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報告稱二氧化碳對氣候變暖影響有限

2020-12-05 網易探索

核心提示:《科學》期刊上一篇最新的研究報告認為,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儘管比工業化前高出一倍,但其對氣候變暖的影響並不像此前估計的那樣嚴重。

網易探索12月1日報導 上周出版的《科學》雜誌刊載了一篇新的研究,這份研究是由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安德烈·施密特納與其同事共同完成,他們發現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可能導致的氣候變暖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的。安德烈的研究團隊認為他們的結果「意味著氣候變暖的機率比之前預想的要小」。全球氣候變暖的說法可能面臨新的挑戰。

報告說,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出一倍,而全球暖化是個不爭的事實,碳排量增加也帶來了多重的嚴重影響。不過,研究人員認為其影響程度並不如之前估計的那樣嚴重。他們認為,之前像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小組(IPCC)預計的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比較小。

聯合國氣候變化小組在2007年發表的《氣候變化綜合報告》中估計,地表溫度可能會上升高達攝氏2.4至6.4度。

美國研究報告主要執筆人、俄勒岡州立大學研究員施米特納說,過去的研究大多只是觀察1850年至今的氣候變化情況,並未以遠古時期的氣候狀況作為考量。他透露,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員首次研究了遠古的氣候數據,結果發現當時的海洋溫度和現在的相比,差別並不大。(來源:Reason.com 編譯:YAN)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聯合國發布氣候報告:你無心的食物浪費 可能正在影響氣候變暖
    8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了《氣候變化與土地特別報告》。報告著重闡述了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影響。報告成果將為今年在印度和智利召開的氣候變化締約方大會提供重要的科學支持。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專家在介紹報告時說,有效的土地管理有助於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正在變暖,當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勢在必行。即使不能將氣溫升高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也應根據2015年12月達成的《巴黎協定》,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
  • 惡性循環:氣候變暖→熱帶雨林釋放二氧化碳→加劇氣候變暖
    美國「優睿科」網站8月12日報導,熱帶雨林的土壤正變得對氣候變化越來越敏感,而這或許將導致數十億噸二氧化碳流失到大氣中。研究人員表示,倘若溫度繼續按照目前的推測上升,那麼熱帶雨林土壤的碳排放量將顯著增加。要知道,這裡儲存的碳佔到了全球土壤碳儲量的四分之一。分解作用和植物根部活動都會使土壤中的二氧化碳自然釋放到空氣中。
  • 評估報告稱北極變暖趨勢增強 冰雪覆蓋面積減少
    美媒稱,科學家8日在對北極地區的年度評估中說,北極地區在2020年繼續堅定不移地轉向新的氣候,因為該地區幾乎創紀錄的變暖效應驟增,冰雪覆蓋面積減少,極端野火事件增多。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8日報導,阿拉斯加大學氣候專家、這份評估報告的編者之一裡克·託曼說,報告「描述的北極地區繼續沿著一條更加溫暖、不那麼冰凍、經歷生物學變化的道路前進,其方式甚至在二三十年前都是難以想像的」。
  • 氫氟碳化物也能導致氣候變暖
    近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登的研究文章稱,氫氟碳化物(HFCs)在導致氣候變暖的各種因素中所起的作用會越來越大,需要引起人們的關注。       報導稱,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地球系統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所進行的研究表明,氫氟碳化物對氣候的影響可能遠比人們所預想的要大。氫氟碳化物雖然不含有破壞地球臭氧層的氯或溴原子,但卻是一種極強的溫室氣體,其對氣候變暖的作用遠比等量的二氧化碳要強,有的氫氟碳化物的致暖效應要比二氧化碳高几千倍。
  • 探究氣候變暖的原因--中國數字科技館
    ,報告用來自大氣、海洋、冰川的多種指標從多方面證實了全球氣候變暖的事實,這些事實是在全面分析多種觀測數據的基礎上所得出的確鑿結論,也已得到國際社會和科學界的廣泛認同。直到20世紀60年代之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開發複雜的氣候模式進行海量計算變為可能,科學家才根據氣候模式計算了大氣二氧化碳增加所引起的全球增溫幅度,現在一般稱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加倍所引起的全球增溫幅度為「平衡氣候敏感性」,也就是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1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政府16日公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稱,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廣泛而深遠的。報告還認為,未來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將取決於今天的選擇。
  • 水蒸氣是全球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主要影響因素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導 水蒸氣是已知的地球上最豐富的溫室氣體,但其在全球變暖中的地位一直備受爭議。最近,研究人員利用最新的美國宇航局衛星數據,更科學準確地估算出它在空氣中的熱誘捕能力,從而確認它是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中美兩大國責任重大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 聯合國稱中美責任重大  綜合國外媒體報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近日發布了第四份全球氣候評估報告,首次在報告中指出全球海洋酸化對全球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呼籲世界各國重視氣候變化並採取行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在抗擊全球變暖的過程中,中國和美國應發揮建設性作用。
  • 專家稱氣候變暖毋庸置疑 將多方面影響日常生活
    專家稱氣候變暖毋庸置疑 將多方面影響日常生活   中新網北京10月11日電 (李曉喻)氣候變化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可能遠超人們想像。
  • 氣候變暖有救了!新型藻類生物反應器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比樹木快...
    氣候變暖有救了!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強調 應對氣候變暖面臨更大挑戰
    人民日報駐比利時記者 張朋輝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的最新氣候預測報告指出,2019年是全球有氣溫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由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新的「史上最熱年度」可能在5年內出現。世界氣象組織警告稱,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溫控目標面臨巨大挑戰。世界氣象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是聯合國關於天氣、氣候和水文研究的權威機構。這份名為《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的報告旨在綜合世界各地氣象研究,提供高質量預測信息,為決策者提供參考。報告顯示,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越來越迫在眉睫。
  • 對於古代氣候的研究表明未來全球變暖可能加速
    根據5000多萬年前可比較的溫暖時期的新模擬,未來可能會增加行星在不斷增加的熱量捕集二氧化碳氣體中變暖的速度。密西根大學和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最先進的氣候模型,首次成功地模擬了始新世早期的極端變暖,這被認為是地球未來氣候的模擬。
  • 聯合國氣候變化報告凸顯全球變暖危害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本報訊 根據聯合國3月31日在日本橫濱發布的一份最新氣候科學報告,從冰川收縮到海洋酸化,氣候變化已經給地球的自然系統留下了顯著印記。該報告首次提出氣候變化對人類安全的影響,並強調將平均氣溫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上升不到2攝氏度的重要性。
  • 氣候報告新鮮出爐:全球變暖造成的災難無法防止
    據俄羅斯衛星網24日報導,世界氣候與安全中心的安全、軍事和情報小組的一份新報告發現,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繼續上升,氣候變化可能對「安全環境、基礎設施等」構成巨大威脅。根據2月24日的一份報告稱:「即使在全球氣候變暖程度較低的情況下,世界上每個地區在未來30年都將面臨嚴重的國家和全球安全風險。」報告還指出:「在21世紀,更高水平的氣候變暖將帶來災難性的、可能是不可逆轉的全球安全風險。這些風險包括破壞各國經濟穩定、地區不平等,對民用和軍事基礎設施以及水資源造成負面影響。
  • 2050年的氣候是什麼樣?科學吸收CO 可以緩解全球變暖嗎?
    毫無疑問,人類活動不僅影響全球氣候系統,而且還影響地球其他的方方面面。未來溫度究竟會有多高?2015年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了《巴黎協定》,協定全球社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在2攝氏度以內。
  • 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破壞的嗎?
    圖註:全球變暖的10個跡象。任何農民都可以看出,自然的氣候模式已經改變。我們知道,過去曾發生過變暖和降溫,而且遠未人類出現。許多因素(稱為「氣候驅動因素」)都會影響地球的氣候,例如太陽強度的變化和火山噴發以及大氣中的熱量捕集氣體。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全球變暖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  全球變暖的原因  1、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者是大量砍伐森林並且將其焚燒,從而產生了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
  • 大氣中有多少氧氣和二氧化碳?全球氣候變暖是因為二氧化碳排放?
    由於影響人類和大自然的主要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各類動植物、微生物對氧氣、二氧化碳的呼吸情況不明。森林草地為主要貢獻者,人類工業活動為主要消費者。而且似乎森林草地貢獻大於人類工業活動消耗,與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增強、全球變暖現實不符!!!
  • 英媒:化學風化可緩解氣候變化影響
    參考消息網8月3日報導 英媒稱,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發現,化學風化過程的發生速度有可能比科學家之前認為的要快得多,進而有可能抵消當前和未來的人類活動所導致的氣候變化的部分影響。化學風化指二氧化碳分解巖石,然後被封存在沉積物中。
  • 氣候變化對海洋和冰凍圈有何影響?IPCC特別報告重點評估
    就像一個健康的人比一個已經生病的人更能應付疾病一樣,一個健康的海洋將更能抵禦氣候變化的巨大影響。」這份報告由來自36個國家的100多位作者共同完成。通過對約7000份最新科學文獻的分析,特別報告主要從海平面上升、北極凍土融化、冰川消退、海洋酸化、海洋漁業、氣候災害事件等方面評估氣候變化對世界海洋和冰凍圈(地球的冰凍部分,如冰蓋,冰川,永久凍土,冰架和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