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影響日本多地農業 僅4縣出臺相應政策

2020-11-25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3月17日從日本共同社的問卷調查結果獲悉,受全球變暖影響,日本有40個都府縣出現了大米品質下降、暴雨增多等現象,另一方面僅有4個縣制定了旨在減少損失的「應對計劃」。據悉,負面影響主要集中在農業和防災等重要領域,但由於缺少擁有專業知識的職員、無法對將來作出準確預測等原因,難以制定相應的政策。

2015年年底通過的應對全球變暖的新國際框架《巴黎協定》提出制定充分的對策是核心手段之一,日本或被要求作出積極應對,包括向都道府縣提供建議和財政支援等。

該問卷調查於2月實施,對象為全國47個都道府縣。關於是否感到全球變暖的影響已經顯現,秋田及長崎等38個都府縣回答「已經顯現」。岡山和島根兩縣基於「各領域有所不同」等理由,作出「已經顯現」、「不清楚」等多項回答。回答「沒有顯現」的地區為零,北海道等7個道縣回答「不清楚」。

關於受到影響的領域(多選),回答最多的是「農業」(39個府縣),尤以大米品質下降最為突出。其後依次為「洪水等防災領域」、「漁業」和「中暑等健康領域」。

關於應對上述影響的計劃,回答已經制定的僅有日本山形、富山、德島和長崎4縣。關於難以制定計劃的原因(多選),宮城等31個都府縣表示「無法準確預測未來情況」,大分等19個縣表示「缺少擁有專業知識的職員」,京都等15個道府縣則表示「政府的支援不夠」。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對農業影響最大 日本遭遇全面負面影響
    聯合國報告認為,全球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  全球變暖目前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  李芳  還差兩天,北京氣象學意義上的春天可能就要來了。  聯合國的專家們在長達20多頁的報告梗概中指出,對全球大氣平均溫度、海洋平均溫度、冰川和積雪融化的觀測以及對全球海平面的測量等已證實,全球氣候正在變暖。  專家們預測說,從現在開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攝氏度至4攝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釐米至59釐米,而造成這一趨勢的原因「很可能」即至少有90%的可能是人類活動。
  • 氣候變暖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近一年來,國外的報紙、雜誌、廣播、電視頻頻地報導討論溫室效應引起的全球性氣候變暖問題。一些國際組織、國家和學術團體以此為主題組織了多次國際會議。各國政府已把保護氣候列入議事日程。  筆者曾就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及可能產生的影響在中國氣象報上發表過文章。
  • 全球變暖,對農業生產都有哪些具體影響?
    提要:全球變暖,對農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這4方面 最近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在線發表的一篇關於全球變暖會導致水稻中砷含量翻倍的文章再次將溫室效應這一難題擺在了大眾的面前。砷元素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其化合物被運用在農藥、除草劑、殺蟲劑中,毒性很強。
  • 歐巴馬要求安保政策中反映全球變暖影響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9月22日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21日向相關政府部門下達指導性文件,要求制定充分考慮全球變暖影響的安保政策。計劃在90天內由國防部、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等成立的工作會議匯總出行動計劃。積極推動全球變暖對策新框架《巴黎協定》等的歐巴馬希望使環境對策作為政府的遺產切實取得成果。
  • 全球變暖全方位影響人類 世界地球日關注環境
    根據專家的解釋,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2攝氏度,地球上15%至40%的物種將面臨滅絕危險;如果不採取措施,到本世紀中葉,全球將有2億人口會因海平面升高、洪澇或乾旱而不得不放棄家園。實際上,氣候變暖造成的後果還遠不止這些,它對整個地球和人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法國最新一期《科學與生活》雜誌發表文章指出,氣候變暖對經濟發展造成重創,尤其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農業。
  • 如何對抗全球變暖?聯合國專家:多吃菜、少吃肉
    如何對抗全球變暖? 中新網8月10日電 氣候變暖幾乎成了老生常談的話題。許多人很關心地球以及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和未來,但又不知道作為個人能做點什麼。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目前,聯合國專家給人們提出的建議是,要想延緩全球氣候變暖,最好能改變飲食習慣,改吃以植物為主的飲食。換句話說,就是呼籲大家要想保護環境,一定要多吃菜、少吃肉。
  • 興和縣:扶貧政策宣講「進田地 上炕頭」
    2020年4月下旬,烏蘭察布市興和縣開展政策宣講「移動課堂」,組建「雙決雙扶」理論宣講團,選拔「土專家」「田秀才」100餘人,進村入戶進行「雙決雙扶」巡迴宣講。村委會、農戶炕頭、田間地頭、「陽坡地」、村邊街頭、大樹下......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這樣一支專業素質過硬、靈活性強、離群眾近的宣講隊伍打通了基層宣講的「最後一公裡」。
  • 世界各國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近50年來,氣溫上升的腳步在加快。據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劉洪濱博士介紹,過去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明顯升高,本世紀變暖幅度還會增大。最新觀測表明,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了0.74℃,20世紀後半葉北半球平均溫度可能是近1300年中最高的。
  • 德智庫發布全球變暖對策排名 日本僅列倒數第二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德國環境智庫「GermanWatch」(德國觀察)等當地時間11月16日在《巴黎協定》第一次締約方會議會場,公布了評價全球58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全球變暖對策的排行榜,指出日本倒數第二,屬於「不合格」。日本的排名比2015年下降兩位,排在日本後面的僅有沙烏地阿拉伯。
  • 日本公布全球變暖對策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日本政府公布了全球變暖對策的基本方針,其主要內容如下:一、全球變暖對策的基本方向全球變暖對策首先是將溫室氣體的總排放量由增加儘快轉為減少,先努力達到「京都協議書」所規定的減排目標,進而結合21世紀日本社會、經濟發展動向,長期持續減排。
  • 川普籤署總統令要求修改前政府全球變暖對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3月28日籤署總統令,將修改歐巴馬政府出臺的全球變暖對策。日本共同社3月29日報導稱,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預計也將變得困難。川普在籤署總統令時強調「這是停止剝奪美國就業的政策的歷史性一步」。
  • 鄭國光:科學應對全球變暖 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減輕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增強農業抗禦氣候風險的能力,應當成為我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一、全球氣候變暖已對我國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造成顯著的影響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認為,全球氣候呈變暖趨勢。
  • 科學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我國是一個氣候條件複雜、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減輕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增強農業抗禦氣候風險的能力,應當成為我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 【考向預測】氣候對農業的影響,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的影響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氣候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光、熱、水等能量和物質,某地的氣候因素往往決定了該地農業特色和發展目標。  熱帶沙漠氣候:水分是影響其農業限制因子,所以節水農業、耐旱品種是其主要的發展思路。如以色列,用滴灌讓沙漠開滿鮮花。  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利弊共存,但不利影響較有利影響更為顯著。
  • 日本政府全球變暖對策
    針對日趨嚴重的全球變暖問題,日本內閣提出以下六個對策。    4、控制其它氣體:對使沼氣及對流層臭氧濃度增高的一氧化碳、非沼氣碳化氫及氧化氮等推廣控制手段。    2、合理的利用木材資源:合理利用間伐林,加強木材製品的耐久性和重複利用,減少一次性使用,綜合有效地利用木材資源。
  • 全球變暖:農業生產受重創,農機行業該如何應對?
    據《歐洲時報》報導,當地時間9月17日,法國科學家發出警告稱,溫室效應問題比人們先前想像的還要嚴重,最壞的估計是: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增高7攝氏度。這種氣候模式帶來了持續時間長且涉及地域廣的乾旱現象,造成農業生產遇到嚴重問題、森林起火現象越來越多等等惡果。
  • 日本出現大範圍暖冬天氣 多地平均氣溫刷新高
    日本氣象廳近日發布報告稱,今冬(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日本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平均氣溫分別比往年高2.2和2.0攝氏度,是有氣象記錄以來冬季氣溫的最高值。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在日本全國153個觀測點中,有109處的平均氣溫刷新了最高紀錄。
  • 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出現 全球變暖的4大原因 全球變暖會有什麼後果
    看到這一消息的朋友,一定都會聯想到全球變暖的現象,那麼全球變暖的4大原因是什麼?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出現,我們必須要了解全球變暖會導致什麼後果,一起到下文中看看吧!二、全球變暖的4大原因 1、大氣環境汙染環境汙染已經嚴重影響到全球的自然生態,上個世紀末起地球表面的溫度就已經開始上升,這主要和大氣環境汙染有關,包括大量的汽車尾氣、工業汙染氣體的排放,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全球變暖的情況。
  • 「全球變暖」除了帶來全球平均氣溫升高,還會帶來哪些深刻影響?
    具體來說,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可以總結為以下五方面:一是,全球變暖本身就是氣候資源條件的變化,全球變暖會導致氣候要素溫度和降水的增減,改變了水、熱資源的空間分布格局,有的地區會趨向乾旱,而有的地區則會趨向溼潤。
  • 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
    海平面將上升4—6m,除亞洲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區,包括恆河、湄公河、長江、珠江入口處以及印度人口密集的島嶼將淹沒外,物質損失最大的是歐洲及北美沿海城市,美國大陸48個州將減少1.6%的陸地面積,將有6%的人口遷移,同時伴隨有6%的不動產損失。氣溫上升,大氣中包含的能量增加,會使氣流更加活躍,蒸發更加旺盛,降雨也相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