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告顯示: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影響重大

2020-12-06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聯合對外發布了兩個報告《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和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其中提到,近幾十年來,全球氣候呈現顯著變暖的趨勢,進而引發了高溫熱浪、乾旱洪水、森林火災等極端氣候事件,以及糧食安全、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問題,對人群健康產生了巨大影響。

自2015年起,來自全球30餘家頂尖學術機構的120餘位專家共同完成的「柳葉刀倒計時報告」,作為解析氣候變化趨勢的報告,受到各界關注。

今年的全球報告顯示,過去20年裡,老年人與高溫相關的死亡人數上升了54%。2019年,65歲以上老人暴露在熱浪風險下的天數幾乎是之前最高紀錄的兩倍。報告還提到,由於氣候變化,自1950年以來,登革熱病毒傳播的全球氣候易感性增加了15%;非洲高原區適合傳播瘧疾的面積增加了39%;西太平洋地區的弧菌感染率增加了150%。

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全球報告共同主席宮鵬說,氣候變化和健康影響正在形成交織的危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

《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說,如果我們希望減少未來流行病暴發的風險,必須優先考慮對氣候危機採取行動,因為氣候變化是當今推動人畜共患病最強大的力量之一。

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報告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性建議。例如,多部門應協同合作,充分預估氣候變化帶來的健康風險;對於氣候變化的健康風險,應制定妥善的應對措施;加強氣候變化對健康影響方面的研究和宣傳;加速碳減排,制定健康的碳中和實現路徑,等等。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最新報告顯示: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影響重大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聯合對外發布了兩個報告《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和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其中提到,近幾十年來,全球氣候呈現顯著變暖的趨勢,進而引發了高溫熱浪、乾旱洪水、森林火災等極端氣候事件,以及糧食安全、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問題,對人群健康產生了巨大影響。
  • 氣候變暖與人類健康
    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但目前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氣候變暖危及人類健康,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人類有很強的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這種適應能力是在數千年時間過程產生的,當前及未來氣候變化的速率表明,人類適應的代價是昂貴的。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因氣候變暖而死亡的人數超過10萬人,如果世界各國不能採取有力措施確保氣候正常,到2030年,全世界每年將有30萬人死於氣候變暖。
  • 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氣候變暖將帶來極端天氣
    日前,據外媒報導,《科學進展》發表了一篇有關氣候變暖的研究報告,據該報告顯示,氣候變暖可能使未來的天氣變得更加惡化,並且其惡化幅度將會超出我們的想像。研究人員發現,目前能預知的全球變暖會導致颶風、熱浪和其它天氣事件,不過隨著未來全球變暖程度加劇,此後還會帶來更加極端,更加嚴重的天氣事件。研究人員發現,地球正在逐漸變暖,這可能會使熱浪增加80%,潮溼事件增加50%。這比以往的預測要高出50%。
  • 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全球變暖直接影響健康
    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會有不利影響,這在許多人眼中或許是個笑話。然而,事實卻證明,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頻繁發生威脅著人類的生命。  今年1月以來,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州的強降雨令多處道路和房屋遭到洪水或泥石流衝擊,842人死亡,逾2萬人流離失所。
  • 《科學》報告稱二氧化碳對氣候變暖影響有限
    核心提示:《科學》期刊上一篇最新的研究報告認為,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儘管比工業化前高出一倍,但其對氣候變暖的影響並不像此前估計的那樣嚴重。 網易探索12月1日報導 上周出版的《科學》雜誌刊載了一篇新的研究,這份研究是由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安德烈·施密特納與其同事共同完成,他們發現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可能導致的氣候變暖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
  • 氣候變暖或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產生重大影響
    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情況在2040年左右趨於穩定,那麼由此帶來的溫和的氣候變暖可能在本世紀末到來時造成大片海洋區域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發生重大重組。
  • 氣候變暖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氣候變暖是20是70年代開始被引起注意的,然後在想唱的一段時間內,很有爭議,有的認為氣候在變暖,有的反之,認為氣候正在變冷;有的認為氣候變暖是和自然界如宇宙天體運動有關,如太陽黑子活動周期,有人認為主要與人類活動有關等。目前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聯合國氣候變化報告凸顯全球變暖危害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本報訊 根據聯合國3月31日在日本橫濱發布的一份最新氣候科學報告,從冰川收縮到海洋酸化,氣候變化已經給地球的自然系統留下了顯著印記。該報告首次提出氣候變化對人類安全的影響,並強調將平均氣溫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上升不到2攝氏度的重要性。
  • 全球變暖對農業影響最大 日本遭遇全面負面影響
    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毫無爭議」的事實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日發表的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梗概得出了這個結論。  全球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  人為活動很可能是導致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 外媒:全球變暖將擾亂人類環境 公眾健康面臨挑戰
    據法國媒體報導,近日,法國公用衛生最高理事會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變暖趨勢愈發嚴重,這將使全球各個生物發生不可預知的變化,擾亂人類原本的正常居住環境,使疾病、災害發生機率升高,使公眾健康面臨挑戰,甚至還會危及人類的生命。   近年來,包括冰層融化、海平面上升、霧霾天氣等在內的一系列氣候變化在全球各地均時常出現。
  • 全球變暖 受人類影響可能性超95%
    原標題:全球變暖 受人類影響可能性超95%  據新華社斯德哥爾摩9月27日電 (記者 和苗)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7日在此間發布的最新報告稱,人類影響「極其可能」是20世紀中期以來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可能性在95%以上。  IPCC第五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第十二次會議23日至26日在斯德哥爾摩召開。
  • 聯合國報告稱控制全球變暖耗資巨大 將影響經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14日報導,13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德國柏林發布最新報告,指出雖然控制全球變暖是可以實現的,但是因其「耗資巨大」,人類要想完全實現控制全牛變暖的夢想仍面臨艱巨挑戰。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政府16日公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稱,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廣泛而深遠的。報告還認為,未來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將取決於今天的選擇。
  • 專家稱氣候變暖毋庸置疑 將多方面影響日常生活
    中新網北京10月11日電 (李曉喻)氣候變化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可能遠超人們想像。11日在北京召開的氣候傳播國際會議上,與會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描繪了未來氣候變化之下的生活圖景。  「氣候變暖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在會上開門見山。她指出,最近三十年中的每個十年都比1850年以來之前的任何一個十年溫暖。
  • 研究稱氣候變化已經對人們的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危險的高溫每年都會使數十萬人的健康和生計受到威脅。一份重要的新報告顯示,在一個變暖的世界中,威脅已經增加了多少。報告發現,在其他令人震驚的統計數據中,2000年至2018年期間,與熱浪相關的老年人死亡人數增長了近54%。
  •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中美兩大國責任重大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 聯合國稱中美責任重大  綜合國外媒體報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近日發布了第四份全球氣候評估報告,首次在報告中指出全球海洋酸化對全球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呼籲世界各國重視氣候變化並採取行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在抗擊全球變暖的過程中,中國和美國應發揮建設性作用。
  • 報告分析多起極端現象:人類活動是導致氣候變暖的單一因素
    報告分析多起極端現象:人類活動是導致氣候變暖的單一因素 新加坡《聯合早報》於15日刊發編譯文章稱,過去,人們曾認為,人類活動會造成氣候變暖,間接導致水災、旱災、暴風雨和熱浪的發生率提高,但人類活動並未被認定為導致氣候變暖的單一因素
  • 美政府報告:全球變暖導致美國人變得多病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4日報導,美國政府最新發布的報告稱,全球變暖導致美國人變得多病,同時還可能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這一趨勢在未來將愈演愈烈。據報導,4日,歐巴馬政府發布了322頁的報告稱,全球變暖導致空氣品質下降、水資源汙染、食物變質。
  • 科研報告表明 全球變暖對人體健康有相當的傷害
    中國網9月26日訊 據西班牙《世界報》9月24日報導,最新發布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科研報告表明,全球變暖對人體有相當的傷害。近二十年。有56篇文章研究分析了人體健康與氣候變化的關係,幾乎所有的相關研究都支持這一結論。呼吸系統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方,這其中影響最明顯的就是哮喘,過敏性疾病,傳染病。
  • 氣候變化影響人體健康和社會安全
    由全球氣候變暖引起的生態環境的急劇變化,必然會影響到人類健康。而當人類健康普遍受到影響時,則在一定範圍內影響到「社會安全(Social security)」。因此,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勢必會影響到某個社區群體,進而影響到社會安全或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