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將面臨重大挑戰,種1萬億棵樹才能抵禦,美科學家:在中國種

2020-05-14 宇宙談

相信很多人都有此感覺,現如今的氣溫越來越不穩定了,特別是在北方以往最低溫度能達到零下11度,而現在只有零下8,9度。以前的夏天,雖然熱,但天氣並不乾燥,而現在的夏天卻變得越來越乾燥了。這不僅與全球逐漸變暖有關,更與地球水循環系統紊亂,脫不了關係。

人類將面臨重大挑戰,種1萬億棵樹才能抵禦,美科學家:在中國種

據相關專家報導稱,人類所面臨的溫室效應以及氣候紊亂,及將給地球帶來嚴重的災難。更有甚者稱,此次災難可能席捲全人類,甚至將整個人類滅絕。確實溫室效應和氣候紊亂,給地球帶來的傷害是不可撫平的。現如今南極北極的冰川都逐漸在融化了,如果海平面一旦上升,陸地的侵佔是無可厚非的。

人類將面臨重大挑戰,種1萬億棵樹才能抵禦,美科學家:在中國種

專家還指出,不僅是因為海平面上升會對人類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更可怕的是,天氣氣候紊亂對整個人類生存環境的壓縮。為此各國氣候學家,聚集在一起進行了討論。最終他們表示只有一個方法,能夠拯救現如今的地球氣候。

人類將面臨重大挑戰,種1萬億棵樹才能抵禦,美科學家:在中國種

那便是在地球上再加重1萬億棵樹。我們都知道樹木是整個水循環系統中重要的一環,正是因為有了森林的存在,氣候才能變得更加穩定。但現如今要一下子在地球上種植1萬億棵樹,對於全世界的人民來說,這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一方面來講,種樹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另一方面來講1萬億棵樹所佔的面積必定不小,種樹的地點該去哪兒找呢?

人類將面臨重大挑戰,種1萬億棵樹才能抵禦,美科學家:在中國種

為此美國科學家表示最好的辦法便是在中國種植,因為中國的人口較多,面積較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加快種樹的進度。另一方面中國植被面積較少,並且環境破環嚴重,在中國大面積種植最為合適!

對於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種1萬億棵樹,就能逆轉全球變暖嗎?
    美國總統也一反以往對變暖問題不置可否的態度,宣布將積極支持這個「一萬億棵樹」計劃[1]。圖源@Plant-for-the-planet.org2020年1月,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將「一萬億棵樹」的想法列為大會正式倡議,提交參會領袖們討論。最終,包括中國、美國和歐洲多國在內的許多政府官員,及300多家與會公司代表共同通過了該倡議[4]。隨後,世界各地成立了若干個基金會,它們將會在未來幾年開始推動這項規模浩大的植樹運動。
  • 種1萬億棵樹,就能逆轉全球變暖嗎?-虎嗅網
    1, 000, 000, 000, 000 棵樹,會給世界帶來什麼改變?這是今年1月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給出的雄心勃勃的數字。美國總統也一反以往對變暖問題不置可否的態度,宣布將積極支持這個「一萬億棵樹」計劃。
  • 如果每個人都種下一棵樹,會發生什麼?
    自人類文明誕生以來,我們幾乎已經砍掉了地球上一半的樹木,如果我們所有人,也就是大約77億人中的每一個人都種下一棵樹,那將會發生什麼呢?地球上大概有77億人口,但目前地球上有大約超過3萬億棵樹,增加77億棵樹對保護環境而言很有價值。但想要對環境產生真正的實質性影響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事實上, 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據估計如果我們種植1.2萬億棵樹,當樹木長大時,就能夠消耗掉約1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我們人均種植160棵樹。
  • 迄今最廉價有效的解決方案——種上萬億棵樹或能緩解全球變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士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周刊上撰文指出,對抗全球變暖最有效的方法是:種植大量樹木——1萬億棵甚至更多。當然,與此同時,世界仍需擺脫對燃燒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依賴。  研究人員使用「谷歌地球」來查看哪些區域可以種植更多樹木,並同時為人類和農作物留出空間。
  • 一萬億棵樹助人類擺脫氣候變暖?
    那麼就剛好與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吻合了——2018年,全球氣溫上升了1.16℃,這一年是有記錄以來的第四熱年份。氣候變暖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出來了,如果不加以遏制,那麼變暖的趨勢不會自動停止,預計到2030年,全球氣溫將上升1.5℃,屆時,地球上的冰川和冰山大面積消融,海平面將大幅升高。
  • 未來中國金融監管面臨挑戰
    央行提出了針對性的金融貨幣政策的三個方向: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據此可以認為,未來金融系統將面臨全面的系統性監管的加強,整體的金融監管邊界和內容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明確。安邦諮詢(ANBOUND)的研究人員同時注意到,未來金融政策和貨幣政策還將面臨幾個方面的挑戰,這些問題和困難將在未來一段時間變得更加嚴峻。
  • 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水環境治理面臨哪些挑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屬於缺水國家。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工業化推進,我國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更是面臨巨大考驗。7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走進《中國經濟大講堂》從多方面深度解讀了如何有效治理水環境、保障水安全。
  • 黃文彬:多少棵樹才能成為森林?
    相信大家的親身經歷都很多,所以我就想問這樣一個問題:到底種多少棵樹才能成為森林剛才也說了,我一直在問大家到底種多少棵樹才能成為森林?所以,植樹,到底什麼樣的樹才能成為森林?不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情況,或者到底多少棵樹才能成為森林。它真的不是特別簡單。
  • 研究:地球生物有1萬億種 人類所知僅十萬分之一
    中國日報網5月4日電(信蓮)據《自然世界新聞》5月3日報導,研究發現,地球上總共約有1萬億種生物,而人類目前已知的僅佔總數的十萬分之一。學者表示,如果算上細菌和古生菌,地球生物的總數就會達到1萬億種左右,遠遠超出此前的估值;而人類知道的僅佔總數的十萬分之一,另有99.999%的生物對人類來說是完全未知的。有關研究論文已經在《美國科學院學報》上發表。
  • 全世界最大的一棵樹:重達2800多噸,你猜什麼時候種的?
    全世界最大的一棵樹:重達2800多噸,你猜什麼時候種的?世界上竟然有很多頑強的植物,這些植物在風吹雨打,日曬雨淋之後依舊能夠活下去,那你有沒有見過需要20個人才能圍起來的大樹呢?但是要論體積毫無疑問,它就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樹,更是被認為人類需要20個人才能抱住這棵樹,位於美國的紅杉國家公園內,高度有83.8米之高低,不直徑達到了11.1米。測量出它的體積有1487.7立方米,預估的噸位可能將會有2800噸之多,此外,讓他們將軍樹出名的不僅只有他巨大的質感,還有他久到無法人相信的樹林。
  •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種下一棵樹
    我們的星球約有30%被樹木所覆蓋樹木是雄偉的有助於生物多樣性和減緩氣候變化但我們卻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砍掉它們自人類文明誕生以來我們幾乎已經砍掉了地球上一半的樹木如果我們所有人 77億人中的每一個人都種下一棵樹 那將會發生什麼呢?如果每個人都種下一棵樹?
  • 冷知識;世界上有多少棵樹、20世紀滅絕了多少種動物及生態平衡
    一,據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以及139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1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日下午最後一隻飼養旅鴿死去,旅鴿從地球上滅絕)(1813年,北美大陸上旅鴿的數量為50億隻,是當時人類數量的5.5倍;旅鴿是典型的群居社會性物種,每群可達1億隻以上。
  • 如果宇宙走到盡頭,人類將面臨的最長期挑戰是什麼?
    那麼,如果人類能一直活到遙遠的未來,那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我們還不能說這些挑戰將如何(或能否)被克服,僅能做出一些猜測,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威脅人類生存的事件正在到來。對人類來說,目前的自然滅絕率遠遠小於我們給自己造成的風險。我們顯然還有其他迫切需要應對的威脅,比如核戰爭和流行病。想要解決當前存在的威脅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們就不得不應對一些其他挑戰。首先,在數萬年後,我們將不得不面臨間冰期的結束: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漫長冰河時代的短暫中斷之中。我們的祖先在冰河時代倖存下來,所以這可能沒什麼大不了的——只不過他們是遊牧的狩獵採集者,而不是一個全球文明。
  • 植萬億棵樹:應對氣候變化 貢獻中國碳中和目標
    科研結果已證實,結合樹木的碳捕獲潛力在地球上合理的土地範圍內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是以最低成本實現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 1.5℃內的最佳途徑之一。在今年 1 月的冬季達沃斯年會上,世界經濟論壇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新倡議——「植萬億棵樹領軍者」(英文縮寫:1t.org),即通過連接、賦能和動員全球數百萬群體,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採取行動,在十年內保護和恢復1萬億棵樹。該倡議建立在「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基礎上,旨在推動大規模再造林投資,提高全球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以及減緩生物多樣性喪失等挑戰的能力。
  • 新形勢下我國意識形態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
    湖北 武漢 430072  內容提要: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新形勢下意識形態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必須提出切實有效的新對策,才能不斷把意識形態及其安全工作提高到新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 21世紀人類面臨的新挑戰 | 中國工程院院刊
    導讀本文是英國皇家天文學家Martin John Rees教授於2019年9月18日在倫敦「2019年全球重大挑戰論壇」上發表的主題演講,原題為「人類未來前景展望」,發表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二期上。
  • 2050年,人類可能會面臨這5種糟糕的局面
    從90年代初,到21世紀初,再到2020年,我們見證了人類社會巨大的科技革新、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人類的未來更趨向於智能化,到本世紀中葉,我們可能會有自動駕駛汽車、更廣泛的網際網路接入和半智慧機器人。那麼再過30年,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 20個人才能環抱的樹:在中國商朝時期就種下,年齡已經超過3200年
    導語:人類生存在這個地球上也僅僅只有三四百萬年,雖然人類是世界的主宰,是地球食物鏈頂端的人,但是人類的壽命並不長,能夠主宰這個世界是依靠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類,然而在大自然當中就有很多動物植物的壽命遠遠要比人類長。人們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對於那些長壽動植物來說不過就是滄海一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還記得那一顆全球最大的樹嗎?
  • 全球貿易復甦面臨挑戰:區域差異明顯,中國亮點顯著
    2020年,全球貿易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未來復甦前景將面臨波折,並將呈現較大的區域差異性。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有望持續助推全球貿易回暖。復甦面臨挑戰多個機構近日紛紛表示,全球貿易在2020年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打擊之後,未來復甦前景也將充滿波折,並對部分經濟體產生「毀滅性影響」。
  • 耗資幾十億,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種的幾億棵樹,現在長成什麼樣了?
    沙漠地區不適合有生命存在,這裡沒有生命所需的水源,也沒有堅固的土地可以建立房屋,更沒有穩定的天氣條件,一天之中可以變化好幾次,因此人類是無法在沙漠中生存的。植物也只有極其耐旱的才能在沙漠之中站穩腳跟,平常我們看到的都是一些沙漠仙人掌,小型灌木之類的植物,因此我國面對荒漠化問題,更是耗資幾十億,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種了幾億棵樹,相信很多人好奇:現在長成什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