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對農業影響最大 日本遭遇全面負面影響

2020-11-25 搜狐網

  聯合國報告認為,全球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

  全球變暖目前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

  李芳

  還差兩天,北京氣象學意義上的春天可能就要來了。

  2月3日~5日,北京連續3天的最高氣溫都在10攝氏度以上,按照氣象學上的定義,如果某地連續5天最高氣溫在10攝氏度以上,那麼春天就來了。

如果真的這樣,那麼今年北京的冬季要大大縮短。

  類似的現象在全球普遍存在。

  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毫無爭議」的事實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日發表的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梗概得出了這個結論。

  全球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

  人為活動很可能是導致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聯合國的專家們在長達20多頁的報告梗概中指出,對全球大氣平均溫度、海洋平均溫度、冰川和積雪融化的觀測以及對全球海平面的測量等已證實,全球氣候正在變暖。

  專家們預測說,從現在開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攝氏度至4攝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釐米至59釐米,而造成這一趨勢的原因「很可能」即至少有90%的可能是人類活動。

  報告梗概說,從1750年開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亞氮的含量一直以驚人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經遠遠超出工業革命前的水平。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增加主要是由人類的農業生產活動造成的。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國際地球觀測組織聯合主席鄭國光表示,最新公布的這份梗概綜合了全世界科學家6年多來的科學研究成果,與2001年發表的第三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相比,增加了科學性,減少了不確定性。

  他以預測海平面升高幅度為例說,在起草第三份評估報告時,科學界的依據僅有幾項實驗,而此次的依據是11個國家採用14種氣候評估模式進行的58項實驗。此外,對全球氣溫升高幅度的預測浮動範圍也明顯縮小,這表明科學界對氣候變化的科學認知水平大大提高。在第三份評估報告中,專家曾預測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升高1.4攝氏度至5.8攝氏度,海平面將升高9釐米至88釐米。

  日本農業、漁業、環境和國民健康將遭遇全面負面影響

  日本環境省2月2日公布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如果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日本農業、漁業、環境和國民健康等將會受到嚴重影響。

  日本環境省說,根據國立環境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結果,如果不遏制氣候變暖的趨勢,到21世紀末,日本全年最高氣溫超過30攝氏度的天數將是目前的2~3倍,6月至8月出現暴雨的頻率將增大。

  受氣溫上升的影響,日本著名的「越光」稻米50年後將減產10%,同時品質也會下降。柑橘的生長地區繼續向北部擴展,而適合在涼爽環境下生長的番茄等農作物的糖分則會降低。

  報告說,海水溫度升高2攝氏度就會使日本秋刀魚、沙丁魚、青花魚的漁場北移,而能養殖紅鰭東方魨的海域面積會縮小。

  氣候變暖還會導致海平面上升。作為島國,日本將受到嚴重影響。調查顯示,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日本90%的沙灘將消失。日本臨海城市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一半,商業銷售額佔全國總額的約80%。為應對海平面升高,預計需投入10萬億日元(約合826.5億美元)用於改造港灣和堤防等。

  此外,氣候變暖使得人們罹患某些疾病的風險升高。如傳播日本腦炎病毒的蚊子會更活躍,其生存區域也會擴大。

  氣候變暖已經影響我國農業生產

  全球氣候變暖現象對農業生產正產生越來越多的影響。國家氣象中心生態與農業氣象專家呂厚荃此前表示,去年川渝地區的伏旱高溫,以及秋季冬作物區大部分氣溫偏高,對作物生長影響較大。

  呂厚荃說,2006年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較大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是川渝地區的伏旱高溫。重慶、四川的伏旱分別為百年一遇和1951年以來最為嚴重的年份,具有發生時間早、持續時間長、出現範圍廣、災害強度大、危害程度重的特點。伏旱的始期出現在7月上旬,比常年偏早10~20天,至9月上旬才結束。

  呂厚荃說,夏季的異常高溫是導致旱情迅速發展、危害程度加重的主要因素。2006年旱區大部分超過35攝氏度高溫日數為30~55天,部分地區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日數達10天以上,甚至突破44攝氏度。四川東部、重慶大部7月至8月中旬的降水量偏少程度、高溫持續時間與強度均達到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極值。乾旱強度和範圍明顯大於往年,波及了四川122個縣市、重慶34個區縣,幾乎覆蓋了整個四川盆區,無論是強度、範圍、持續時間均超過歷史同期。作物遭受高溫、乾旱的雙重危害,導致結實和灌漿不良,糧食減產500萬噸以上。經濟作物的產量、品質也有所下降。同時,農業基礎設施也損毀嚴重,對農業的持續發展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呂厚荃稱,2006年秋季我國冬作物區大部分氣溫明顯高於常年同期,暖秋使北方冬麥區小麥冬前生長較快,部分地區出現旺長現象,抗寒能力差,遇強降溫有可能會出現凍害。特別是一些墒情差的地區,麥田不能嚴實封凍,出現大風降溫時,易形成凍害。

  全球變暖帶來的厄爾尼諾現象對農業影響更大

  氣候變暖導致的厄爾尼諾現象,則給農業生產帶來更深層的影響。氣候專家表示,在遭遇厄爾尼諾時,我國往往出現南澇北旱,冬季溫度偏高的機率較大,1998年就是典型的「厄爾尼諾年」。據江蘇省氣象部門監測,從去年12月到今年1月,這個省的氣溫明顯偏高,這是受厄爾尼諾影響的明顯表現。氣候專家對此認為,在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下,春季容易出現連續陰雨天氣,影響糧食作物生長,甚至導致減產。

  不久前,科技部、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等六部門發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指出,很可能在未來50年至80年使全國平均溫度升高2至3攝氏度,平均降水量雖然會增加7%至10%,但並不能改變乾旱化的趨勢,特別是北方乾旱化的趨勢。由於氣候變暖使農業需水量加大,供水的地區差異也會加大,為適應生產條件的變化,農業成本和投資需求將大幅度增加。

  專家說,氣候變化將對中國的農業生產產生重大影響。該報告認為,在目前可以預見的各方面影響中,農業生產受全球變暖的影響將是最大的,如不採取任何措施,到21世紀後半期,我國主要農作物,如小麥、水稻和玉米的產量最多可下降37%。牧業方面,氣候變化導致的乾旱化趨勢,使半乾旱地區潛在荒漠化趨勢增大,草原界限可能擴大,高山草地面積減少,草原承載力和載畜量的分布格局會發生較大變化。

(責任編輯:魏成)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影響日本多地農業 僅4縣出臺相應政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3月17日從日本共同社的問卷調查結果獲悉,受全球變暖影響,日本有40個都府縣出現了大米品質下降、暴雨增多等現象,另一方面僅有4個縣制定了旨在減少損失的「應對計劃」。據悉,負面影響主要集中在農業和防災等重要領域,但由於缺少擁有專業知識的職員、無法對將來作出準確預測等原因,難以制定相應的政策。
  • 氣候變暖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近一年來,國外的報紙、雜誌、廣播、電視頻頻地報導討論溫室效應引起的全球性氣候變暖問題。一些國際組織、國家和學術團體以此為主題組織了多次國際會議。各國政府已把保護氣候列入議事日程。  筆者曾就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及可能產生的影響在中國氣象報上發表過文章。
  • 全球變暖全方位影響人類 世界地球日關注環境
    根據專家的解釋,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2攝氏度,地球上15%至40%的物種將面臨滅絕危險;如果不採取措施,到本世紀中葉,全球將有2億人口會因海平面升高、洪澇或乾旱而不得不放棄家園。實際上,氣候變暖造成的後果還遠不止這些,它對整個地球和人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法國最新一期《科學與生活》雜誌發表文章指出,氣候變暖對經濟發展造成重創,尤其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農業。
  • 全球變暖,對農業生產都有哪些具體影響?
    提要:全球變暖,對農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這4方面 最近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在線發表的一篇關於全球變暖會導致水稻中砷含量翻倍的文章再次將溫室效應這一難題擺在了大眾的面前。砷元素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其化合物被運用在農藥、除草劑、殺蟲劑中,毒性很強。
  • 全球變暖的影響 不僅有健康威脅更有經濟損失
    據日本共同社11月29日報導,歐美研究機構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等的國際研究團隊在28日的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截至2017年的7年間全球身處酷暑環境的人口累計增至1.57億,全球變暖已成為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分析強調,酷暑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室外工作者的負面影響尤為突出,「有必要大幅減排造成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
  • 全球變暖影響最大的3個國家,1個快被淹沒,1個還想舉國搬到中國
    全球變暖影響最大的3個國家,1個快被淹沒,1個還想舉國搬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等方面都有了飛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像一些周圍的國家就成為了不錯的選擇,比如日本,韓國,泰國等等。眾所周知,在人們迎接更美好的生活的同時,我們周圍的生活環境也在漸漸惡化。雖然現在人們對地球的生命延續也做出了很大一部分的力量,但是也阻止不了全球環境惡化的現象。尤其是現在,全球變暖,很多的冰川也在慢慢的融化,所以海平面也在逐漸的上升。那最先遭遇這一現象的,就要數距離大海最近的幾個海上小島了。
  • 氣候變暖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氣候變暖是20是70年代開始被引起注意的,然後在想唱的一段時間內,很有爭議,有的認為氣候在變暖,有的反之,認為氣候正在變冷;有的認為氣候變暖是和自然界如宇宙天體運動有關,如太陽黑子活動周期,有人認為主要與人類活動有關等。目前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為什麼全球變暖對人類會有影響?大多數證據可以證明!
    全球變暖是一種「自然現象」。是由於人們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對人類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全球變暖所導致的後果則是可能人人都可以背出來:氣溫升高、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
  • 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全球變暖直接影響健康
    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會有不利影響,這在許多人眼中或許是個笑話。然而,事實卻證明,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頻繁發生威脅著人類的生命。  今年1月以來,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州的強降雨令多處道路和房屋遭到洪水或泥石流衝擊,842人死亡,逾2萬人流離失所。
  • 【考向預測】氣候對農業的影響,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的影響
    熱帶草原氣候:全年炎熱,但有明顯的乾濕兩季,所以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也要注意加強水利工程,防治旱澇災害。  熱帶沙漠氣候:水分是影響其農業限制因子,所以節水農業、耐旱品種是其主要的發展思路。如以色列,用滴灌讓沙漠開滿鮮花。  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利弊共存,但不利影響較有利影響更為顯著。
  • 研究:全球變暖對農作物產量影響複雜
    研究:全球變暖對農作物產量影響複雜 2016-04-24 10:52:34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 受全球變暖影響,海洋生態系統或將在未來10年遭遇崩潰
    受全球變暖影響,海洋生態系統或將在未來10年遭遇崩潰  olivia chan • 2020-04-10 18:54:06 來源:前瞻網 E4271G0
  • 如何減弱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利用土壤
    由於人類一直在承受全球變暖帶來的後果,所以科學家嘗試減緩全球變暖對人們帶來的不利影響。  所謂再生型生態有機農業,指的是通過光合作用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利用土壤微生物與植物的共生作用來為作物提供營養,同時提供高產與健康的農產品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 全球變暖對於人類和生物有什麼影響?
    關於全球變暖,相信大家都知道原因是什麼?除了是太陽傳遞到地表上的光以外,還有就是地球的溫室效應,過去地球雖然也有溫室效應,但是因為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少,所以溫室效應能夠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但隨著溫室氣體增多,溫室效應的平衡被打破了,在這之後,全球氣溫就在不斷上升,讓人擔憂。那麼,全球變暖究竟對於人類有什麼影響呢?
  • 澤平宏觀:全球最大自貿區RCEP誕生 內容、影響與展望
    李曉桐2020年11月15日,東協十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五國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球最大自貿區誕生,對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影響深遠。RCEP——全球最大自貿協定誕生。
  • 「全球變暖」除了帶來全球平均氣溫升高,還會帶來哪些深刻影響?
    全球變暖帶來的深刻影響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可能是有多方面的,其中最為主要的有兩方面,一是人類在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從而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每年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超過
  • 《自然通訊》:全球變暖和汙染對珊瑚魚的影響相似
    一項國際科學家合作研究首次表明,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和汙染等壓力通過內分泌途徑的破壞,同樣地影響了珊瑚礁魚類的生存和發展。在今天的《自然通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球變暖和汙染等對珊瑚礁魚的影響相似,它們分別暴露於溫度升高和化學汙染的環境中。
  • 歐巴馬要求安保政策中反映全球變暖影響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9月22日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21日向相關政府部門下達指導性文件,要求制定充分考慮全球變暖影響的安保政策。計劃在90天內由國防部、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等成立的工作會議匯總出行動計劃。積極推動全球變暖對策新框架《巴黎協定》等的歐巴馬希望使環境對策作為政府的遺產切實取得成果。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全球變暖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  全球變暖的原因  1、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者是大量砍伐森林並且將其焚燒,從而產生了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
  • 研究說全球變暖對農作物產量影響複雜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記者張瑩)全球變暖對主要農作物產量影響的討論由來已久。一些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及其造成的極端天氣和水資源短缺會使農作物減產;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有助於增加農作物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