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報告稱,我將成全球變暖最大受害國,到2050年 上海可能會被淹沒?
不久前,英國《衛報》一位資深環境記者稱,如果人們不對溫室氣體排放進行有效控制的話,到205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2度,「像上海這樣的沿海城市有被海水淹沒的危險」。 這份將發表在4月份英國《環境與城市化》雜誌上的報告稱,全世界共有6.34億人生活在海拔10米以下的地區,遍及全球180多個國家。如果全球氣溫升高趨勢不被有效控制的話,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將更頻繁地受到颶風、地陷、海岸線侵蝕和海水倒灌等災害的影響。報告作者之一、英國環境與發展研究所的麥克格蘭納汗博士說:「如果你居住在這樣的地區,那你真的要認真對待海平面上升這樣的問題了。」
-
聯合國重磅全球變暖報告:海平面上升比之前預估的還快
當地時間9月25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小組 (IPCC) 發布特別報告稱,人類活動已經對海洋和冰凍圈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持久變化。目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之前預估的還要快,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勢在必行。《氣候變化中的海洋和冰凍圈特別報告》稱,海洋和冰凍圈(地球的冰凍部分)佔地球表面的80%,對地球生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於過去和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化前升高了1攝氏度。大量證據表明,這對生態系統和人類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海洋變得更溫暖,酸性更強,生產力更低。
-
聯合國發布氣候報告:你無心的食物浪費 可能正在影響氣候變暖
8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了《氣候變化與土地特別報告》。報告著重闡述了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影響。報告成果將為今年在印度和智利召開的氣候變化締約方大會提供重要的科學支持。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專家在介紹報告時說,有效的土地管理有助於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正在變暖,當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勢在必行。即使不能將氣溫升高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也應根據2015年12月達成的《巴黎協定》,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
-
聯合國呼籲採取措施減緩全球變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今天在泰國曼谷發布氣候變化報告指出
-
聯合國氣候變化報告凸顯全球變暖危害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本報訊 根據聯合國3月31日在日本橫濱發布的一份最新氣候科學報告,從冰川收縮到海洋酸化,氣候變化已經給地球的自然系統留下了顯著印記。該報告首次提出氣候變化對人類安全的影響,並強調將平均氣溫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上升不到2攝氏度的重要性。
-
IPCC報告將對全球變暖應對機制談判產生重大影響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二日電 二00七年十一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第二十七次全體會議在西班牙召開,會上通過了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綜合報告,至此,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已全部正式發布。 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三個工作組報告已分別於今年二月、四月和五月發布。
-
如何對抗全球變暖?聯合國專家:多吃菜、少吃肉
如何對抗全球變暖?據報導,聯合國出臺了一份關於氣候變化的主要報告。該報告稱,西方以肉食為主的飲食,正在加速全球變暖。該報告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107位科學家撰寫。該報告指出,如果能更有效合理地使用土地,則可以使它更好地吸收人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
聯合國預警極端氣候變化 科學家:巨大冰川在消融
根據聯合國和世界氣象組織的一份最新報告,世界將迎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紐約總部發表講話,對記者稱這份報告表明氣候危機不僅存在,而且還在不斷惡化。儘管人類的經濟活動已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有所放緩,但報告仍指出,地球的氣候變暖還遠未結束。在新聞發布會上,古特雷斯引用了這份報告中的數據,他說:「正如報告所顯示,溫室氣體濃度在2020年達到了歷史新高。上一次出現如此高的水平,是在260萬到530萬年前的上新世時期,當時南極還有樹木,海平面比現在高出約20米。」
-
全球變暖引發極端氣候 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
多個氣象機構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將是一個 長期的過程。由此引發的極端氣候將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應當引起各國高度重視。厄爾尼諾事件助長全球氣溫創新高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領銜撰寫的地球年度「體檢報告」顯示,2015年超過2014年成為現代歷史上的最熱年。這一題為《2015年氣候 狀況》的報告由來自62個國家的450多名科學家共同完成。
-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顯示全球變暖加劇
新華社聯合國3月28日電(記者尚緒謙)世界氣象組織28日發布的《2018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顯示,過去一年全球變暖仍在加速,為全球帶來諸多經濟社會方面的挑戰。 當天,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裡·塔拉斯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埃斯皮諾薩一起,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布了這份報告。
-
聯合國發布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收縮4.3%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也稱貿發會議)19日發表的一份報告說,新冠肺炎疫苗不會阻止經濟受損的蔓延,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將比健康危機持續更長時間。這份題為《新冠大流行對貿易和發展的影響:向新常態過渡》的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收縮4.3%,兩年或將有1.3億人陷入極端貧困。貿發會議秘書長基圖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沿著全球經濟的主要動脈迅速跨境傳播,將一場全球健康危機推升為全球經濟危機,對最脆弱的人群造成了沉重打擊。
-
氣候報告新鮮出爐:全球變暖造成的災難無法防止
據俄羅斯衛星網24日報導,世界氣候與安全中心的安全、軍事和情報小組的一份新報告發現,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繼續上升,氣候變化可能對「安全環境、基礎設施等」構成巨大威脅。根據2月24日的一份報告稱:「即使在全球氣候變暖程度較低的情況下,世界上每個地區在未來30年都將面臨嚴重的國家和全球安全風險。」報告還指出:「在21世紀,更高水平的氣候變暖將帶來災難性的、可能是不可逆轉的全球安全風險。這些風險包括破壞各國經濟穩定、地區不平等,對民用和軍事基礎設施以及水資源造成負面影響。
-
專家稱氣候變暖毋庸置疑 將多方面影響日常生活
專家稱氣候變暖毋庸置疑 將多方面影響日常生活 「氣候變暖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在會上開門見山。她指出,最近三十年中的每個十年都比1850年以來之前的任何一個十年溫暖。 巢清塵援引聯合國相關機構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說,相對於1986年至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氣溫在2016年至2035年將升高0.3度至0.7度,預計到21世紀末溫度上升可能超過2度。
-
《科學》報告稱二氧化碳對氣候變暖影響有限
核心提示:《科學》期刊上一篇最新的研究報告認為,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儘管比工業化前高出一倍,但其對氣候變暖的影響並不像此前估計的那樣嚴重。 網易探索12月1日報導 上周出版的《科學》雜誌刊載了一篇新的研究,這份研究是由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安德烈·施密特納與其同事共同完成,他們發現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可能導致的氣候變暖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強調 應對氣候變暖面臨更大挑戰
世界氣象組織警告稱,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溫控目標面臨巨大挑戰。世界氣象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是聯合國關於天氣、氣候和水文研究的權威機構。這份名為《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的報告旨在綜合世界各地氣象研究,提供高質量預測信息,為決策者提供參考。報告顯示,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越來越迫在眉睫。
-
聯合國公布氣候變化報告:紐約上海將被淹沒(圖)
聯合國公布氣候變化評估報告證實:全球大氣和海洋平均溫度已經升高! 「若不積極對抗全球暖化,紐約孟買上海可能被淹沒。」 ——潘基文 新快報訊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小組(IPCC)17日發表最後一份重要報告,宣稱「氣候變化已經開始」,「恐怕將對地球造成無可逆轉的影響」。與之前的類似文件相比,聯合國的最新評估報告更詳盡、更明確地敘述了全球變暖造成的潛在惡果,是聯合國近年就全球變暖的危害發出的「最有力」的警告聲。
-
德國北極科考船隊:全球變暖 北極恐面臨「夏季無冰」
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他們帶回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並警告北極恐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此次北極科考活動叫作「馬賽克」探險計劃,由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極地與海洋研究所(AWI)領導。隊員包括來自德國、中國、俄羅斯等近20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
-
聯合國報告稱地球臭氧層停止變薄[圖]
(圖片來源於網絡) 聯合國近期出臺了一份評估報告,報告指出,全球臭氧以及南北極臭氧已經停止損耗。以下是相關報導摘編: 【法新社日內瓦9月17日電】聯合國科學家說,地球上層大氣的保護性臭氧層已經停止變薄,到本世紀中期能有很大程度的恢復。而這要歸功於不準使用有害化學物質的禁令。
-
全球變暖將導致飢餓人口數量上升
全球氣候變遷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惡果?
-
聯合國機構報告稱全球僅有1%海洋得到保護
東方網11月2日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聯合編制的《海洋及沿海地區可持續發展藍圖》1日在巴黎發布。報告指出,雖然海洋面積佔地球表面的70%,但只有1%的海洋得到了保護。 這份報告旨在改善海洋和沿海地區管理,為海洋健康拉響警報,並對海洋如何通過調節氣候、提供食物以及保障生存與經濟來影響人類日常生活作出解釋。 報告強調,世界主要海洋生態系統的60%已經退化或正在被以不可持續的方式使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損失。在過去50年中,紅樹林覆蓋面積減少了30%至50%,珊瑚礁減少了20%,這同時使許多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變得更加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