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植樹是對抗全球變暖最好方法

2020-12-0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美媒稱,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對抗全球變暖的最有效方法是大量植樹。種1萬億棵,或許更多。

據美聯社7月4日報導,瑞士科學家說,世上也有足夠的植樹空間。他們在7月4日出版的美國《科學》周刊上說,即使保持現有的城市和農田面積,也有足夠的空間種新樹,面積可達900萬平方公裡。這大致相當於美國國土面積。

研究結果預測,這些新樹在幾十年裡可以從大氣中吸收近7500億噸導致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這大致相當於人類在過去25年排放的碳汙染。

研究報告的作者說,植樹的大量好處將很快顯現,因為年輕的樹木能從空氣中清除更多的碳。熱帶地區具有清除最多碳的潛力。

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的氣候變化生態學家託馬斯·克勞瑟說,「這是迄今最廉價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也是最有效的方案。

報導稱,具有最大的新樹種植空間的六個國家是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和中國。

在進行這項研究前,克勞瑟認為,除了減排,還有其他更有效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法,比如人們從吃肉轉向吃素。但他說,植樹造林要有效得多,因為樹木從空氣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保育生物學家託馬斯·洛夫喬伊稱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植樹也有助於阻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克勞瑟強調,世界仍需擺脫對燃燒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依賴,它們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植樹並不是其替代措施。

他說:「沒有減排,這一切都行不通。」

克勞瑟說,儘管許多組織已經開始行動,但難以相信全球會突然出現植樹造林的熱潮,這種想法也是不現實的。

他說:「這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其規模堪比氣候變化問題。」

他指出,隨著地球變暖,尤其是熱帶地區變乾燥,樹木植被正在消失。

研究人員利用「谷歌地球」查看哪些地區可以種植更多樹木,並同時為人類和農作物留出空間。研究報告第一作者讓-弗朗索瓦·巴斯廷估計,至少還有種植1萬億棵樹的空間,或者是1.5萬億棵。

根據克勞瑟早些時候的研究結果,這建立在地球上現有3萬億棵樹木的基礎之上。

美國史丹福大學環境科學家克裡斯·菲爾德說,這項研究的計算結果是合理的。但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恢復這麼多森林是否可行,則是一個要難得多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如何對抗全球變暖?聯合國專家:多吃菜、少吃肉
    如何對抗全球變暖?聯合國專家:多吃菜、少吃肉中國新聞網  作者:  2019-08-10 聯合國專家給人們提出的建議是,要想延緩全球氣候變暖,最好能改變飲食習慣,改吃以植物為主的飲食。
  • 迄今最廉價有效的解決方案——種上萬億棵樹或能緩解全球變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士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周刊上撰文指出,對抗全球變暖最有效的方法是:種植大量樹木——1萬億棵甚至更多。當然,與此同時,世界仍需擺脫對燃燒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依賴。  研究人員使用「谷歌地球」來查看哪些區域可以種植更多樹木,並同時為人類和農作物留出空間。
  • 美國科學家:種樹並不是解決全球變暖的靈丹妙藥
    正當全球變暖愈演愈烈,世界各地的人們也在仿效中國的做法,發展植樹活動,期待更多的樹木能夠平衡碳循環,給地球「降降溫」。然而,最近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生態學家卡倫·霍爾卻說,我們無法通過種植樹木來擺脫氣候變化,這只是拼圖的一部分。就算我們種植一萬億棵新樹木,也無法扭轉全球變暖帶來的氣候變化,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 鯨魚是對抗全球變暖的小能手?科學家:一鯨相當於20億棵樹!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人類對地球上的資源需求越來越大,從而也導致了地球變得傷痕累累,例如海洋汙染、白色汙染、全球氣候變暖等等嚴重問題,而最嚴重的就是全球變暖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各國都在努力挽救
  • 美媒:研究表明泥盆紀生物大滅絕或與氣候變暖有關
    參考消息網5月28日報導 美媒稱,科學家此前不確定是什麼導致了地球歷史上五次大滅絕事件之一的晚泥盆世滅絕。但美國《科學進展》雜誌發表的新研究表明,3.6億年前的這場地球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全球變暖和臭氧層崩潰之後。據合眾國際社網站5月27日報導,導致恐龍消失的那次滅絕事件是唯一由小行星造成的大滅絕事件。
  • 英媒:全球變暖或致秋天提前落葉
    原標題:英媒:全球變暖或致秋天提前落葉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英媒稱,由於氣候變化,樹葉在秋天可能會更早掉落,而不是像人們之前認為的那樣會更晚。據措納估計,落葉期從推遲到提前的轉變相當於全球溫帶森林每年減少大約10億噸碳存儲,約佔人類每年碳排放的十分之一。他說:「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
  • 美媒:研究稱全球變暖將致人類睡眠減少
    參考消息網6月19日報導 美媒稱,科學家在某些城市發現了氣溫升高和民眾反映的睡眠受到幹擾之間的關聯,通過計算機演算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保持在高位的情況下,預測人類的睡眠會減少。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6月16日報導,在《科學進展》雜誌6月16日發表在網上的一篇論文中,尼克·奧布拉多維奇和同事預測,隨著全球氣溫升高,煩躁不安的夜晚會增加,尤其是夏季。他們發現,擁有或有錢使用空調的可能性較小的窮人,以及更難調節自身體溫的老人,也許會受到嚴重影響。
  • 美媒:全球變暖或引發更多新疾病
    科研人員說,全球變暖可能引發更多「我們現在都不知道」的疾病。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7月23日報導,耳念珠菌最早於2009年在日本被發現,可導致血液、傷口和耳部的致命感染。2012年至2015年,非洲、印度次大陸和南美洲分別發現過這種耐藥性真菌。它可以在醫院等醫療保健環境中的個人之間傳播,也能在被汙染的表面接觸設備時傳播。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而且全球變暖是全球性的問題,需要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進行溝通協商解決,不是某一個國家就能改善的。但是全球變暖的問題確實很嚴峻,為此世界各國多次召開有關全球變暖的商討大會,但是由於利益糾纏原因這些大會的結果都很不理想。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而且全球變暖是全球性的問題,需要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進行溝通協商解決,不是某一個國家就能改善的。但是全球變暖的問題確實很嚴峻,為此世界各國多次召開有關全球變暖的商討大會,但是由於利益糾纏原因這些大會的結果都很不理想。
  • 美專家警告,全球變暖停止,地球會冷得離譜!
    二十世紀我們面臨的最大氣候問題是「全球變暖世界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乾旱泛濫,海平面上升,甚至釋放出冰中一種古老的病毒......然而,美國專家的研究表明,未來人類面臨的危機可能不再是全球變暖,而是「全球寒冷」。
  • 美專家警告:全球變暖停止,人類危機近在眼前!
    20世紀,擺在我們面前最大的氣候問題就是「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乾旱成災、海平面上升,甚至還會釋放冰層中萬年前的古老病毒......不過美國專家的研究指出,未來擺在人類眼前的危機也許將不再是全球變暖,而是「全球嚴寒」。
  • 種1萬億棵樹,就能逆轉全球變暖嗎?-虎嗅網
    美國總統也一反以往對變暖問題不置可否的態度,宣布將積極支持這個「一萬億棵樹」計劃。此論文一出,一時間媒體震動,似乎是找到了化解全球變暖問題的靈丹妙藥一般,但事情並沒有如此簡單。可供植樹的潛在土地分布圖 | 圖1是只考慮氣候和地形的理想植樹區域;圖2、3是分別依據不同方法去除人類農田和人類居住地的兩種情形
  • 美媒:中國成全球沙漠治理典範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美媒稱,12月1日,在世人矚目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份來自中國的「生態厚禮」被聯合國有關機構鄭重推薦給世界——聯合國多個國際組織與中國有關方面共同舉辦成果分享會,發布《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和成果報告》。
  • 美媒:為什麼秋天的落葉會變色(全文)
    美媒:為什麼秋天的落葉會變色 1379980070000 來源: 新華網 有0人參與
  • 西媒:全球變暖和全球化讓「蚊子旅行」更遠
    西媒援引專家觀點指出,氣候危機和全球化是登革熱或瘧疾等熱帶疾病蔓延的兩大重要因素,這些疾病都是以節肢動物作為媒介傳播的。據埃菲社馬德裡8月31日報導,美國自然科學博物館(MNCN)生物地理學和全球變化研究員費爾南多·巴利亞達雷斯說:「蚊子和蜱蟲是最常見的媒介。由於缺乏熱量調節系統,它們依賴於外界溫度。」
  • 西媒:全球變暖和全球化讓「蚊子旅行」更遠
    新華社北京9月4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援引專家觀點指出,氣候危機和全球化是登革熱或瘧疾等熱帶疾病蔓延的兩大重要因素,這些疾病都是以節肢動物作為媒介傳播的。據埃菲社馬德裡8月31日報導,美國自然科學博物館(MNCN)生物地理學和全球變化研究員費爾南多·巴利亞達雷斯說:「蚊子和蜱蟲是最常見的媒介。由於缺乏熱量調節系統,它們依賴於外界溫度。」因此,由全球變暖引起的氣溫升高有利於它們找到「在氣候涼爽的緯度地區發展其生命周期的可能性」,這些地區包括西班牙或日本等國家。
  • 俄媒:人為全球變暖或加劇自然災害頻率和強度
    參考消息網7月23日報導俄媒稱,美國一個科學家小組在分析了38年的衛星觀測數據後發現,人為全球變暖可能導致俄羅斯東部和蒙古國自然災害的頻率和強度增加。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科學家表示,這種劇烈的變暖現象不能用自然因素來解釋。冬夏溫差擴大的原因是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效應。他們認為,這一過程或導致自然災害的頻率和強度增加。報導稱,從20世紀起,地球平均氣溫升高了0.74攝氏度,其中三分之二的增幅來自1980年以後。近30年來,每一年都比上一年更熱,氣溫比1850年以來任何一個10年都高。
  • 西媒:全球變暖加劇北極凍土解凍 對生態環境影響巨大
    參考消息網4月6日報導西媒稱,科學家對北極永久凍土的分析證明,永久凍土很容易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未來應儘可能控制氣溫升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據埃菲社4月2日報導,渥太華大學地理學教授安東尼·萊夫科維奇利用谷歌地圖的一組衛星圖片證實了全球變暖如何對北極產生影響,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上。研究人員發現,目前加拿大北極群島當中較大的班克斯島上永久凍土發生滑坡的次數是30年前的60倍。