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與人類健康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氣候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氣候變暖對人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多層次的。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但目前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氣候變暖危及人類健康,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人類有很強的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這種適應能力是在數千年時間過程產生的,當前及未來氣候變化的速率表明,人類適應的代價是昂貴的。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因氣候變暖而死亡的人數超過10萬人,如果世界各國不能採取有力措施確保氣候正常,到2030年,全世界每年將有30萬人死於氣候變暖。

  一、氣候變暖的非病原性疾病負面影響

  (一)熱浪影響

  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的最直接影響是使熱浪衝擊頻繁或嚴重程度增加,熱浪、高溫使病菌、病毒、寄生蟲更加活躍,會損害人體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導致與熱浪相關的心臟、呼吸道系統等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這種影響對老人、兒童、對發展中國家貧窮的群體尤為顯著。世界衛生組織預計,到2020年全球死於酷熱的人將增加1倍。人們對氣候變暖與死亡率變化做了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熱閾」的概念,當氣溫升高超過「熱閾」時,死亡率顯著增加。例如,美國洛杉磯在受熱浪襲擊期間,85歲以上老人的死亡率是平常的8倍。上海1980-1989年的研究結果表明,當夏季氣溫超過34℃,死亡率急劇上升。1998年上海經歷了近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熱浪(7月8日-20日、8月1-3日、8月7-17日、8月23-25日),熱浪期間的死亡率是平常的2-3倍。葡萄牙、日本、加拿大、埃及等國進行的類似研究也發現有相同的規律。從圖1我們可以看出,葡萄牙隨溫度升高日死亡人數增加,極端最高氣溫與最大死亡人數相對應。

  熱浪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城市大於郊區、農村。由於熱島效應,城市市區的高溫不但高,而且持續時間長,對人體健康危害大。

  (二)光化學影響

  氣候變暖會加快大氣中化學汙染物之間的光化學反應速度,造成光化氣霧等有害氧化劑增加並誘發一些疾病。如眼睛炎症、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等疾病。

  紫外線能有效地殺死細菌、病毒,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促進人體對鈣、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有利於人體骨骼的生長發育。但紫外線過量會危及人體健康。氣候變暖,大氣中的氟氯烴等溫室氣體增加,破壞臭氧層使之變薄,導致地面的紫外線增加,特別是UV-B增加,對人類健康危害很大,會引發白內障、皮膚癌等疾病。某些類型的白內障與UV-B累積曝光量有直接關係。平流層臭氧量每減少1%,則伴隨UV-B增加,白內障患者增加0.6%。美國近年的研究結果表明,1%臭氧量減少而增加的UV-B,會使白種人皮膚癌患病率約增加3%。過量UV紫外線輻射損害NDA(基因中毒),使子細胞突變,導致誘發皮膚癌。

  有的研究表明,過量的UV-B輻射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從而降低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二、氣候變暖助長病原性媒介疾病的傳播

  許多病原性媒介疾病屬於溫度敏感型疾病,氣候變暖助長了某些媒介傳染病的傳播。

  助長蟲媒疾病的傳播:蟲媒傳播疾病是病原體由蟲媒作為中間宿主或寄生繁殖,繼而傳播到人的疾病。氣候變暖引起氣候帶的改變,熱帶的邊界擴大到亞熱帶,會引起蟲媒疾病傳播的地理分布擴大,使發病區向北推移,增加了蟲媒疾病的傳播。例如我國江南一帶的恙蟲病,1989年、1990年在天津出現,將恙蟲病的流行區向北推移4個緯度。氣候變暖及其造成的極端氣候事件,給生態平衡,尤其是微生物生態平衡帶來嚴重影響。改變了某些蟲媒病原體的存活、變異、分布及流行病的發病率,會對瘧疾、絲蟲病、吸血蟲病、登革熱、黃熱病、裂谷熱、腦炎等蟲媒疾病的傳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一些蟲媒疾病死灰復燃。如在美國已經絕跡的瘧蚊因氣候變暖又在一些地區出現。伴隨氣候變暖,登革熱在有些地方捲土重來,在已經滅絕的加勒比地區、巴西、秘魯等國再次出現。我國近20年來,在廣東、廣西、福建等省也先後爆發了登革熱。1995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告,登革熱正在全球流行,每年約死亡2萬人,威脅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約5000萬至1億人的生命。伴隨氣候變暖,瘧疾、吸血蟲病、登革熱等蟲媒疾病將殃及40%-50%世界人口的健康。

  助長動物傳媒疾病的傳播:由於氣候變暖及其引起的環境變化,助長動物傳媒疾病的病原體的存活變異、傳播。(如隨著氣候變暖,病原體將突破其寄生、感染的分布區域,形成新的傳染病,或是某種動物病原體與野生或家養動物病原體之間的基因交換,使病原體披上新的外衣,從而躲過人體的免疫系統,引起新的傳染病。)伴隨溫帶氣候變暖,使感染或攜帶病原體的嚙齒類動物的分布區域擴大,每年的危害期延長,使傳染病區擴散。有的動物攜帶的病原體或病毒會傳染給人類,形成人畜共患疾病。如愛滋病源於非洲靈長類動物;狂牛症和禽流感則分別是奶牛和家禽的疾病;而尼巴病是馬來西亞帶有病毒的蝙蝠將病毒傳染給豬又傳染給人的。

  助長水媒疾病的傳播:氣候變暖可能使水質惡化或引起洪水泛濫而助長一些水媒疾病的傳播。在降水較多的部分陸地地區,由於水位上升,人們飲用的地表水質因地表物質汙染而下降,人們飲用後,易患皮膚病、腸胃疾病等水媒傳染疾病。隨著居住環境的變化,水短缺加重,衛生條件差,人的抵抗力下降,會使霍亂、痢疾等水媒傳染疾病流行。例如,1991年霍亂襲擊了秘魯,並迅速沿著秘魯2000km的海岸線蔓延至厄瓜多、哥倫比亞、智利、巴西等19個拉美國家,導致50多萬人患霍亂病,死亡近5000人。

  隨著氣候變暖,病原體將突破其原有的寄生、感染分布區域,並可能形成新的傳染病的病原體。據世界衛組織的報告,在過去20年至少新出現30種新的傳染病。各種新傳染病病毒的出現是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氣候變暖擾亂了病毒巢穴的結果,一些原本寄居在野生動物身上,活動於封閉世界的未知病毒,由於人類活動的進程使我們遭遇了它們。新病原體引起的傳染病對人類影響最具危害性。例如,1976年首次爆發軍團菌的221例病例中,死亡34人,死亡率高達15.6%;1981年美國首先發現的愛滋病,現在遍布全世界,全世界感染愛滋病病毒者超過4000萬人。美國科學家警告,氣候持續變暖,一些未知病毒可能何復甦並四處傳播,有可能給人類健康帶來更巨大的災難。

  三、厄爾尼諾現象與人類疾病

  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失去平衡,造成的複雜氣候現象,每隔2-7年發生1次,它引起的氣候變暖及極端氣候事件,給人類健康和生命帶來有害乃至巨大的破壞性影響。厄爾尼諾現象會增加一些國家和地區瘧疾等疾病的傳播。委內瑞拉與哥倫比亞一些專家就厄爾尼諾現象與瘧疾流行的關係做了系統地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第一年,委內瑞拉的瘧疾患者增加37%、哥倫比亞的瘧疾患者增加35.1%。在1997-1998年在厄爾尼諾現象活動高潮區,索馬利亞、肯亞、厄瓜多出現高溫、洪水成災,有8.9萬人感染上裂谷熱病;委內瑞拉、巴西等國大面積乾旱,引起瘧疾和猩紅熱病爆發,造成許多人死亡。

  四、SARS、禽流感與氣候變化的可能關係

  傳統醫學和現代流行病學都認為,傳染病的發生、蔓延和氣候條件密切相關。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最高氣溫、氣溫日較差和相對溼度等與SARS的傳播有密切關係。在SARS病毒爆發9-10天日最高氣溫相對較低(26℃以下),氣溫日較差較小,相對溼度較大的情況下,有利於SARS病毒的擴散和傳播;反之,不利於SARS病毒的擴散和傳播。

  將我國大陸逐日SARS確診病例數統計圖與北京、廣州同期最高氣溫的演變曲線圖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兩個城市SARS高發階段的2月和4月份所對應的月平均最高氣溫為19-24℃時,是SARS病毒滋生和傳播的有利氣候條件;而當月平均最高為20-23℃時對SARS傳播最為有利。研究還發現當氣溫日較差小時,有利於SARS的發生、發展;當氣溫日較差大時,則不利於SARS的迅速發生和發展。空氣潮溼可能是SARS病毒繁殖的有利因素之一。

  中外一些初步研究結果表明,氣候變暖可能助長禽流感。在禽流感的傳播過程中,氣候因素肯定起作用。候鳥已成為禽流感病毒的主要病媒,而候鳥的生活習性與氣候息息相關。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衛生部均指出,禽流感病毒對熱和紫外線敏感。我國97%的人禽流感個例都發生在亞熱帶季風區,很可能與這一地區的氣候特點有關。禽流感病毒最適宜傳播溫度為10-20℃。

  五、不確定性

  評估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目前還存在科學上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

  (一)通常氣候變化是伴隨其他環境變化,大部分疾病是多種原因引起的,受到遺傳、自身身體素質、飲食、生活習慣以及環境因素的綜合影響。把氣候因素的致病作用,從綜合致病因素中分離出來是困難的。

  (二)在預測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影響時,很難準確預測未來幾十年內氣候變化時,社會、經濟、人口、科學技術、健康、保健等的可能變化。這給研究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帶來很大的困難。

  (三)人類健康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可以由人類的內源特徵引起,也可以由人類對氣候變化響應敏感性的有關環境引起。確定人類健康對氣候變化影應的敏感性很困難。

  (四) 模擬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存在「正常值」本身就具有統計變化;數值模式中的一些關鍵數值是近似選取的,因知識尚不完備而不可避免出現模式結構的不完善。

  六、對策

  如上所述,氣候變暖給人類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容迴避的,為了人類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建議採取以下對策:

  (一)建議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措施,減排二氧化碳、增加碳匯,從源頭減緩氣候變暖及其減少給人類健康帶來的危害。

  (二)面對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的挑戰,我們不但在衛生防疫上,通過經濟等手段,改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現有水平;也要從生態系統恢復及保護氣候上採取共同行動。

  (三)建立氣象與衛生、環保等部門的合作機制,積極開展氣候變暖對疾病發生規律、病理影響的機理的綜合研究;加強對主要流行病、傳染病的氣候風險評估和氣候區劃研究。主要側重研究疾病滋生、傳播、爆發過程與氣候的關係,應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建立健康疫情、氣候變化資料庫。研究應對氣候變暖的醫療技術等。

  (四)建立集氣象、環境和疫情系統為一體化的綜合監測業務系統。建立人體健康氣象服務保障體系,加強醫療氣象學科建設,進一步開展醫療氣象預報。

  (五)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宣傳、教育社會對氣候變暖及其危及人類建康的關注,提高人們保護環境、保護氣候的意識,政府和人民攜手減緩氣候變暖,保障人類健康。

  (六)氣候變暖危及人類健康無國界,要加強國際合作,增強抗禦氣候變暖、造福人類健康能力。

  (來源:《氣象知識》 責任編輯:王美麗)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全球變暖直接影響健康
    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會有不利影響,這在許多人眼中或許是個笑話。然而,事實卻證明,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頻繁發生威脅著人類的生命。  今年1月以來,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州的強降雨令多處道路和房屋遭到洪水或泥石流衝擊,842人死亡,逾2萬人流離失所。
  • 最新報告顯示: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影響重大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聯合對外發布了兩個報告《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和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其中提到,近幾十年來,全球氣候呈現顯著變暖的趨勢,進而引發了高溫熱浪、乾旱洪水、森林火災等極端氣候事件,以及糧食安全、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問題,對人群健康產生了巨大影響。
  • 最新報告顯示: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影響重大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聯合對外發布了兩個報告《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和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其中提到,近幾十年來,全球氣候呈現顯著變暖的趨勢,進而引發了高溫熱浪、乾旱洪水、森林火災等極端氣候事件
  • 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破壞的嗎?
    變暖和變冷以前曾發生過,但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變暖,於以往都不一樣,因為這一次變暖,主要原因來自人類活動對地球的破壞。那麼,我們怎麼知道人類正在引起當前溫度的爆炸性上升?前所未有的變暖在上個世紀,尤其是在本世紀,地球表面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暖。
  • 全球變暖危及人類健康——絕非聳人聽聞
    全球變暖,不僅使人類的居住環境、經濟生活以及生物物種的生存陷入了險境,而且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威脅。   據世界氣象專家預測,若不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採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到下一世紀,氣溫將以每十年增加0.3℃的速率上升,下世紀末,氣溫將比今天高出3.5℃,這一升溫速度比過去10萬年都快!
  • 外媒:全球變暖將擾亂人類環境 公眾健康面臨挑戰
    據法國媒體報導,近日,法國公用衛生最高理事會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變暖趨勢愈發嚴重,這將使全球各個生物發生不可預知的變化,擾亂人類原本的正常居住環境,使疾病、災害發生機率升高,使公眾健康面臨挑戰,甚至還會危及人類的生命。   近年來,包括冰層融化、海平面上升、霧霾天氣等在內的一系列氣候變化在全球各地均時常出現。
  • 一萬億棵樹助人類擺脫氣候變暖?
    氣候變暖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出來了,如果不加以遏制,那麼變暖的趨勢不會自動停止,預計到2030年,全球氣溫將上升1.5℃,屆時,地球上的冰川和冰山大面積消融,海平面將大幅升高。據統計,目前全球汽車保有量在10億輛左右,如此看來,森林對緩解氣候變暖是有一定作用的。而據估算,現在全世界每年向大氣中排放340億噸以上的二氧化碳,固碳的主力軍是海洋,它能吸收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如果森林的面積足夠大,那麼地球固碳的能力將更強,或許可以阻止氣候變暖的步伐。
  • 如何科學認識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巨大威脅?
    氣候變化正在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與健康,但其健康效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和社會採取應對和適應的程度。如何妥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及其造成的健康影響,已成為我國各級政府、公共衛生、環境保護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氣候變化影響健康的主要路徑人類自身對氣候和天氣的變化非常敏感。
  • 全球變暖產生健康危害
    本報訊 日前,在美國費城召開的美國地質學會年會上,巴爾的摩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醫學博士辛迪·帕克就全球變暖產生的健康危害問題作了主題發言,她表示:「大多數人在考慮氣溫變化時,想到的只是熱浪帶來的壓力,因為2003年席捲西歐的熱浪曾奪去了3萬多人的生命。
  • 氣候變暖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氣候變暖是20是70年代開始被引起注意的,然後在想唱的一段時間內,很有爭議,有的認為氣候在變暖,有的反之,認為氣候正在變冷;有的認為氣候變暖是和自然界如宇宙天體運動有關,如太陽黑子活動周期,有人認為主要與人類活動有關等。目前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人類活動是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人類活動是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6日 16:53 來源:中國政府網 專題:2007全國兩會   2007年3月6日下午3
  • 歐巴馬談全球變暖影響 稱氣候變化危害民眾健康
    原標題:歐巴馬談全球變暖影響 稱氣候變化危害民眾健康  中新網4月8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7日表示,全球氣候變暖不僅影響天氣,也危害美國人民的健康。   歐巴馬和美國衛生局局長維維克·默西在霍華德大學醫院與專家會面,強調歐巴馬政府計劃為更好地了解和對抗氣候變化問題所採取的措施。
  • 氣候變暖真是人類造成的嗎?北極越來越綠了,然而後果遠不止這些
    實際上,這種代表鮮活生命的綠色卻為人類拉響了警報——人類面臨著氣候變暖的巨大挑戰。 然而,每每談及氣候變暖,你心中或仍有疑問,真的是人類活動導致這種變化的嗎?氣候變暖,是不是科學家的危言聳聽之詞?或者,你也好奇,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阻止氣候進一步變暖?
  • 全球變暖的原因 全球氣候變暖原因及危害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自然現象。
  • 全球環境變化、氣候變化與人類健康
    全球環境變化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研究 我們現在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全球環境變化使人類的安寧和健康陷入困境,對於那些地理位置、社會經濟資源最脆弱的地帶,其危險性最大。 這些環境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類健康的基本要素如糧食生產、淡水供給、微生物環境的穩定性、氣候條件以及身體和社會的安全等產生了影響。
  • 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持續 氣候風險不斷上升
    來源:經濟日報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日前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召開,全球氣候變暖、氣候風險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世界氣象組織的氣候狀況監測表明,全球氣候系統的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2019》指出,氣候變化,相關的熱帶氣旋、高溫熱浪、乾旱等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的頻發,以及氣候政策無法達到預期等環境風險日益突出並將繼續發展,未來氣候將持續變暖並可能造成全球風險加劇,引發系統性風險的改變,對全球發展造成深遠影響。
  • 報告分析多起極端現象:人類活動是導致氣候變暖的單一因素
    報告分析多起極端現象:人類活動是導致氣候變暖的單一因素 新加坡《聯合早報》於15日刊發編譯文章稱,過去,人們曾認為,人類活動會造成氣候變暖,間接導致水災、旱災、暴風雨和熱浪的發生率提高,但人類活動並未被認定為導致氣候變暖的單一因素
  • 確認人類因素造成氣候變化?全球變暖達到「黃金標準」
    近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科學家表示人為全球變暖已經達到「黃金標準」,這將進一步加大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和限制氣溫上升的壓力。「黃金標準」是指在2012年被應用於確認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亞原子粒子的發現。
  • 從南極高溫20℃來了解全球氣候變暖
    熱點解讀以熱點事件為背景,主要考察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全球氣候變暖原因、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危害、全球氣候變暖對水循環、工業、農業、氣候、生態環境的影響、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1.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自然原因:地球正處於氣溫較高的間冰期人為原因:人類燃燒大量礦物燃料,排放CO2等溫室氣體;砍伐森林等造成植物對CO2吸收的減少;氟氯烴化合物等溫室氣體增多。
  • 地球「母親」體溫逐步上升-全球氣候變暖
    但是小夥伴是否發現最近幾天的氣溫較往年都有大幅度的升高,全球性氣候變暖的話題再一次讓我們擺上了餐桌,讓我們必須重新重視起來。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