項由歐盟第七框架計劃(FP7)資助、中歐城市溫室氣體減排項目(URGENCHE)授權的新研究項目得到公布,該項目將對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對人體健康所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這項耗資350萬歐元的三年計劃將由英國埃克斯特大學牽頭,來自八個國家17個機構的專家參與,重點研究環境政策對於城市居民健康和生活質量各方面的影響。
-
溫室氣體減排的法律路徑:溫室氣體和大氣汙染物協同控制 ——評...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以國際、國內應對氣候變化現狀為背景,我國於2016年修訂《大氣汙染防治法》,增加「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實施協同控制」條款,首次將控制溫室氣體減排納入法治軌道。但是,該條款定性模糊,內容概括,不利於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達成。
-
即使現在減排溫室氣體,地球溫度也要在幾十年後才會下降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只是我們必須降低我們的期望。這一發人深省的消息來自《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研究由挪威國際氣候研究中心CICERO的科學家們完成,研究第一作者是Bjørn h .
-
新研究顯示: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不需全民食素
外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除非我們改變種植、食用和扔掉食物的方式,否則世界可能無法將全球變暖保持在相對安全的最低水平,但這並不需要所有人都吃素食。據美聯社紐約11月5日報導,研究人員考察了食物系統的五種廣泛修複方法,並計算出它們能在多大程度上對抗全球變暖。
-
新研究顯示: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不需全民食素
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導 外媒稱,一項新研究顯示,除非我們改變種植、食用和扔掉食物的方式,否則世界可能無法將全球變暖保持在相對安全的最低水平,但這並不需要所有人都吃素食。根據周四出版的《科學》周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他們發現,在這五種修複方法中各取一部分,而不是全靠吃素食,就能完成這項工作。研究發現,如果世界食物系統保持目前的發展軌跡,那麼未來80年將產生近1.4萬億噸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來自奶牛打嗝、肥料、土壤管理不善和食物浪費。即便全球停止燃燒化石燃料,食物系統的這種排放量也很可能使地球變暖的幅度超過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目標。
-
我國溫室氣體清單11年未更新,非CO₂氣體減排面臨壓力
然而,對於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減排,同樣將面臨巨大挑戰。8月1日,世界資源研究所在北京發布《全面減排 邁向淨零排放目標——中國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潛力研究》工作論文,論文指出中國已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CO₂減排政策以期兌現2030年或更早實現碳排放達峰的承諾,然而卻對《京都議定書》所涵蓋的其餘六種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關注相對較少。
-
中國糧食作物生命周期生產過程溫室氣體排放的研究進展及展望
近二十年來,大量研究表明糧食作物田間生產過程是溫室氣體甲烷(CH4)和氧化亞氮(N2O)的重要排放源。伴隨著生命周期評價法(碳足跡)在農業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田間生產過程以外,農業生產資料生產過程排放的溫室氣體同樣不可忽視。
-
研究顯示:食物生產佔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近三分之一
周三公布的一份研究顯示,食物生產過程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佔人類活動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29%,是聯合國對農耕溫室氣體排放估計量的兩倍。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的該研究並未單純研究農耕本身,而是涵蓋了整個食物系統,包括林地清理開荒、化肥製造及運輸等。該組織稱,減少食物生產過程溫室氣體排放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
日本達成《京都議定書》溫室氣體減排指標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讀賣新聞》4月15日報導,日本環境省15日發布最新數據稱,日本2012年度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13.43億噸,較1990年增加了6.5%。增加原因主要是因福島核電站事故導致日本更加依賴火力發電。
-
中國畜禽糞便管理變化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農業農村部設施農業節能與廢棄物處理重點實驗室摘 要畜禽糞便是重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不同糞便管理方式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差異顯著,科學分析我國畜禽糞便管理溫室氣體排放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對提高畜禽糞便管理和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實現畜禽低碳養殖具有重要意義。
-
溫室氣體與大氣汙染如何協同減排成環境部新任務
事實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此前曾多次表示,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將在汙染物治理領域實現若干打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打通就是汙染物一氧化碳和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協同減排。而機構改革之前,大氣汙染物與溫室氣體的減排分別由不同的部門負責,而這輪機構方案將溫室氣體的減排職責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劃至生態環境部。
-
清華研究:自動駕駛車輛的部署對溫室氣體的總體有影響?
中國清華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自動駕駛汽車部署對溫室氣體排放的總體影響在近中期內並不顯著。發表在《能源政策》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自動駕駛汽車可能以多種方式影響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包括減少車輛擁有量,增加車輛使用強度和改變車輛燃油消耗率。這些影響大多在內部抵消,因此在近中期內產生的影響微不足道。
-
垃圾填埋場:溫室氣體減排新戰場
殊不知,除了臭味,垃圾填埋場還是溫室氣體甲烷的重要來源。 為此,科研人員正試圖開展垃圾處理領域汙染物跟溫室氣體協同減排的研究。 減排壓力帶動技術革新 甲烷在近200年內呈加速上升態勢,而垃圾填埋場是最大的人類活動甲烷釋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