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億棵樹助人類擺脫氣候變暖?

2020-10-18 大科技

2018年你對天氣有什麼感受?如果你的回答是:熱!那麼就剛好與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吻合了——2018年,全球氣溫上升了1.16℃,這一年是有記錄以來的第四熱年份。氣候變暖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出來了,如果不加以遏制,那麼變暖的趨勢不會自動停止,預計到2030年,全球氣溫將上升1.5℃,屆時,地球上的冰川和冰山大面積消融,海平面將大幅升高。

對此,科學家們一直努力,希望找到能有效阻止氣候變暖的方法,植樹常常被認為是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種樹,把碳「鎖」起來

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溫室氣體,由於二氧化碳在大氣中不會被化學降解,因此它會長時間停留在大氣中,甚至幾千年以前排放的二氧化碳仍在現在的大氣中。而我們都知道,樹木就像鎖碳的「寶盒」,它們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轉化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從而達到緩解氣候變暖的作用。

為了研究森林的固碳能力,2015年,英國科學家對亞馬孫雨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亞馬孫雨林每年能吸收大約22億噸二氧化碳,大約相當於吸收了8.6億輛汽車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據統計,目前全球汽車保有量在10億輛左右,如此看來,森林對緩解氣候變暖是有一定作用的。而據估算,現在全世界每年向大氣中排放340億噸以上的二氧化碳,固碳的主力軍是海洋,它能吸收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如果森林的面積足夠大,那麼地球固碳的能力將更強,或許可以阻止氣候變暖的步伐。

那麼,種多少樹能救人類於水火呢?還真的有科學家仔細考慮了這個問題。2019年7月,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如果在全球再增加10億公頃(相當於美國的國土面積)的樹冠面積,相當於再種1萬億棵左右的樹,那麼全球森林將有能力吸收2050億噸二氧化碳,這個量約佔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釋放到大氣中的三分之二的二氧化碳,從而有效地阻止氣候變暖。

種樹是一把雙刃劍?

那麼,種1萬億棵樹真的能救人類於水火嗎?且不說1萬億棵樹能否力挽狂瀾,其實就種樹是否真能使地球降溫這個問題在科學界也還是有爭議的。一些科學家認為,森林並不一定是為地球降溫的好方法,它也有一些不利的影響。

美國大氣化學家納丁·昂格爾在研究中注意到,樹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過程中,還會釋放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其中包括異戊二烯。異戊二烯也是一種能夠促進氣候變暖的碳氫化合物,它能與空氣中的氮氧化物發生反應,形成臭氧,而臭氧位於低層大氣時,會加劇氣候變暖效應。此外,異戊二烯還能延長溫室氣體甲烷的壽命,使它不容易被分解。不過昂格爾發現,異戊二烯是個兩面派,它不僅會促進地球氣溫升高,對地球降溫也有促進作用,因為它能促進氣溶膠的生成,而氣溶膠能抵擋陽光到達地面。

為了確定森林對氣候主要是消極影響還是積極影響,昂格爾構建了一個地球系統模型,用於估算森林的化學物質排放所產生的效應。結果她發現,植樹造林並沒有那麼簡單,熱帶和溫帶地區的樹木會釋放大量的促進氣候變暖的異戊二烯;而高緯度地區的森林主要釋放萜烯,這種物質可以形氣溶膠,促進雲層的形成,阻擋陽光,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因此,她認為種樹是否能為地球降溫是存在不確定性的。

其實,早在2006年,科學家就發現,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釋放甲烷。2017年,英國科學家也發現亞馬孫雨林中的樹木會大量釋放甲烷,排放量甚至約佔亞馬孫雨林甲烷排放總量的一半。2018年,這組科學家又發現高山林地中的樹木會釋放甲烷和另一種溫室氣體一氧化二氮。而不僅是釋放促進氣候變暖的物質,森林可能還從其他方面導致局部地區的氣溫升高,影響範圍或許還會擴大。比如高緯度地區生長著大量的針葉樹種,一些科學家認為,這些樹的葉片顏色較深,能吸收大量的熱量,並且由於葉片較細,這些樹的蒸騰作用也相對較弱,因此高緯度地區的針葉林周圍的氣溫可能比同緯度種植其他樹種的地區高。而地球大氣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一個地區的氣溫可能也會對周邊地區產生影響。

植樹造林對氣候變化的積極影響是不可否認的,不過簡單粗暴地種1萬億棵樹來解決氣候變暖的問題可能不一定奏效,在植樹造林的同時,我們可能還需要考慮如何消除森林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才能將森林降溫的效用最大化,達到減緩氣候變暖的效果。

糧食作物能否代替森林

可能有人會說,綠色的樹葉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鎖」在自己體內,糧食作物也是綠色的,不如種大片的糧食作物,可以降溫又為我們提供食物,豈不更好?這看起來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不過事情可能沒這麼簡單。

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片茂密的森林與同面積的麥田相比,麥田反射回太空的陽光更多,因此麥田周圍的氣溫與森林比起來會相對較低。不過科學家分析了森林和麥田的蒸騰作用,結果發現,森林的蒸騰作用比麥田的更劇烈,這是因為麥子的葉面積太小。而這意味著,森林上空聚積的水分更多,降雨也更多,從蒸騰作用導致的降溫幅度來說,森林的降溫幅度比麥田更大。

那麼,綜合反射陽光和蒸騰作用的降溫效果來看,森林的降溫效果更好,還是麥田呢?科學家的答案是森林。因此,如果想為地球降溫,用糧食作物作物來代替森林不是好辦法。

相關焦點

  • 種1萬億棵樹,就能逆轉全球變暖嗎?-虎嗅網
    美國總統也一反以往對變暖問題不置可否的態度,宣布將積極支持這個「一萬億棵樹」計劃。>這項雄心勃勃的超大型樹木種植計劃由來已久,早在2006年,聯合國環境署第一次提出「十億棵樹倡議」,要用一年的時間在世界範圍內種下10億棵樹,以緩解全球變暖。
  • 種1萬億棵樹,就能逆轉全球變暖嗎?
    美國總統也一反以往對變暖問題不置可否的態度,宣布將積極支持這個「一萬億棵樹」計劃[1]。美國總統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宣布加入「一萬億棵樹」活動 | 圖源@觀察者網 / 嗶哩嗶哩視頻網站這項雄心勃勃的超大型樹木種植計劃由來已久,早在2006年,聯合國環境署(UNEP)第一次提出「十億棵樹倡議」,要用一年的時間在世界範圍內種下10億棵樹,以緩解全球變暖。截至2011年,在該倡議的資助下,全球範圍內一共新種植了120億棵樹[2]。
  • 怎麼應對全球變暖?科學家:還是得種樹 中國的綠植增速世界第一
    瑞士科學家在美國《科學》周刊上發文,表示對抗全球變暖的方式出乎我們意料地簡單,那就是——種樹,種特別多的樹,種超過一萬億棵樹或者比這更多的樹。當然,在種樹的過程中,世界依然要學習擺脫對化石燃料,也就是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依賴。種那麼多的樹,有足夠的空間嗎?科學家肯定地表示:有!
  • 迄今最廉價有效的解決方案——種上萬億棵樹或能緩解全球變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士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周刊上撰文指出,對抗全球變暖最有效的方法是:種植大量樹木——1萬億棵甚至更多。當然,與此同時,世界仍需擺脫對燃燒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依賴。  研究人員使用「谷歌地球」來查看哪些區域可以種植更多樹木,並同時為人類和農作物留出空間。
  • 氣候變暖與人類健康
    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但目前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氣候變暖危及人類健康,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人類有很強的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這種適應能力是在數千年時間過程產生的,當前及未來氣候變化的速率表明,人類適應的代價是昂貴的。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因氣候變暖而死亡的人數超過10萬人,如果世界各國不能採取有力措施確保氣候正常,到2030年,全世界每年將有30萬人死於氣候變暖。
  • 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破壞的嗎?
    變暖和變冷以前曾發生過,但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變暖,於以往都不一樣,因為這一次變暖,主要原因來自人類活動對地球的破壞。那麼,我們怎麼知道人類正在引起當前溫度的爆炸性上升?前所未有的變暖在上個世紀,尤其是在本世紀,地球表面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暖。
  • 鯨魚是對抗全球變暖的小能手?科學家:一鯨相當於20億棵樹!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人類對地球上的資源需求越來越大,從而也導致了地球變得傷痕累累,例如海洋汙染、白色汙染、全球氣候變暖等等嚴重問題,而最嚴重的就是全球變暖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各國都在努力挽救
  • 全球氣候變暖引發極端天氣 低碳經濟是人類自救
    全球氣候變暖是人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可是近日來,歐洲、美洲、亞洲多個國家陸續出現暴雪、暴雨等極端天氣,北京更是遭遇了60年同期最大暴雪,氣溫屢創新低。而去年哥本哈根會議不是一直說全球氣候變暖嗎?為什麼氣候會異常寒冷呢?
  • 人類將面臨重大挑戰,種1萬億棵樹才能抵禦,美科學家:在中國種
    這不僅與全球逐漸變暖有關,更與地球水循環系統紊亂,脫不了關係。據相關專家報導稱,人類所面臨的溫室效應以及氣候紊亂更有甚者稱,此次災難可能席捲全人類,甚至將整個人類滅絕。確實溫室效應和氣候紊亂,給地球帶來的傷害是不可撫平的。現如今南極北極的冰川都逐漸在融化了,如果海平面一旦上升,陸地的侵佔是無可厚非的。
  • 人類活動是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人類活動是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6日 16:53 來源:中國政府網 專題:2007全國兩會   2007年3月6日下午3
  • 世界最乾旱沙漠傳來消息,長出18億棵樹,科學家:令人擔憂
    世界上存在著非常多的沙漠,這些沙漠有一開始就存在的,也有一些是後來漸漸形成的,沙漠對於地球而言,也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所以存在其實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沙漠對於人類而言,卻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存在。世界最乾旱沙漠傳來消息,長出18億棵樹,科學家:令人擔憂。這個很顯然是就是撒哈拉沙漠,在非洲地區,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 美媒:植樹是對抗全球變暖最好方法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美媒稱,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對抗全球變暖的最有效方法是大量植樹。種1萬億棵,或許更多。據美聯社7月4日報導,瑞士科學家說,世上也有足夠的植樹空間。這大致相當於人類在過去25年排放的碳汙染。研究報告的作者說,植樹的大量好處將很快顯現,因為年輕的樹木能從空氣中清除更多的碳。熱帶地區具有清除最多碳的潛力。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的氣候變化生態學家託馬斯·克勞瑟說,「這是迄今最廉價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也是最有效的方案。
  • 植萬億棵樹:應對氣候變化 貢獻中國碳中和目標
    而由於人類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導致紅樹林、泥炭地和熱帶雨林損毀,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增加了13%,持續加劇氣候變化。樹木,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佳的碳捕獲與碳封存載體,對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緩解氣候變化風險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推動再造林的遠大目標與行動顯得尤為重要,科學的指導並開展大規模植樹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挑戰的最優方案之一。
  • 報告分析多起極端現象:人類活動是導致氣候變暖的單一因素
    報告分析多起極端現象:人類活動是導致氣候變暖的單一因素 新加坡《聯合早報》於15日刊發編譯文章稱,過去,人們曾認為,人類活動會造成氣候變暖,間接導致水災、旱災、暴風雨和熱浪的發生率提高,但人類活動並未被認定為導致氣候變暖的單一因素
  • 確認人類因素造成氣候變化?全球變暖達到「黃金標準」
    近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科學家表示人為全球變暖已經達到「黃金標準」,這將進一步加大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和限制氣溫上升的壓力。「黃金標準」是指在2012年被應用於確認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亞原子粒子的發現。
  • 美國科學家:種樹並不是解決全球變暖的靈丹妙藥
    正當全球變暖愈演愈烈,世界各地的人們也在仿效中國的做法,發展植樹活動,期待更多的樹木能夠平衡碳循環,給地球「降降溫」。然而,最近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生態學家卡倫·霍爾卻說,我們無法通過種植樹木來擺脫氣候變化,這只是拼圖的一部分。就算我們種植一萬億棵新樹木,也無法扭轉全球變暖帶來的氣候變化,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全球變暖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產生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人口越來越多,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就逐漸變大了,這樣形成的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就會直接影響到地球表面氣候變化。  3、水汙染嚴重。全球有10%的河水收到了汙染,但是人們的用水量卻在急劇增加,汙染的水越來越多,需求量卻越來越大,形成了新鮮淡水的供與需的一對矛盾。  4、有毒物品、廢料汙染。
  • 北極氣候變暖,科學家發現遠古生物,人類千萬不能大意
    如果南北極不再存在的話,我們人類面臨的問題可以說是非常嚴峻。現在雖然南北極並沒有消失,但是人類現在面臨的問題也依然非常嚴重,那就是南北極的氣候變化問題。,氣候變暖是由於人們的不合理活動導致溫室氣體增加,而隨之而來的便是全球氣候變暖問題。
  • 談談全球氣候變暖問題
    60至70年代初期,氣候學家們在研究氣候變遷的問題時,主要是研究歷史上的冰期(或稱小冰河期)的周期性,期望能推算出下一個小冰期到來的時間,並估計其可能的影響。然而,到了70年代後期,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問題,已愈來愈多地受到氣候專家們的重視。
  • 溫室效應與全球氣候變暖
    許多人認為,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就是溫室效應。簡單來說,溫室效應就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大量二氧化碳阻止了大氣內的熱量流失到太空,從而形成溫室效應。科學家估計,如果人類仍以目前的速度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那麼到2050年,全球氣溫就要升高3~5攝氏度,南北兩極部分冰雪將融化,導致洋面升高30~50釐米,全球陸地面積將隨之縮小。全球氣候變暖還會造成:淡水危機、疾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